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品安全检测中液质联用技术的价值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综合分析了食品安全检测中液质联用技术的重要价值,从农药残留量、兽药残留量、毒素残留量以及微量元素检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实践应用情况,简要探讨了液质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对于促进该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液质联用技术;农药残留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在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一旦曝出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会立刻在网络上形成焦点[1]。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食品监督和管理的力度[2]。食品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效解决了传统食品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3-5]。
  1 液质联用技术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价值
  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人员研发出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方法,且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已经成功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液质联用技术是食品检测中重要的方法之一,该项技术可以很好地对食品进行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还可以检测食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液质联用技术指的是将液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技术的联合运用。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首先基于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相关物质进行分离,然后通过质谱技术对分离出的物质进行有效分析。被检测的物质通常为混合物,该混合物通过液相色谱仪器进行初步分离,再通过离子源离子化解析,在此过程中,可以对仪器内部的电场电压进行调节,确保指定的荷质比的成分能够顺利通过。完成以上过程后,检测仪器可以得到相关物质的质谱图。
  液质联用技术主要是将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进行了有效联合,充分发挥了两种系统的优势。基于分离系统可以将被检测物质中的各种成分进行高效分离,利用检测系统对不同成分的类型及含量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可以提供所有成分的分子结构。由于液质联用技术充分发挥了不同技术的优势,目前该项技术不仅在食品领域、医疗领域、化工领域的应用都非常广泛,展现出了较大的应用价值。
  2 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具体应用
  2.1 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蔬菜水果类食品在种植过程中受到虫害的干扰,会降低食品的产量。在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种植人员通常会定期喷洒农药,以抑制害虫的生长。为了更好地达到抑制害虫生长的效果,种植人员通常会加大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剂量。这些农药和化肥在杀死害虫的同时,部分农药会残留在食品内部,对食品本身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些含有残留农药的食品一旦被人们摄入体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针对该问题,我国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强化了监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标准和规定,有效保障了食品中的农药安全问题。在以往的食品检测中,通常使用气相色谱法对农药含量进行检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成分复杂的农药,难以进行分析检测,因为部分农药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给检测过程制造了很大难度。为了解决该问题,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将液质联用技术应用到食品农药检测中,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将食品中的农药进行分离,并对其含量进行精确检测。这项技术的测试精度和效率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较,均有了明显地提升,技术和设备更加先进。通过使用液质联用技术能有效避免农药含量超标的食品流入市场,保障了人们的食品安全。
  2.2 食品中兽药残留量的检测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量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动物在饲养过程中,为了防止动物发生病情或者促进动物的生长,通常会向动物体内注射一定剂量的兽药。为了更好更快地达到目的,养殖人员有时会加大兽药的使用剂量。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还会向饲料中添加一定的激素促进动物的生长。以上问题的存在,给食品中兽药残留安全问题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量的检测中,检测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置在激素和抗生素的检测中,对其他类型的兽药检测力度明显不足。通过使用液质联用技术,可以对食品中所有的兽药成分进行有效地分离和检测,并获得定量的检测结果,从而判断该动物性食品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对于兽药残留量过大的食品,坚决禁止流入市场,立即进行销毁处理,有效保障了人们的饮食安全。
  2.3 食品中毒素残留量的检测
  在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时可以发现,使用传统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检测人员需要对食品中的毒素分子结构进行检测,以判断毒素的类型和含量。但是有些毒素的分子结构与其他物质的分子结构比较相似,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最终导致毒素种类检测结果不準确,很多时候会出现假阳性的现象,难以对真毒素进行有效排除。为了规避以上问题,检测人员在实践中逐渐使用液质联用检测技术对食品中的毒素残留量进行检测,显著提升了检测过程的便捷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但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为了提升食品中毒素残留量检测的精度,检测人员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①强化检测力度。为了确保液质联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加强对食品中毒素残留量的检测工作,通过多次检测提升检测结果的可信度。②注意检测数据的复核。利用液质联用检测技术对食品中毒素残留量进行检测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为了确保这些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其进行复核,避免数据错误,导致结果不精确。
  2.4 食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
  部分微量元素是确保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这些微量元素主要通过食物获取。因此食品中的微量元素是体现食品健康程度和价值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但与此同时,有些微量元素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需要对食品中的这些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严格地控制。一旦这些有害的微量元素通过食品进入人体后,会在人体中富集,当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采用液质联用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中包含的一些微量元素类型及其含量进行有效的检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执行,才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基于先进的检测技术对食品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特别是关注有害微量元素的浓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3 食品安全检测中液质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
  就当前阶段的情况而言,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展现出了很大的优势,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近几年来,此项技术在包括食品检测领域在内的很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液质联用技术可以充分结合智能化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检测过程的智能化水平,使操作过程更简单、检测速度更快、结果更加精确。
  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取得精确的结果,使检测过程和结果更加规范和准确。但是当前阶段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导致液质联用技术在实践应用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未来若想要进一步拓展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需要对该项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并充分结合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特点,研发针对食品安全检测专门的技术和设备。
  4 结语
  当前阶段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液质联用技术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较而言,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对食品中的各种物质进行分析和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需对该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积极总结,进一步提升检测的质量和效率,在实践中逐渐扩大液质联用技术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张星联,张慧媛.后疫情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难点及优化路径[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1(4):47-50.
