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绿月亮书屋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ua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妻在小镇的巷子里开了一家书店,名曰“绿月亮书屋”,是小镇第一家私人开的书店。
  小镇坐落在一个盆地的腹地,四周都是高山,中间是田垄,有十万人口,离小镇不远处有一所高中。那时的高中也不搞“封闭式管理”,来我书屋买书的学生还真不少。而自己那时还年轻,是一个梦想家,准备辞了教师,写点儿稿子赚稿费,让妻子经营小书店,一家人在书香中安安静静地度过一生。但一个月结账后,才如梦方醒,靠书店收入不能养活全家,于是只得让妻坚守住书店,自己到附近一所学校去授课。
  也许是读书人吧,刚开书店有一种神圣感,仿佛书架上那些书有一种光亮,有一种诱人的香,对书籍从不乱放乱扔,总是轻手轻脚,像对待尊贵的客人一样侍候。看到买书人对书渴望的目光,就满含笑意地把书捧送过去,当一本书被读者带走,还觉得手留余香……知道其实这也是在做生意,与卖农药、卖猪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就是感到卖书清高,这无非是一种很美好的错觉。
  星期天,我去城里“进货”,也就是去城里的书店购书。因我们还算起步早,市里还在搞国营书店,从新华书店进书,折扣很低,也没有太多的新书,他们还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于是,只得到省城长沙去。省城到底是省城,一条不宽也不算长的黄泥街,还有街旁的小巷,密布着大大小小数百家书店,或卖武侠书,或卖言情书,或卖纯文学书,或卖医学书……高低错落,店名新奇,新书琳琅满目,折扣又高,被称为“天下第一书市”,让我大开眼界。于是,我就在那里进书。但进省城毕竟路途太远,一天不能返回,费用太高。
  半年后衡阳市也有了一个吉祥街书市,在解放路旁,也有了十来家书店,我记得衡阳日报社也有人在这儿开过书店,我在他那里进过书。到这里进书方便,就不再去省城了。后来就在县城稻草人书店进书,店老板徐总对我们真心相助。
  进书让我尝到了开书店轻松背后的繁重,书其实笨重如石头,一包书至少五六十斤,大包书有一百多斤,要把书拉到车站,六七包,然后扛着上车……到小镇车站后,要把书搬下车,再用板车拖,拖到店里,然后一包包从板车里搬下来,都是体力活儿,往往弄得汗水淋漓。那时还经常修路,突然半路上不通了,车停了下来过不去,那头有车接,但相距二三百米。只好要把六七包书扛过几百米,来来回回,累死人了。但我不嫌麻烦,觉得在镇里能开一家书店养家,让女儿在镇里读书,已经非常满足。
  镇上比较繁华,来往的人多。我的书屋夏天阴凉,冬天大半天有太阳,左邻右舍都喜欢到我的店里来玩,对面的学区领导和家属也喜欢来我的书屋里说说笑笑,大家都挺快乐的。而夜晚,小镇里格外安静,我们住在书屋的楼上,能清晰地听到不远处武水河潺潺的流水声。
  我的两个女儿也说开书店好,说看书有了很好的条件。大女儿才读小学四年级,她对书店的书有大致的了解,常常以“小老板”姿态向顾客推荐好书,顾客夸她乖巧懂事,是一个“文学少年”。
  五年后,我们赚了五万元钱(那时物价低,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万吧),在小镇买了一套房子。当时在乡村中学当教师的,我是第一个在镇上买房子的,同事们还夸我“有经济头脑”呢,但突然发生了转折。附近那所高中迁到了县城,那些喜欢买书的少年也随之去了远方。而社会上读书的风气也渐渐衰落,一天卖不出几本书,生意惨淡,我们有了关门另谋生路的念头。
  好不容易摆脱农事,我不想让妻重返农田,她身体瘦弱,对付不了农活儿的繁重,于是决定拼命坚守。
  既然高品位的书籍卖不出去,就自己搬回家作藏书。于是,我们将重点放在卖学生的辅导资料上。此外,還想出了一些补救方法,比如扩大文具经营,卖一些学生喜欢的相册、小闹钟、手电筒、小玩具、电子手表等物品。过年时我们也卖对联、红包、红灯笼、福字等吉祥物,从腊月十八一直卖到大年三十日傍晚。我们还经营了租书的业务,做了一个书柜专放武侠、言情小说,租一本书每天三毛钱,我们用一个簿子登记……也只搞了三五年,就没有生意了。
  费尽心机,书店坚持开了二十年。两个女儿,一个考上了公务员,一个成了教师,都去了城里生活,我和妻子也跟着进了城,但我们还是怀念那段在小镇里开书店的生活,优雅而简单。
  责任编辑:崔家妹
其他文献
前不久,我的窗外,飞来一只远方的斑鸠。  无意中发现时,使我大吃一惊!原因是那时正好听说禽流感还在流行,我担心唯恐这只斑鸠体内也带有禽流感病毒,只不过是暂时没有暴发而已。那一刻,我脑海中曾一时闪过将它转移的念头。可看到它静静地栖息匍匐在我住家窗外铝合金花台一角,身下还有两只小蛋在滚动,我的心又软了。这分明是在繁衍后代!它何时飞来?来自何方?女儿似乎察觉出我内心的矛盾,不加思索地说斑鸠是传统的吉祥鸟
期刊
