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步伐的推进,我国加快了对中学历史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颇多的成果,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却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为了我国中学历史教育能更好的开展,本文作者在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基础之上认真研究了中学生的主体性,并就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找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历史教育有所帮助。
一、我国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历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以及教育学生懂得运用历史知识指导自己的人生,明白如何去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然而,在我国的历史教学上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农村的历史教学,老师的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地学习和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没有形成很好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但没有真正吸收到对历史知识的精华,反而对历史产生厌烦情绪。老师也没有做到主体性的教学,导致老师对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不熟悉,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不知情,缺乏严重的选择性和创新性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教学被动,学生也不能在学习之中找到兴趣。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的必要性
1.主体教育是历史重要性的要求
除了升学,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说都觉得历史并不重要。但凡有这种观点的学生,其实并不真正的了解歷史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所在。以史为鉴可以只兴衰,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当然历史的作用远远不在于此,历史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加强对自己品行的修养,人格的塑造以及为人处事之方法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对理想的追求会变得更加坚定,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会更加清晰明确。因此,历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之所以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是因为只有实施主体教育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懂历史,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这门课程,从这些层面上讲,主体教育是历史的重要性的要求。
2.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
我国的教育改革是要革除以前教育中的陈腐,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地学习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中学历史课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课程负有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的责任,它将指导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对自身综合的培养,注重自身的品行、人格、礼仪的修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将有利于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这中教育方式将势在必行。
3.中学历史主体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改进
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天然源泉。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明白人生的真谛,纠正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学生在了解了人类的发展历史之后,会更加的懂得珍惜和创造自己的生活,明白奋斗的真正含义,清楚自己身上的历史使命。然而,传统的历史教育方式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对学生在人生观价值取向上的重视不够,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没有重视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发展,仅仅是将学生当作一个受教育的对象来处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只是一味地注重传授知识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探索挖掘新知识的本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的方式就是要改进以前的陈腐教育方式,我们的历史教学要做得更好就必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学得更加透彻,我们的民族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
三、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学
主体性教育是顺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的,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做好主体教学,应该做到向以下教育方式转变。
1.历史教师必须首先树立主体性教学的观念
从传统的教育方式来看,中学历史教师是缺乏主体性教学的,他们和学生的主动交流不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到位,通过师生互动和相互启发的主体性不多,这样学生对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就没有落到实处。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首先抛弃原来的教学观念树立主体性教学的新观念,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和互相促进的环节,主动走进学生的学习世界,加强对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引导。与此同时,中学历史教师还要重新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做朋友,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相互之间才能更好的做好教和学工作,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更好的进行主体性教学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2.历史教师应该增加探究性的课题
历史是一门很有深度很有探索价值的学科,学习历史需要在不断的探究中才能找到兴趣。传统的历史教育所做到的只是将表面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有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学生主体性学习不强。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日常的课程中增加一些有探究性的历史课题,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进行主体性学习,激发他们自主积极地学习。同时学生在探究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过程之中对历史的真实性了解更加清楚,从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中得到的启发更大。
3.中学历史教师要加大主体教育方式的变革
主体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能始终用一种主体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那些落后的主体教育必须加以革新。中学生对于事物的新鲜感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中学历史老师只有加强主体教学方式的变革才能有效防止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疲劳。
总结:
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地向着素质化方向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将是我国教育的重点。中学历史作为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上将会起到砥柱中流的作用,但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对,对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就不能达到。主体教学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的优秀教学方式,值得中学历史教师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德龙.主体性教育督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吕新华.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晏燕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反思及建议 [D].湖南师范大学,2008
一、我国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历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以及教育学生懂得运用历史知识指导自己的人生,明白如何去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然而,在我国的历史教学上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农村的历史教学,老师的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地学习和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没有形成很好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但没有真正吸收到对历史知识的精华,反而对历史产生厌烦情绪。老师也没有做到主体性的教学,导致老师对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不熟悉,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不知情,缺乏严重的选择性和创新性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教学被动,学生也不能在学习之中找到兴趣。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的必要性
1.主体教育是历史重要性的要求
除了升学,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说都觉得历史并不重要。但凡有这种观点的学生,其实并不真正的了解歷史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所在。以史为鉴可以只兴衰,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当然历史的作用远远不在于此,历史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加强对自己品行的修养,人格的塑造以及为人处事之方法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对理想的追求会变得更加坚定,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会更加清晰明确。因此,历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之所以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是因为只有实施主体教育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懂历史,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这门课程,从这些层面上讲,主体教育是历史的重要性的要求。
2.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
我国的教育改革是要革除以前教育中的陈腐,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地学习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中学历史课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课程负有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的责任,它将指导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对自身综合的培养,注重自身的品行、人格、礼仪的修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将有利于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这中教育方式将势在必行。
3.中学历史主体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改进
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天然源泉。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明白人生的真谛,纠正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学生在了解了人类的发展历史之后,会更加的懂得珍惜和创造自己的生活,明白奋斗的真正含义,清楚自己身上的历史使命。然而,传统的历史教育方式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对学生在人生观价值取向上的重视不够,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没有重视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发展,仅仅是将学生当作一个受教育的对象来处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只是一味地注重传授知识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探索挖掘新知识的本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的方式就是要改进以前的陈腐教育方式,我们的历史教学要做得更好就必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学得更加透彻,我们的民族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
三、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学
主体性教育是顺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的,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做好主体教学,应该做到向以下教育方式转变。
1.历史教师必须首先树立主体性教学的观念
从传统的教育方式来看,中学历史教师是缺乏主体性教学的,他们和学生的主动交流不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到位,通过师生互动和相互启发的主体性不多,这样学生对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就没有落到实处。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首先抛弃原来的教学观念树立主体性教学的新观念,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和互相促进的环节,主动走进学生的学习世界,加强对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引导。与此同时,中学历史教师还要重新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做朋友,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相互之间才能更好的做好教和学工作,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更好的进行主体性教学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2.历史教师应该增加探究性的课题
历史是一门很有深度很有探索价值的学科,学习历史需要在不断的探究中才能找到兴趣。传统的历史教育所做到的只是将表面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有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学生主体性学习不强。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日常的课程中增加一些有探究性的历史课题,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进行主体性学习,激发他们自主积极地学习。同时学生在探究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过程之中对历史的真实性了解更加清楚,从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中得到的启发更大。
3.中学历史教师要加大主体教育方式的变革
主体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能始终用一种主体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那些落后的主体教育必须加以革新。中学生对于事物的新鲜感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中学历史老师只有加强主体教学方式的变革才能有效防止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疲劳。
总结:
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地向着素质化方向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将是我国教育的重点。中学历史作为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上将会起到砥柱中流的作用,但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对,对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就不能达到。主体教学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的优秀教学方式,值得中学历史教师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德龙.主体性教育督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吕新华.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晏燕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反思及建议 [D].湖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