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决赛现场星光熠熠,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最终结果。
“8号,田桐!”
其实,主持人的“8”字刚一出口,这个不自信的大四姑娘就着实吓了一跳。她曾梦想过夺冠,却从没想过这会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她保持着整场挂在脸上的那露出八颗牙齿的标准微笑,看起来却有些手足无措。掌声、鲜花、聚光灯的追逐相互交织,聚成一道璀璨光芒,将她推向了万人瞩目的最高点。
然而比赛结束,光环褪去,她却再没有像那晚一样受到聚光灯的宠幸。
华姐夺冠后,争议声便接踵而至。
“眼睛不够大、鼻梁不够挺、皮肤有点黑……”这些像是拿量尺打磨出的标准,一遍遍的向普罗大众传递着所谓“美丽”的概念,也一次次挑战着这位新科状元的心理素质。好在,田桐有着自己的一套价值观。
“美丽,展于外,源于内。”在多次采访中,面对质疑,田桐都重复着这句话。
话虽是这么说,但这个“源于”的“内”,却让她着实修炼了三年之久。
三年,是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生来说,三年,足以完成从青涩的新人到专业职场能手的转变。而田桐的这三年,却是真真正正地跌到尘埃里了。
聚光灯熄灭,田桐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她并没有像历届冠军一样接到凤凰的工作邀请,而是与无数应届毕业生一同投入求职大潮中。她做过一年多的娱乐实习记者,拿着不固定的工资,奔波于陌生的城市之间,忙碌却空虚;偶然的机会跑到香港做了几次代班主持,却因为没有自己的固定节目而缺乏安全感;虽然后来从黄橙子手中接过天气预报的主持人接力棒,却在日复一日的简单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为何物。
不知道跌到尘埃里能不能开出花,但这境遇却实实在在地把田桐的心态修炼平和了。所以,当她得知将主持一档完全属于自己的节目《大地寻梦》时,她并没有狂喜,反而开始冷静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
此时坐在记者面前的田桐,就是这样的一派淡然模样。虽然她已经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几乎走遍了南方所有多林区;虽然她十几个小时前刚刚舟车劳顿赶到驻地,手上似乎还残留着新鲜的叶子和丹顶鹤羽毛的味道;虽然她的胳膊、腿上,甚至头发里都留有蚊子叮咬过的痕迹;虽然她在九寨沟刚刚遭遇了一次严重的眼角膜外伤……但提到这一切,她却永远都只是眯起眼睛微微一笑,似乎在说:“嗨,这些啊,这都不叫事儿。”
BQ=《北京青年》周刊
T=田桐
采访中,田桐俨然摇身一变成了半个林业专家,说起林业术语也是侃侃而谈。“森林含氧量”、“次生林”、“植被覆盖率”……很难想象这些词汇都是从一个1988年出生的姑娘嘴里冒出来的。十个多月不间断地奔波、对500多位林业人的探访,当聚光灯再次亮起,她已不再是三年前那个在舞台上手足无措的大四学生。
BQ:采访过这么多的林业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位?
T:是四川的一位护林人,他自己一个人在山里待了几十年。见到我们时,他的脸不断抽搐,抠着手、舔着嘴唇,嗫嚅地说已经不习惯和人交流了。他常年待在山里,对妻子孩子有著无限的愧疚。虽然这一段在最后的节目中只有几分钟时间,但是采访用了一个半小时。
BQ:你对哪个地方的印象最深刻?
T:这次我们登上了黑瞎子岛,这个岛在2008年以前是归属于俄罗斯的,现在回归后,中国的边界向东扩张了不少。那里人为的房屋和树木的种植都很少,还有大片原始环境的湿地。去年还有人见到过黑熊。野生动物的鼻子很灵敏,外来人一进入,它们就会跑远。
BQ:这么长时间的探访,你对林业人有了什么改观?
T:我以前对林业工作者完全没有印象,感到非常陌生,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是什么状态。通过不断了解,我觉得他们似乎生活在被大众遗忘的角落。他们待遇不好、工资也不高,做出的事情是对保护生态有益的,我对他们除了敬佩,就是敬佩。
“8号,田桐!”
