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本,领略乡村独特的风景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下人家》(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文,以通俗浅显的语言展示了一幅恬静优雅、自然淳朴、亲切祥和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乡下人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课文语言朴实、画面感强、情感真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欣赏乡村独特而美丽的景致,感受语言清新而诱人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
  一、盘活形象,初知独特的风景
  教学时可以这样导入:以前,多是乡村人向往城里,而如今,城里人向往乡村的现象已不足为奇。除了乡村生活水平与城里不分上下外,乡下人家(板书:乡下人家)有怎样的风景让城里人向往呢?——引导历数,清晰风景。在学生历数中教师适当归纳:乡下天蓝水碧,空气清新,身处的是宜居环境;蔬菜瓜果,随处可见,享受的是绿色食品;鸡鸭成群,鸟雀飞鸣,感受的是田园风光……这样梳理,能让学生对乡村独特的风景有初步的把握,为文本阅读奠定基础。
  二、自学感知,把握独特的景物
  1.自由朗读,读通课文。可这样引导:下面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笔下的乡村风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难读的句段多读几遍,力求读正确、读通顺。此后,同桌同学之间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段读给对方听,可以互相提示与评价。教师重点检查指导读好下列句段:①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第一句读得轻柔而连贯,后一句紧承前句,一气呵成,干脆利索,力求把“对比”的意味读出来)②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要读出花与花之间的逗号:稍做停顿,体现花多,让人目不暇接;花美,让人不愿离去。最后一句紧承前面,读出赞叹的语气。)③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蜜地进入梦乡。(读纺织娘的歌声,要轻、要柔、要美、要连贯,要读出音乐感)
  2.浏览课文,弄清景点。可这样引导:乡下景点很多,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画出所写的事物。此后引导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归纳:瓜架——花卉——竹林——鸡鸭——村民。这样梳理,能让学生对文中所写事物有整体的把握,从而培养他们把握语言信息的能力。
  三、朗读呈现,欣赏独特的景致
  1.想象欣赏,叙谈感受。可这样引导:一个景点就是一个画面,请大家边读边想象,让画面在眼前呈现,并进入画面去欣赏,边欣赏边思考: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朗读想象,感受画面。接着,让学生自由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画面描述,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述,各抒己见,对同一个画面能说出各自的不同感受。(在学生的表述中,教师可以相机板书:瓜架——生机盎然;花儿——朴素华丽;竹林——生机勃勃、独特而迷人;鸡鸭——自由自在;村民——和谐幸福)此后,让学生说说这样的乡村给自己的总体感受,说一说与城里有什么突出的区别。通过梳理比较,让学生明白:城市热闹、繁华,具有现代的气派;乡村清静、幽雅,更有生活的诗意。走进这样的乡村,有回归自然的温馨感,有亲近自然的愉悦感。
  2.扮演角色,分享独特。可这样引导:这样的风景只有乡村人家才有,人说“世外桃源”“诗情画意”,乡村人家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想一想:如果你就是乡村的孩子,面对来自城里的市民,肯定会把文中描述的画面向他们介绍,以引发他们的兴趣,表达自己的自豪。请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景点准备准备,除了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还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口头示范:旅客朋友,欢迎你们的光临!外出旅游你也许看到过竹海,风吹竹海,声音宏大,那是一种壮观美。而走进乡村人家的竹林,更是一种享受。你看眼前这片竹林,只有几十枝竹子,你可以细细地看: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摆一张凳子,坐在竹下休息,心中的愉快难以形容。俯视脚下。刚下过几场春雨,一根根鲜嫩的笋芽儿从地里冒出来,它们像一个个小天使眨巴着调皮的眼睛瞅着你们,这是在向你们问好呢!
  学生准备后,先让他们在四人小组介绍,然后指名在班级介绍。最后,让学生都来做小主人,对课文中的景点进行全面介绍,从而在画面转换、情感表达中提升他们的语言解读和语言转换能力。
  四、品味语言,感受独特的表述
  1.品味修辭运用。可这样引导:这篇课文,像淡淡的水墨画,真实、自然、具体地展示了乡下人家的独特风景,每一段、每一句、每个词,都能让人嗅到甜甜的乡村味儿。这是为什么呢?请读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细读品味,看能不能品出其中的奥妙?——阅读圈画,品味语言。品读后引导交流,教师抓住重点点拨。
  (1)拟人的精彩。“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由“攀上”“爬上”,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瓜藤,攀爬时会想什么、说什么?——借助瓜藤的语言显示生命的活力,感受拟人对事物特点的凸显作用。“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探”是什么意思?能具体想象竹笋探出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吗?——借助“探”的品味,感受竹笋的活泼,体会拟人对竹笋特点的凸显功能。“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好友”怎么理解?如果你是村民,会怎样夸这些好友?(送来美景,吹来凉风,传来乐曲,让生活更甜美)如果你是红霞、微风、鸟儿,会怎样感谢村民?(文明和谐,生活幸福,相伴相随,让我们有依靠)通过品味,以显示描述的形象,感受形象的内涵。“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你从“唱”感受到了纺织娘的什么话语?(为幸福的村民送去快乐,让他们更加幸福;为辛苦的村民送去甜美,催他们进入梦乡)你从“唱”中还能感受到村民的什么话语?(感谢纺织娘的催眠,感谢纺织娘的陪伴)
  (2)对比的精妙。“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作者说乡下这道风景比城里那道风景可爱多了,你觉得可爱在何处?(乡下这道风景是多彩的,自然的,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的、舒心的,有亲近自然的快乐;城里那道风景,人为的,装饰的,给人的感觉是突兀的、雕琢的,有远离自然的单调)这样叙述,突出了乡村人家景致的美妙,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的喜爱之情。
  2.品味叙述顺序。本文按序叙述,也给了学生言语实践的引领:方位是由屋前到屋后,时间是由白天到晚上、由夏天到秋天,内容是由静物到动物到人物。方位、时间顺序学生不难理解,可重点引导品味“由静到动到人”的顺序,“静——动——人”的顺序有哪几种排列方法?结合课文内容,你觉得那种排列更好,为什么?——联系内容,变更比较。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瓜、花、竹、笋的美丽,让人感受到乡村的清静幽雅,这是城里人向往的;鸡、鸭、鸟、虫的生机,让人感受到乡村的生机活力,这是城里人向往的;村民晚餐的和谐、入梦的浪漫,让人感受到乡村夜晚的梦幻,这也是城里人向往的。这样依序叙述,不断推进,具有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
