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文哏大师”苏文茂病逝 徒弟:走的时候很安详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ragame_lu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苏文茂先生于2015年5月3日在天津去世,享年86岁。因其相声作品文雅深沉,有知识性且讲究刻画人物,有“文哏大师”的美誉。苏文茂的遗体告别仪式于5月9日上午10点在天津第一殡仪馆举行。
  追星“小蘑菇”入行
  苏文茂1929年生于北京,满族人。他出身贫苦,少时在药店给人当学徒。业余时间喜欢追“小蘑菇”常宝茔先生的相声。一次,常宝茔到电台做节目。坐车正好没有零钱,机灵的苏文茂跑去帮他换了零钱。等常宝茔出来,苏文茂仍然守候等他,并提出想跟他学艺。获得应允。于是苏文茂辞了工作,全心全意跟随常宝堃学习相声。1943年,苏文茂在天津拜常宝堃为师。转年跟随常宝堃之父常连安赴北京,在启明茶社边做学徒边演出,于俊波、黄鹤来等为其捧哏。1945年苏文茂回到天津演出《打白朗》,由师傅常宝堃捧哏,大获成功。上世纪50年代初,苏文茂已经崭露头角,成为相声界的“超新星”。
  刻画人物表演精准
  解放后,1951年常宝堃赴朝慰问不幸牺牲,在其家属倡议下天津成立了天津曲艺工作团。苏文茂进入了曲艺团。1956年至1966年这十年间,苏文茂与朱相臣搭档,合作整理演出了传统相声《论捧逗》、《批三国》、《贼说话》等,以及新相声《美名远扬》、《学习光复道》、《光复道上红旗飘》等,苏文茂的苏式风格也在这个阶段逐渐成形。其间,他还学唱曲艺剧,在天津广受欢迎。“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天津南郊,“文革”结束后,他创作了《废品翻身记》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新相声。上世纪90年代后,因搭档频频变换,苏文茂学习、创作了一批单口相声。皆有苏式相声的独特风格。一直到近年生病前夕,他仍然活跃在舞台上。除了出名的文哏,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曲艺主持人小四认为。刻画人物鲜明也是苏文茂相声艺术的一大特点。“相声里马三立的‘马大哈’很著名,其实苏先生塑造的成功人物也不在少数。比如《批三国》里的‘苏文茂先生’。《新局长到来之后》里的‘苏大秘’,《美名远扬》里的‘哏会计’。传统相声讲究用语言铺垫笑料,对刻画人物不太重视。解放以后的相声才开始注重人物”。此外,苏文茂的表演还以精准见长,“他的段于来十遍,台词、动作都没变,误差率极低。相声和音乐一样是有谱、有节奏的。他是节奏最好的”。
  师傅在台上有“三不说”
  相声名家宋德全在上世纪80年代拜苏文茂为师,他从师傅身上学到的不仅是艺术,还有做人。“他堪称相声界的一个典范。特别尊重长辈,爱护年轻一代;在艺术上也是精益求精,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相声,决不会在台上信口开河,每个段子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作品。比如《苏批三国》《文章会》《汾河湾》这都是过去就有的作品,但是经他整理之后,就成为他个人的经典。李金斗老师有句话很贴切,说苏先生就是相声的范本”。宋德全提到师傅在台上有“三不说”:“第一违背伦理道德的不说,他认为在台上大家都是艺术伙伴。凭什么占人家便宜;第二是讽刺残疾人的不说。残疾人本身就很痛苦了,还拿人家取乐,这不道德;三是脏话、侮辱人的不说,现在很多演员常有口头禅,傻帽儿挂在嘴上。也不明白这词什么意思。”
其他文献
离攀枝花会战总指挥部不远的云南境内,有一个小集镇名叫仁和镇,建设大军开进大山里来之前,是这里最大的一个乡镇。镇上共有近百户人家,大都是一些简陋的瓦房和茅草房,一条狭窄的街道不足二百米,全是土路。只要一下雨,街面上就满是泥泞,过路的人和牛马将稀泥带得到处都是。加之有的人家的猪圈、羊圈或牛圈面朝当街,与商店、饭店并立,过路时大街上就会飘来一股莫名的怪味。  在三线建设的大战场里,有这样一条充满神秘色彩
期刊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演讲中,刚说了一半,台下突然有个捣蛋分子高声地打断了他:“狗屎!垃圾!”  威尔逊虽然受到了干扰,却一点都没有慌乱,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道:“这位先生,请少安毋躁,我马上就会讲到你所提出的关于环保的问题了。”  全场人不禁为首相的机智反应鼓掌喝彩。
期刊
