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下反转新闻现象研究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uji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后真相”与“反转新闻”作为近些年来出现的新闻传播现象,口益受到大众的关注。同时“后真相”与“反转新闻”的出现也给清朗的网络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后真相时期反转新闻现象的常态化,影响了媒体环境、社会及个人,损害了媒体的信誉,更伤害了相关的新闻当事人。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正确应对反转新闻现象,媒体和受众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基于这一背景和原因,本文从后真相视角出发对“反转新闻”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促使媒体要坚持新闻专业化原则,重塑媒体公信力;受众要加强信息生产和消费的责任与理性意识,理性看待标签人物等。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媒介生态环境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后真相”的定义
  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使用某些方法来掩盖事件背后的真相,從而引发公众舆论。在信息接收时,公众会质疑信息的真实性和评判标准,他们有自己个人的理解和标准,不再是跟随大众媒介的报道做盲目的跟随者。笔者将“后真相”解释为真实与虚假、客观与主观之间的第三种现实,是在社会舆论场中,利用受众非理性化的情绪获得其认可的策划型“真相”。
  (二)“反转新闻”的内涵
  每当新闻事件暴露在大众视野当中,并产生相关的公众舆论后,就会出现“一边倒”现象,在深入探索更多的信息时,通常会出现“戏剧性”的逆转。因此,我们将反转新闻界定为紧贴社会热点,引起较多舆论关注,是随着报道的发展会引起强烈反转的新闻现象。在反转新闻事件中,有些新闻报道并不是完全的虚假新闻,在这些报道中客观存在着部分“新闻事实”,但是由于特定时间内一些新闻要素的缺失,致使片面性报道传达到受众手中。但当媒体深入调查之后,往往就能得出事件所缺失的部分,将真相还原在受众面前。因此,反转新闻作为一种传播现象,是不等同于假新闻的,也不能把这一现象当中的某个阶段视为假新闻。
  二、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的特征
  (一)刻板印象下的“标签化”
  后真相时代下反转新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新闻报道中“标签化”的使用口益泛滥。将刻板印象分解为“刻板”与“印象”两个词,可以将其解释为个体认知客体的形象是固有不变的。李普曼认为,刻板印象使人们的感性理解先于理性理解去分析事物,并在理性理解分析到来之前为接收到的信息添加某些标签或属性,达到“先定义后理解”的结果。
  在社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刻板印象是一种易于出现的心理现象。心理学认为,先入为主的认知思维习惯会形成一种刻板印象。现代受众普遍处在一个快生活的节奏下,信息供给严重过剩,受众在接收信息时过于简单化处理,依靠“刻板成见”形成意见。
  (二)娱乐狂欢下的“热点性”
  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使得在网络中,传者和受者可以不受约束地发布自己的信息。在这种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机构垄断的话语权开始转向普通受众,为普通受众带来一场关于表达的狂欢。
  新媒介技术冲击着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改变着原有的媒介生态环境。通过移动终端每个人都可以自行生产信息并发布。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裂变式传播使得“新闻反转”现象口益增多,影响着社会的长远发展,一时一地的“反转新闻”事件在经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推动,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热门事件。
  (三)传播过程中的“多次循环性”
  “反转新闻”要想揭露事件的真相,需要经过传播一否定一修正一再否定一再修正的模式。这表明信息的传播不再是单一的封闭信息流,而是一个多节点、多循环的过程。与其他报道传播的循环周期不同,反转新闻的出现是社交媒体驱动式的“被动”循环过程,事实澄清速度、相关部门的参与以及其它因素的作用决定了再循环过程和循环的次数。新闻事件反转来反转去最后结果可能会揭露事件的真相,但也有可能无疾而终。
  (四)传播方式的“片面化”
  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媒体对信息进行片面化处理。当媒体接触到信息时会将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信息过度放大,而忽略一些细节部分。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容易让受众片面的接收到新闻信息,导致舆论朝着偏激的方向发展。
