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下大众音乐文化普及模式探析

来源 :当代音乐(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众音乐文化普及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人际和谐,增强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是群众文化的重要基石,建构主义理论为大众音乐文化普及提供了构建和方法支撑,用建构主义理论对大众音乐文化普及进行设计和建设,具有较强的操作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音乐普及;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12-0090-04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其核心思想就是,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有着鲜明的规律性、社会性和民族性。音乐的这一特性,决定了音乐应该把对大众的艺术普及以及提高全民族的音乐鉴赏能力,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存在价值。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总书记高屋建瓴的思想,为音乐艺术的最终目的指明了方向。如何通过音乐知识的普及,教育启发人们的创造力,激发人们的热情以及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培养提高大众音乐审美水平,是摆在所有音乐艺术家面前的一个神圣而意义深远的课题。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众音乐普及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荀子就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 美风俗”。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讲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所以,音乐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百老汇的《美女与野兽》,还是成都天府广场旁的《最炫民族风》,音乐这种陶冶心灵,提高修养,提升生活鉴赏水平的固有特质,是其独有,也是具有标签性的。
  传统意义的大众音乐,似乎更倾向于自娱自乐,人民群众有感而发,有感而歌,有感而乐,有感而舞。人们对大众音乐形式的理解,多停留在广场舞、二人转或者夜总会的文艺表演等形式上。然而,真正的大众音乐普及,则带有明显的指引教育功能,用优秀的、高雅的、脍炙人口以及深入人心的音乐艺术形式,有意识地对群众进行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内心艺术世界的建构,为建构主义实践理论提供了可能。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对大众音乐普及的干预,主要通过以下模式来进行。
  1情景创设。建构主义认为,认知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大众音乐普及有着得天独厚的情景特征。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情感、人生、旋律、逻辑等多种感情因素,同时,社会生活也与音乐密切相关,这些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会激发大众极大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例如在大众音乐欣赏中就可以建立很多相关联的概念框架,如“音乐与色彩”的主题,可以涉及“音乐作品中的形象塑造与乐器音色的关系”“声体与音色的关系”“声音与色彩的关系”“音乐与情感情绪”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种情景模式下的大众音乐普及构建活动,将音乐融入大众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形式中,更能实现音乐普及教育的意义。
  2协同合作。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协同合作是指协商的意识。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相互协商是指受众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表现在大众音乐普及中,实际上是强调大众在音乐鉴赏中,由外部知识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逐渐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音乐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就需要在大众音乐普及中,强调大众的主体作用,让大众真正参与到音乐普及活动中,从而激发大众对音乐的兴趣。例如在民歌《龙船调》中,演唱者在台上演唱“妹娃要过河,哪个来背我吗”,观众在台下齐声应和“我来背你嘛”,就是音乐艺术协同合作的典型例子。
  3会话交流。这其实是协同合作的具体方式和过程,在大众音乐普及过程中,无论是组织者刻意的音乐引导和观众(听众)互相之间的点评与交流,其实均是基于以活动为中心的会话商讨,这种交流,有助于吸引参与者的自我反思,促进原有音乐素养的激发,从而极大地提供大众音乐普及的吸引力和情感驱动力。比如刻意组织的音乐鉴赏沙龙、音乐交流论坛等,均是组织者对大众音乐水平提高的必要形式,也是建构主义理论认知构建的必需步骤。
