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解读再商榷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第6期《教学与管理》刊载的胥洪泉《人教版高中<语文>“故国神游”注释商榷》一文认为,人教版高中《语文》第4册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故国神游”注释为“即神游故国,作者神游于古战场”不妥。苏轼已经来到了他认为的赤壁古战场,为何还要说“神游”即“神魂往游”呢?胥文通过检索比对名家注释,并结合唐宋诗词中“神游”“故国”两个词语的常见解释,认为“故国”应指“前代王朝”,即三国时吴国。“故国神游”三句,意谓苏轼的神魂往游三國时的吴国,如果碰见周瑜,周瑜会笑他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头发。
   对此,笔者为胥文敢于质疑善于研究的精神点赞,但同时认为胥文的说法也未必正确。
   要完全理解这首词的含义,我们就不得不对苏轼创作这首词的心理状态做一点了解。根据苏轼研究专家王水照先生的研究,苏轼这首词创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这一年是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个年头,虽然外部环境没有丝毫改变,他的心灵世界已大大不同于被贬之时。”就在这一年,苏轼在前往黄州东南三十里处的沙湖相田,途中遇雨,写过一首同样脍炙人口的词《定风波》。这首词“是明白宇宙人生的真谛后,对身世利害的断然超越”。
   那么,试问如此超越后的苏轼,在此后所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还会层层纠结于“自身失意之情”并“神往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吗?别忘了,词一开头,作者就表明“一时多少豪杰”早就被流逝时间淘洗殆尽了。无论是失意的自己,还是雄姿英发建立了不朽功业的周郎,其得其失的人生如一场梦幻,唯有江中的那轮明月永存。
   其实,我们只要联系创作于同年7月16日的《前赤壁赋》,就能清楚地明白《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旨。
   词中的周瑜正同于赋中的曹操,年少得志时周瑜的不正如同“破荆州、下江陵”时的曹操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一浩问正是作者摆脱政治得失,摆脱人生短暂的大悲哀,“共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喜而笑”的启发点。词中,像周瑜这样的“一时多少豪杰”被东去的大江“浪淘尽”,不正是作者“人生如梦”的启发点吗?
   所以,词的背后固然有“政治失意之悲”,但全词更多地抒发的是对人生得失的超越,是苦难之后的旷达与洒脱。
   理清了这首词的真正内涵,我们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三句理解也就非常明白了。比照《赤壁赋》,词中的主语其实就是赋中“客”的悲伤,也就是另一个戚戚于成败得失、政治价值实现的过去之“我”。所以,文中“多情”的主语应该是“我”,“早生华发”的主语无疑是“我”,“笑”的主语仍然是“我”。这三句是作者“人生如梦”的哲思观照下的心理表现。“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理解为“我不禁嘲笑自己,如此羡慕周瑜悲叹自身壮志难酬而早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
   总之,笔者赞同胥文关于“故国神游”的理解,却惋惜于胥文中未能说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意思。
   如果胥文能从词的整体上把握主旨,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下片写周瑜意气风发、功业早成的部分,想必也不会得出“如果碰见周瑜,周瑜会笑我多愁善感”“感叹自身失意之情”的结论吧。
其他文献
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问学生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做情感铺垫。   二、 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苏
期刊
校园内的识字资源无处不在,唾手可得,因此,有效地利用校园文化,在校园里做一个有心人,会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非常少,词汇量匮乏,所以识字教学一直以来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如果单纯地在课堂上,老师认真讲,学生认真听,收效甚微。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所生活的、交往的广阔的汉字环境,忽视了汉字的育人功能。生活是识字的大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期刊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可依靠的力量。在社会主义经济命脉中,国有企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企业的稳定、有序发展不但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效益,也关系到国家的根基,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队伍,离不开党的领导。如何在国企内部加强党建工作,是摆在国有企业内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加强党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重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所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识字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在统编版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的宽广度,远远大于他们知识的宽广度,将识字教学引向生活,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唤醒他们生活体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链接:从生字到词群,拓展语言学习的广度   统编教
期刊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适当布置一些课外活动作业是必要的。然而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自主完成作业,完全是在老师的监督甚至逼迫下才勉强为之,对他们而言,作业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负累。造成这一不良现象,主要是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同时长期机械抄记、单调乏味的作业,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高考评分标准一类卷要求紧扣材料的核心或某一要害处深入分析,对重要概念的界定比较精准,论证有合理的逻辑性;二类卷要求能就材料的某一角度提炼形成正确的观点,并对其中的重要概念进行分解和剖析,能在论证中进行比较,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只有对材料核心概念精准理解并有效适当地展开,体现自己的思维品质,议论说理才会显得更加有力与深刻。   一、核心概念的精准理解   1.理清关系,剖析内涵   新材料审题
期刊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幼儿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从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兴趣出发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进行语言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趣味性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想说、爱说,通过主动交流提高语言技能。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借助阅读活动,增加幼儿的语言输入,让他们能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教学的高效进行。   一、引入多
期刊
早期教育致力于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探索出以幼儿园为中心,融合优化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形成一个互动联合的保教整体,即保教角色融合与保教内容融合的“融合式保教模式”,这两种融合是不能分离的,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存在体。我们设想通过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融合”和“集体与集体的融合”两种模式下,采取多样化的手段、途径来构建小班融合保教模式。   模式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融合   1.教
期刊
《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也是他散文所经营的一个意象。也就是说,刘亮程把他所有的看似杂乱的意象都归结为“村庄”,读来别具乡村风味,即使是截取其中一段,哪怕是几句话,我们也能知道他在写哪里。比如《风中的院门》里写道:“听见日日的撕裂声,风已经刮进韩三家的院子,越过马路吹进我们林带的树。那个撕裂声是从韩三家的拴牛桩上发出的,它直戳戳插进夜空里,把风隔开一道大口子,就像一匹布撕成两匹,一场风变成
期刊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好比一艘船,载着学生乘风破浪、悠然自得地到达幸福的彼岸。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措施之一。   一、树立积极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班风是班级风貌的呈现,是全体学生思想、情感、意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