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彭德怀大骂村干部 群众没裤子穿,你竟住大瓦房!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攀枝花会战总指挥部不远的云南境内,有一个小集镇名叫仁和镇,建设大军开进大山里来之前,是这里最大的一个乡镇。镇上共有近百户人家,大都是一些简陋的瓦房和茅草房,一条狭窄的街道不足二百米,全是土路。只要一下雨,街面上就满是泥泞,过路的人和牛马将稀泥带得到处都是。加之有的人家的猪圈、羊圈或牛圈面朝当街,与商店、饭店并立,过路时大街上就会飘来一股莫名的怪味。
  在三线建设的大战场里,有这样一条充满神秘色彩的小街,同样也吸引着彭德怀。彭德怀在特区指挥部同志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仁和镇。
  他夹在赶场的人群里,东瞧瞧西看看,不断地问着各种东西的价钱,在这条极不起眼的乡村小街上,一逛就是一个多小时。特区陪同的同志怕他累了,就找了一个熟悉的地方,让他进去休息。
  这是当地一位公社干部的家,就建在这条小街上。房子是用当时稀少的钢筋水泥和红砖垒成的,屋上的瓦也不是当地的小青瓦或油毛毡,而是建三线工厂的那种呔块的新式红瓦。两个房间分左右而建,中间是一间堂屋,收拾得很干净。彭德怀一行进去后,就安排在堂屋的椅子上坐下来休息。
  房子的主人年近四十岁,穿着深色的中山装,身体有点发福,说的是当地土话,彭德怀有些听不懂,还得请陪同的特区同志当翻译。
  这位公社干部让他的夫人出来与客人见面。女主人穿着当时流行的粉色的确良上衣,下身穿一条蓝色的确良裤子;脚上穿的是白色塑料底布鞋,显得十分得体。她朝客人们笑一笑,然后到屋后的厨房里去拿出一只热水瓶来,为彭德怀一行泡了一壶热茶。
  喝够了茶,彭德怀就在屋子里转一转,连说不错不错,乡亲们的生活水平现在是提高了。
  特区陪同的同志说:“全靠搞大三线建设,才把这里的生产、生活都带动起来了。这里由于交通不便,老乡过去穷得很,一家几口人就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彭德怀问那位公社干部:“你们公社里像你这样的人家有多少?”公社干部说:“自打三线建设以来,这大山里变化太大了,像我这样的人家,现在恐怕也不少了吧。”彭德怀问道:“我问的不是你们这些公家的干部,而是你们这里的老百姓。”公社干部说:“那也是有不少的变化吧。”彭德怀问:“我说同志,我要问你,他们是怎么个变法,是变好了呢,还是变得更坏了?”公社干部笑着说:“你这位首长也真是,当然是变好了哟,哪有变坏的。”
  彭德怀听后高兴地说:“这就好了,我们三线建设的工厂,都摆在寸草不生的山坡上,不与农民争土地,同时又给农村带来了电,带来了方便的交通,经济也流通起来,农民山货也卖得出钱来了,农民自然拥护我们。”
  最后,彭德怀提出,要到附近的农村去转一转。公社干部说:“好,我带首长们去看一看。”汽车顺着小镇外的公路朝前开去,在路边的一片菜地前停了下来,公社干部带着他们顺着田埂,走进了一户有着三间大瓦房的人家。
  这的确是一户不错的人家,漂亮的堂屋里挂着毛主席像,家里除了收音机、缝纫机,还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彭德怀很有兴趣地问着他家里的生产和收入情况,主人都——作了回答。原来这是一户蔬菜专业户,由于三线建设的生活物资运输有困难,施工部队和工程队需要大量的新鲜蔬菜,使这些过去无法卖出去的东西,一下子成了抢手货,他的经营也就越做越好,生活条件也就随着改变。公社干部告诉彭德怀一行,三线建设给邻近的小镇带来了活力,也改变了这里人的生活。
  从这户人家出来,汽车向着偏远的村子开去。车停下来后,彭德怀坚持要顺着山路走,到前面一户茅屋里去看一看。茅屋前一个青年壮汉穿着一件生羊皮背心,裤腿卷到膝盖上,刚从田里干活回来,满腿都是泥。
  彭德怀走上前去,向那个人问道:“老乡,你好啊!”
