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寄娘邹兰英

来源 :翠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59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七十古来稀”。
  老寄娘邹兰英活了102岁。102岁的老寄娘,64岁那年才有了自己的名字,还是她女儿给她起的名,堪称“绝无仅有”。
  1950年初,她被评为“烈军属模范”’进京参加全国政协召开的会议,可她当时连个名字也没有。她女儿邹爱英对县里的领导说,我娘一生普通实在,她爱兰花,就起名“兰英”吧。县里的领导笑着说,这个名字好,兰花香远益清,正符合老寄娘革命一生,不求一己私利的高尚品格。
  从此,上报材料、宣传广播、登报表彰,才有了“邹兰英”三个字。可是,熟悉她的领导,当地的乡亲父老,见了她还是一口一个“老寄娘”,叫的人亲热,听的人乐意。有人到武进县城或孝都、魏村乡里,打听“老寄娘”无人不知;若问邹兰英,和她朝夕在江边村上一起生活的乡亲,竟也有摇头迷惑的。
  老寄娘出身贫苦。她女儿说,娘平常得像长江边上一棵普通的小草,不争雨露,不论条件,默默地为装扮大地奉献着可贵的“绿”,我只知道娘是苏北泰兴七圩港人,日子过得打熬不下去才过江到了武進县孝都乡的南狄家村。她投身革命当地下交通员,是觉得革命的“同志好”,“知情达理心里有穷人”。
  蒋介石发动震惊全国的“皓南事变”后,丧心病狂的敌伪对中国共产党人发起了疯狂的“扫荡”,连老寄娘家乡南狄家村这块鲜为人知的江边僻隅,也无法宁静。一个风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抗日民主政权武北二区的区长为躲避敌人的追捕,敲开了老寄娘的家门,说“我有个经商的表兄从长江那边过来,遇上强盗,劫了财还伤了身体。外面风狂雨大,表兄已迈不动步,想进你家避一避风雨。”已经成为新四军地下交通员的老寄娘,只瞥了来人一眼,她就心知肚明———这位十有八九是“同志”。她二话没说,赶紧让他们进门,烧水端凳,亲热招呼。
  区长对寄娘,是早已做过了解的。进门后,区长和寄娘话语渐稠。寄娘猜想,受伤的可能是新四军同志,可她哪里知道,眼前这位个子不高、彪悍结实的同志,是武工队的一名神枪手,他不久前曾亲手毙掉了危害江边父老乡亲、百姓恨之入骨的武北一霸。三天后,区长来领了武工队员走了,正遭敌人搜捕的“好同志”安全脱险,离开时向“老寄娘”深表感谢。
  从此以后,区里和县委地委的领导,成了老寄娘家的特殊的不速之客。来到他家的这些“好同志”都叫她“老寄娘”。她对这些“寄儿子”,比亲儿女还要亲。“寄儿子”一来,她掀囤倒瓮,把仅剩的白米煮成喷喷香的大锅饭,藏了几个月的呱呱蛋炒得油亮焦黄。老寄娘六岁的女儿爱英高兴了,稚气地围着灶头转,看着忙碌的妈妈馋涎欲滴,满以为“今天可以解一回馋了。”谁知妈妈却轻声细语对她说:“好丫头,你快站到门口去望着四方,家里的叔叔不能让陌生人看见。米饭鸡蛋算啥,你长大了大鱼大肉有得吃,只要你肚皮里装得下。”她家里养在圈里的猪仔长大变了钱,老寄娘悄悄地买上布,给“寄儿子”做新衣裳。丈夫和孩子的衣服,却还是缝缝补补将就着过。
  老寄娘当了地下交通员后,经常为“寄儿子”们东奔西跑送信报讯,东赴江阴,西去丹阳,南走常州,北渡长江,她装扮成讨饭婆、烧香女、穷村妇,雨夜、雪天、隆冬,秘密地传送信件。有一次送信前,领导同志问她:“寄娘,今天这封信特别重要,你说说这信怎么个藏法?”这位县长是有心考问她。老寄娘笑着做出各种放信件的样子给县长看:鞋帮里,衣裤角,发髻内,办法一个又一个。她说,“要是不中,万一碰到了狗子,我一口把信吞下肚。”寄娘的话,说得县长流着热泪直点头。
  有一次,老寄娘奉命到一个小村庄联系从地委来的一个部长。可国民党的“乌老鸦”警察,不知从哪里得到了密报,把老寄娘带走了。任她说出千般理、万种由,“乌老鸦”不信她的话,抓起她吊打、上夹棍、指缝里插针、眼睛里灌辣椒水……敌人用上了惨无人道的“十八般刑罚”。老寄娘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活来死去。但是,邹兰英这棵生长在江边普普通通的“小草”,她竟然百折不挠,没露半点口风。老寄娘被关在牢里苦挨了470天,到她出狱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要千军万马横渡长江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欢庆翻身,党和政府、常武地区的人民,没有忘记这位革命的老寄娘。1951年,她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光荣地见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她还向毛主席敬献了一杯“胜利酒”。邓颖超同志和她合影留念,称她是“坚强的女英雄”。
  1950年到1987年间,老寄娘历任乡、区、党、县的党代表、县妇联名誉主任、县政协常委、省妇联委员等职。1954年,她还受委派参加“全国人民慰问团”,赴各地慰问英雄的人民解放军代表。
  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水欢人笑。老寄娘当年的“寄儿子”们,从县委、地委、省委专程来武进看望革命的“老寄娘”。他们真诚地对妈妈说:“寄娘,在党和革命有难的时候,你救了我们,帮助了革命,作了大贡献。如今日子好了,你想做点什么样的工作?是去县里还是上省城?”