  (五)事实真相的“戏剧性”
  反转新闻与其他新闻事件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反转。由这46起反转新闻事件不难看出,它实际上包含两种“反转”内容:情节的反转和舆论的反转。前者是指新闻事件的最终结果与原始内容发生反转,结果也是受众所意想不到的。舆论的反转指的是随着情节的变化逆转,各种舆论主体前后立场之间的巨大反差令人震惊。但无论新闻事件如何逆转,都会因其现实性增添一种独特之感。此外,舆论的反转也是整个事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转新闻事件中,舆论的反转是普遍存在的:在一篇新闻报道传播给公众时,其舆论导向受到媒介议程设置的影响,或谴责或支持报道的内容。随着事件的发展,当真相展示在公众面前时,人们发现这与此前的报道不同,其态度就会经历大逆转。
  三、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的成因
  (一)媒体职业素养的缺失
  媒体为了在传播领域获得一席之位,就会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的检索,抓住时效生产新闻信息。但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难辨真伪,这给传统媒体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增加了难度,以致使社交媒体受到了“议程设置”的影响,发出了不实报道。另外片面化报道指的是媒体报道的内容受到了模糊化处理,或是片面报道一部分事实内容,从而影响公众的判断呈现一个极端化的认知趋势。当媒体只关注事件的一个方面或只从某一视角来判断事件时,就促使更多的反转事件发生。传播的内容由某一特定领域开始转向社会生活的方方方面。网友和媒体滥用自由的现象不时发生。但是,过分的自由模式通常具有潜在的安全风险。过度泛化和过度追求新闻自由必定会引起混乱,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在后真相时代,网民过度自由的传播带有消极情绪的言论,滋生了网络暴力,损害了社会风气。   (二)受众是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体
  在反转新闻形成的最初阶段,用户生产内容是其主要来源之一。具有一定话语权的公众判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容易陷入非理性的情绪表达当中。公众的非理性甚至极端的情感和意见,都会导致舆论发生反转。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扮演着内容的浏览者和创造者的双重角色。网络本身的匿名性使其成为了受众表达自我的重要集合平台,不少网友将自己对社会道德的焦虑,投射到新闻事件中,一旦受众接收到消极的新闻信息,立刻激情高涨,受众为发泄自己内心隐藏的某种负面情绪就会在这些集合平台上进行“过度”言论表达,导致反转新闻频繁出现。另外刻板印象是人们对于群体或事物的过度简单的看法。它通常体现着对事物的价值评定和好坏的情绪。受众不仅会受到自身生活的影响,还会受到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产生思维惯性。
  四、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现象负效应的规避策略
  (一)媒介层面:坚持新闻专业化,重塑媒体公信力
  一是主流媒体及早发声,引导舆论。主流媒体要做好“事实挖掘者”和“观点引导者”。这就要求,主流媒体在面对反转新闻事件时,要深入的挖掘事件背后隐藏的细节,及时发声,以揭露事实;二是全媒体联动,加速事实呈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转移到新媒体手中。新旧媒体之间能够吸取彼此的优势,同时兼顾好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原则,就可以合力消除各自的短板,共同实现“互惠双赢”。传统媒体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新媒体可以突破事件和空间的限制,为传统媒体提供最新的消息,以促进事件背后真相的揭露,达到共同促进新闻业的积极发展;三是坚持“真实性”报道原则。新闻工作者要抛开自身主观情绪的影响,坚持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原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夹杂在新闻报道当中,以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新闻工作者接触到一个“独家信息”时,不要主观臆断或者脑补这个信息背后隐藏的真相,而是要通过脚踏实地的调查,客观真实的反映事件的内在面貌。一旦新闻工作者没有坚持专业主义精神,造成新闻信息需要多次反转才能得出事件的真相,这就使得反转新闻出现。只有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媒体才有机会重拾在受众面前丢失的“信任”,才能减少反转新闻想象的出现,还社会大众一个“相对真实”的新闻传播世界。
