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撒谎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ei666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文本里出现的小人物形象大多都是苦命的角色,这些苦命的可怜人往往有一种品质让我们为之动容。师陀笔下的说书人是操着贱业的“撒谎家”,苦挨着贫寒的生活,却有着对“特准”之业的热爱,而在对人物的探寻之中,则彰显着关乎伟大生命的蓬勃希望。
  【关键词】高中语文;师陀;说书人;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夏衍笔下的包身工、杨绛笔下的老王,这些尘世中生活的苦命人,总因其境遇让人热泪盈眶,为之感伤而不能自已。同样是对苦命人的书写,师陀笔下的说书人,却让我们在感伤之余更多了一份感动。这份感动有关希望,有关向死而生,有关伟大与谎言之间的奇妙联系。
  一、贫寒的“撒谎家”
  说书人,月台、断桌、蓝衫、破扇、黄而瘦的脸,作者寥寥几笔,便描绘出一个贫寒落魄的形象。作为一份贱业,这说书人的日子是苦的,清苦之中却体现着一种骨子里的正气,他应是直直地站在桌椅板凳之间的,眼睛明亮且有神采,他用扇子、用醒木、用这些残破的道具演绎着有神的故事,让听众走进动人的别样时空。
  说书人病了,脸更黄更瘦,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唾血。他恳请着顾客加一下酬劳。话语窘迫且难堪:“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日子很艰难,对说书人来说是很难挨的,日子越来越坏,老听客少了,一个跟着一个的死了;年少的长大了,有了大人的职务;说书人的病愈发重了,不能按时开书。
  说书人死了,芦席灵柩里的人脸色想必是惨白的吧,破长衫的一角垂在地上扫着路上的浮灰。再没有生气,再不能说书,我们也全不说话。一生热闹地从事说书贱业的人,葬礼却是安静的、死寂的。这位以“撒谎”谋生的贫苦人,在辗转反侧拖着病体咳嗽不绝的时候,说书人会不会想一下自己的另一种生活,一种不孤苦的生活,一种有亲人的生活。文本的现实里,我们看到的却只有这贫寒可怜之人的困顿一生。
  这小城里贫寒的“撒谎家”草草结束了一生,而作者对他的情感却强烈到近乎崇敬。作者甘心将英雄、将军、学者、大僚的台衔让给别人,而自己毫不踌躇的选择做说书人,做世人特准的“撒谎家”。这强烈的情感让我们对说书人的一生又有着更深的期待,这特准的“撒谎家”又讲出了怎样的“谎言”呢?
  二、特准的“撒谎家”
  说书人声音清楚地演绎着景阳冈打虎的武松,酒楼上跳下去的李逵,说十字坡跟快活林,大名府与扈家庄,打、刺、砍、劈、大吼、呐喊……这特准的“撒谎家”用起了浑身的解数,再现着百年前的故事,这一打就舞起了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一刺就耍起了三太子的火尖枪;这一砍就抡起了关二爷的偃月刀……声情并茂的说书人深深地迷住了作者,更迷住了每一位听众,钟响过了,还说着;云牌打过了,还说着;庙里都静了,还说着。黑暗中似乎连说书人与听客都不存在了,只有大盗与莽夫、王孙与侠士,他们活了,以黑夜当幕布,用声音当灵魂,在这“撒谎家”大吼的声调里,跳跃起来,灵动起来。
  说书人死了,这世人特准的“撒谎家”再也说不出动人的“谎言”了,说书人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下,是不会再发出声音的了,这世人特准的“撒谎家”完成了一生的职业使命后,安静地长眠于乱葬岗中。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作者站在坟墓前,毫不动弹地站着,看着说书人的遗骨,似乎也看到了说书人的一生。这一生不是那么简单的,虽然这特准的“撒谎家”一生贫寒困顿,拖着病体草草离去,虽然他操着贱业只说着“谎言”般的传奇故事,但他不平凡。说书人种下了希望,他撒谎,却是伟大的“撒谎家”。
  三、伟大的“撒谎家”
  说书人说着感动的故事,在心田种下了种子。在愚昧的心目中,在让人欢喜的和使人苦痛的都随了岁月而暗淡消灭后,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存在的人物却在昏暗的记忆中出现,他们永远顶生动,永远顶有光辉。说书人播下的种子成长出了希望,这是用生命的血水浇灌着的,是说书人自己的心血。这“谎言”是用说书人的生命做注的。说书人用一生的时间说着形形色色的故事,而他自己的一生却成了最感人的那一篇,这故事关于一位贫寒之人的坚守,关于一位苦命人对生活的热爱,关于一位“撒谎家”对人生的希冀。这份对生命深沉而厚重的坚守,让世人特准的贫寒“撒谎家”伟岸而高大,让作者崇敬,更让我们崇敬。
  伟大与“撒谎家”本是两个完全相悖的词语,却在说书人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融合。生命的长河之中,生而伟大总是需要难得的运气与天资,但活得伟大却值得我们追寻并应該去认真践行。生活里,总有着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每一位努力生活热爱生命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崇敬的。我们会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体悟到生命的伟大,而在热泪盈眶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因生活的美好与崇高而去珍视生命,追求一种充满美与希望的生活。