  4意义建构。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结果。”大众音乐普及的目的,无非是通过对提高大众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升华音乐对社会进步所具有的鼓舞、激励、感染、熏陶、教化等作用,实现人们崇尚美、欣赏美、追求美心理构建。一曲《大刀进行曲》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为抵抗外侮,不惜前仆后继、浴血沙场的豪迈;一部《卡门》,让多少人沉醉在优美的咏叹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目的,通过大众音乐普及,从而使受众建构起对音乐规律、内涵,甚至历史背景、创作动机、净化心灵等元素的主体建构,也正是大众音乐普及的重要目的。   二、大众音乐普及的需求分析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而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者心理需求密不可分。笔者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来解析大众对普及音乐的需求内容:
  近年来,成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稳步增长、文化消费能力总体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到2011年,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和人均值在绝对值上都保持了持续增长。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从5812亿元增长到1117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由467元增加到206864元;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由75元增加到51676元,文化消费能力总体上逐步提高。
  成都的城乡居民具有适度超前的文化消费意识。数据分析显示,该市城市居民预期的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高于现有消费支出30%;而农村居民预期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高于现有消费支出的16倍。城乡居民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较强,具备促进文化消费升级的民众基础。
  在充分调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上,2016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对推动成都音乐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音乐产业链、建设中国音乐之都和国际音乐名城做出了部署和安排。确立了到2025年的发展培育出一批引领全国音乐产业发展的产业园区和领军企业,形成高端的、优势显著的现代音乐产业体系,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领先全国的音乐生产地、乐器及音乐设施设备集散地、版权交易地、演出聚集地,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音乐产业领军城市。[BW(S(S,,)][BW)]
  笔者认为,无论是四川省的成都市,还是其他地方,政府参与引导的大众音乐文化的普及,绝不是建设一种放任自流、自娱自乐的音乐文化环境,而是,应该从大众需求特点入手,尔后通过刻意的、有目的的设计和指引,以确保大众音乐普及始终在积极向上、有序规范的轨道里,打造群众精神世界里“如歌的行板”。一般来说,设计层面应该考虑大众的以下心理需求:
  1行为需求。大众音乐普及活动对人民群众来说具有娱乐、审美、教育、宣传、装饰、交际等多种功能。是形成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主要途径,也是地域艺术风格、民俗特色和经济活力的直接或间接的展现。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需要亲和感和成就感。亲和感指愿意与有好感者保持亲近、交流情感、进行协作、友好往来的心理需要。成就感是指通过意志锻炼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力图实现较高目标,得到社会承认的心理需要。这些需求反映在大众音乐普及工作中就要求组织者为居民创造条件,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交往亲和需要和成就展示需要。
  2情景需求。人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具有横向空间范围和纵向发展阶段的广泛而厚重的社会生活,不仅是音乐欣赏资源,更是人们对音乐环境的需求。社会文化生态学家认为,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文化。这里的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环境文化是大众文化需求的具体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情景创设,反映在大众音乐文化普及活动中,其实就是建设一种适宜人生活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不仅是建设健康优美城市环境的要求,更是每一位生活在城市环境中居民的切实需求。
  3审美需求。音乐审美,是审美主体对音乐中美的审视与观照,是主客体关系的活动,是既能够满足欣赏者的生理、心理的愿望,又能使音乐家的情感体验得以实现的心理需求。审美要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情需要,有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两种。大众音乐普及活动中,人们群众的音乐审美需求属于非功利性的音乐审美,是无目的、无利欲的,是在无意识驱动下形成并满足的生理、心理需求,它 具有偶然性,属于音乐审美初级阶段的感觉意识。音乐审美是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运动,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些审美心理要素包括:音乐的审美感知、想象、理解、 情感体验等方面。音乐审美更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意义建构的特点,纯粹的意义建构也许并无对错之分,但每个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意义建构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并希望自己的建构内容和方式能够影响他人的建构内容和方式,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4制度需求。大众音乐普及活动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现实是,但凡政府主导的文化普及活动,从设计方案到实施过程都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牵头进行,实施单位也必须在政府划定节目范围和演出流程里进行,没有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参与需求。所以,过于行政化的音乐普及活动,经常会出现主办者热心,参与者冷漠的情况。针对受众的各种需求,设计出科学合理、切实有效、大众参与的各种文化普及制度是人民群众迫切的需求。