  老乡转过脸来,一见好几个人,中间还有公社的干部,忙说:“同志哥好。”彭德怀一边说着,一边就要朝屋里走。老乡见了,慌忙跑过来,一下子拦在大门前。彭德怀说:“老乡,不欢迎我们到屋里看看呀?”老乡说:“不……不是……”
  这时,那个公社干部走过来说:“彭主任,老乡不允许我们进去,我们还是别进去吧。”
  彭德怀对老乡笑道:“怎么,你家里有金银财宝?”老乡苦笑着说:“哪里有那些东西,我是怕同志哥进去了不方便。”彭德怀说:“没什么,我们进去看看就走。”
  屋檐很矮,彭德怀要低着头才能进去。到里面一看,黑咕隆咚,一时什么也看不见。停了一会儿,彭德怀才看清屋子里有一只土炕,上面有一条破被,几个蓬头垢面的女人坐在上面,都用被子盖着自己的下半身。
  彭德怀直朝炕上走去,几个女人一见这个陌生男人要上炕,吓得连连后退。老乡忙过来介绍:“这年纪大的是我的母亲,这中年妇女是我的婆娘,这个十三岁的女孩子是我的大女儿。”彭德怀朝她们点着头,要上炕去与她们唠家常。几个女人顿时吓得哇哇乱叫起来,用那条破被紧紧地裹着身子。彭德怀不知道她们为何如此,还以为自己违反了当地风俗,就连连向主人道歉。
  这时,特区陪同的同志走过来,将彭德怀拉到一边,让那个公社干部帮助“解释”。公社干部看看屋子里的主人,将彭德怀拉到门外,轻声地说:“首长,那炕是不能上去的。”彭德怀问道:“为什么?”公社干部说:“那床上的女人都没有穿裤子。”彭德怀不解地问:“她们为什么不穿裤子?”公社干部说:“这是当地人的一种习惯。”彭德怀问道:“你是不是当地人?”公社干部答:“是。”彭德怀又问:“你老婆是不是当地人?”答:“是。”
  彭德怀一下子火冒三丈,生气地对那个公社干部大声吼道:“刚才我们到你家里的时候,你老婆为什么要穿裤子!”
  彭德怀立刻找老乡来问,原来这家人因为太穷,全家人只有一条破裤子,平时谁外出谁穿,今天他到地里干活穿了,几个女人就只好都缩在土炕上的破被子里。彭德怀听后十分生气,对那个公社干部厉声地说:“老百姓穷得连裤子都没有穿的了,你却在镇上住大瓦房,你能住得安心,你尽把小镇四周好的人家让我看,这不是在自己欺骗自己吗?同志,不是我批评你,浮夸风、虚假风害死人呀!”
