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的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一、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健康的个性
  创新教育的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首先应该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每个人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力,这种潜力在教师的引发和培养下是可以挖掘和发展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入。”“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新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表现出良好的创新性。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给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进而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在授课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多种有机教学形式,进行“差异教学”;也可以为尖子生设置“选修课”,扩大知识视野;也可以设置不同试卷进行考核,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把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获得创新性发展。
  二、营造良好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知、发展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比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不强求一致的标准,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答”;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将答案和盘托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学会提问,“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经思考后得出的不同意见,要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经常爱问为什么的科学品质,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例如,教学化简比:1.25∶2=(1.25)∶(2)∶( )∶( )=( )∶( ),大部分学生的解法是(1.25×100)∶(2×100) =125∶200=5∶8。我让同学们想想还有别的解法吗?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创造,然后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还可以这样解(1.25×8):(2×8)=10∶16∶5∶8。”还有一些学生说:“我和他们都不一样,我是这样解的(1.25×4)∶(2×4)=5∶8。”显而易见第三种解法最简便,更有新意,闪烁着创新的火花。这样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空,坚持不懈地给予引导培养,学生就能在创新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创见,把他们培养成新世纪的新人才。
  三、精心设计情境,培养创新思维方法
  人的创新能力是—个复杂的多维的结构,能否具有创新能力,首先在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而创新思维方法又是通向创新思维,获得创新能力的桥梁。法国著名学者贝纳尔说:“良好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和动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会阻碍才能的发挥。”
  要使学生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认识策略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知识的迁移。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比较、通过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达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寻求正确结论,要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敢想、敢说。这样才能营造出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首先教师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从课堂教学做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步。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要以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为目标,作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潜心进行教材教法研究,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持之以恒,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新课标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
  [3]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
  [4]孔企平.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工作是包含着一个民族素质问题,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看见人们往往忽视了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技巧,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和毅力,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讲一讲:  一、体育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的作用  (1)队列训练。队列和体操队伍是对学生身体姿势、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学生在共同的
为了提高处理电焊机型式试验报告的工作效率,同时使试验报告中的数据处理准确,本文叙述了采用微计算机处理电焊机型式试验报告的过程。 1、应用PIED、PIPER八位徽计算机简介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产生一种获得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学生能够积极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知识,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是快乐的享受。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培养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抛砖引玉。  一、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然而,是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这个问题在教学中一直有争议。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学校老师到底采用哪种方式授课更为合理,更适合当今学生的身心发展,更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商议。  一、先教后学的优势和缺陷  所谓先教后学,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传授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学科中的延伸,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多渠道 延伸 观察 体会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立足教材,拓宽视野  语文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就是进行课堂学习,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三个基本理念,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标的始终。走进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记忆-训练-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
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和谐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而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是实现和谐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要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做到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积极互助,使教育的各方面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
新编的中学语文教材增加了许多文学插图,粗略统计有近百幅。这些插图大都出自名人之手,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它们并未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认为插图是可有可无的,上课过程中根本未提及;有的则只是简单提及,未作深入分析。这表明插图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  一、先睹其“形”,由“形”入“神”   中学语文中有不少插图是著名作家、诗人的画像。这些文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于3月在北京胜利召开。保险界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认真履职,结合保险业实际,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责任险、养老险、健
我们在M131外圆磨床上,实现微机闭环控制.它一方面要求将测量值的模拟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比较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发出脉冲信号,控制砂轮进给量.另一方面要把工件在磨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