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与沿海、周边省份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云南省委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其中,核心是跨越发展。滇中新区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全国18个重点开发区之一,是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核心支撑,建设好滇中新区,引领云南省全省跨越式发展。
一、滇中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
滇中地区发展现状。滇中产业新区包括安宁、楚雄、禄丰、易门四县(市),规划总控制范围1.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7%。2011年,新区总人口153.9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2%,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倍。城镇化率45.2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是全省人口密集度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产业发展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滇中产业新区经济发展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500.81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7%,同比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为11.1:53.6:35.3,2011年第二产业增长15.1%,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36.1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177.2亿元,增长1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534.7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2倍。地方财政收入41.20亿元,增长23.11%,人均财政收入2676.52元,增长22.48%。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滇中产业新区是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是全国重要的磷复肥基地,钛资源开发生产基础和云南省重要的氯碱化工生产基地。2011年粗钢产量600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45%。磷复肥产量约占云南省的30%、全国的6.5%。目前,区域内集聚了昆钢、云钛、新立、贵研铂业、云天化、云南盐化、盘龙云海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矿山采选到冶炼及深加工钢产业链、从磷矿采选到高浓度磷复肥及合成氨生产的磷产业链等优势特色产业链,建材陶瓷、生物医药与食品产业群初具规模。2011年,滇中产业新区工业总产值约为9200000万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7%,而全省平均水平为36.5%。
初步形成一批产业园区。滇中产业新区4大省级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产业集聚区建设加速推进。安宁工业园已形成了钢铁、磷化工等特色产业组团,炼化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建设;禄丰工业园区内形成了钛资源加工、建材等特色产业片区,"一园六片区"规划建设加速推进;楚雄工业园已形成庄甸医药产业区、富民轻工业片区、赵家湾生物产业区及桃园冶金化工区,规划的云甸产业区(37平方公里)加快建设,易门工业园初步形成了陶瓷建材、铂族稀贵金属回收加工、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片区。2011年,4大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约104平方公里,入园工业企业超过300户,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多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占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6.7%。
二、承接产业转移总体思路
(一)滇中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在滇中地区承接产业的方向上,一是做好利用外资规划推进滇中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借助国外和省外投资,合理使用资金,有序推进各大项目进展;二是推动市场体制改革突破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障碍,坚持管理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三是加大地方政策法规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法规的制定上要尽量科学,在执行上更要加大落实力度;四是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提高滇中地区工业化水平,在面临中西部各省竞相争取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时,滇中政府和企业都应审时度势,主动出击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五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滇中地区产业层次,利用好滇中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平台,积极引进相关产业及配套产业链;六是做大做强中心城镇培育承接产业转移的增长极,将产业发展和城镇发展有机融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七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坚实的支撑,生产服务业和消费服务业将会促使产业链更加完整,从而使承接来的产业扎根壮大。
(二)滇中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则
滇中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经济性原则,引进的产业必须能切实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本地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在投入产出上要算一本明白账;二是适宜性原则;结合滇中地区的实际情况,吸收与本地区相关联和适合在本地发展的产业,避免水土不服的产业;三是大企业推动原则,重点引进产业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大企业具有很强的辐射拉动能力,大企业扎根下来会吸引一系列的配套企业聚集;四是注重生态环保目标导向原则,云南地区是我国的生态典范,是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在做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守住蓝天白云;五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承接产业后注重产业升级,朝着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地方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
(一)直接投资
纵观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其主要的形式就是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公司直接投资。直接投资作为一种资本扩张,其对企业的优势是能直接开拓市场,就地生产利用低价劳动成本和原材料,为企业谋取更大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当地企业受到技术溢出的影响,新的管理理念促使当地企业成长。逐渐地当地经济经历发展起飞阶段。当地的资本技术也逐步积累,从而为经济全方位的升级创造条件。
(二)企业内部一体化
市场上有很多产业转移是通过企业内部一体化来完成的。其形式是企业之间的股份购买、并购,控股企业会企业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企业的硬件装备水平到软实力公司管理等,为了全方位提高企业的质量。滇中地区的一些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其他地区的资本,对这些企业注入新生的力量,做大做强实业。通过存量激活挽救部分国有企业,这对滇中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三)企业虚拟一体化
这种形式的产业转移一般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这些产业普遍建立了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欠发达地区可以承接产业链的下游产业。在产品的生产、制造、加工上吸引过来。滇中地区拥有大量优质的劳动力并且相比之下成本低廉,承接轻纺、鞋、帽加工等产业是首选。可以采取"东部的研发企业+滇中地区的生产企业"、"滇中地区生产+东部营销"的方式实现。
(四)产业转移园区
建设专门的产业转移园区,为相关企业落地筑巢。例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有一些经验,可以供滇中经济区的四个产业园区借鉴。在具体建设时,注意安宁工业园、楚雄工业园,易门工业园和祿丰工业园的功能分工和协作。在选择承接产业时优先考虑配套产业条件好的园区,健全和拉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园区综合竞争。