  老寄娘这回沉默了。她掀了掀头上那顶经历无数风雨的大草帽,抬了抬终日不离的防风眼镜———她的眼睛因被灌过辣椒水要避光避风,她出门就要戴上大草帽。她的目光透过防风镜片,仔细端详着“寄儿子”的脸,平静地说:“不啦。寄娘没文化,家里男女一大堆,不能拖累政府。我就留村里啦,看个场头,管管猪羊,老了还能做点事。”
  革命的老寄娘从来不重言重语说“寄儿子”,只有一次是例外———有一天,她听说城里有个“寄儿子”官做大了,乡下人去看望他爱理不理。老寄娘听了的心里又急又难过,连夜乘车赶到“寄儿子”那里,但却只说了半句话:“你要是嫌弃乡下人,我寄娘这心里就会很痛!”
  老寄娘的言语和品格,质朴得让人像面对一块璞玉,一面明镜。她的几句话,声音并不高,但震撼了这个大官的心灵,他拉着老寄娘的双手,流下了沉痛、悔恨的眼泪。
  1990年3月12日10点35分,老寄娘邹兰英以102岁的高龄,走完了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花的人生之路与世长辞。但她为革命当地下交通员的传奇故事,却长久地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
  老寄娘的墓地,位于今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孝都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武进县委书记的陈寒同志,题词赞颂了老寄娘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泰山压顶不弯腰,荣誉面前从不骄。艰苦卓绝人皆知,堪为后人作师表。”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72岁,因间歇胸闷、全身无力1d入院。患者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伴出汗、全身无力、腹部不适,无胸痛及放射痛,无头晕、黑嚎,未服药休息10min后自行缓解。入院当日无诱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就诊于社区医院,心电图示“交界性心律”,心率30-40次/min,予阿托品静脉滴注,即转来我院急诊。既往史:高血压7-8年,最高血压200mmHg(1mmHg:0.133
记得在2000年年初,那时我在常州日报社做记者。有一天我长途跋涉去溧阳市上兴镇采访前几年泥草房改造成果情况。陪同我采访的镇干部顺口给我说了一件事,说是在上兴镇上城村住着一位老功臣,却隐功埋名45年,镇里为他改造泥草房时竟意外翻出了已经泛黄却有邓小平等有关首长亲笔签名的一等战功嘉奖令。听到这个消息,我急忙在第一时间赶到上城村老人家里进行采访。职业的敏感之后是灵魂的震撼!眼前这位名叫杜玉金的老人已79
期刊
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一些资料表明其与压力反射敏感性高度相关,且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组资料观察健康人HRT的昼夜变化并通过与HRV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讨HRT与自主神经的关系。
我拿怎样一支沉重的笔,揣怎样一顆沉重的心,来写这些沉重的字。想起陆志坤牺牲整整五十年了。  1971年10月7日,部队进行实弹演习。大炮轰鸣。“敌”阵地遭到我方炮火覆盖,正在延伸射击。陆志坤带领战友跃出战壕,向“敌”阵地冲去。突然,一发大炮射出的炮弹落在他们前方不远的地方。这炮弹因故障是近弹且没有立即爆炸。陆志坤任排长,他见状高举双手大喊:“快卧倒!”反应快的立即卧倒,幸免于难,慢一点的身负重伤,
期刊
房室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是最常见的缓慢心律失常之一,可因并发严重室性心律紊乱、阿斯综合征等导致猝死,对人的危害性较大。AVB可以是获得性的,如继发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及其他形式心肌损伤。还有许多AVB病例无明显原因,被认为是特发性的。业已发现AVB可有家庭聚集性,在临床实践中可见一些典型的系谱,一般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rate adaptive pacemaker)具有运动时起搏频率相应加快,以适应机体代谢需求的特点,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理论上讲,由于频率适应性心率的增加可导致心肌耗氧增加,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生,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植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处理是不适合的。为进一步了解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2%~5%患者有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作。这些患者室速常反复发作,40%以上病例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预防复发,且长期服用副作用大。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或电击终止心动过速,挽救生命,但不能预防复发,且存在价格昂贵、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等不足。在高度选择的患者中,外科手术可根治此种心律失常,但手术相关的
患者男性,45岁,在外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发现严重的窦性停搏,拟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转我院拟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白天易困,偶有心悸,无黑朦、晕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家人诉患者睡眠时打鼾较重,无其他特殊病史。体格检查:体形较胖,血压142/88mmHg(1mmHg=1.33kPa),无发绀,心界不大,心率73次/min,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两肺呼
“矮子理发店”生意兴隆,吸引顾客的不是矮子师傅的手艺,也不是矮子自黑的店名,而是悬挂店堂的一只竹篮。  竹篮褪去岁月的青翠,变得黄中带黑。竹篮四围和底部有几根竹篾干枯折断,看上去像缺了牙的垂暮老人。若不是有一个密封的钢化玻璃壳罩住,估计竹篮早就散了架。竹篮像一件古老的文物,安然高踞在发廊的中央。  一天,一个身高一米九几的男子来理发,一抬头撞上了,惊问何物,矮子师傅说竹篮。男人颇为好奇,追问篮内何
期刊
心脏性猝死是上世纪和本世纪人类与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心律失常性猝死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者占83%,心室颤动(室颤)是这些人最终的致死原因,及时有效的电除颤是挽回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抢救措施。资料表明,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室颤发生后20~30S内迅速除颤,几乎100%能获成功而使病人得以幸存。除颤在1~2min内实施时,生存率80%~90%,而大于10min的电除颤治疗使患者最终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