  (二)受众层面:提高受众媒介素养,培养理性受众
  1.受众必须要改变“标签化”的思考模式
  在接触到新闻信息时,不要片面的只看到某个具有“特性”的信息因素,要查看新闻中的地点、时间、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是否健全,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去看待新闻事件中的各个要素,切莫感性理解先于理性理解去分析新闻事件中的信息。
  2.根本上培养理性的受众必须提高媒介素养水平
  首先,要让受众摆脱媒体议程设置下的“困局”,勇于批判新闻信息中的虚假成分,以促进媒介注意到受众的反馈而还原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其次就是要求受众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在接触媒介的时候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传播虚假新闻,不观看色情暴力的新闻信息,只有才能使自己在根荞不齐的媒体环境中有辨别新闻信息真实与否的能力。最后,受众要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教育,避免受众成为媒介的“奴役者”。例如:学生可以参加学校设置的专业媒介素养课程等等。
  3.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
  借助手机移动终端,受众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任意发布自己的意见,这些社交媒体平台作为网络虚拟环境下的产物,就其本身性质而言是具有匿名性和便利性,受众利用这些特定,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消费当中。但是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尽管公众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也需要承担理性参与和互动的义务。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受众在生产信息和消费信息的过程不中必须遵循《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法》的相关条例,进行负责任的言论表达做谣言的发起者,也不做网络暴力的推动者。具体表现为:当一个公众想要在网络上生产信息时,不能认为自己是网络环境中看不见的部分,就发出一些过激的文字评论或者片段性的视频和图片,这样的不实信息会错误的引导舆论朝着消极方向发展。因此,受众在进行信息生产时,要先核实自己的信息是否是客观公正的,是否存在威胁社会稳定的因素,做到理性的生产。
  4.加强信息生产和消费的责任和理性意识
  在消费信息的过程中,受众不能做信息的“盲从着”,不能被“第一印象”所固化,认为自己暂时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事实的全部,不加思考地的跟随多数人的观念“站队”;或是借助自身经验和主观情绪去臆测事件的真相,请记住,经验不等同于真理,而常识也不不代表事实。当受众想要对某一事件发声时,有必要充分了解事件的真相,关注事件的后续变化,再发表负责任的言论。
  结语
  “反转新闻”不仅展现了互联网时代下网民的力量,也表明了受众对事实真相缺失的深深无奈。随着后真相时代下的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新闻反转现象也日益增多。我们应该要用一分为二的辨证方法去看待,新闻报道可以吸取“反转”新闻的优点之处,但其负效应是需要媒体和受众共同改变,具体表现为:媒体要坚持新闻专业化原则,重塑媒体公信力;受众要加强信息生产和消费的责任与理性意识,理性看待标签人物。
  参考文献:
  [1]曾祥敏,戴锦镕.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反转、舆论生成机制和治理路径探究——基于2014-2020年典型反转新闻事件的定性比较分析(QCA)研究[J].社会科学,2020(07):168-184.
  [2]顾冬梅.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3):65-66.
  [3]马雪艺.后真相时代的新闻反转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1):61-62.
  [4]李昕芯.“后真相”视域下反转新闻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1):67-68.
  [5]刘佳美.反转新闻:真相与失实间的“博弈”探析——以“重庆万州坠江公交事件”报道为例[J].今传媒,2020,28(06):71-73.
  [6]谢妍.新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的成因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0(05):14-16.
  [7]陈湘.社交媒体的中国道路——以新浪微博為例[J].传播与版权,2020(05):147-148.