  邢大军据《党史周刊》沈国凡/文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生活理念、人生信条充斥着人们的头脑,爆炸的信息更容易让人迷失。而真正能流传千古,支撑起中华民族精神之内核的,则是那些一代代传下来的家训。  陈毅、董必武、黄克诚都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们的家训又是什么?  陈毅家训:腹有诗书气自华  平头、黑框眼镜、黑色西装上别一枚国旗徽章,年过7旬的陈昊苏是陈毅元帅的长子。  陈昊苏1942年出生在苏北阜宁。41岁才当上父亲的陈毅,喜不自禁,
期刊
14岁参军,曾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为一名通讯兵,他为渡江战役架起电话线……穿着一身藏蓝色夹袄,双目炯炯有神,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丁洪海,在接受金陵晚报大记者和小记者的共同采访中,回忆起当年的战斗经历依然历历在目。  14岁参军学打日本鬼子  “家乡成了沦陷区,没有学上,吃不饱饭……”1939年4月1日,年仅14岁的丁洪海在同乡的带领下,参加了当地名为“学生队”的抗日组织,学习抗日本领,和日
期刊
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牌照,中国是在1912年颁发的。据介绍,那时的上海已有汽车140辆。工部局决定对上海的汽车发牌照,设置了1号到500号的私家车号。  中国的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902年,一个匈牙利人将两辆汽车带入上海。这两辆汽车的管理同其他国家一样,最初是和马车一样上牌的。  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牌照,中国是在1912年颁发的。据介绍,那时的上海已有汽车140辆。工部局决定对上海的汽车发牌照,设置了1号
期刊
看到梁青在理发店里为顾客冼头,有说有笑,怎么也无法将“先天性腰部脊膜膨出症”与这个一脸阳光般笑容的清秀姑娘联系起来。  不抱怨命运 积蓄力量  梁青1988年出生于咸阳淳化一个农民家庭,不幸的是,她患有先天性腰部脊膜膨出症且手术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由于脚神经受到影响,双脚脚踝使不上劲,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走路。  从两三岁开始一直到八岁,她都是坐在地上,用双手支撑,双腿拖在地上“走”,双脚内侧磨出厚
期刊
陶铸教她许多秘密工作的技能。有一次,他递给她两件白衬衣,说:“这是从苏区带来的,上面用米汤写着秘密文件,你用碘酒一刷就会显出字来,照着抄好给我。”哦!原来如此,多新鲜呀。  1926年初冬,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在长沙招生,且破天荒招收女生,我母亲谭珊英被录取。后来,我母亲曾经在厦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下面这些故事,就是母亲生前讲述给我的——  陶铸传授秘密工作技能  我1930年春到厦门找到共
期刊
18岁就参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都参加过,可谓身经百战。在战争岁月里,他多次立功,6次负伤致残,至今身上还满是伤疤……日前,金陵晚报记者和4名金陵晚报小记者一起来到91岁的王吉伦老英雄家中,一起听他讲当年的故事。令王老颇感自豪的是,在解放军成功渡江之后,他曾和3名战友一起深入敌营,不费一枪一弹俘虏了844人。  渡江前侦察兵把对岸摸得一清二楚  1949年4月20日晚,渡江战役全面打响,
期刊
熟悉宋晓英的老影迷,都会记得《金光大道》、《大河奔流》、《刑场上的婚礼》等影片中的那个清纯略带轻愁的她。了解宋晓英的观众,相信一定对《夕照街》、《十六号病房》等影片中的那些娴静忧伤女性记忆颇深。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烛光里的微笑》中,宋晓英塑造的小学教师王双铃一角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  拍摄于1991年的影片《烛光里的微笑》可谓宋晓英表演事业上的另一座高峰。在这部影片中她扮演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
期刊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日前到中国传媒大学与播音系的师生进行交流,她透露自己将于本月底正式退休。5月1日起,《焦点访谈》中将不再有她的身影。即将在月底年满60岁的敬一丹,于1988年加入央视,迄今已在央视工作了27年,先后担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名牌栏目主持人,并曾获得过主持界最高奖项“金话筒奖”。观众赞其是美誉度和责任感最强的央视主播。退休后敬一丹将继续从事教育类工作以及参加公益活动。  敬一丹一
期刊
爱因斯坦孜孜不倦地从事科学研究,但是对一些生活琐事却常常心不在焉。1933年,他到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院任职。有一天,研究院院长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秘书拿起听筒,听到对方说着一口德国口音很重的英语:“请问院长在吗?”  “很抱歉,院长出去了。”秘书回答。  “那么,也许……你能告诉我,爱因斯坦教授住在什么地方?”  当时,普林斯顿大学有个规定,绝对不许外人骚扰爱因斯坦,为的是让他能专心于研究工作。
期刊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小时候住在清华园。当时,小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虽说是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但他们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小屋子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有一天,小振宁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吃过晚饭之后,大家坐在一起谈天,小振宁当时只有七八岁,对客人们的谈话虽不十分懂,但也明白他们说的是“做官”、“发财”之类的话。  “振宁,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愿不愿意做大官?”一位客人问道。  “我……不愿意。”小振宁的回答让客人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