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传播思想的载体。“它会以其感性的物质和外观,对交际对象的感觉和心灵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教学语言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知识的重要媒介。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老师不太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规则,忽视了课堂语言的锤炼,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笔者经过长时间教学实践,慢慢悟出了课堂教学语言要注重的“五要”,以供大方之家指正。
赵元任先生曾说:“你一站到讲台上,跟一堂听众说话,这不是最自然的说话。”从语体学的角度来讲,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是“演讲-交谈式口语”,有学者认为其是“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毋庸置疑,课堂教学语言有其独特性,是口语或书面语都不能涵盖的。根据教学实践,本人特提出课堂教学语言的“五要”。
一、语言要“清”
教学语言的“清”,就是要做到语言清晰、明了,不能出错。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语音准确。在现代汉语中,语音除了表义外,还能够直接传情,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有的老师上课,方言口音较重,咬字不准。把“知道”读成“鸡道”,把“买鱼”读成“买姨”,把“艰苦”读成“甘苦”,闹出了不少笑话,自然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语速要适中,特别是不能太快。有些年轻教师刚上讲台容易犯这个毛病,说起话来像机关枪扫射,精心准备的一节内容不到一半就上完了,速度是上来了,可效率大打折扣。结果剩下的时间不知所措,只好随便应付或让学生自习了。再次,语言要保证规范,不能出错。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自己说话都颠三倒四、辞不达意、含混不清、漏洞百出,又怎能培养出表达清晰、准确的学生呢?
二、语言要“精”
教学语言的“精”,就是要力求语言精练,不要啰嗦、拖沓。说话不要总打官腔:“这个……这个……这个……”,要注意上下句子的过渡与衔接,不要总是用“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要常用干脆利落的语言影响学生。上课内容要精心安排,不能为了拓展而随意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有的老师讲着讲着就忘了自己的教学内容,一个小小的话题,或者学生的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就能让他高谈阔论半节课,结果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笔者见过有个老师故意卖弄学问,开学第一节课光自己的名字就讲了一节课,结果让学生莫名其妙,非常反感。
三、语言要“净”
教学语言有几个禁忌:忌讲非礼的话,忌讲肮脏的话,忌讲粗俗的话,忌讲伤人的话。这也就是语言的“净”。有的老师教学语言过于随便,无所顾忌,以为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殊不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上学期听一个老师上《散步》一课,当分析到“我们一家”因为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而产生分歧时,为了调动情绪,就叫起一个学生问:“你们家产生分歧时是谁说了算啊?”学生回答:“妈妈说了算!”老师便随口一句“你爸就那么窝囊啊!”这样的话让听课老师都感觉很不是滋味,但愿对学生不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个女教师,在课堂上问了一个自以为很简单的问题后,看到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便开始用“激将法”启发学生:“你们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干脆从这个楼上跳下去算了!”幸亏这里的学生比较坚强,如果遇到几颗脆弱的心灵,受不了刺激真的跳下去了,问题可就大了!有个老师看到一个学生在她的课上看课外书,便当着全班同学说起来:“我们班所有老师都说你是挂读生,可以不管你,但我还是要管的!”没想到这样的话说出来后孩子受到的伤害更大了!值得提醒的是,直到现在还有些老师执迷不悟,动辄就骂学生“你怎么这么笨,像猪一样!”“我在你身上怎么就看不到任何优点。”“我们班就是你在拖后腿!”等等。但愿这样的语言不要再出现了。
四、语言要“巧”
语言要“巧”,首先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话须通俗方传远”,列宁也说过:“重视经常不断的宣传工作,就应该确切地和全面地制定必须加以通俗化的那些原则。”现在课堂教学开始更多地追求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老师们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课件上,以为课件制作得越精美,课堂效果就会越好。有的学校过于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为了让学生动起来真是煞费脑筋,以致老师上课不敢多说,以为说多了就失败了。其实,任何课堂都离不开老师的讲解。精当而通俗的讲解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也是老师良好基本功的体现。俄国作家赫尔岑说:“没有难懂的科学,只有难懂的解释。”看来,课堂还是需要老师讲解的,而且讲解还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语言要巧,其次还要做到表达条理化。任何知识点,学生不一定整理清楚,但老师一定要条理清晰,然后要用很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易于理解和接受。第三,语言还要能够灵活应变。教师要能够根据课堂的变化而设计出巧妙的课堂语言。
五、语言要“趣”
有人说“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实践也证明,富有幽默感和机智的教师更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工作中的紧张局面。甚至有学者提倡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去“备幽默”。教学语言要“趣”,就是要形象生动、幽默诙谐、富有情感。要满足这个要求,教师首先要在课堂的导语方面下点工夫,好的导语往往是一堂课成功的开始。它追求的是激疑、求精、引趣、求准的境界。其次,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首先要求老师对学生有热情,对自己所说的内容有热情。古罗马有位诗人说得好“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展示你自己首先已被打动。”可有的老师对工作没有热情,对文本没有兴趣,讲出来的课索然寡味。学生听来恹恹欲睡,又谈何课堂效果呢?要知道饱含情感的语言容易使人受到感染,引发共鸣。
语言艺术具有一定的主体性,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后天训练的结果。一个高水平的语言艺术者应当具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自己的课堂,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李少杰
赵元任先生曾说:“你一站到讲台上,跟一堂听众说话,这不是最自然的说话。”从语体学的角度来讲,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是“演讲-交谈式口语”,有学者认为其是“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毋庸置疑,课堂教学语言有其独特性,是口语或书面语都不能涵盖的。根据教学实践,本人特提出课堂教学语言的“五要”。
一、语言要“清”
教学语言的“清”,就是要做到语言清晰、明了,不能出错。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语音准确。在现代汉语中,语音除了表义外,还能够直接传情,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有的老师上课,方言口音较重,咬字不准。把“知道”读成“鸡道”,把“买鱼”读成“买姨”,把“艰苦”读成“甘苦”,闹出了不少笑话,自然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语速要适中,特别是不能太快。有些年轻教师刚上讲台容易犯这个毛病,说起话来像机关枪扫射,精心准备的一节内容不到一半就上完了,速度是上来了,可效率大打折扣。结果剩下的时间不知所措,只好随便应付或让学生自习了。再次,语言要保证规范,不能出错。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自己说话都颠三倒四、辞不达意、含混不清、漏洞百出,又怎能培养出表达清晰、准确的学生呢?