  回忆里我们以为好的,全是容易过去的,一逝不再来的。这些先前离我们近的故事或许现在离我们远了。但总有一些不会远去的会留在我们的回忆深处,关乎贫寒的生活里蓬勃的生命,关乎晦暗的岁月里伟大的希望。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在艺术上,木心是个隐者。阅读木心的散文,无论是其文字本身,还是所写内容,都感觉木心是若隐若现的。他善于隐藏自己而凸显艺术,在这方面,木心更定位自己为艺术家而不仅是文学家。而他的“隐”,隐于艺术,隐于生活,甘愿为艺术所占用。在他退隐期的修灵中,寻得生命真谛,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该如何是好。在这时时刻刻的不知如何是好中,不惜长途跋涉,返璞归真,颇似陶潜之隐,“复得返自然”。  【关键词】木心;散
【摘要】积极拓宽教育视野,推进德育和谐发展,需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德育建设过程中的实践与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视野;德育;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针对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情感自私、生活实践能力差、缺乏爱心、缺少锻炼等种种弊端,怎样正确引导,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品德修养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
上网,昼夜奋战;工作,永无消停;聚会,夜夜不散……如今,太多理由使“彻夜不眠”、“通宵达旦”类的字眼变成生活常用词。“晚睡族”的确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生命活力,对个人的形象和健康却是一种慢性摧残。  晚睡是美肤的大敌。如今,有越来越多爱美女性开始重视睡眠的重要性了,在不得已而熬夜之后,更会想方设法进行补救。    NO1:重视晚睡前的“晚餐”  重视晚睡前的“晚餐”十分必要。皮肤在得不到充足睡眠的情
【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国民族文化瑰宝,她文化内涵深厚,人文潜质丰富,韵律优美。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诗歌鉴赏,了解作品、作者的有关情况,抓住诗歌中关键的词、句进行仔细考析,运用想象、联想去感受意象,并结合诗歌的流派、艺术风格,体会诗中的情感、意境及其艺术手法的效果,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关键词】广泛阅读;知人论世;展开想象;明确特征
本文主人公赵红艳  他们曾是传统夫妻。他执掌公司、叱咤商场;她洗衣煮饭,温柔承欢。但一场疾病改变了一切。   2003年,震惊全球的非典大战中,身为医生的她不幸被感染。死里逃生后,又患上非典后遗症,全身六大关节坏死、几近瘫痪、精神崩溃、多次自杀……生命悬于危崖时,他化身泥土,承接她的倾覆,供养她的萎败。11载春秋,在他的爱里,她如婴儿重生。   2014年,她华丽变身,成为天津市巾帼建功标兵,
父亲因一场车祸,被意外夺走了生命,张敏在母亲的安排下,接受肇事者的赔偿,签下了谅解书。没想到,半年后,肇事者竟然找上门来,要钱不说,还向母亲逼婚!  肇事者竟然是母亲的情人?那父亲是怎么死的?到底是阴谋还是意外事故?随着真相的一点点揭开,未满18岁的张敏崩溃了……父亲车祸去世,肇事者找上门来  2016年11月10日晚上11点多,正在书桌上写作业的张敏听到敲门声。应该是父母回来了,她起身去开门。门
【摘要】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解读品味古诗词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进行深度咀嚼品味,还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打造高效高质的诗词鉴赏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可以说古诗词教学会一直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同时也是难点内
浙江桐庐的孙晓坤与宋宏是战友,也是一对不折不扣的情敌。十几年前,宋宏在新婚前夕被查出罹患胃癌,孙晓坤挺身而出,娶了他怀有身孕的未婚妻王爱芬。5年后,宋宏病体痊愈,孙晓坤再度成人之美,主动离婚促成他们一家团圆。   然而2013年3月,风波再起。孙晓坤的再婚妻子赵伶俐不孕,转而力争孙晓坤“女儿”的抚养权,终酿了一场惨案!前情往事惊世秘密,该不该揭开?一段善始的佳话究竟能不能善终? 再婚之家遭遇不
外企白领于卉淓,孤身在杭州辛苦打拼,她的母亲退休后,想发挥余热来照顾她生活起居。但母女俩因观念不同矛盾不断,最终,与诸多“老年漂”一样,母亲黯然回乡。本想让父母老有所安,却变成老来彷徨,于卉淓愧疚难过,并想尽办法改变现状。这对母女,会以怎样的方式和解?且看小镇潮妈征服都市的生活秀……老妈退休来团聚,幸福带刺锥痛两代人  2010年6月底,湖南省湘潭县一所乡镇中学里,讲台上的罗敏即将退休,教室后排挤
当年,老上海人万林一念之差离开上海,之后,眼见着上海日新月异机会遍地却回不去。他将“重返上海”的希望寄托在儿子万勇身上。2016年5月,万勇考取了上海一所高校的研究生。为了让儿子能在上海买房扎根,万林打起了继父宅基地的主意……未雨绸缪:要为回沪的儿子打个底  2016年5月,万林接到儿子万勇的电话:“爸,我面试通过了!我成功保送到上海读研了!”万林抑制不住红了眼眶:“我儿子重回上海了!”  时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