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fu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一个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不难;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不易。如果仅是尊敬,也许就是尊重与敬畏。而喜欢,这是自发于情,内化于心。回顾自己19年来的从教经历,教过的学生不少,他们尊敬我,我也一直引以为自豪。可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学生这样评价我:季老师嘛,对班上管得很严,对我们要求很高。很严?很高?我虽有些茫然,但我分明感觉,学生对我只是出于敬畏。看来我和学生间还是有距离感的,不能让学生从心底真的喜
  欢我。
  教过我和我女儿的生物老师李芳却着实让学生喜欢,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生物奶奶。有一天在办公室和同事聊天,我们曾探讨过,为什么人家当老师就那么成功,学生都爱上她的课,喜欢和她在一起,有时她还对学生又打又骂的,咱们对学生多负责啊,帮学生改正错误,辅导学习提高成绩,甚至每天放学回家都在琢磨研究学生,可即便我们把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为什么学生对我们更多的时候还是敬而远之呢。也许有的老师会说,她是教小科的,成绩盯得不紧,学生自然喜欢,我们是班主任必然对学生有一些约束。这些理由确实很有说服力,可我们班主任能不能也让学生喜欢呢?
  我们班主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淡泊名利。在社会功利的要求下,教育成了批量生产的流水线,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现实教育中成了神话传说。当一切评估、考核都以成绩为主要依据时,学生的个性成了老师最棘手的问题。因为只有成批量地生产出某一种学生,平均成绩才会提高,评估、考核才能通过,教师的个人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教育的成就感才能得以满足。所以为了成绩,为了自己的排名,我们老师无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孩子更是不能心平气和地看待,急躁、训斥、抱怨占据着我们的心灵和大脑,不尊重、不理解便随之产生。因为少了情感,师生间本应是最亲密的关系,却因为建立之初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将不少师生距离拉得远远的。不说对学生,就说我们当老师的在对待自己的孩子不也是如此吗?记得女儿上小学时,我是她的班主任。当时我只关注她的成绩,有时因为上课溜号被我大骂一顿,有时因为一道题做不上来而大发雷霆,有时甚至因为她不是第一个把题做上来而和孩子生气。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不喜欢我了,和她的爸爸的关系却很好。有时我就吃醋,开玩笑地说她白眼狼,对你那么好你却不喜欢我。直到女儿上了初中住校了,摆脱了我对她的种种,女儿逐渐变得强大,加上青春期,她开始变得不再言听计从了,和我斗争了半年。有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她给我写了一封信,我才醒悟女儿需要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不是成绩多好,她需要的是理解、是关爱。都是什么惹的祸,都是我们的教育动机变了,我们太功利了。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就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育动机,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淡泊名利,回归教育的本质——开启心智,传播伦理。
  教一年级以来,我学着去尊重、宽容、理解、接纳我的每一个孩子。比如张××,开学头两周,每天到第六节课的时候上着上着就睡着了,看着他那睡得正香的小脸我没有打扰他。放学后我及时和家长沟通得知他家开超市,孩子也跟着睡得晚,我告诉家长,孩子上一天的学挺累的,况且孩子还有点小,以前在学前班中午还有午睡,难怪现在上课睡觉。沟通后,孩子上课睡觉的次数明显
  少了。
  要想让学生喜欢,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用心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一个讲课生动的老师,不用费太多的口舌去维持课堂的纪律,反而学生会被你吸引住,从而激发自身的兴趣,产生一种巨大的自主性,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记得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是传授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第斯多惠也提出教学要变换花样,“花样翻新是生活的调剂”;教师要活泼,要“兴致勃勃地(而不是矫揉造作地)和儿童打交道”;所以,我们的课必须结构合理,具有趣味性,让孩子感觉不到是在上课,而是在玩,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我一直在积极地探索一种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对一年级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识字教学,一节课要认识至少12个生字,女孩子还好些,少数男孩就成了问题,怎么办,让孩子们动起来,游戏识字、小朋友互相识字、交流好的識字方法、谜语识字等。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有拍字游戏,三个同学来完成,一个读字,其他两个孩子一起拍读的生字,谁拍得快谁是金手掌;开火车识字,这样孩子们提高了听课的注意力,因为谁也不想小火车到自己的时候开不起来;比一比谁有控制力,老师轻轻地点字,不许读出声,当老师敲响的时候再读,这样就给识字困难的孩子拼读的时间促使其进而快速记住这个字,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控制力。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应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游戏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课堂,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所以老师一定要不断地研究符合孩子需求的课堂,发现孩子,解放孩子,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放手,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去创新。
  参考文献:
  李丽.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J].考试周刊,2015(5).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综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育人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也应产生相应的变化。  一、传授者变为引导者  过去的教学方式为教师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是客体,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
剩余价值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工人的勤劳和节俭;一个是知识的积累和创新.马克思所说的相对剩余价值,实际上就是由知识创造的.知识的剩余价值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知识劳动者(包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是重要的精神支撑和规范保证.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道德的核心范畴,对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多维意义.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道德准则,诚信是建立社会主义
学校英语组成功申报了市级立项规划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我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这一课题的学习和研究。思维导图,这是什么样的理论?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呢?真是一筹莫展,毫无头绪而言。所幸无知者无畏,大家就像勇士一样白手起家奋力破土开疆起来。  学——思维导图究竟是个啥?  带着内心的疑问,向“百度”求助,点击搜索“思维导图”,搜索条结果还真不少,不过再仔细一看,怎么都是大学、中学的
当前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写作现状并不乐观。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迎难而上,尽量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契合当地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策略。
摘 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小学生活化数学作业设计实施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小学生活化数学作业的设计方法,同时又探究了实施的具体方案。通過研究旨在强化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设计;实施  一、小学生活化数学作业设计实施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聚焦于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新课改以来针对小学数学阶段教学提出了《
新时期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受到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对待学困生,合理运用创新思维来采取一些措施,以此纠正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方
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法测定全碳含量,对贵阳二环林带11个主要造林树种的碳净贮量、分配格局及其未来10年各树种的碳净贮量和固碳量的经济效益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碳净
“间性”来自文学批评各种要素之间的交织、渗透、转换和消长;文学批评的性质和功能是在运动和变化中生成并留下“踪迹”。因此,对于文学批评的本质,我们要从历史上各个批评流派
自中唐以来,特别是北宋庆历以来的疑经思潮,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运动.它突破了传统经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束缚,并由此促成了宋代新儒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