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来源于能力、表率和关爱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教师要以过硬的业务知识取得学生信任。老师的威信还来源于学生对教师的信服和敬意,就要时时刻刻遵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敬佩有能力有本事的教师,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如果我们的教师一摇三晃地走进教室,教态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显得疲惫不堪,讲授的内容又东拉西扯,这样的教师又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教师上课如同嚼蜡一般,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师又有什么威信可言。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认真专研教材,更新教学理念,尽量满足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需求;要有充沛的精力,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保持良好的形象;在教学中,要以饱满的热情与学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才会是一个真正的“师者”形象,被学生看成是智慧的化身,自然能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其次,用人格魅力来树立自身威信。作为老师身教特别重要。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衣着端庄大方,为人师表,当好学生的表率。这些优良品质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比如,要是你自己整天带着耳机改作业,看书,那么就别去勒令学生写作业不准听音乐,否则,你要是强制执行下去,你自己会被这个规定所伤。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边远地区的学生历尽艰辛,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学。一路上劳累,使他不能够再背着包去报道,在校园内歇脚时遇到了个老人,他请他帮看一下行李,然后轻装去报名,等这位学生报完名回来,已经过了2个多小时了,但这位老人仍还在帮他看护行李。第二天,在开学典礼上发言的副校长正是这位老人,此时,这位学生对那位老人肃然起敬,这样的个人魅力所达到的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再者,老师应该保持稳定的情绪树立自身威信。情绪稳定对老师特别重要,只要情绪稳定了,才能处理好当时发生的事情,而对某一件事情的处理,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学生的一生。
   最后,要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些教师误以为要树立威信必须“严”字当头,甚至有的老师辱骂鞭打学生,认为是唯一制止学生捣乱的有效方法。这种行为不但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只会损伤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有些教师则走另一极端,他们主张在一团和气中求得威信,讨好学生,迁就学生,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姑息纵容,懒得深层管理。这些教师虽然和学生相处融洽,但是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却很轻,也并不能真正树立起教师的威信。“爱”要有度,“严”也要有度。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师要真正从对学生的爱出发。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学生把你当成朋友。这样在自己教育教学中才能创造出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后进生,不忽视中间生,也不溺爱优等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信服老师。这样,教师的威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树立起来了。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种要求,由有威信的教师提出,学生就容易接受,相反,由威信不高的教师提出,学生就不易接受。可见,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保证,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因为,只有有威信的教师才会让学生喜欢,而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的学科。师生关系良好,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才会明显。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树立自己的威信。
   同时,教师在平时也要冷静的看待自己的不足,要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于不能做的事情,不去勉强做。自己失误做错的地方,要勇于承认,而不是遮遮掩掩,或千方百计寻找理由开脱,教师对自己错误的承认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而且会让学生觉得,你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更让他们佩服,而你的威信就会更高。
   当然,威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不懈的摸索。只有在平时教育实践中多思考、多体会、多投力、多积累、多总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教学规律,从而实施教育教学,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语文教育是一门爱的教育,带着博爱的心去教每一堂课,效果大有不同。也许刚踏上工作岗位,各方面经验不足,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前进,那么,不妨先从教书匠做起。先做一个合格的教书匠,再做一个伟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任何事物归根结底都是一种理论,做任何事情归根结底都是运用思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人的天性,因此,如果想让课堂气氛活跃,需要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运用一些小活动、小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
期刊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在唐代,诗歌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艺术手法也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来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据反馈信息看,学生对诗歌理解的能力欠缺,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三点原因:(1)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因而对内容把握不准;(2)思路不清晰,表达能力欠缺;(3)综合分析能力不够,不能紧紧抓住诗
期刊
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不仅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注意、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方面着眼,更需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兴趣,使之在作文教学中起推动、促进智力因素的作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下面笔者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激发情感,诱起表达欲望   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因素,表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要使学生动情、动容,来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人,讨论自己最关心的事。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诱发了心理需求
期刊
对于教师职业的伟大写照,莫过于唐代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对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德育工作,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班主任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指导者、全面有效地履行其指导职能呢?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下面就谈一些自己班级管理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期刊
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感到,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似乎怨声载道,老师们老是抓着孩子的缺点不放,为了孩子的聪明,老说孩子苯;为了孩子的守纪,老说孩子顽皮;为了孩子的仔细,老说孩子粗心——总是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让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归于失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己任,以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机为目的。我认为开展语文教学改革,激励
期刊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出题,讲解指导,学生写作,课堂完稿。由于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往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作文;或者草草了事应付一篇作文,觉得写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有的作文题目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由于缺乏真正的生活体验及感悟,只好胡编乱造,无病呻吟。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就逐渐降低,作文课成了学生最讨厌的课程,作文也变成纯粹应付老师应付考试的“作业”,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期刊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尔指出:“我们应该给学生活动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合作学习,以引导学生探索和合作交流,来代替教师讲、学生听,杜绝把学生当知识容器的做法。”培养学生的主体创造能力,离不开有效的课堂交流。要实现课堂交流的有效乃至高效,贵在受教育主体实实在在地参与整个教学全过程。因此,讨论法就是一种适应这种要求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所谓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
期刊
教育家曾这样说“语文成绩的好差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阅读的结果”。学生素养的提升源于语文,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又源于阅读。   一、通过阅读教学,深化语文素养   首先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
期刊
新课程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如下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注重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如此看来,文言文教学要有“文”有“言”。没有“言”,哪来的“文”?没有“言”的积累,弄不通文意,何来对“文”的理解与鉴赏?反之,没有对“文”的赏鉴,言也只不过是“故纸”一堆。文言文教学有
期刊
什么是“人文精神”?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个性和人格的建构。”“个性”和“人格”可以“简单地说”,却不可以简单地理解。因为“个性”和“人格”是无比丰富、无比生动、无限具体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学习那些包含着民族独特文化精神及情感的作品和语言,学习和了解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情感,从民族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获取丰厚的养分,陶冶心性,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人。所以,语文教学中的”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