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85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体教学观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其知识、能力、品格、方法的统一,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基于这一目标,作为主体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应实施哪些行为策略?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得以有效推进。
  关键词:主体教学;策略;互动;主动;发展
  教学观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的本质和过程的基本看法。教师的教学观一经形成就会在其头脑中形成一个框架,影响到他们对教学过程的具体事物和现象的看法,影响到他们在教学中的决策和实际表现。在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重教师而轻学生,重传授而轻探索,重管教而轻自觉,重统一而轻多样等现象,片面强调学生被动的一面,抹杀了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进入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阶段。通过对目前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对一的交往形式,把学生带到一个预定的圈子,只为求得统一答案。这种教师主宰一切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压抑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主体作用,限制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不尊重学生主体人格等弊端。现代教学观的核心已从原来的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化过度,它要求教师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因此,我们应当运用课堂教学策略,高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什么是主体。主体指具有意识的人,是实践者和认识者,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即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中自身素质结构产生的功能表现。其次,我们要了解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早在西方近现代哲学、社会文化思潮中,人的主体性就已经是重要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注重对人的主体性问题进行研究,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到文学、艺术、教育、心理学等都非常注重对人的本质、个性、主体性、人的价值进行思考和讨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也为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准备了条件,而且对人的主体素质、主体意识、主体人格、主体发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我们应当认识到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体活动能力,是我们现在教育的主旋律,强调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自由、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品格、方法的统一。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呢?我们认为,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策略开展主体性教学活动才能实现。下面,就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策略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互动激活策略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主体教育理论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但又结合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别于社会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有它自身的规律,这突出表现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较强的选择性、实践性、社会性和创造性。学生处于主体性水平的提升和形成时期,教育教学活动做得好,可以有效地加快这一进程。教与学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范畴,从根本上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传统教学,注重教师如何教,对学生如何学论及较少,是一种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现代教学强调教学的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激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特别是以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及时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多向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这对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如何看待亲情这一章节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回家和父母讨论“我是否忘记了做孩子的责任”这个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主体网络,使感性得以升华到理性,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课后,许多学生家长打来电话,反映孩子回家后在对待父母的态度上以及说话的语气和方式上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主动参与的策略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唯一可能的方式。人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去认识和改造客观现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造、发展、完善人本身。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主动参与策略的近期目的旨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远期目的旨在发挥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人。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能动性的一面,也有被动性、依存性的一面,他们往往缺乏自主性,缺乏自主认识和自主实践的能力,需要求助于教师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在教师主导下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学,而非自学,教师不能撒手不管。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地去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是主动参与的关键。
  1.自主学习首先是一种自律学习。马克思主义认为,能动性受人的内在需要的驱使,是在需要的引发下产生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确立先学后教的原则:先放手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认真体验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独立探索、思考,培养其理解教材、勤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让他们感知自悟,解决现有的问题。然后根据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的活动,教师设置疑问解答时,解决最近发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必须给予解答,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但解答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给学生搭桥引路,为学生创造获得结论的条件,启发学生通过再读教材、查阅资料、交流信息、借助联想、分析比较、转换思维等方式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地方,教师可做进一步点拨,使学生再学习、再探索,从而获得丰富知识。   2.探究学习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收集和处理、解决问题等探索活动,使学生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从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接受知识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而且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诸如“我与父母关系”“如何培养责任意识”“自我保护我该怎么做”等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研究的情境,并将目标定位于重过程、重应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从而培养科学态度、道德意识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条路径,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共同完成任务,而进行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讨论或辩论式的教学法十分适合小组合作。教师应注意几个方面要素的确定: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人人都必须要参与;注意相互沟通、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互动;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事实表明,由于年龄的关系,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比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更容易接近、沟通。
  三、学法指导的策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事物、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非智力个性心理因素的过程,它一般包括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基本环节。学习方法是多层次、多种类、多样化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促使学生会学、乐学,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来促进他们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是他们受用一生的知识。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为突出的:一是学习方法单一、呆板,致使学习活动枯燥、低效,由此导致厌学情绪;二是缺乏必要而基本的学习方法,一些学生处于智力不差,但成绩较低的失能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实施对策:
  1.重目标的确定: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以发展元认知为重点,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学习目标,并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前告诉学生,使学生目标明确,方向清晰,从而引发学习动机。
  2.重一般学法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优势的学习方法;激活与保持适度的学习心理状态;合理安排时间。