作者简介:王晶,女,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研究生。
一、滇中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
滇中地区发展现状。滇中产业新区包括安宁、楚雄、禄丰、易门四县(市),规划总控制范围1.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7%。2011年,新区总人口153.9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2%,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倍。城镇化率45.2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是全省人口密集度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产业发展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滇中产业新区经济发展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500.81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7%,同比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为11.1:53.6:35.3,2011年第二产业增长15.1%,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36.1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177.2亿元,增长1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534.7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2倍。地方财政收入41.20亿元,增长23.11%,人均财政收入2676.52元,增长22.48%。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滇中产业新区是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是全国重要的磷复肥基地,钛资源开发生产基础和云南省重要的氯碱化工生产基地。2011年粗钢产量600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45%。磷复肥产量约占云南省的30%、全国的6.5%。目前,区域内集聚了昆钢、云钛、新立、贵研铂业、云天化、云南盐化、盘龙云海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矿山采选到冶炼及深加工钢产业链、从磷矿采选到高浓度磷复肥及合成氨生产的磷产业链等优势特色产业链,建材陶瓷、生物医药与食品产业群初具规模。2011年,滇中产业新区工业总产值约为9200000万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7%,而全省平均水平为36.5%。
初步形成一批产业园区。滇中产业新区4大省级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产业集聚区建设加速推进。安宁工业园已形成了钢铁、磷化工等特色产业组团,炼化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建设;禄丰工业园区内形成了钛资源加工、建材等特色产业片区,"一园六片区"规划建设加速推进;楚雄工业园已形成庄甸医药产业区、富民轻工业片区、赵家湾生物产业区及桃园冶金化工区,规划的云甸产业区(37平方公里)加快建设,易门工业园初步形成了陶瓷建材、铂族稀贵金属回收加工、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片区。2011年,4大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约104平方公里,入园工业企业超过300户,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多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占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6.7%。
二、承接产业转移总体思路
(一)滇中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在滇中地区承接产业的方向上,一是做好利用外资规划推进滇中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借助国外和省外投资,合理使用资金,有序推进各大项目进展;二是推动市场体制改革突破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障碍,坚持管理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三是加大地方政策法规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法规的制定上要尽量科学,在执行上更要加大落实力度;四是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提高滇中地区工业化水平,在面临中西部各省竞相争取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时,滇中政府和企业都应审时度势,主动出击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五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滇中地区产业层次,利用好滇中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平台,积极引进相关产业及配套产业链;六是做大做强中心城镇培育承接产业转移的增长极,将产业发展和城镇发展有机融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七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坚实的支撑,生产服务业和消费服务业将会促使产业链更加完整,从而使承接来的产业扎根壮大。
(二)滇中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则
滇中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经济性原则,引进的产业必须能切实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本地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在投入产出上要算一本明白账;二是适宜性原则;结合滇中地区的实际情况,吸收与本地区相关联和适合在本地发展的产业,避免水土不服的产业;三是大企业推动原则,重点引进产业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大企业具有很强的辐射拉动能力,大企业扎根下来会吸引一系列的配套企业聚集;四是注重生态环保目标导向原则,云南地区是我国的生态典范,是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在做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守住蓝天白云;五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承接产业后注重产业升级,朝着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地方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
(一)直接投资
纵观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其主要的形式就是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公司直接投资。直接投资作为一种资本扩张,其对企业的优势是能直接开拓市场,就地生产利用低价劳动成本和原材料,为企业谋取更大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当地企业受到技术溢出的影响,新的管理理念促使当地企业成长。逐渐地当地经济经历发展起飞阶段。当地的资本技术也逐步积累,从而为经济全方位的升级创造条件。
(二)企业内部一体化
市场上有很多产业转移是通过企业内部一体化来完成的。其形式是企业之间的股份购买、并购,控股企业会企业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企业的硬件装备水平到软实力公司管理等,为了全方位提高企业的质量。滇中地区的一些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其他地区的资本,对这些企业注入新生的力量,做大做强实业。通过存量激活挽救部分国有企业,这对滇中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三)企业虚拟一体化
这种形式的产业转移一般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这些产业普遍建立了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欠发达地区可以承接产业链的下游产业。在产品的生产、制造、加工上吸引过来。滇中地区拥有大量优质的劳动力并且相比之下成本低廉,承接轻纺、鞋、帽加工等产业是首选。可以采取"东部的研发企业+滇中地区的生产企业"、"滇中地区生产+东部营销"的方式实现。
(四)产业转移园区
建设专门的产业转移园区,为相关企业落地筑巢。例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有一些经验,可以供滇中经济区的四个产业园区借鉴。在具体建设时,注意安宁工业园、楚雄工业园,易门工业园和祿丰工业园的功能分工和协作。在选择承接产业时优先考虑配套产业条件好的园区,健全和拉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园区综合竞争。
作者简介:王晶,女,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