  [2]李文华.我国保健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法律问题探析[J].食品科学,2021,42(13):360-369.
  [3]刘海君.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探讨[J].品牌与标准化,2021(4):79-80.
  [4]杨梦婕,徐玲丽,马学军,等.肉及肉制品中6种致病菌的GeXP多重PCR检测[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3):168-173.
  [5]于丽丽,刘建辉.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食品,2021(1):130-131.
其他文献
摘 要:真菌毒素严重威胁粮食的质量安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开展基于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的粮食真菌毒素检验方法研究。采集光谱数据,得到原始光谱图。通过数据处理与校正,去除影响样本光谱的异常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能够清楚地反映样品的光谱特征,检测精度符合粮食要求,本文方法具有可靠性。  关键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多元散射校正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本文收集了全国各地的
期刊
摘 要:目的:建立鸡蛋中氟虫腈及代谢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在QuEChERS方法基础上,对提取溶液、盐析剂和净化剂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最终,样品以乙腈水提取,C18净化,UPLC-MS/MS测定。结果: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10~1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0.995,以3倍和10倍信噪比计算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62~0.685 ?
期刊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经常食用全谷物膳食可以预防一些慢性疾病,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以及癌症等,究其原因可能是全谷物中存在的丰富的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原产于印第安地区,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全营养食品,不仅富含蛋白质及钙、铁、锌和维生素E等微量营养素,而且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引起了国内外功能食品领域科学家的关注。目前对藜
摘 要:目的:建立了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锡含量。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进行前处理,在样品消解液中加入硫脲(150 g/L)-抗坏血酸(150 g/L)作为预还原剂,用2%硫酸作为介质,2%的硼氢化钾溶液作为还原剂,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锡元素。结果:在最佳测试条件下,锡在0~16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1,方法检出限为0.10 mg/kg。在1.0
期刊
摘 要:对2020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发布的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度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完成省级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7 201批次,合格率为99.2%,除了水产品和鲜蛋,其他亚类产品合格率高于整体水平。食用农产品整体安全质量状况较好。抽检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为农兽药的违规使用和重金属污染,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食用农产品相关环节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
期刊
摘 要:本文建立了一种使用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仪测定酱油中3-氯-1,2-丙二醇的方法。本方法使用D5-3-MCPD作为内标物,将酱油试样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利用七氟丁酰基咪唑进行衍生,采用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仪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05~1.600 ?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LOD为0.002 mg/kg,LOQ为0.005 mg/kg,回收率范围为82%~117%,相对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对4组不同浓度的饮料中铅含量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的考察,选择符合饮料中铅含量的测定能力验证要求的样品。方法:根据单因子方差分析测评样品的均匀性,根据t检验法测定样品的稳定性。结果:在室温25 ℃时,4组浓度的样品在各自的样品内以及样品间都没有明显的差异,样品的均匀性合格,样品在1个月内稳定性良好。结论:4组浓度水平的样品可以作为能力验证的样品分发给各个参加此次能力验证的实验室,并且进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GB 5009.223—2014)对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进行检测,过程中对GC-MS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该方法高效准确且稳定性好,回收率为99.6%~103%,相对标准偏差为0.5%~4.4%,能够满足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要求。  关键词:氨基甲酸乙酯;GC-MS;白酒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简称EC,分
期刊
摘 要: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冰淇淋中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方法。方法:制备冰淇淋样品待测液,自动顶空进样器进样,连接Agilent 7890B气相色谱仪,采用Rtx?-624(30 m×0.25 mm×1.4 μm)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行组分分离,FID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1~5.0 mg/L,环氧乙烷相关系数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85.7%~100.8%,RSD为1
期刊
摘 要:目的:建立果酱中6种合成着色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70 ℃的热水浸泡、提取后,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锌溶液沉淀,定容后离心,最后取上清液过膜上机。以乙酸铵(0.02 mol/L)-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6种合成着色剂在3个浓度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8%~102%,相对标准偏差为1.0%~3.7%,在0.1~50.0 μ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