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春天来了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77287728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国必先强教,兴川必先兴教。作为四川新世纪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它对我省未来教育事业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从2011到2020,向着教育强省和西部人才高地的目标,一段跨越十年的旅程拉开了大幕——
  
  岁末年初,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新世纪我省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规划纲要既全面贯彻和体现了国家总体要求,又对四川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充分体现了四川特色,积极回应了人民的关切,奏响了我省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的春天奏鸣曲。
  日前,记者就大家关心的四川教育规划的相关问题专访了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
  
  学前教育——
  ▍普惠性服务,着力解决“入园难”
  《四川党的建设》:纲要提出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我们就先从最基础的学前教育、最亟待解决的“入园难”问题谈起。对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这一社会问题,我省有些什么构想?
  涂文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越来越多的父母注重孩子的学前教育,而一些地方的“入园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省将学前教育纳入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的工作思路。从今年开始,全省将启动实施城乡幼儿园建设工程,每年开工建设、改建一批城乡公办幼儿园。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民族地区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同时,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促进早期家庭教育发展。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努力为所有适龄孩子提供良好教育
  《四川党的建设》: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标志。在“普九”的基础上,均衡发展成为了教育事业发展新的战略选择。对此,纲要定下了怎样的目标?
  涂文涛:纲要规定,从现在到2020年,我省将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深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加快构建特殊教育体系。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
  
  高中教育——
  ▍规模普及,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同步
  《四川党的建设》: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是“规模普及和质量提高”,同时,如何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优质化、多样化与特色化发展?
  涂文涛:要扩大高中教育优质资源,统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促进两类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形成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发展面向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的职业教育,全面抓好民族地区“9+3”免费职业教育的实施,加快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
  
  高等教育——
  ▍提高质量,从扩大规模转向内涵发展
  《四川党的建设》:高等教育应该如何提升质量,发展特色,巩固我们在西部地区的领先优势?
  涂文涛:要大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从注重扩大规模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转变,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路子,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及高校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建设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学总规模达到21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40%。
  
  民生工程——
  ▍ 坚决治理乱收费,提高群众满意度
  《四川党的建设》: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如何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解决乱收费、择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等热点难点问题?
  涂文涛: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教育保障政策体系,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实施好中小学校各项建设工程,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把全省学校建成最安全、让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同时努力缓解城市学校“大班额”、农村学校“大通铺”问题。
  通过推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制度和教育对口帮扶制度,实施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教育发展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通过全面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计划,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好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和中职学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农村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制定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等,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通过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政策,切实关心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通过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进一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坚决治理乱收费,提高群众满意度。
  