  五、引导迁移,拓展独特的画面
  乡下人家的风景,可谓数不胜数,而且往往一户一幅画,各不相同;一家一景致,各有千秋。阅读本文后,可引导迁移写法,拓展画面,让学生联系所见的、所闻的,本村的、自家的,对书外的景点进行列举。在交流中教师相机点拨,清晰景物:蚕豆田、油菜花、蔬菜地、小树林、小鱼塘、小果园等;清晰人物:清晨赶集、村头叫卖、田间忙碌、邻家聊天、河边垂钓等。此后,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景点,把它真实、具体地写下来。写事物,可用上拟人的方法,写人物重点写人物活动,从而让更多独特和迷人的景色在学生的笔下呈现。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语文创新教育中的一大难题。破解难题的关键,是在阅读教学中做好创新导问。导问,就是指导学生提问。从广义上说,学生阅读就是在做“学问”。因此,要处理好“学”和“问”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创新与导问的关系。  一、问疑  问疑,即引导学生在疑惑不解之处提问。如笔者在教学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一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学生说:“古诗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利用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大数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知道1万是一个大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很多数往往比“万”大。这是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教师用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主题图画面或直接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上的主题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的具体内容,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社会越来越数字化,对数学阅读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数学阅读的能力也就成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础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现行的数学教材比以往更具有可读性,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学生从课本叙述中通晓知识的来龙去脉,从例题中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从习题中学会解题技巧等。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
期刊
生活,是学生成长的天地,道德与法治教育只有与真实生活接轨,才能提升学生明辨是非、抵御侵袭的能力。  一、展示“现实”:原因剖析中明方向  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品德、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完整人,这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既要在他们心灵的土壤上播撒良好道德的种子,还要在他们心灵的田野边筑起防范的篱笆。而篱笆构筑,不是消极防御,而是以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产生抵御和防范“病虫”与“杂草
期刊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主张:一种是偏重“意”的参悟,一种是偏重“言”的剖析,以曾经流行的词汇来说,前者属于偏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后者属于偏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其实,任何强调其一排斥其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都太偏执,都缺乏辩证思想,缺乏整体观照。作为一种语言存在,任何言语作品一经变为既成事实,便客观地成了言与意的共在,成了言与意的有机统一体,参悟其意,势必带出其言,“此意”生于“此
期刊
《射雕英雄传》是武侠宗师金庸的奠基之作。小说以宁宗庆元五年至成吉思汗逝世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故事讲述了傻小子郭靖背负着家恨国仇闯入江湖,在聪明伶俐的黄蓉帮助下,一路上通过了无数的艰难历程,最终成为“心系天下,为国为民”的一代大侠。这部武侠小说呈现了排列组合、幻方、开方术、四元术、中国剩余定理、乘法口诀等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数学问题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文学作品
期刊
语文,是一种美。因而,语文学习理应也是读者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如何使语文教学成为引领学生寻美、赏美与享美的诗意旅程呢?笔者以为,从教材出发,乃是开启寻美之旅的第一要务。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的言语文本,无一不是经由语文专家和语文教学专家细心推敲反复比较后精选出来的,它们首先反映的都是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美好事物以及寄托在这些美好事物中的美好情趣和美好理趣。语文之美,主要在于语文教材中言
期刊
匆匆的脚步徘徊在月牙塘的柳荫下,  修长的影子摇曳在西子湖的夜光中,  甜蜜的味道回旋在广佛山的甜筒里,  灿烂的笑容融化在鼓浪屿的光影中……  身教还在眼前,言传仍在耳边,闭上双眸,相聚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在昆明市小学数学窦艳波名师工作室学习的三年时光里,一切最美的印迹都深深烙在我的心里!蓦然回首,这三年俨然成为人生中最为波澜壮阔的三年!跟随师傅前行的三年,有小伙伴们陪伴的三年,我们用坚定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天空、大地、云彩、海底等大自然奇妙多彩的景物文章。作者凭借细致的观察,布局谋篇,周密思考,合理想象,以热情酣畅的笔墨勾勒了一幅幅奇妙多彩的画面,凸显出观察美、想象美、语言文字美、写作技巧美、感情美的特点,对启发学生合理想象,学习作者写作技巧与方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在观察与想象中展示“奇妙”  “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由此可见,作者只要通
期刊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一路历经磨难,西行求取真经的故事。教育部推荐的小学生必读书目当中就有《西游记》,这本小说除了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历史性之外,还包含了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内容。挖掘《西游记》中的数学文化,可以从多角度解读这部文学作品,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体会作者的深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