  三、大众音乐普及的模块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模块设计是将大众音乐普及教育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该系统由无数模块构成,各个模块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支架式建构模式。笔者认为,大众音乐普及主要从以下几个模块进行建构:
  1资源模块。大众音乐普及的资源模块建设,包括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硬件模块建设主要是指音乐场馆的建设,城市音乐氛围的打造,建筑设计的音乐风格等,通过这种基础建设,凸显地区音乐的情景创设,营造大众的音乐心理建构。如著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市中心的施特劳斯青铜雕像,给城市打上了鲜明的音乐特征和文化印记。以成都为例,成都市的东区音乐公园(东郊记忆),在建筑风格上,利用废弃的国企厂房,打造出涵盖无线数字音乐基地、演艺中心、音乐主题零售等多个专门的场馆,不失为工业传统与音乐时尚的共融,全方位体验音乐的魅力,近距离感受城市变迁的有效尝试。同时,成都还有西南地区唯一的独立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以及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开设独立的音乐学院和专业等,拥有一大批音乐素养高的专家和艺术家。另外,成都市常年性开展的群众文化有“成都文化四季风”“成都百姓故事会”“金沙讲坛” “周末音乐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为大众音乐普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硬件及软件条件,为成都打造“音乐之都”提供了拓展及深度发展的基础。   2政策模块。大众音乐普及如果离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必然会陷入自娱自乐、低位循环的怪圈,甚至会被粗俗、低级的音乐文化占领群众文化的阵地。所以,政策模块的设计,必需要考虑促进音乐文化消费的专门政策,制定多项音乐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政策,从音乐文化生产、展示、演绎的角度出发,对文化消费给予关注,充分发挥政府在大众音乐普及的主导和引导作用,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大投入,扩大开放,支持音乐产业的发展,通过金融、税收、基建、土地等多个领域的政策,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完善机制,为大众音乐普及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撑。
  3数据模块。数据模块也就是大众音乐普及的形式设计和音乐载体的具体表现。大众音乐普及的数据模块,要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个体差异,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音乐普及观,要求以普及对象为中心,设计音乐普及的具体形式,强调尊重大众的感情和思考。如成都市于2016年9月开启的《乐动蓉城》大型室外音乐演出活动,即是以成都宽窄巷子、锦里、远洋太古里周边商业圈及成都电视塔为中心设立4大演出区域,共设立10个演出点位同步展开音乐公益演出活动。活动根据不同演出点位的地域属性和人群特点分别采用民族音乐、交响乐、爵士乐、铜管乐等不同的音乐形式,每周定时定点连续演出2~3天,并持续演出5周。这其实就是建构主义理论下数据模块设计的具体体现。
  4文化模块。建构主义的终极目的是实现意义建构,大众音乐普及的终极目的也是提高全民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激发受众高尚的精神情操,培养群众自觉的审美观和欣赏习惯。这就要求在大众音乐普及活动中,精选素材,有步骤、有计划、有顺序、有目的地组织各项音乐活动,音乐搭台,文化唱戏,强化音乐文化的浸润,让高雅艺术从殿堂走向广场,从校园走向露台,用积极的正能量感染、影响大众的心理活动,形成高品质、高水准的文化意义建构。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在大众音乐普及活动中,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普及模式,通过广泛而直接的大众音乐普及策略,构建大众认知信息加工过程,对促进大众音乐普及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大众音乐素养,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孟固 ,白志刚.社区文化与公民素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2005.
  [2]李菁,郑健敏,柳敏和.城市居民社区文化需求研究 ——以石家庄市社区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01).
  [3]王冰.音乐审美的心理需求[J].青年学研究,2005(04).
  [4]丁怡.中国音乐文化与音乐普及教育现状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1).
  [5]政协成都市委员会.关于报送《促进成都市“十三五”期间文化消费的对策研究》的报告[R]. 政协成都市委员会,2016.