某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偕夫人来到一个小镇度假。虽然是首相夫妇大驾光临,但小镇上的人依然我行我素,该晒太阳的晒太阳,该谈恋爱的谈恋爱,每个人都生活得自在而有序。明知布莱尔是个“大人物”,但大家仿佛不把他当一回事,因为众生平等。布莱尔喜欢泡吧,小镇唯一的一家酒吧老板丝毫不给面子,按预定计划关门休假去了。不过,老板仍然很礼貌地在酒吧门口留下一张字条:“欢迎布莱尔先生和太太,现在我们在放假,等假期结束后,我
期刊
瞿秋白于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他青年时的理想是做一位学者。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瞿秋白参加了这一场运动。之后,瞿秋白参加了李大钊倡导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在一次转移中与敌人遭遇  1920年10月,瞿秋白以北京《晨报》和上诲《时事新报》特派记者和特约通讯员的身份赴莫斯科采访。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瞿秋白在苏俄度过了整整两个年头,撰写了《饿乡纪程》、《
期刊
多年后,担任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的吴之理还清楚地记得,临行前,罗生特告诉他,自己还会回中国,并且要带着未来的妻子一起来。罗生特在中国的九年间,他和罗生特多次分别又重逢,他以为,这一次分别亦是寻常事。没想到,竟成永别。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来自奥地利的罗生特医生救死扶伤,在中共军队中服役9年,影响和贡献不在白求恩之下,却遇阻于新中国大门之外,客死异乡,长达近40年湮没无闻。1977年11月底
期刊
伊雷娜·森德勒出生于距波兰首都华沙不远的小城奥特沃茨克,在她很小的时候,当医生的父亲就时常教育她:对来自于任何种族、任何社会阶层的人,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并在他们有困难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917年,森德勒刚满7岁,她居住的地区爆发了大瘟疫,人们纷纷逃离,森德勒的父亲却选择留下来救治病人,最后不幸遭传染而死亡。“你要永远记住,如果发现有人落水,即使你不会游泳,也必须跳下去救人。”父亲的临终遗
期刊
在民国历史上,罗家伦是横跨政学两界且有胆有识的人物。他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第二年与傅斯年创办《新潮》杂志,成为与《新青年》并驾齐驱的刊物。五四运动时,学生在街头散发传单,其中最重要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就是他临时起草的。随后,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第一次提出了“五四运动”这个概念。  1920年,罗家伦与周炳麟等五位北大才俊在实业家穆藕初的资助下出国留学。这件事让人们
期刊
5月5日起,34集都市情感励志剧《下一站婚姻》登陆北京卫视红星剧场。该剧由大唐辉煌传媒出品,由曾执导过《大家庭》、《爱的多米诺》等多部北京卫视热播剧的导演刘雪松执导,于和伟、刘涛领衔主演,并有赵亮、宋宁、徐松子、邵汶等诸多新老实力派演员加盟。该剧从两个失婚男女的视角出发,为观众打造了一部时尚、洋气、接地气,同时又聚焦中年人婚恋生活的都市轻喜剧。5月4日,该剧导演刘雪松携剧中演员于和伟、邵汶、赵亮、
期刊
2015年元旦前夕,方李邦琴荣获了第三届“传播中国文化年度人物奖”。曾是大学“校花”的她,移居美国时如一只骄傲的孔雀,但丈夫的重病与离世,却把她变成了一只辛劳的“老母鸡”——拉扯着三个孩子苦心经营餐馆,不仅饱尝艰辛,甚至还要与黑社会斗智斗勇。后来,她为了完成夫君的遗愿,收购了大名鼎鼎的《旧金山观察家报》等十多种报纸,开创了华人掌管美国主流媒体的先河。  移居旧金山,骄傲孔雀成了辛劳“老母鸡”  黑
期刊
江斯顿是美国总统林肯继母的儿子,他来信向林肯借钱,林肯写信回复了他。  亲爱的江斯顿:你向我借80块钱。我觉得目前最好不要借给你。所有的问题都源于你那浪费时间的恶习,改掉这种习惯对你来说很重要,而对你的儿女则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的人生之路还很长,在没有养成闲散的习惯之前,尚可加以制止。我建议你去工作,去找个雇人的老板,为他卖力地工作。为了使你的劳动获得好的酬金,我现在可以答应你,从今天起,只要你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