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铁观音有多香?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2006年茶界的关键词是什么,那一定非“陈茶”莫属。而且这股陈茶热已经从普洱茶身上波及到乌龙茶身上,一直以鲜爽为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也开始接二连三地推出陈年铁观音、陈年岩茶等,引起了众多茶客的关注。
  为了让广大茶客了解陈年乌龙茶,本刊近日选择了一款长达三十年的安溪铁观音,并组织专业评茶师一同品鉴。
  
  茶品:“八马”铁韵三十年
  
  价格:15000元/500g
  评茶专家:林荣溪原国营安溪茶厂厂长,国家一级评茶师。
  
  茶品遮描:
  林荣溪介绍,茶品以当年特级铁观音为原料(老茶人认为,现在已经很难觅到以前的观音韵了,这主要是生态环境变化所致),由于是采用早期工艺,都是传统手工制作,因此茶梗未全挑净,呈条形状。三十年的存放已经让茶品呈现铁褐色,但仍有较强的光泽,有着独特、细腻的陈香味,深深地嗅还能闻到当年的韵香。
  
  品鉴报告:
  第一泡:水沸腾,浸泡时间为8秒后倒出。茶汤呈褐色,上面似漂着一层油质。口感醇厚、饱满。强烈浓郁的陈香味却不张扬,有着不是普洱更胜普洱的妙味。
  第二泡:水沸腾,浸泡时间为10秒后倒出。口感依旧,那股浓郁的陈香犹如遇一得道老者向你传道一般,令人心平气和、从容自在。
  第三泡:水沸腾,浸泡时间为12秒后倒出。轻闻杯盖,有着一股仙草蜜的味道。
  第四、五泡均为10秒。第十泡开始每增加一次泡数略微再增加时间1或2秒。茶汤颜色没有明显的区别,口感如初。嘴中有着如铁一般的独特韵味,久久不散!第六泡开始,茶汤颜色略微变轻,渐渐带着点淡淡的、丝丝的甘甜。到了第20泡,深黄的汤色仍然透亮,口感渐淡,但甘甜依然。
  二十泡之后,摊开叶底,叶片保存完好,传统手工的制作工艺,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绿叶红镶边”。
  
  储存方法:
  陈年铁观音的口感除了原茶好坏的因素,还与保管方法紧密相关。“铁韵三十年”是将铁观音毛茶精制并足干,以瓦缸(也称谷缸)为储存容器,存放的地方干燥、通风、阴凉。每隔两年开启一次,每隔四年复焙一次。
  
  特别功效:
  陈茶浑身是药,越陈功效越强,而陈茶铁观音越陈越“劲”。民间传统认为,陈茶汤饮,有消暑、暖胃、解乏等功效,效果十分显著,特别能预防中暑、感冒、腹泻。
  
