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打造“易瘦体质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肥胖已经成为各个年龄段男女老少共同的“心腹大患”。看着日渐突出的小肚腩,每个人都忧心忡忡。那些努力减肥却不成功的人们,总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现那么一小撮“不合群分子”:他们似乎也一样大吃大喝不运动,却依然保持着相对瘦削的身材,肥胖这个词似乎一直和他们无缘。这种现象,让那些大费周折节食、运动的减肥者颇为愤愤不平——凭什么他们就可以一直这么瘦下去,难道这就是那种逆天的“易瘦体质”吗?
  从普通人的日常习惯出发,我们来对这个词语稍微描绘一下:“易瘦体质”用来指代那些过着和其他人差不多的生活,一样吃吃喝喝,一样不爱运动,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胖起来的少数人。也许,他们的体质比较特殊,不容易胖,就算胖起来之后也会很容易重新瘦下去,有很多人把它简单理解为“基础代谢高”。

提高基础代谢,靠谱吗


  说到基础代谢,可能大家会比较感兴趣。一般认为,基础代谢是人们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消耗,给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这个数值和人们的身高、体重、疾病情况、药物使用、室内外温度、体质成分等都有关系。
  现在有一些自媒体宣称,通过力量训练提高身体肌肉含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基础代谢率。其实仔细算一下,会发现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在基础代谢中,骨骼肌消耗的能量大约占20%,即使你的全身肌肉都增加了20%(这个数值已经非常可观,对普通人来说差不多就是增肌5公斤左右),你增加的基础代谢才不过4%,相当于每天多消耗半杯牛奶的热量。
  比起饮食、睡眠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这点热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就是说,健康成人的基础代谢很难提高!想减肥的话,最可靠的还是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

“易瘦体质”真的存在吗


  如果进入专业的学术论文网站搜索“易瘦体质”这个关键词,会发现相关文章少得可怜。可见,学术界对这个词语真不怎么待见。
  事實上, 如果从严谨的科学态度出发,我们普罗大众的这种“易胖体质”,才真正是进化筛选之后的“成功者”。我们都知道,在人类历史中,忍饥挨饿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常态,人们能够获取的能量总是稀缺的,身体总是倾向于尽可能把能量转化为密度最高的脂肪来储存,用厚厚的皮下脂肪来实现随身携带“储备粮”,这样就可以抵御随时到来的饥饿。
  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 优化之后的人类身体已经有了这种最大程度转化、储存脂肪的潜质。依靠着这种“易胖体质”,我们的祖先才做到了充分利用匮乏的食物实现整个种族的生存和繁衍。而那种相对比较少见的“易瘦体质”,可能只是伴随着种种偶然,才一直幸存到了现在。

胖或瘦,是个复杂的问题


  时过境迁, 随着社会化大工业的发展,现在的人们普遍处于营养和热量过剩的状态中。那些能够高效储存能量的基因,在这种情况下却成为大家“胖起来”的罪魁祸首——只要我们稍微多吃一点,基因就会动员我们的身体把这些多余的热量转化为皮下脂肪储存起来, 用来防止“ 可能到来”的饥荒。
  于是,让我们生存下来的“易胖体质”,就成为我们胖起来并引发各种相关疾病的根源。
  现有研究表明,一般人的遗传基因中,至少有100多个位点是导致我们肥胖的“元凶”,我们很难摆脱自己的这个“天性”。还有研究表明,肥胖不仅是一个遗传学和生理学问题,还和营养学、心理学及环境、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
  除了基因,跟肥胖关系最紧密的因素还有下面这些:
  1.年龄。一般人会随着年龄增加越来越容易发胖,50岁左右达到顶峰。因此,你身边那些“易瘦体质”的朋友,很可能不是不胖,而是“时候未到”。
  2.性别。总体来说,男性更容易肥胖。
  3.教育程度。学历越高,肥胖程度越低。
  4.环境污染。越是污染严重的地方,肥胖的情况越严重。