  经过这些学法的指导,学生在整理、消化、提高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提炼了自己的心智技能,并把外在的学习方法逐步内化为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更关键的是,对于其他学科的复习应用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在学法目标引导下,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学以提高的目标,对于学生后天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自律学习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情感培育的策略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强大的内趋力。
  情感的激发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体现为应具备良好的情绪背景。对教师而言,首先应尽可能挖掘和展示教材知识的内在魅力,以本课程不可替代的价值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要总以考试来刺激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其次,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多种外部诱因来推动学生学习,如:开端引趣、设置悬念、开展竞赛、适度诱导、深入浅出、幽默形象、联系实际、科学引导等,或者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兴奋状态,精神饱满,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例如,讲述《我国伟大精神文化》这节课时,通过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探索·发现》中的考古部分,展示我国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并在课后及时总结,结合讨论,让学生参观博物馆等,这样自然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探究问题的学习平台,使优生发挥优势,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至于对学习产生恐惧。
  五、促进发展的评价策略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步步或隐或现、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通过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与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人才培养的多样性要求教师在评价中,首先应注意把握过程性。评价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明确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不在于判断答案的对错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好坏,而在于强调形成性作用,注重整体发展功能。其次要注意多元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考,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最后,要寻求发展性,明确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故应避免没有方向的、低质量的评价。
  促进发展的评价,时时存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做法是课前的时事评论及课后的我思我悟。时事评论与教材教学相结合,可使学生获得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机会,提高分析运用的能力。这项活动,学生全员参与,虽说是按照学号顺序循序开始的,但愈到后面,学生的表现力愈佳。事实表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各种社会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已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潮中,既反映了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又体现了学生独立的人格。而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弱势成果,评价时长其所长,补其所短,能激励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地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开发。
  叶澜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尤其要让学生乐学、善学、优学,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认知、情感、意向及自我意识的综合活动过程。尤其要重视让教师、教材、教学环境统统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从重视教法转向重视学法的探讨和指导,改变机械、沉闷、呆板、严肃的课堂气氛,创设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心理环境,通过各种积极的教学活动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完善学生的主体型人格。如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向主动的探索,教师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有的教师采用了主体参与教学型模式,力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目前,学生上课热情较高,文章写得较好,讨论思维活跃,敢说敢想,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教师也有不少收获。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黄葳.主体性教育理论:时代的教育理论[J].教育研究,2002(4).
  [3]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0(8).
  [4]高清海.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J].中国社会科学,1994(4).
  (作者单位 王守琼: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 刘孟西:福建省厦门市槟榔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交流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后一个重要的反思内容。  关键词:课堂设计;课堂效果;教学过程 四月初,由于教研室要来我校调研,我被指定上一堂数学课。根据自身的课时安排我决定上“成正反比例量的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表演感悟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体验的有效手段,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验,更有利于学生体验之后的再创造,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表演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手段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体验,所以不能只是让学生一味地模仿表演,而应力求逼近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两方面都处在生活的语言空间中,并让他们运用所积累的语言和知识进行创造性表达,从而获得深刻体验。  关
“奔驰”的伦敦—布莱顿之旅  1958年,英国伦敦、布莱顿,两座城市异样的人流如织。为什么?为的是一睹“现代汽车之父”70年前的杰作:一辆1888年出厂的法国“奔驰”车,“破例”从伦敦科学博物馆驶出,以8.5英里/小时(约合14千米/小时)的平均速度从伦敦一路向南,开到大约90千米之外的英格兰南部海滨城市布莱顿。这位“现代汽车之父”不是别人,正是现代汽车发明者之一的德国发明家、企业家卡尔·弗里德里
摘要:班集体是能产生巨大教育力量的教育主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媒介。“情感教育”是促进班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德育的升华,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论述如何尝试运用“主题班会的引领、爱心制度的保障、榜样示范的作用”等情感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塑造和谐向上的班集体形象,创建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关键词:情感教育;班集体建设;爱心天使  一、情感教育和班集体建设
关键词:墙壁;体育教学;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2-0075-02  2017年1月5-6日新年伊始,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和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广东省第八届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暨总结研讨会”在深圳市罗湖区举行。来自广东省各地市的200位体育教研员、中小学体育教师及幼儿园教师参加了展示活动暨总结研
摘 要:现今的小学英语课堂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关注“教”,忽略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往往由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知识视野不开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关键词:小学英语;读单词;以学定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
摘 要: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是实现小学英语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利用层次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有利于促进小学英语水平的提高。定向选择,因材施教,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  关键词:分层教学;水平差异;教学方法  小学生是英语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每一位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活动实现自我水平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英语能力,其接受英语新知识的能
摘 要:在班级管理中确定明确的目标,逐一落实;完善各项制度,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目标落实;完善制度  班主任的工作,最基本的一项就是创建一个团结和谐、奋发上进的班集体,而实行目标管理则是创建这样一个班集体的最佳途径。  一、明确目标逐一实施  每学期开学,在拟定班级工作计划时,我总是制订出一条条明确的目标,张贴在学习园地上,让学生对各项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万事开头难,我首先从
我穿过裙子,是在一个女同学家里,是那种公主裙。我当时在屋子里走了两圈,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脸红心跳,赶紧脱了。女同学说我穿上裙子很迷人,不解我为啥不穿。我知道,我身材好,特别是腿,修长、匀称、白嫩。可她又怎会想到,我一直不敢穿裙子,就是因为我的身体太美了,连我自己都无法承受那种刺激。  我生在辽宁北部的一个小山村。我家那座低矮的小平房里只有一张大炕,小时候,我一直和父母睡在一起。从四五岁起,我就常常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中技电工学是机电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基础课。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学好专业课,就应该让学生先学好专业基础课,电工学教学的关键是能不能让学生真正參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中技电工学;参与意识;探究  煤矿技工学校是为煤矿企业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学校,随着生产科技的发展,煤矿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