  陈茶来源:
  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一个春天,那年的春茶特别优质又丰产,平常有收藏老茶习惯的王氏铁观音十二代传人,在完成向国营茶站交售任务之后,将剩余的铁观音好茶珍藏下来了。那时的茶园生态极其良好,茶园以施有机肥为主,没有清香型作法,全部是传统作法。那时茶叶只有国营单位才能经营,私人不能买卖。
其他文献
近一两年喝普洱茶的人忽然多了起来,无论生饼熟饼,也无论新茶老茶,一般都采用冲泡法,和乌龙茶冲饮方法基本相同。很少有人想到煎煮普洱会是什么味道。    比起乌龙茶,普洱茶似乎更耐冲泡,特别是老茶,能冲泡十水以上,有人甚至试过冲泡到三十水,据说还有味道。我个人没有这样试过,一则怕花时间,二则浪费水资源,不值为取。  普洱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有关普洱茶的冲饮方式,唐宋两代是“杂椒姜烹而饮之”,也就
期刊
茄克赋茶韵 茶融茄克风    茶和茄克都是休闲的产物。7月22日下午,在福建泉州。作为“世界茄克之都”福建省晋江和“中国茶都”安溪联合举办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茄克风·观音韵”休闲文化节。  本次活动是由晋江市政府和“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县政府联合主办,突出“衣舞茶香双都会”主题,推动“爱拼善赢”创业精神与“观音铁韵”茶道文化互动融合,促进“世界茄克之都一晋江”、“中国茶都一安溪”在区域品牌和产业影响
期刊
饮茶风尚的流行普及,带动台湾茶艺的发展。论茶艺,正是一种综合的生活艺术展现。若说是艺术,就不得不有些讲究,甚至需要面面俱到。而茶艺的表现,具体而细微,茶席设计无疑是最好的载体。  茶席设计,对于一个爱好茶、喜欢茶文化的人,是展现自我经验、理念、思想或素养的最佳舞台。当然,喝一杯茶,其实不需要这么辛苦;然而当喝茶解渴转为品茗享受,透过茶。结合茶具及相关对象,甚至兼及品茗空间气氛的营造。提升至文化层面
期刊
一壶好茶、一首好诗、一个休闲的下午、三两个知己好友。欢聚畅谈……此等良辰美景,茶食又怎能缺席呢?  精致味美的茶食让众多“爱茶之士”情有独钟,百吃不厌。茶食味美,又富含营养。现在流行的“审美疲劳”用于茶食之上也不例外,繁多如星的茶食也同样让人感到“选择疲劳”。挑选合适的茶食,在品茶谈笑中也能收获一份健康。  而对于喝茶吃什么的问题,茶人们也是各有观点。    观点一:部分茶食会侵夺茶的正味    
期刊
两位和尚背着行囊迎着风沙前进。  他们前往哪里?且让我们小心地追随他们。  一眼望去,大雪覆盖的茶林很像仙境。  风尘仆仆前进的他们让人想到了熟悉的“走茶马古道的人”。  他们就是走茶路的人,因为通过他们可以观照茶道。  迎风前进的两位和尚各自背着一个行囊。  行囊里有什么呢?  是安居时修到的真理吗?还是其他的什么?  令人惊奇的是,两位求道者行囊中装的不是别的什么,却是谷雨前刚刚摘下的雨前茶。
期刊
如今各地各类“茶博会”丰富多彩,每年开春以后便接踵而至。新兴的“会展经济”在茶叶行业中锋芒显现,并将为茶业经济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显示其强大的推力。  “茶博会”是茶叶产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产物。新中国成立以来这半个多世纪。前30多年茶叶“短缺”,由国营公司垄断经营,采取计划分配,根本谈不上要展销。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茶叶生产量增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首先为了扩大出口,出现了“出口茶叶交
期刊
旧岁如水,茶满壶空;新春似茗,乍卷还舒。  在此送旧迎新之际,本想着为过去一年的茶界做些回顾扬弃以励新志,但忽然记起坊间茶人一二事,便将新语换旧词聊作新岁开篇。  近闻,九十七岁高龄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在参加一次茶会时,有人问他,先生何以高寿?张老答曰:喝茶。接着此人又问:先生主要是喝哪种茶?张老依然答曰:喝茶。言者随心,听者在意。谓先生仍“惟茶是举,仁者无语。”  其事二,旧有一乡间穷秀才,嗜茶
期刊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第三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期间,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茶人会集东海之滨宁波,确立宁波为我国“海上茶路”启航地。我们通过对“海上茶路”的挖掘和研究,确立宁波在“海上茶路”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结合宁波茶业发展现状,提出“海上茶路”的现实展望。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和弘扬“海上茶路”,营造茶为国饮的氛围,加快宁波茶产业的发展。    宁波:“海上茶路”的启航地 
期刊
第一次去石总的办公室,是冬天,当时我立刻想到了正在热播的韩剧《浪漫满屋》。小碎花点的欧式沙发。玻璃壁柜里精致的咖啡瓷杯,还有矮柜上好几个色彩炫目的瓷花瓶和墙上印象派风格的壁画,好柔软的一个环境。窗子边上特别设计的喝茶会客处,碎花桌布、方格子靠垫、高高软软的沙发坐椅、透明的青花瓷杯、兔毫盏、玻璃普洱杯,满屋的细致和温暖。  两个月后,因为茶室设计的一些问题想要好好请教一下石总,又一次来到他的办公室。
期刊
过去,昆明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一副春意盎然、四季如春的风景画,然而这座城市仅仅用眼睛来看是远远不够的,游走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它的内敛、妩媚、细腻和典雅……还有凿凿的岁月痕迹,是很值得玩味的。尤其是昆明城里的精彩茶事。    茶在昆明的历史来源于旧时老街上的老茶馆。大方桌、长条凳、大壶冲水、无限续水,茶室虽然简陋。却是老昆明人劳动之余解乏解渴的必来之地。如今,这样的茶馆在昆明的闹市已经难觅踪迹,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