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民间舞中的“韧”性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西民间舞蹈无论是情感的绵延、拿捏,还是动作的抻韧、挥洒,很多地方都体现了“韧”的质感。山西民间舞蹈现已形成晋南花鼓、晋中小花戏和晋北踢鼓秧歌为主导的三大民间舞蹈布局,且在舞蹈的表演中,都明显存在富含韧性的风格元素。
  【关键词】山西;民间舞;舞蹈风格;韧
  山西是我中华悠悠五千年文明史的发祥地,我们的先民在这片承载和养育了华夏儿女的黄土地上薪火相继,代代相传,他们在客观推动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创并丰富了黄河文化、黄土文化,而丰富多彩的山西民间舞蹈便是山西这片博美、厚重的文化土壤所滋养出来的精美的艺术之花。无论纵观历史,还是横看今朝,山西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形式都在祖国灿烂的舞蹈文化中坚挺于不可忽视的领先地位。
  “请跳一跳你们民族的舞,让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笔者很赞同这句话中的观点,因此,尝试初步探寻在山西民间舞发展过程中,形成当地人民心理“韧”性的原由,并对这种韧性在山西部分民间舞蹈中的体现做简单概括。
  一、“韧”之字义
  “韧”在字形上为“韦”和“刃”的组合,“韦”指“复合皮张,特指熟牛皮”;“刃”指“刀刃”引申为“割”“划”等意思。这两个字形相合寓意“耐割耐划的皮张”,转义为“柔软而结实,受外力作用时,虽变形而不易折断。”舞蹈动作中的“韧”,一般是指一种持续、绵延的发力,在利用身体柔韧度或抻韧力量的基础上,展示的动作节奏变化或力度质感的增强。
  二、“韧”由何来
  (一)悠久历史赋予的荣光
  山西在四千多年前的“人文始祖”黄帝时期就已经是全国政治、经济的重要区域,晋南有炎黄“阪泉之战”发生的解州镇;有黄帝为战蚩尤而“扫地为坛”祭祀后土的后土祠;同时,尧、舜、禹三皇也都曾在晋南临汾、运城等地建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如今,临汾有尧庙,运城有舜帝陵等诸多明证。可见:山西在中华人文最初阶段位于全国的中心区域,是华夏文明最开始形成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最初汇聚成形的场所。长期的农业领先地位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和文化的进步。之后的几千年,山西一直助力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例如:在山西临汾洪洞县,有一棵盛传千里的“洪洞大槐树”,相传仅明代洪武三年之后的50年里,“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鲁、豫、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经过600多年的辗转迁徙,如今全球,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下的后裔。”
  这份荣光的感召使历代民众普遍拥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这种自豪成就了一份民族的担当精神,这种自信赋予山西人民在艺术上敢于开拓创新的力量。众多山西乡绅、文人及群众在历代社火的举办中敢于结合风俗进行大胆开创,也乐于将民心、民愿转化成艺术形式加以表达,230多种活跃在三晋大地的民间舞蹈就这样天然的形成。
  (二)劳作行为启发的动态
  山西地处中原,坐落于黄土高原的中北方位,自南而北,从“神农尝百草”到“五谷丰登”都揭示着晋南这片民族发祥地上有着悠久的农业史。山西季风气候特征鲜明,多山川丘陵、沟壑纵横,黄河、汾水流经省境,属于农耕文明的典型区域,自古以来山西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年复一年的耕作中养成地道农民普遍的性格,并将农耕民族的劳动场景体现在民间舞蹈中。
  例如,在山西北部流传的踢鼓秧歌中,要许多与群众生活、生产劳作有关的动作:“拔莜麦”“拔泥步”“小女跑”“前俯后仰式”等等,这些动作的发力和呈现风格就体现了农耕民族的性格特点,而且在动作的发力和着力时,大多讲究动作质感的“韧性”,不能发力过快,以免显得浮而脆;也不能懈怠松垮,以免显得拖沓。正确的发力方式是轻灵、干脆的迅速发力与连绵不断的持续着力相结合,这种发力方式和动作呈现在山西民间舞蹈中举不胜数,成为山西民间舞蹈的一大特征。
  (三)生活习惯氤氲的容忍
  勤劳的山西农民围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挥洒一生穷极的智慧与汗水,他们盼着风调雨顺、轻徭薄赋,精耕细作以提高收成,秋收屯满后,必须合理有效的安排好粮食的使用方式,节俭度日。如遇旱涝灾荒或兵连祸结的年成,收成受到严重影响,山西人民除了付出极大的容忍,也曾北上雁门关,走出杀虎口外出谋生,这便是历史上山西青壮年的创业之路——“走西口”。在生活的压力面前,他们不抱怨、不嗔怒、不推卸,而是选择背井离乡讨生活,这也是山西人民心中的“韧”性。这份“韧”根植于内心,使山西普通劳动人民在面临生活的艰辛时依然有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
  在这种勤劳质朴、精打细算又自得其乐的心理作用下,山西民间舞蹈产生了自己特有的风味,如:万荣花鼓老艺人王企仁进行的多鼓表演,他半蹲马步,在左右倒重心的轻微颤颠中双手迅捷的敲击鼓面,鼓声清朗明亮,貌似在悠悠的讲述着老汉自得其乐的生活,给观众一种愉悦的遐思。而踢鼓秧歌中,除了有挥洒自如、英武刚健的“鼓子”,一惊一乍、顾盼生姿的“花子”对当地彪悍民风的展现,也有“落毛”这一领队,他多变的神态和滑稽的舞蹈经常博得观众情不自禁的欢笑,这一切都是山西人民善于转换生活压力的质朴“韧”性。
