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新观念、新方式实施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安排上,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风趣、幽默、愉快中获得知识,便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49-0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合作小组要科学灵活
小组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因此,科学合理的组建合作小组便成了开展好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适合我们使用的分组方法通常有“异质联合”和“同质联合”两种。
我们通常用的是异质联合的方法,就是按全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分组,每组都有成绩低、中、高的学生,平均成绩大致相同。这样分组有利于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成绩好一些的同学可以帮助差一些的同学。但因为小组成员水平不同,极容易出现一、两个优生“独霸讲坛”的现象。这样,小组内成员参与机会不均等,使得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两极分化,这样的合作名不符实。
另一种分组方法“同质联合”就是学习水平接近,爱好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这样分组由于小组成员水平相当,所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有利于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但因为小组之间学生的水平不同,这种组织形式容易使小组之间的差距加大,不利于通过组间竞争促进合作。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两种分组方法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宜长期固定采用某一种组织形式,我们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有些情况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打破组与组之间的界限,同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学习伙伴主动交流,我们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平等自然的沟通与合作,多给他们创造自由合作的机会,并恰当地对他们的学习给予鼓励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地选择合作的形式。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点突出
最大程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与实践的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与学生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充分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大胆放手,主动放权,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课文的内容到形式,从文章的字、词、句到谋篇、布局,独立思考,自己质疑,然后经过教师的启发、点评,求得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受用一辈子的自学能力。讲解与讨论的问题。有人认为,老师在讲台上就是要讲课,讲就是“我讲你听”,听明白了就行。这就形成了“讲——听”的模式,一成不变,语文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以致于许多人认为语文课上不上都无所谓,即使是专心听讲了,也只是接受了一家之言。这个观点我不能苟同,我认为:老师要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基础上,到課堂交流、讨论、争论中去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逻辑错误、能力不足,并加以适当的讲解,导之以理;对学生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根据及思考过程,导以思维;同时听取学生的评价,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导之以研究性学习;还有导之以创新,导之以兴趣,导之以意志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找到一条学语文的路即:教是为了不教。讨论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前讨论只是课堂的一种辅助形式,而现在看来,远不能体现其价值。学生参加讨论、争论,哪怕是被动的,也能促进学生思考,因此,我们要让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展示自己
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要求是调整课堂活动过程的基本依据。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亲自尝试、自主发现、总结和验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完美结合。
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王昌龄的《出塞》后,引导学生阅读背诵了王翰和王之涣的《凉州词》、高适的《别董大》、等边塞战争方面的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古代战争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丰富课外知识插上腾飞的翅膀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
如教完《景阳冈》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武松的“武艺高超,疾恶如仇”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水浒群英传”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史建伟,邹霞.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软件导刊》,2012年08期.
[2]冯瑞萍.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12期.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49-0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合作小组要科学灵活
小组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因此,科学合理的组建合作小组便成了开展好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适合我们使用的分组方法通常有“异质联合”和“同质联合”两种。
我们通常用的是异质联合的方法,就是按全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分组,每组都有成绩低、中、高的学生,平均成绩大致相同。这样分组有利于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成绩好一些的同学可以帮助差一些的同学。但因为小组成员水平不同,极容易出现一、两个优生“独霸讲坛”的现象。这样,小组内成员参与机会不均等,使得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两极分化,这样的合作名不符实。
另一种分组方法“同质联合”就是学习水平接近,爱好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这样分组由于小组成员水平相当,所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有利于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但因为小组之间学生的水平不同,这种组织形式容易使小组之间的差距加大,不利于通过组间竞争促进合作。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两种分组方法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宜长期固定采用某一种组织形式,我们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有些情况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打破组与组之间的界限,同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学习伙伴主动交流,我们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平等自然的沟通与合作,多给他们创造自由合作的机会,并恰当地对他们的学习给予鼓励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地选择合作的形式。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点突出
最大程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与实践的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与学生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充分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大胆放手,主动放权,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课文的内容到形式,从文章的字、词、句到谋篇、布局,独立思考,自己质疑,然后经过教师的启发、点评,求得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受用一辈子的自学能力。讲解与讨论的问题。有人认为,老师在讲台上就是要讲课,讲就是“我讲你听”,听明白了就行。这就形成了“讲——听”的模式,一成不变,语文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以致于许多人认为语文课上不上都无所谓,即使是专心听讲了,也只是接受了一家之言。这个观点我不能苟同,我认为:老师要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基础上,到課堂交流、讨论、争论中去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逻辑错误、能力不足,并加以适当的讲解,导之以理;对学生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根据及思考过程,导以思维;同时听取学生的评价,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导之以研究性学习;还有导之以创新,导之以兴趣,导之以意志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找到一条学语文的路即:教是为了不教。讨论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前讨论只是课堂的一种辅助形式,而现在看来,远不能体现其价值。学生参加讨论、争论,哪怕是被动的,也能促进学生思考,因此,我们要让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展示自己
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要求是调整课堂活动过程的基本依据。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亲自尝试、自主发现、总结和验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完美结合。
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王昌龄的《出塞》后,引导学生阅读背诵了王翰和王之涣的《凉州词》、高适的《别董大》、等边塞战争方面的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古代战争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丰富课外知识插上腾飞的翅膀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
如教完《景阳冈》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武松的“武艺高超,疾恶如仇”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水浒群英传”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史建伟,邹霞.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软件导刊》,2012年08期.
[2]冯瑞萍.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