其他文献
四季花开
期刊
党永庵  漂亮女孩谁不想当一回伴娘  借别人的课堂默写自己的文章  让青涩挂在脸上做一次演练  把深情与庄严统统印进心房  雪白的婚纱旁为梦划个逗号  把憧憬寄放在未来的一个晚上  漂亮女孩谁不想当一回伴娘  借别人的好风抖动自己的翅膀  让羞涩酿出浅笑做一次巡视  把今天和明天擦得亮亮堂堂  悄悄地为爱情之杯注满期待  播种翠绿浇洒粉红珍藏独具的芬芳  提一篮春光回家  一顶顶大棚披彩霞  大棚
期刊
天有多高  地有多大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  我们去闯天下  看一看我们的本领  试一试我们的才华  闯出一条闪光的路  播散一路理想之花  啊  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  我们携手闯天下  天有多高  地有多大  天地人间风云变化  我们去闯天下  失败了我们不忧怨  成功了我们不自大  让生命在创造中升华  留下一段传奇的佳话  啊  我们是今天的追梦人  我们要让世界回答  微信真好  早晨问声好
期刊
北京音乐家协会、吉林卫视关于举办  “2017《放歌中国》——‘音为有你’原创音乐作品展播”活动的通知[HT5”SS]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打造新人、新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北京音乐家协会、吉林卫视联合举办“2017《放歌中国》——‘音为有你’原创音乐作品展播”活动,现面向全国征集优秀作品。  征集内容:歌唱党、歌唱祖国、歌
期刊
2016年11月18日下午,武汉音乐学院广播台一行21人受邀参加由武汉纺织大学广播台主办的第二十一届高校“融融校间情”大型文艺晚会,此活动作为湖北高校广播界的一项传统品牌,已经成功举办了20届,在湖北各大高校中具有教强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本届晚会主题为“回望长征不忘初心”,旨在为更好地推广高校广播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广播的宣传功能,同时进一步挖掘高校广播人才,打造高校广播文化品牌。  晚会邀
期刊
编者按:《金盾炫歌》是我国著名词作家郑南历时6载创作的“中国警察组曲”,全曲由14首歌曲组成。鉴于本刊版面所限,我们选发了其中的9首,以飨读者。  郑南诗人、词作家、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家特殊贡献政府津贴的优秀专家,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起,12年间在部队文工团任专业创作,1971年起在广州歌舞团任艺术指导、文学创作。广州市文联第三、四、五届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第一、三、四、五届
期刊
2016年11月11日,备受期待的2016中国厦门国际乐器展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对市民免费开放!据了解,作为鹭岛首个音乐类专业展会,本次厦门国际乐器展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汇集国内外近80个乐器类、音乐教育类、音乐文创类品牌,展会将重点围绕“音乐教育”“音乐文创”两大核心主题,打造国内首个以“好乐器”为亮点的特色乐器展会。作为一个众多国内外著名音乐大师入驻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直播互动课
期刊
\[摘要\]  音乐课是小学生兴趣最高、参与度最活跃的课程。研究认为,教学中教师在充分运用音乐自身艺术魅力的基础上,打造充满艺术魅力的音乐课堂,让小学生的音乐天赋、音乐知识与音乐表现能力得到举一反三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音乐;艺术魅力;启发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HTSS]1007-2233(2017)04-0028-02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丰沛的艺术形
期刊
\[摘要\]  音乐乐感的培养是钢琴教学的关键,通过在校大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钢琴作品片段的训练和学习,体会其过程中的丰富音乐内涵,以联觉的方式体会其产生的丰富情感世界。  [关键词]乐感;联觉;色彩;标题音乐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HTSS]1007-2233(2017)04-0026-02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往往以强调演奏技能方式的传统教学。在课题教学研究的实践
期刊
\[摘要\]  孟玲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为我国培养出了王宏伟、刘和刚等一批优秀的歌唱家,为军队的文化建设、为我国民族声乐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突出的业绩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使她在学生心中有着极高的威信,她亲切平和的性格也让学生对她心怀崇敬、备感亲近。她身为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生活简朴而不奢华,体现出老一辈艺术家的优秀品质。  [关键词]孟玲;声乐教学;民族声乐  [中图分类号]J6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