  教育改革——
  ▍整体推进,增强四川教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川党的建设》:以目前的教育事业发展来看,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如何在改革创新中转变和提升?
  涂文涛:进入新阶段,四川教育要继续保持和巩固发展优势,取得更大的成绩,必须靠改革。一是以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整体推进教育改革。以6个国家试点项目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等十大方面改革试点。
  二是突出抓好人才培养体制创新这一核心改革。适应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创新人才和多样化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三是全面推进现代学校管理。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明确政府和学校的权利和责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突破口是扩大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合作办学等方面的自主权。
  四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开展联合办学、委托管理和集团化办学等改革。落实扶持民办教育的各项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五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加大教育统筹管理,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推行“管办评分离”的教育管理新模式,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六是积极推进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支持在川学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增强四川教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其他文献
“灾后重建,既要解决眼前的居住需要,也要考虑到今后的长远发展,不能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重建不是为了搞一两处做面子,只要有利于群众、有利于长远,该搞多少处就搞多少处。”  ——都江堰市天马镇党委书记竹柯    基层组织·都江堰天马镇  “一切只为有利于群众”  □ 本刊记者 贺贵成    4月11日,宜宾市党政代表团30多位领导驱车来到都江堰市天马镇向荣村灾后重建安置点参观学习,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
期刊
“没想到在外打工还能入党。”何利萍是眉山丹棱县人,中专毕业后在成都打工,现在是成都市锦江区鑫威宏汽车维修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她已在这家公司工作了5年。  “爸爸,我入党了!”当她将这个消息告诉远在老家的父亲时,何利萍自己都没想到这件事会让她如此兴奋。  而几年前,当父亲要求她要入党时,“打工入什么党呀?”何利萍如此回应父亲。  不只是何利萍,很多在非公企业工作的员工,包括企业的老板都对“入党”态度
期刊
要闻    全省经济“开门红”   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4月8日在经济形势分析专题会上宣布:今年一季度,我省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绝大多数经济指标超过预期目标。投资继续保持增长、三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蒋巨峰总结指出,要巩固和发展这一良好态势,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找准我省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政策举措,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市
期刊
“领导干部要把‘四知’铭记于心,一要知足,二要知惧,三要知交,四要知责,要算好政治帐、声誉帐、经济帐、亲情帐……”讲课人缓缓道来,言语朴实,语重心长,句句饱含着对巴中市党员领导干部的关心、关爱。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廉政党课。台上,讲课人是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欧泽高;台下,听课人是巴中市四大班子的领导成员。    ◎明确教育的着力点:权力运行到哪里,教育就跟进到哪里    1月13日上午,丹棱
期刊
“去找纪工委!”几个村民商量一阵,带头的老王显得十分沉着。遂宁市船山区老池乡双井村一名村干部在发放地震受损农房维修加固款时出现不规范行为,群众在反映强烈的同时并没有显得像以前遇到此类事一样的急躁。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2007年,船山区成为全省预防腐败工作试点区以来,新组建的5个纪工委就逐步成为了基层群众的“主心骨”。这样的“主心骨”,是船山区纪委创新思路、超前谋划、大
期刊
彭州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市)之一,在推进灾后重建中,彭州市坚持城乡统筹,科学地将“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与灾后重建实践有机结合,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延伸发展,助农增收,倾力打造建设“世界级现代田园城市”,创造了以特色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成功模式。    彭州蔬菜博览会现代农业增亮点    2010年4月8日上午,首届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在彭州市濛阳镇的四川国际
期刊
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在选、育、管上下功夫。选拔干部重在德才表现和提高公信度,培养干部重在实践锻炼和强化培训,管理干部重在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相结合。  “选什么样的人”,始终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组织工作的根本导向,关系到党委的威信和形象。今年上半年,省市县乡党委将集中换届。要抓住换届时机,区别不同情况,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等重点改革项目落实,提高竞争性
期刊
4月14日清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消息传到四川后,四川省委、省政府立即部署开展援助工作,全省上下紧急行动起来,以感恩回报之心,投入援助青海地震灾区的行动之中。  截至4月19日17时,我省共派出各类抢险救援人员2873人,累计从废墟中救出51人,搜寻出遗体275具;派出医护人员596人,投入100吨药械和应急物资,累计救治伤员6829人(其中重伤员979人)
期刊
“我是苹果我是苹果,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每个周六的下午,南充市顺庆区北湖路社区的阅览室里都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家住莲花小区的小李想和其他11名留守儿童都会准时来到这里,让社区的党员叔叔、阿姨为他们免费补课。“我现在成绩提高了不少,还当上了小组长呢!”小李想高兴地说。  自2008年顺庆区推行党员服务队“3+6”模式(3支服务队,6条服务线)起,全区已成立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145个
期刊
在中国的西南部,有一个四周全是海拔1000-4000米高山环绕的盆地,它就是四川盆地。在这里,无论是古代的蜀人还是今天的四川人,都必须面对一个同样的问题——如何从这个四面环山的盆地里走出去。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对于想要出川的蜀人来说,路是走不出来的,必须要用锤子和凿子在悬崖绝壁间一点一点凿出来。蜀人开辟的走出盆地的通道,被后人称为蜀道。  古蜀道以四川盆地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