我姐姐的公公,今年94岁。按照乡下的规矩,我们要叫“密爹”,这“密爹”是什么意思,乡下叫了几百年几千年,我还是不甚了了。为着方便,我叫他爹爹,反正是长辈就是了,他也高兴地应着,瘪着没牙的嘴笑着。  我认识爹爹五十多年了,姐姐18岁时嫁过去时就认识。要说有点交道,是我入伍之后。我回乡探亲,总要去看姐姐。其时姐姐已分家,爹爹分给了姐姐和姐夫,婆婆则分给了姐夫的弟弟。爹爹似乎不爱说话,我认识他十几年好像
期刊
我喜欢野菜,主要缘于我父亲。父亲是一名家传老中医,我家里开有药铺,在家的后面有一片葱郁的小山,那里是父亲开辟的一个药园种植基地。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在那里种植了好多药材,牡丹、芍药、桔梗、砂仁、板蓝根、穿心莲,等等,应有尽有。不知父亲从哪儿找来那么多的药材种子,凡是能在那种条件下生长的药材,父亲都把它种上了,而且都长得蓬蓬勃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药园就像一个美丽精致的花园一样。父亲经常带着徒弟们去药
期刊
在宜山,只要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说起“相干英”这个人,无人不晓。  相干英,是宜山老街人。“相干”是我们宜山本地方言,是“调皮”“爱管闲事”的意思。因为她性格大大咧咧,喜欢多管闲事,好像什么事都跟她相干一样,加之她名字的末字是一个“英”字,于是就给她取了一个绰号“相干英”。这个绰号给一个男人还好,带有男子汉的些许玩世不恭和几分豪气与英气,可偏偏落到一个女子身上,她当然不愿意接受,而且非常忌讳。于是,
期刊
二哥和我同姓,但不是本家,在我们村子特别另类,他的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秦腔,他是为秦腔活着的一个人。  夕阳西下,下地劳作的大人们喜欢蹲在大门外面吃晚饭。那时的晚饭也简单,一些随手揪来的油菜嫩尖,在锅里用滚水焯一下,在上面撒上葱花用滚烫的菜籽油一泼就是一道菜,主食千篇一律,是用粗瓷碗盛的小米稀饭,说是稀饭却有点儿稠,上面漂一层明晃晃的米油,特别养人。  大人们右手拿筷,左手端碗,碗的缝隙里藏着掺杂粗
期刊
我老伴儿卧床多年,因为她的半剩肠在饮食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去医院急诊抢救。年底,上海“保姆荒”开始了,我忙得手忙脚乱,儿子他们上班又忙,要找个合适的人选来顶上,还真有点儿难。  一个上午,我刚送走了回家过年的小朋友,坐在底楼的沙发上正发呆时,大门上的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是一位看上去而立不惑之间年龄,穿着素雅,一副乡村女教师模样的一位小美女。她自我介绍道:“我是皖南山区人,在离这儿二十多里处种大棚
期刊
父亲要过96周岁生日了!我在家门口陪他晒太阳。他跟我说,他百年之后如何如何。我问他,您活着的时候都管不了那么多,百年之后的事更管不了啊!父亲听后,也跟着笑了。  1998年,我在县城有了房子后,他和母亲一起住到我家。刚来的时候,母亲还能做点儿家务。不到两个月,母亲卧床不起,一病两年直至临终。两年中,父亲为母亲所做的一切,是我们未曾料想到的。父亲为母亲擦洗、换药、喂饭、洗衣……尤其是母亲便道不畅时,
期刊
烈日炎炎。  一天,我正在空调房间闷得难受,文友来电邀约让我到某县参加一个为期两天、规模不小的采风活动。望着外面正在下火的大太阳,我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高温才是夏天的本性,老这样待在空调下是会被吹出病来的,天越热,越需要出去走走,透透气啊。  冒着酷暑,我们先看了几个各有特色的乡村,又看了几家效益可观的企业,在县城召开的座谈会上,C董作为企业界的代表向我们介绍他公司的情况时,特别提到20多年前就
期刊
我一直跟女儿说,围棋是用来玩的,会玩才有乐趣。  我读中学的时候,一个同桌特别喜欢下棋,一下课就找人下,甚至上课经常分神研究棋谱。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手上有一本《若干胜负师》,应该是日本赵治勋九段的围棋杰作,从不离手,这书都已经翻得成古董了。我那时候不会下围棋,他就一定要教我,周末找不到人的时候,硬是让我陪他下棋,结果一陪就是几小时。我哪会什么路子,什么布局,只会吃和乱下,想着陪他玩玩就好。他倒好,
期刊
初秋的老榕树,长了很多紫色的果子,微风一吹,果子撒满一地。在树下玩耍的孩子们捡起果子就往嘴里塞,都说酸甜酸甜的,好吃呢。  那年我八岁,是一个不懂世事,整天跟着邻居玩伴疯玩的黄毛丫头。榕树上的紫色果子时不时地掉落在地上,馋嘴的我自然经不住诱惑,拼命地弯腰捡果子,一颗一颗,把衣兜装得满满的。当我把一颗果子塞入嘴巴还没来得及品尝时,突然听见一句温和的声音:“小朋友,这东西不能吃呢,会拉肚子的。”我抬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