其他文献
摘要:人像照片的取景过程离不开瞬间产生的感觉。摄影者通常要在被摄人物的神情姿态等都达到最佳时再拍摄。另外,取景时要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相互之间要有一定的呼应。  关键词:人像;取景;构图  生活中,通过一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因此窗户就成了最简单的取景器。在摄影过程中,我们通过取景器对看到的场景进行取舍,把最精彩的部分纳入矩形框架中,以确定画面的范围和布局。  突出主体的取景方式有多种
期刊
摘要:十九世纪的法国,欧洲艺术史上诞生了著名的艺术流派——印象派。艺术家们反对因循守旧,大胆突破以往艺术的样式和格局,追求对视觉现实中瞬间印象的表达,极具个性的在艺术作品中展现“光”与“色彩”的碰撞,揭示了大自然丰富灿烂的景象,引导我们进入一个由印象主义所构建的光影交错的新世界。印象主义首先产生于绘画领域,随后进入音乐领域,60年代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首创了印象派音乐,被誉为二十世纪印象派音乐之
期刊
摘要:在现代科技支撑下,动漫影视艺术要扩展动漫影视产业、加快动浸影视发展,需要在动漫故事的内容、人物、结构、叙述等方面加大编创努力。论述了动漫电影与动漫电视在编创上的区别,并指出研究二者在编创上的区别的意义,一是为了对我国动漫业编创的研究起到提示作用;二是可以对我国动漫编创的提质增效起到助推作用。  关键词:动漫电影;动漫电视;编创与区别  一、现代科技视域下动漫电影与动漫电视的地位  在视觉艺术
期刊
摘要:摄影师对自然光的运用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光线也可以拟人化地表现出飘逸、温柔、冷酷等复杂的情绪,自然光是富有感情的光线,适用于各种人像写真主体的拍摄,  关键词:自然光;人像;攝影  自然光源只有一个,就是太阳,即使是夜晚的月光,其实也是来自太阳光的反射。自然光和人造光相比,不易于控制,太阳的角度,拍摄时间(清晨、正午、傍晚)及拍摄地点,均会对拍摄效果产生作用和影响。  一、自然光的优点  用自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影视产业的处理质量,对影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影视产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影视后期制作的具体水平和效果,还能使影视剧拥有更高的观赏性,能够有效促进电影业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于技术方面。所以,本文将以此为前提,研究
期刊
摘要:设计制作三维动画的基础和核心是建模,沒有一个优秀的模型,那么其它附加的效果就很难体现出来。本文结合了三维动画设计制作中的物体的类别,探讨了目前三维动画中具体应用建模技术的思路,并旦在3dsMax的基础上探究了关于规则、不规则物体的建模的具体流程。  关键词:3dsMax;三维动画;建模技术;多边形建模  一、引言  当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三维信息展示方式逐步成为今后人们生活信
期刊
摘要:法线贴图(Normal Mapping)是三维设计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被广泛使用在动画、影视和游戏等多个领域之中,是增加材质表面细节的重要方法。美术人员只需针对同一个模型制作一个高模和一个低模,烘焙出一张法线贴图,在游戏中使用低模+法线贴图即可。  关键词:渲染、三维、法线、贴图、Normal、Mapping  法线贴图(Normal Mapping)是三维设计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被广泛使用
期刊
摘要:进入到社会化媒体时代,人际传播网络与内容传播相结合,社会化媒体平台承载了几乎所有的传播内容,新闻传播也不例外,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也被纳入到社交化传播逻辑之中。研究以新闻传播路径从“大众化”转向“社交化”这一互联网传播特征为切入点,发现当社交化成为内容传播的重要传播路径,因路径依赖,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容“空心化”、用户满足“绝对化”以及存在的“信息鸿沟”现象,因此,对于传统媒体以及自媒体来说
期刊
摘要:电影是在想象中寻找诗意,那么纪录片,就是在现实中寻找诗意。二者同样都是人们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却又相互区别、相互依存,如今也正越来越往融合的方向发展。那二者的关系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在某些程度上展现出较强的关联性和联系性,本文结合二者的表达形式和艺术特点分析二者的关系,来探究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纪录片;电视电影;关系  引言  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是“非虚构”,核心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197
期刊
摘要:自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以来,其发展速度之迅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之深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本文主要从科学技术角度出发,细致的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计算机模式对我国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技术研究  在20世纪后期,世界各个国家被一种新的技术重新塑造,以硅和光为原材料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技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