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到达月球却很难到达人心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Mi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世间存在很多距离。
  人类不辞辛苦,从地球跑到月球上,是空间上的距离;孔夫子站在河岸上,望着浩浩汤汤的江水,说“逝者如斯夫”,是时间上的距离;以指尖轻触,月上柳梢,人约黄昏,是身体上的距离;转身是天涯,再见是陌路,半句多、千杯少,是心灵上的距离。都说距离产生美。可是,要知道,距离产生多少美,就会带来多少煎熬。
  看看电影《敦刻尔克》望穿英吉利海峡的英国士兵的眼神,就知道了。家园就在26英里之外,却要动用船、战斗机,还得忍受德国人的鱼雷和子弹,太煎熬。
  沈从文苦苦追求张兆和,写下了无数类似“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的情话,想必“求而不得”的距离也是一种煎熬;李白月下饮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怎么都不如“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来得痛快。
  所以,为了这些距离,我们往往要付出一点努力。
  比如,空间上的距离,要征服。
  牛顿从苹果砸到头上的距离,灵光闪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哥白尼发现“日心说”,颠覆了基督教鼓吹的“地心说”,但因为害怕被报复,毕生心血《天体运行论》压了36年才出版;麦哲伦全球航行,不惑之年,志在千里,不料把生命搭在了半道上。这都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比如,时间上的距离,要抓住。
  曹操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年少轻狂终会老,相比于十六七岁二十出头,人到中年,不过少了酒酣耳热时的吹牛骂街,而是更加珍惜这副皮囊,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惜时如命,抓住好奇心,大抵是抵抗时间距离的利器。
  至于身体和心灵上的距离,有时,可以统称为情感上的距离。
  情感上的距离,要懂,要懂得。
  前两天深夜读沈从文。这个出身湘西乡下、爱听咿咿呀呀野调子的汉子,追求出身名门、爱听昆曲的张兆和。苦追而不得,写下无数情话,死缠烂打,最终抱得佳人归。可惜,两个人最终还是有距离的。他感性,她理性;他幻想婚姻的浪漫,灵魂惺惺相惜,她务实,满足于平淡的亲情;他喜欢收藏古董,她说他是打肿脸充胖子;他广交朋友,仗义疏财,她为了柴米油盐犯愁;他指责她不够爱他,她指责他不够贴补家用;他写动人的句子,她连看都不想看;他不懂得妥協现实,她不懂得理解他。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就是这么微妙。你以为向前迈个十来步就能到达的地方,在对方眼中,也许还在千里之外。不,也许还未能入境。
  人类能飞天,上月球,跨越38.4万公里,却穿不透皮肤到心脏5厘米的距离;阿姆斯特朗登月,用了7天6小时,而到达人心,可能需要一辈子。不懂得,就是不合适;哪怕再爱,于彼此,也是一种消耗品。
  张兆和不懂得,像是一团火苗,促使沈从文熊熊燃烧,写出了《边城》里的翠翠,《长河》里的夭夭,还有《三三》中的三三。这几个充满生命力的女子,热情、泼辣、单纯、有劲儿,是张兆和生命里不曾有过的性格,填补了他和她情感里的距离。而直到沈从文去世,张兆和才后悔,有生之年,未能理解对方。
  这种感情上迟来的懂得,跨过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让人有一夜白头的味道。
  【评点】
  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行文过程中,主要将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与心灵的距离进行对比,精心选取例证,以沈从文与张兆和一生的爱情为主线,穿插牛顿、哥白尼、阿姆斯特朗等人的事例,旗帜鲜明,恰当贴切,很好地凸显了中心论点。此外,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值得称道,名著名言的引用极大丰富了文章的内蕴,虽是着重表达情感,却不显得矫情,而是细腻中透着理性。刘加雨
  【书摘】
  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刘瑜《送你一颗子弹》
  人会死,花会谢,看似有价值的东西实际上毫无意义。最终留下的是一个影像,模糊的影像,供我们回忆。
  ——莉丝·默里《风雨哈佛路》
其他文献
