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LONG1987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读到过《共青团真理报》上的一篇文章,里面有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统计数字。1500名登上顶峰的人中,有200多人死了,而且大部分是在下山时,尤其是在征服高峰后的第一段行程中遇难。那些登上顶峰的人不一定能完成下山的挑戰。
  (海 韵摘自译林出版社《苏联的命运: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一书)
其他文献
吕阿菜是个女计程车司机。  星期二,我和妻在路上拦了一辆黄色的计程车。我们并没有太注意驾驶员,直到她问我们要去哪里,我才听出来是个女的。女性开计程车,在城市也算不上稀奇,所以当时我们并不以为意。  在一个路口等红灯的时候,我注意到在驾驶座右方放置的运营登记证,上面的名字是男的,而那个名字跟我一个同事一模一样。我指给妻看,妻有些诧异地说:“完全一样,竟有这么巧的事呀。”  司机注意到我和妻的谈话和表
期刊
母亲的葬礼过后,埃德加开始一个人在公园里默默地漫步。当他还是个婴儿时,母亲经常推着他在公园的小路上散步。在他们共度的那些下午时光,她会念书给他听,虽然他那时还不会说话,但是她知道他在听,而且他也一直记得她的声音。她死了,他的童年也在脚下碎裂开了。  埃德加的父亲是一个英俊而严肃的人,身上总是带着烟草和古龙水的味道。他不许埃德加在没有大人陪伴的时候离开公寓,可是,他总是在办公室里待到很晚,所以埃德加
期刊
日本自1949年第一次斩获诺贝尔奖以来,累计已有27位诺贝尔奖得主。但其实2000年前的获奖者,只占了1/3。  2001年,日本出台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明确提出“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当时,从日本国内到国际社会,对此争议不断。可从2001年到2018年,日本平均一年拿下一个,计划进行时间尚未过半,已经完成了超出目标1/2的数量。特殊的气质  对于201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本庶
期刊
我是一名树木医生。我在台湾上大学的时候,主修的是日本文学。在日本文学中,我看到了非常多描绘日本庭院的文字,一心向往,所以后来就决定去东京大学学习造园。  东京大学的校园里,有一棵百年银杏树。每年11月初,就会有很多人到这里来拍照留念。我在台湾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树,所以第一次见到这棵树,觉得特别震撼。我后来一直觉得,是因为受到了这棵树的感召,它的美让我感动,所以我才立志成为树木医生的。  更直接的
期刊
你今天真好看
期刊
约翰·约翰逊知道,他必须杀掉他妻子。他不得不这么做,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他必须为她考虑。  离婚是不可能的。他没有正当的理由。玛丽善良、美丽、开朗,并且从来没有看过别的男人一眼。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她从来不向他唠唠叨叨。她做得一手好菜,打得一手好桥牌,她是镇上最受欢迎的女主人。  他不得不杀掉她,这真是非常遗憾。但是,他不愿意告诉她,他要离开她,这对她是一种羞辱。再说,两个月前,他们刚刚庆祝了结婚
期刊
每次,导师和学生一起参加礼拜的时候,灵修院里的猫就会碍事。于是,每逢灵修院举行祷告的时候,导师就命人把猫拴起来。  导师去世后,每逢礼拜,人们都会继续把猫拴起来。这只猫死了,灵修院又找来一只猫,好确保礼拜时,他们能忠实地执行导师的命令。  几个世纪过去了,导师博学的弟子写下了这样的学术论文,內容是关于在礼拜时,把猫拴起来——这一仪式的重要性。  (冬 冬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上帝的公式》一书)
期刊
宮崎骏的动画里,总有着宏大的世界观和细腻的童话色彩,每一帧画面都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其实,他的动画场景并非虚幻,很多都是真实存在的。  《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年) 取景地:法国阿尔萨斯省科尔马  科尔马小镇有着童话故事般的梦幻色彩,有“小威尼斯”的美名。历史上多次被德国统治,深受德国文化的影响,拥有色彩缤纷的木质骨架房舍和几何形的木头外墙,可以让人们感受到16世纪的风貌。  《红猪》(1992
期刊
有著“书圣”之称的单田芳从艺六十余年,传世的各类评书作品达一百余部,可谓包罗万象、囊括古今。  2015年秋,一名粉丝当面问他:“单老师,这么多年,金庸的小说一直火爆,您为什么从来不说金庸先生的作品呢?”单田芳回答:“我跟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金庸的作品。但是,评书用行内话来讲,就是‘再创作’,金庸先生的作品太完美了,一点发挥的空间都没有。”  (潘光贤摘自《今晚报》2018年10月12日)
期刊
一名预科生在参观大学校园时,看到一座名为“海明威楼”的建筑。“太好了,”他说,“一座以欧内斯特·海明威命名的建筑。”  “事实上,”导游说,“它是以约书亚·海明威的名字命名的。”  “他是一位作家吗?”这位预科生问。  “是的,他写了一张大支票。”  (若 子摘自微信公眾号“陈荣生文字小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