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n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基于学校本身自主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是完全由学校自己实施编制的课程。国外教育强调特色和个性,强调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全面发展,鼓励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突出学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特长,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地方广大,过去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和地方规定的课程过于宏观,无法照顾到各地学校的实际和特点,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特长的条件,校本课程则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一、校本课程的内容取向
  
  校本课程内容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手段和载体。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除了要考虑到与校本课程目标的关联性外,还要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意义,能否为学生所接受,以及是否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相一致等问题。
  学校应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本身也应以学生的学习而存在,校本课程开设的意义就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最大收益。因此,“如何应学生的能力、性向、经验和现实生活的需要,设计符合学生利益的课程,应是校本课程设计的最大原则”。就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而言,要最大限度地选取与学生的现实需要、生活经验与文化背景相契合的知识经验,因为只有这种知识才能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效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就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而言,则应采用横向的课程组织类型,将所选择的各种课程内容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出彼此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校本课程内容的整合应集中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学科间不同知识经验的整合。众所周知,国家课程是根据学科领域的划分标准设计的,因此,国家课程通常采用以学科知识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作为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在本质上反对学科领域的严格划分,而采取以学生的发展或社会问题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主张根据需要把跨学科的内容组织成教学主题,以主题为轴心在所选择的各学科内容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其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融会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弥补分科课程相互割裂所造成的缺失的不足。因此,在整合校本课程内容时应强调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致力于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经验,而非零散破碎的事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着这种精神,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领域,诸如科学的、环保生态的、艺术的,或其他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有关的主题都可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源泉;其次,是知识经验和人格发展的整合。国家课程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的,专注于给学生传授系统全面的知识。与此相反,校本课程则应该根据主题的要求,将所选择的课程内容材料按照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因素组织起来,集认知、技能、情意为一体。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要点
  
  要取得校本课程的成功实施,就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从我国成功实施校本课程的学校来看,主要是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育改革,教师的观念转变至关重要。教师如果没有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对校本课程意义的深入了解和积极贯彻,就不可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所以教师是实施校本课程的中心环节。首先要挖掘潜力,能者为师,因为校本课程主要是特色课程,需要有专长的教师来担当。其次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进修深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特色课程。
  2.培养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家长、学校都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校本课程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特色的课程,与升学关系似乎不直接,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校本课程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对某种事情普遍表现出兴趣,那么就应该考虑开设这门课程。另外,校本课程的制度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实施校本课程,不应该视为走形式,权宜之计,而应该看作是学校的长期必设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意识和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将校本课程设置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它的研究和提高,真正发挥作用,不能搞短期行为,要像国家规定课程一样重视,对教授校本课程的教师与教授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师一视同仁。
  
  三、实施校本课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施校本课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国内没有多少可借鉴的经验,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但许多问题也要靠自己探索解决。结合试行学校的经验,有以下几个问题需着力解决。
  1.要充分认识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都要认识到校本课程对素质教育的意义,只有做到这一点,才会有行动上的积极性、实施中的创造性,校本课程才能真正产生效果。必须破除校本课程是可有可无的,甚至占用“主要课程”时间和精力的错误观念,给校本课程以应有的地位。
  2.学校应该正确运用课程设置的权利。我国一直实行高度统一的课程设置模式,基本课程都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基层学校只是被动的贯彻者。而校本课程则将设置权交给学校,要求校方自主设置课程,不仅如此,还要完成整个课程的设计、建设,但学校缺乏有关经验,这就要求学校运用科学的民主的决策方法,接受教育专家们的意见和指导,形成和加强课程开发的能力。
  3.建立科学的课程决策程序和课程督导机制。校本课程的设置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草率行事有害无利,必须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最普通的要求就是看学生的普遍兴趣、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文化传统、教师的能力和条件、对素质教育的补强作用。在课程设置后,要有有效的督导机制和评价机制,从而使校本课程受到关注,最终结出硕果。
  实施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措施。社会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就不能千篇一律。当代教育注重教育基本要求的统一性和人才培养多样化的综合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国家统设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相互补充,则可以使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得到统一。
其他文献
玉米制种成败的关键环节是花期能否相遇。一般来说,在玉米生育期间,母本比父本多1~2片叶或母本的生长锥比父本大一倍左右,花期可较好相遇。但由于播种期安排不妥,气候条件变
摘 要: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在东西方教育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个人的发展及自我完善,而中国传统教育则反其道而行之,欲通过遏制个体的发展以促进社会的和谐。本文对中西方传统人文主义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分析比较,探究适应目前教育现状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人文主义 教育思想 传统教育 个体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在东西方教育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
期刊
期刊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信息时代学校德育教育的新涵义和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分析并指出了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出现的问题和德育现状提出了信息时代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新举措。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德育 教育策略    一、信息时代德育的涵义    现代社会处处离不开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运动作态的表征”[1]。进入
期刊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布鲁氏菌弱毒疫苗对布鲁氏菌病的控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存在着安
细节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抓住学生出现的细节问题,不失时机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细节教育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 As the
期刊
东方巴贝斯虫(Babesia orientalis)是牛的巴贝斯虫病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血液原虫虫种,其仅感染水牛的红细胞,由镰形扇头蜱经卵传播。在我国长江以南多省份均有流行,患病动物常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