  三、“韧”向何去
  只有明确了山西特有的典型风格,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才能明确今后的方向,才能越走越真,越发展越独特,才能真正使山西舞蹈艺术成为代表山西人的艺术形式。我们应将艺术的发展不断传承、不断革新,使之随社会进步而进步。山西民间舞中,无论是对情感的绵延、拿捏,还是动作的抻韧、挥洒,都有一股“韧”性贯穿其中,如何运用和发展这一“韧”性,或是我辈艺术工作者新时期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M].北京:中国SIBN中心.1993.
  [2]赵林春.山西民间舞[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3]田彩凤.山西舞蹈史话[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4]于平.舞蹈形态学[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1998.
  [5]资华筠、王宁等.舞蹈生态学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
  [6]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张冰(1988—),男,山西万荣人,山西大学音乐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医院管理新的趋势、新的特点、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以资医院管理的同行借鉴.
我科在2008年至2009年对同期五年制36名学生临床实习与七年制32名临床实习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对比式的带教.其结果如下:七年制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五年制学生,尤其以技能考核和综合评价明显.此项教学改革为制定适合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机械制图是机电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既具有系统的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其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未来就业后的实际工作意义重大,也是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和必备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分析了现阶段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预防为主'为中心思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剖析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项目教学法的思想。文中详细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C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总结了项目教学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各个高校承担着共同的使命与责任,也面临着相同的机遇与挑战。尤其对占据地利优势的高教园区的高校而言,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实现
[摘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校本培训的效果将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文章从农村职业中学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提高对农村职业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意义的认识,重视校长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地方高职院校对农村职业中学校本培训的引领,实现地方高职院校资源对农村职业中学的开放与共享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农村职业中学 教师 校本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类的专业基础课,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结合《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及学生特点谈一下电工电子的一些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
本文根据现场优化的后张法预应力砼桥简支梁张拉工艺与应用指出,后张法预应力砼桥简支梁张拉对改进简支梁的施工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据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心儿科专家庄建透露,广东省先天性心脏病监测网开通半年,到目前为止发现2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