二、语言要“精”
教学语言的“精”,就是要力求语言精练,不要啰嗦、拖沓。说话不要总打官腔:“这个……这个……这个……”,要注意上下句子的过渡与衔接,不要总是用“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要常用干脆利落的语言影响学生。上课内容要精心安排,不能为了拓展而随意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有的老师讲着讲着就忘了自己的教学内容,一个小小的话题,或者学生的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就能让他高谈阔论半节课,结果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笔者见过有个老师故意卖弄学问,开学第一节课光自己的名字就讲了一节课,结果让学生莫名其妙,非常反感。
三、语言要“净”
教学语言有几个禁忌:忌讲非礼的话,忌讲肮脏的话,忌讲粗俗的话,忌讲伤人的话。这也就是语言的“净”。有的老师教学语言过于随便,无所顾忌,以为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殊不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上学期听一个老师上《散步》一课,当分析到“我们一家”因为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而产生分歧时,为了调动情绪,就叫起一个学生问:“你们家产生分歧时是谁说了算啊?”学生回答:“妈妈说了算!”老师便随口一句“你爸就那么窝囊啊!”这样的话让听课老师都感觉很不是滋味,但愿对学生不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个女教师,在课堂上问了一个自以为很简单的问题后,看到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便开始用“激将法”启发学生:“你们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干脆从这个楼上跳下去算了!”幸亏这里的学生比较坚强,如果遇到几颗脆弱的心灵,受不了刺激真的跳下去了,问题可就大了!有个老师看到一个学生在她的课上看课外书,便当着全班同学说起来:“我们班所有老师都说你是挂读生,可以不管你,但我还是要管的!”没想到这样的话说出来后孩子受到的伤害更大了!值得提醒的是,直到现在还有些老师执迷不悟,动辄就骂学生“你怎么这么笨,像猪一样!”“我在你身上怎么就看不到任何优点。”“我们班就是你在拖后腿!”等等。但愿这样的语言不要再出现了。
四、语言要“巧”
语言要“巧”,首先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话须通俗方传远”,列宁也说过:“重视经常不断的宣传工作,就应该确切地和全面地制定必须加以通俗化的那些原则。”现在课堂教学开始更多地追求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老师们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课件上,以为课件制作得越精美,课堂效果就会越好。有的学校过于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为了让学生动起来真是煞费脑筋,以致老师上课不敢多说,以为说多了就失败了。其实,任何课堂都离不开老师的讲解。精当而通俗的讲解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也是老师良好基本功的体现。俄国作家赫尔岑说:“没有难懂的科学,只有难懂的解释。”看来,课堂还是需要老师讲解的,而且讲解还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语言要巧,其次还要做到表达条理化。任何知识点,学生不一定整理清楚,但老师一定要条理清晰,然后要用很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易于理解和接受。第三,语言还要能够灵活应变。教师要能够根据课堂的变化而设计出巧妙的课堂语言。
五、语言要“趣”
有人说“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实践也证明,富有幽默感和机智的教师更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工作中的紧张局面。甚至有学者提倡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去“备幽默”。教学语言要“趣”,就是要形象生动、幽默诙谐、富有情感。要满足这个要求,教师首先要在课堂的导语方面下点工夫,好的导语往往是一堂课成功的开始。它追求的是激疑、求精、引趣、求准的境界。其次,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首先要求老师对学生有热情,对自己所说的内容有热情。古罗马有位诗人说得好“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展示你自己首先已被打动。”可有的老师对工作没有热情,对文本没有兴趣,讲出来的课索然寡味。学生听来恹恹欲睡,又谈何课堂效果呢?要知道饱含情感的语言容易使人受到感染,引发共鸣。
语言艺术具有一定的主体性,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后天训练的结果。一个高水平的语言艺术者应当具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自己的课堂,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