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越来越从容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o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立波,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80年代末。2008年底,由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轰动。海派清口区别于依赖色情笑话的荤口,以幽默盘点时事,是一种带有浓郁海派特色的单人表演形式,其语言以上海话为主。深谙上海历史、挥洒海派智慧的周立波业已成为上海元素的代言人,人们称赞他:“充满笑声却处处蕴涵哲理的噱头,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市民滑稽,而进入了既适合老上海人又使新上海人折服的大滑稽境界。”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海派清口”表演扎根于上海本土,主要受众也界定为“上海人”。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上海人”?
  周立波:应该这样说,上海人的特点其实就是很难找到特点。上海人胆小、小气都是属于比较极端的说法,这都是对上海不是很了解的表现。我觉得上海确确实实可以说是海纳百川,它是一个多重性格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城市。
  不过无论是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个人都有城市荣誉感,不管是过得好的、不好的,他们总会为自己是谁而感到骄傲。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表演里上海话和普通话开始平分秋色,是为了吸引“新上海人”吗?
  周立波:我说普通话不是为了吸引“新上海人”,而是应该这样说:上海话的韵味和精妙之处是普通话所无法替代的,但上海方言语言上的局限性又需要普通话来补充。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界定“新上海人”?
  周立波:就我自己来说,我家里是从爷爷辈就到上海来的,应该算是老“新上海人”。现在真正的上海本地人也并没有多少。我给“新上海人”的解释是,在上海有事业、有工作,能够接受这个城市的文化、并且能够融入这个城市的文化。
  这群人是上海的新鲜血液,他们在这里干事业、结婚、生孩子,他们的下一代就会彻底融入上海,成为上海人,就像我的祖辈一样,只不过他们更优秀了。对他们来说,这里是一个有梦想的地方。所以说这里还是一个可以聚得拢人的地方,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像这里一样。
  中国新闻周刊:除此之外,他们在性格方面是否有一些新的特点?(有很多外地人在上海工作、融入上海,但与人们印象里那种精明、讲究的上海人形象大有不同)
  周立波:我身边的朋友倒都是比较讲究的。北方朋友会认为上海男人喷香水、一丝不苟有点娘儿们,不爷儿们。我在微博里面写,“男人一丝不苟的吸引力仅次于女人的一丝不挂。”我是在调侃,女人有爱美的权利,男人也应该有。比较稳定的高收入人群或者有高学历的话,男人应该是会对自己的仪表比较注重,这不奇怪。
  
  地域差别是永恒的话题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说,你的表演有时是靠调侃外地人来撩动上海人的优越感,但是那些被你拿来调侃的外地人正在对你咬牙切齿。造成这样的后果,你担心么?
  周立波:我从来不担心,因为我没有恶意。他们对文化内核可能理解得比较片面。地域差别是永恒的话题,这么多年来,(调侃)外地人的话上海好像就我一个人出来说说吧,而央视啊、巩汉林啊等等,(说上海人)说了十几年了,上海人也没见得不高兴,他们就会觉得“这是玩笑”,一笑而过。但有的北方的朋友,他们比较脆弱,真的。其实就是个玩笑,但他们会想:“你看不起我”。他们内心不够强大。如果胸襟是宽广的人,你会去享受这种调侃;而如果自己自卑的,他们自己就会对号入座。
  中国新闻周刊:你曾经想过你的表演很可能会加深上海人和外地人的分歧和对峙么?
  周立波:不会。我觉得只会加深彼此的了解。因为我在演出当中,一直在说一些南北差异所导致的误会。
  由于地理、文化背景,包括飲食习惯的不同,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性格完全是不同的。上海人习惯“以小见大”,而北京人多是“抓大放小”。但如果你理解了就会通融了,“以小见大”和“抓大放小”如果能够一直走下去的话,结果一定是殊途同归的。
  反过来说,这次我到北京“解读”交响乐,非常感动。从幽默感的接受程度而言,北京观众要太大好于我们上海观众,到那里演出,难度比上海低。北京人比较喜欢开玩笑,他们都有幽默感。
  