其实,主持人的“8”字刚一出口,这个不自信的大四姑娘就着实吓了一跳。她曾梦想过夺冠,却从没想过这会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她保持着整场挂在脸上的那露出八颗牙齿的标准微笑,看起来却有些手足无措。掌声、鲜花、聚光灯的追逐相互交织,聚成一道璀璨光芒,将她推向了万人瞩目的最高点。
然而比赛结束,光环褪去,她却再没有像那晚一样受到聚光灯的宠幸。
华姐夺冠后,争议声便接踵而至。
“眼睛不够大、鼻梁不够挺、皮肤有点黑……”这些像是拿量尺打磨出的标准,一遍遍的向普罗大众传递着所谓“美丽”的概念,也一次次挑战着这位新科状元的心理素质。好在,田桐有着自己的一套价值观。
“美丽,展于外,源于内。”在多次采访中,面对质疑,田桐都重复着这句话。
话虽是这么说,但这个“源于”的“内”,却让她着实修炼了三年之久。
三年,是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生来说,三年,足以完成从青涩的新人到专业职场能手的转变。而田桐的这三年,却是真真正正地跌到尘埃里了。
聚光灯熄灭,田桐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她并没有像历届冠军一样接到凤凰的工作邀请,而是与无数应届毕业生一同投入求职大潮中。她做过一年多的娱乐实习记者,拿着不固定的工资,奔波于陌生的城市之间,忙碌却空虚;偶然的机会跑到香港做了几次代班主持,却因为没有自己的固定节目而缺乏安全感;虽然后来从黄橙子手中接过天气预报的主持人接力棒,却在日复一日的简单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为何物。
不知道跌到尘埃里能不能开出花,但这境遇却实实在在地把田桐的心态修炼平和了。所以,当她得知将主持一档完全属于自己的节目《大地寻梦》时,她并没有狂喜,反而开始冷静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
此时坐在记者面前的田桐,就是这样的一派淡然模样。虽然她已经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几乎走遍了南方所有多林区;虽然她十几个小时前刚刚舟车劳顿赶到驻地,手上似乎还残留着新鲜的叶子和丹顶鹤羽毛的味道;虽然她的胳膊、腿上,甚至头发里都留有蚊子叮咬过的痕迹;虽然她在九寨沟刚刚遭遇了一次严重的眼角膜外伤……但提到这一切,她却永远都只是眯起眼睛微微一笑,似乎在说:“嗨,这些啊,这都不叫事儿。”
BQ=《北京青年》周刊
T=田桐
采访中,田桐俨然摇身一变成了半个林业专家,说起林业术语也是侃侃而谈。“森林含氧量”、“次生林”、“植被覆盖率”……很难想象这些词汇都是从一个1988年出生的姑娘嘴里冒出来的。十个多月不间断地奔波、对500多位林业人的探访,当聚光灯再次亮起,她已不再是三年前那个在舞台上手足无措的大四学生。
BQ:采访过这么多的林业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位?
T:是四川的一位护林人,他自己一个人在山里待了几十年。见到我们时,他的脸不断抽搐,抠着手、舔着嘴唇,嗫嚅地说已经不习惯和人交流了。他常年待在山里,对妻子孩子有著无限的愧疚。虽然这一段在最后的节目中只有几分钟时间,但是采访用了一个半小时。
BQ:你对哪个地方的印象最深刻?
T:这次我们登上了黑瞎子岛,这个岛在2008年以前是归属于俄罗斯的,现在回归后,中国的边界向东扩张了不少。那里人为的房屋和树木的种植都很少,还有大片原始环境的湿地。去年还有人见到过黑熊。野生动物的鼻子很灵敏,外来人一进入,它们就会跑远。
BQ:这么长时间的探访,你对林业人有了什么改观?
T:我以前对林业工作者完全没有印象,感到非常陌生,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是什么状态。通过不断了解,我觉得他们似乎生活在被大众遗忘的角落。他们待遇不好、工资也不高,做出的事情是对保护生态有益的,我对他们除了敬佩,就是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