我家新来了一位客人。它是一只鹦鹉,色彩斑斓,身形优美,看上去很漂亮。   这只鹦鹉给除我以外的家人带来了不少欢乐:它会学人说话,母亲让它说什么,它便说什么,而且,那说话的腔调使人忍不住发笑;此外,它还挺忠心,别人碰它一下,它便用尖尖的喙啄那人的手几下,而母亲怎样碰它都很温顺,它还经常蹿到母亲身上,在母亲肩上搏来来往往的人一笑。   我却早就想将它送走了。其因有二:首先,我并不喜欢母亲在一只鸟的身上
期刊
近几年乡村变化实在太大,一年一个样。才刚到18岁,便难以回忆起孩提时代的往事。昔日那些熟悉的景,熟悉的人已不知去向,只剩下灰白的水泥建筑,掩埋了那段淳朴的岁月。   比较有印象的,大概是三爷爷家屋后的那口老井吧。小时候因性格孤僻,没什么玩伴,电视里播放的是重播了几十遍的《西游记》,看了十几遍,实在看不下去了,只好到爷爷抽水的老井旁,帮爷爷守着抽水机。当然,这只是让自己能留在老井旁乘凉的借口。当老式
期刊
摇落江天欲尽秋,远鸿高送一行愁。  音书寂绝秦云外,身世蹉跎楚水头。  年貌暗随黄叶去,时情深付碧波流。  风凄日冷江湖晚,驻目寒空独倚楼。  【表达赏析】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秋天景色写起,寥廓江天,一行北雁,令人生愁,“欲尽秋”三字将伤感基调融于其中。   B.首聯后句将本与自己无关的雁寓于主观情感色彩,“一行”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生动可触。  
期刊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  ——赫拉克利特   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是虚拟的,所以无用。如果自己不去做,那就不会有希望。  ——柴 静   世界上有两条路,一条有形 的横着供人前行徘徊或倒退,一条无形的竖着供灵魂升入天堂或下地狱。只有在横着的路上踏遍荆棘而无悔,方可在竖着的路上与云霞为伍。  ——迟子建   看海看久了想见人,见人见多了想看海。  ——村上春树 
期刊
老樊决定到乡下老友周健家去住上几天,散散心,消消火。   周健是个能人,经营着一家渔家乐,吃住都方便,再说老樊和他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还沾亲带故,没啥好拘束的。   老樊刚从局长位置上退下来,立马感受到“人一走,茶就凉”简直是千古以来的至理名言,他眼下正被这六个字折磨得心烦意乱,恨得牙根痒痒。   那天老樊在家里实在憋得慌,就出去转转,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就职的单位。   老樊首先看见的是传达室老
期刊
关键词:文化遗产、炒作、保护与传承  我国史学大家柳詒徵先生的后人因遗产分配不均,闹出意见,竟然一把火将老先生留下藏书中的精本全部烧毁,剩下的普本则以4000元钱20斤卖掉了事。此事在网上传开,听闻者无不痛心疾首。  不过,也有消息表示怀疑,称图中并无文字证明是柳诒徵先生的藏书,这更像是一些书商为哄抬书价,刻意炒作的手段。此事的是非曲直,恐怕需要相关方面进一步回应或调查。但无论如何,人们对此表达的
期刊
【考场原题】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要点】   关键词“被需要”,指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心理需要。“需要”是一种“想得到”的心理,而“被需要”是一种给予他人、帮助他人的心理,体现个人的获得感。  【
期刊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嘭!”一瞬间的彩色在空中绽开。秋日的天空,白得耀眼,婚纱膨胀着洁白而纯净的光,附着在新娘身上,仿佛生来沾染贵气,隐隐含着不可一世的傲慢与神圣。轻点绛唇,妖艳却带着清纯,美得天地黯然失色。新郎自是被晃得片刻震惊,旁人更是不放过这揶揄新人的机会。一时间耳边的嘈杂声此起彼伏。  
期刊
纵使所有的青藤都倒了,我也要站着。   纵使所有的人都醉了,我也要醒着。  ——题 记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是青松在严寒中的坚守;“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是凤凰对高洁的坚守;“弃官归田,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古圣先贤在清贫中的坚守;“我们绝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这是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面对汶川灾区时的坚守。   审视自然和社会,我们常常被一
期刊
【考场原题】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養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