  世博会能让上海人的气质更丰满
  
  中国新闻周刊:有一篇文章说,你要做的不是改变全国人民对上海人的看法,而是让上海人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你是这么想的么?
  周立波:不是。无论是昨天、现在或是明天,上海永远是受关注、受瞩目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只是希望能以我的方式,让上海人能比过去更幽默一点、更豁达一点。
  中国新闻周刊:很多人都对这次世博会抱有很高的期待,你觉得世博会能达到让上海人气质重造、脱胎换骨这样的效果么?
  周立波:世博会必将会提升上海的城市气质。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气质,从老上海开埠时起,上海就有它独特的气质。现在不存在“气质重造”的问题,但是世博会无疑能让它的气质更加丰满。
  世博会就好比是北京的奥运会一样,对整座城市今后的发展一定会有好处。我觉得世博会以后上海的马路上应该会有更多的笑脸。
  中国新闻周刊:能否具体谈谈上海人的变化?
  周立波:最近一两年来,上海人给我的感觉是越来越从容,而且我感觉得到这里的中产阶层已经慢慢地形成,并且正在壮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表演是在重新为上海人定位。我说过上海人好的、不好的东西;会说他们爱听的,也会说他们不爱听的。比方说我有时候说上海人爱管闲事,有的上海人爱穿睡衣到马路上溜达。我们小时候也曾经穿睡衣上马路的,但是现在都知道,这个不礼貌。我在微博上也说过,“睡衣是睡觉时穿的衣服,大衣是穿在西装外的衣服,如果你愿意穿着大衣睡觉,那么我们就理解你穿着睡衣上街。”
其他文献
忽如一夜春风来,美女成了每个女人的名字。我想这一定是男人在使坏。不过话说回来,因为美女,这世界真会变得更美好。就像某个酷热的夏日,从西单上地铁,汗腻腻挤得像张沾满污渍的照片,心情厌倦得无以复加,这时偏偏碰到一个体态优雅气质恬静的美女,于是这世界就突然纯静了。说起来有点无耻,但偶尔还是会想:我要是跟这美女一起生活,究竟会多活10年,还是要少活10年?就是这样:男人一旦迷上某个姑娘,哪怕一分钟,就会感
从“新疆王”到“新疆张”,重大人事变动的背后,是中央治疆新阶段的开始    4月24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人事变动,主政新疆长达15年的中央政治局委员王乐泉正式卸任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接任。  当天中午,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宣布了这一任命决定。与一般省委书记任免不同,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习近平亲自出席并讲话,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
早上6点多,甘肃省正宁县还是漆黑一片,杨海军和妻子徐巧仍像往常一样叫起隔壁熟睡的一儿一女。  催促孩子们洗漱完毕,已是6点50,没有吃早饭,杨海军和妻子就驾着新买的比亚迪汽车前往两人上班的地方——小博士幼儿园。  幼儿园位于正宁县榆林子镇街上,和中国大多乡镇集市一样,街上分布着酒店、超市、汽修店,道路尽头连着大片耕地和烟囱冒烟的工厂。  杨家和幼儿园都在省道旁边,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一路上,杨海军
一个有病的孩子往往会拖垮一个家庭。有些父母无奈地选择了“遗弃”。30多个白领妈妈,成立“天使妈妈基金”,筹建“天使之家”孤儿寄养点,开辟了中国民间救助孤残儿童的新途径     3月7日的清晨,阳光渐渐地挪进一楼的屋子,北京天通苑,地铁五号线的尽头,密密麻麻的高楼挤挤挨挨。“天使之家”就位于天通苑西二区一幢普通的居民楼内。  在这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里,住着11个孤儿,平均年龄不超过一岁,最小的孩子刚刚
如今呢?中国似乎有得是钱,但是,既得利益则是盘根错节,财富也世袭化了,小人物创业的机会却变得微乎其微,“自我造就的人”在情场贬值了,社会也渐渐地“化石化”了    广州60%的女大学生想嫁“富二代”的新闻,在网上炒得很是热闹。而且同情这些女大学生的人还不少。更有些“专家”出来说:这种心愿可以理解,况且没有犯法,不应该谴责。  我当然也没有谴责她们的意思。人家仅仅是抽象地谈谈择偶的理想,想嫁个有钱点
某一天快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某一任前男友的30岁生日刚刚过去,于是在QQ上找到他,很久没有任何联系的我们毫无障碍地聊上了簋街的小龙虾和水煮牛蛙。我们在一起两年中的种种情节全都混沌不清,反而分手后断断续续的交往清晰地浮在水面,我随随便便就能捞起来,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安放这些记忆的水草。  我们是认识超过15年的中学同学,分手后的第一个春节他照样来我家吃饭,在嫩姜的香味环绕中沉默地吃了三碗米饭,然
作为国家重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无论面对干旱还是严冬,中国石油都以坚实行动保障供应。    2009年,气候变化跌宕起伏。春夏之季,特大旱情历史罕见;进入隆冬,冰雪严寒席卷大半个中国。  面对干旱与严冬的考验,充足的能源都是最大的期盼。    绿色输油通道,送到田间的关爱    “我手里拿的是农机加油卡,可以享受4%优惠,一公升油可以便宜4毛钱,中国石油为我们农民想得很周
步非烟,1981年生。她自言突破了侠之为民为国的界限:一个传统的侠客,可以拯救一个人甚至一城人。一个平庸的人,无限努力,突破自身,克服人性的负面情绪,对抗命运的桎梏,这种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精神,会鼓舞更多的人。    “这些少年们的光芒实在太过辉煌了。”步非烟在其作品《华音流韶系列》之《紫诏天音》里赞叹。主角早已是那些背负天命,武功智计卓绝的少年,比如华音阁的霸主卓王孙,一出场,便是在青山白瀑中临
从民间来看,日本有20%~30%的国民强烈反美,大部分日本人不喜欢美国。但同时,在70%~80%的日本人眼中,美国是不可或缺的同盟者    日本青年加藤嘉一生于国家的繁华盛世。“我出生于昭和59年4月(1984年),即将走过25年。” 那时的日本早已经走出了二战阴影,克服了两次石油危机带来的冲击,确立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正享受着几千年来最繁荣、最平和的日子。  作为没有负担的一代,加藤嘉一选择到
又是一起让人闻之耸然的新闻:西安一名大三学生,在驾车不慎撞伤行人后,居然连捅伤者八刀,致人死亡。事件之令人发指的程度,尤甚于“我爸是李刚”,虽然网上也为之耸动一时,然而这则恶闻的火爆程度,仍远逊于李刚之子撞人事件的连锁反应。  有人对此殊为不解。或许,是类似恶闻越积越多,社会心理也产生了审丑麻痹。我们记忆犹新的,还有杭州的“欺实马”事件。再扩大一些,对生命极度漠视的恶性事件就更多了。于是,见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