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及监测管理措施

来源 :中国药物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iuyu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会对医院的医疗安全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甚至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率[1,2].为了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应重视及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或疑似不良事件要进行收集、整理、上报,同时能够识别上市的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严格防范医疗器械的安全隐患.因此,本文就我院发生的4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的改进措施.
其他文献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在中医儿科门诊中,因咳嗽就诊的患儿占很大比例,可分为急性咳嗽、慢性咳嗽,后者诊断标准是咳嗽症状>4周,咳嗽变异性哮喘位居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的首位(41.95%)[1],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2],其咳嗽特点为清晨、夜间咳嗽明显,运动后或遇冷空气容易诱发或加重,多为干咳,无明显喘息.目前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机制与哮喘相似,与遗传、过敏、环境等因素相关,以持续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是一种不典型哮喘,有发展为典型哮喘的可能[3].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中医古代医
期刊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病后多会出现肢体瘫痪、言语不利、吞咽障碍、思维能力下降等后遗症[1,2].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即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期间呼吸暂停、日间嗜睡等症状,某些研究认为睡眠障碍会导致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差、机体功能恢复减缓,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3-5].本研究即对预后结果不同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睡眠障碍与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具体内容如下.
期刊
麻醉作为外科手术治疗体系的重要环节,临床上因肿瘤患者生理储备功能下降、肿瘤手术对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刺激大等因素的影响,对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静脉麻醉作为肿瘤手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麻醉方案,但因单纯静脉麻醉下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大、交感神经兴奋性强、麻醉并发症多等因素的影响,成为制约整体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主要原因[1].硬膜外麻醉即神经阻滞麻醉,可通过对术区神经的阻滞而促进交感神经兴奋度的降低,进而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的稳定[2].基于该麻醉作用机制,在静脉的基础上复合应用硬膜外麻醉为肿瘤手术麻醉开辟
期刊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高龄人群高发病率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静脉淤血、动脉灌注不足等,一般预后不理想[1].有研究提出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功能受缺氧、缺血等因素影响可发生严重功能障碍,影响心肌血液灌注.当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发生损伤而影响心肌收缩相关性蛋白结构,使心肌的收缩力下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细胞发生大量的坏死、凋亡,细胞间连接减少等,心肌的兴奋传导因此发生障碍,从而造成心电异常活动的出现[3,4].另有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与部分心电异常活动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肌收缩功能的障碍,从而
期刊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脊柱内镜手术已完全取代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Yeung[1]最早报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椎间盘切除术.Schubert和Hoogland[2]提出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技术关节突成形术后,使脊柱内镜手术成功率极大提高,脊柱内镜手术得到广泛普及.近年来脊柱内镜器械逐步升级,内镜手术技术日趋提高,使脊柱内镜发展到可以治疗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
期刊
手术治疗是食管癌及相关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案,微创方式进行手术切除是较为有效的手术选择之一.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与传统的开放式治疗方法相比较具有恢复快、创伤小、操作便捷的特点.食管癌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lymph node,RLNLN)具有很高的转移率, RLNLN清扫是治疗的难点和重点.由于喉返神经位于患者的食管沟内,清扫难度较大,且治疗后容易出现转移,重视RLNLN转移状况对预测食管癌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RLNLN清扫是整个食管癌手术
期刊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的炎症[1].炎症可发生在单个器官或身体多个部位,包括输卵管、子宫内膜、卵巢等.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不孕症、盆腔疼痛和异位妊娠[2].慢性盆腔炎发病率高,与病毒侵袭、内分泌失调和不良卫生习惯有关[3].该病起病慢、病程长、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甲硝唑及相关抗生素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期刊
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与影响而引发的疾病,以动脉内膜病变为起点,随着脂质以及复合糖类的积累、出血、血栓形成等而累及动脉中层,导致动脉壁弹性变差、管腔变窄,继而导致管腔阻塞,使动脉所供应的组织、器官出现缺血、坏死[1].冠状动脉病变是判断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主要参考依据[2].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且身体机能下降,导致其成为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患病人群,且此类人群的病情通常较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所以,探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有必要[3].基于此,现就82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
期刊
全关节置换术(TJA)是治疗各种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常伴有大量失血,增加了围手术期异体输血的需要.以往研究证明,输血增加了全膝关节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手术部位感染、主要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甚至死亡的风险[1].因此,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以避免TJA异体输血越来越受到重视.确定输血发生率和确定输血风险较高患者对于制定减少失血和输血率策略至关重要.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输血发生率为3.5%~18.5%,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输血发生率为5.4%~26.2%,与住院手术量呈负相关[2].在骨科手术中,
期刊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临床上一种病情极为凶险,并发症较多,且病死率极高的消化道疾病,占急性胰腺炎的10%~20%,该病因液体大量丢失、内环境紊乱、胰液的自身消化和感染、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从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在补液、支持、抗感染的基础上,及早选取肠内营养,不仅能够提供机体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维持胃肠道功能,并且减轻了肠道菌群移位,减少了肠源性感染,对于病情的逆转和恢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本文通过观察和研究证实了及早应用肠内营养能够促进病情更快更好的恢复,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