行动起来,让自己瘦下去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肥胖的原因还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吸烟、喝酒、少运动、不规律饮食和睡眠等情况。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比较显著地增加肥胖的概率。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体内的肠道细菌会影响个体肥胖情况的新闻。肠道细菌的种类越多样,人们就越不容易发生肥胖现象。这种细菌的多样性,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直接相关——吃的东西种类多,有更多品种的蔬菜水果,更少比例的脂类食物,都可以增加多样性,减少肥胖的发生。
  不过,这个因素和饮食及其他生活习惯也有互为因果的复杂关联,无法简单通过改变肠道细菌,来实现一劳永逸的减肥效果。
  总之,某些人“怎么吃也不胖”是诸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其中遗传基因的贡献比较大,同时可能具备以下特征——女性、年轻、受教育程度高、周边环境污染比较少。她们在饮食上注意种类的丰富性,蔬菜水果吃得比较多,不吸烟、不喝酒,同时还保持了早起早睡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喜欢运动也是加分项。
  经过这么一番分析,我们对于“易瘦体质”的了解是不是多了一些呢?我们没办法改变天生的基因,但我们至少可以在饮食、生活和运动习惯上做一些尝试,远离肥胖,以及它导致的一系列恶果。
  行动起来,让自己瘦下去!
其他文献
一提到碳水化合物,我们就会联想到米饭、面条、馒头等主食。的确,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宏量营养素,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因此,摄入碳水化合物是必不可少的。那么生活中,如何判断碳水化合物是“好碳水”还是“坏碳水”呢?  首先了解一下碳水化合物的种类。按照人体能否消化吸收分类,分为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即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各种糖类;不为人体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等。  “好碳水” 结构相
期刊
孕育是个神奇的过程!那么,胎宝宝从什么时候就能听见呢?怀孕3个月时,胎儿的中枢神经已经分化完成,听力、视力开始迅速发育,并逐渐能对外界的触摸和声音做出反应了。虽然声音经子宫和羊水的阻挡后削弱了,但胎儿却能听得很清楚。所以,从怀孕3个月开始,就可以对胎宝宝进行音乐胎教了。音乐胎教的神奇之处  音乐胎教是指在妊娠期间,通过音乐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施加影响,以聆听、律动、冥想、歌唱等方式促进胎儿健康成长。胎
期刊
“他们好甜啊,太好‘嗑’了!”夜深人静,还有很多年轻人深陷于别人的绝美爱情而无法自拔。这里的“别人”,或许是影视剧中的两个角色,或许是小说中的两个人物,也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两个明星。两个美好的人,被完美地搭配在一起,令人赏心悦目。  如今,“嗑CP”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开心方式”。“嗑CP”是一个网络流行词语。CP源于英文Coupling或Couple,意指“情侣、配对”。
期刊
营养要点:三文鱼是蛋白质的优质来源,营养价值较高,是儿童青少年的优选食物.茭白是初夏时令蔬菜,鲜嫩可口,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黄瓜是常用的蔬菜,容易采购.儿童青少年多有
期刊
民以食为天。现代人格外关注营养,迷信一些营养传言,为家人营养操碎了心,却依然时不时陷入营养焦虑当中:我家孩子吃对了吗?老人有必要补一补吧?如何才能吃出强大的免疫力……现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就大家关心的营养健康问题进行解答。科学饮食,助力免疫力提升  问: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很多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提高免疫力。想要通过饮食营养助力免疫力提升,您有哪些建议?  答
期刊
很多东西,拥有的时候,就不知道珍惜……比如,我们的皮肤。  天天见,对于它给我们的保护却经常忽视。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的作用大着呢!  本人皮肤科医生一个,深知皮肤病成因复杂,难治好复发,让众多患者痛苦难当。而且,在门诊中,我也经常会被患者问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有代表性,来看一下,有没有您关心的。1.吃酱油会导致色素沉着吗?  激光、手术治疗后可以吃酱油。酱油中的黑色其实是焦糖色,而皮肤中的
期刊
到了夏天,很多宝宝的胃口会受到影响,而水果就成为这个季节营养摄入的重要来源。夏季水果的种类比秋冬季丰富很多,所以不少家长也会让宝宝在这个季节多吃点水果。  水果的味道甜美可口,颜色鲜艳明亮,多數孩子都很喜欢。合理安排好水果餐,不仅能让宝宝享受水果的美味,还能帮助宝宝在炎热的夏季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维生素、矿物质等,对宝宝的健康大有裨益。  有的宝宝有点挑嘴,总是爱吃某一种水果,对其他水果拒绝尝试。
期刊
暑假就要开始了。孩子们的暑假计划都做好了吗?暑假是孩子们的快樂时光,但却是一些家长的噩梦。因为在不上学的日子里,不少孩子开始终日与网络为伴。游戏不能天天玩  “游戏成瘾”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 1次修订本》中被正式命名为游戏障碍,与酒精成瘾、赌博成瘾等一样,成为成瘾性疾病的一种。这些成瘾物质和行为本身不一定有害,例如逢年过节与家人团聚时适量饮酒助兴并无大害,但如果每天都要喝酒,就可能是疾病了。同样,
期刊
如何实现历史文化区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更新城市空间的重要途径,历史街区的旅游业开发是重新分配城市功能和增加城市活力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以韩国仁寺洞为例,以550份问卷为基础,对历史街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了评估。该问卷包含33个评估指标,以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衡量受访者对仁寺洞的主观判断和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1)仁寺洞游客满意度评价共包括6个方面:历史元素的体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行业分布和类型、消费者需求、街道布局与功能、景观美化。(2)在综合影响因素分析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一段不到10秒的视频里,20岁的四川甘孜藏族男孩丁真笑容纯真、眼神清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丁真身后的蓝天、草地、雪山、湖泊……共同演绎出了人们心中向往的世外桃源。是不是身未动心已远?先来看看高原出游攻略再出发吧。丁真的家乡,你想去吗  丁真的家乡地处高原,地域广袤、人烟稀少,让那些渴望摆脱世俗喧嚣的游客心向往之,很多人都已经将其列入新的出行规划。  然而, 高原地区由于有低压、低氧、昼夜温差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