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628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岑参赴北庭都护府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开始其二度戎幕生涯。岑参在北庭停留两年,写了许多以边塞军旅为题材的诗作,其中多有名篇,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送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此诗所写之景是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八月飞雪,千树皆白。万里冰封,愁云凝结。所抒之情是豪迈刚健的军人心态:置酒送客,胡乐高奏。冒雪远行,壮别天涯。奇景得遇奇情,就造成了全诗的雄浑奇峭的风格。然而,上述两点是否为此千古名篇准备了充分条件呢?请读岑参作于是年冬季的《天山雪歌送萧治还京》:“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正是天山下雪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无论是写作的时、空背景,还是严寒天气、雪中送别等内容,两者都是高度重合。然而前者壮丽奇峭,后者却平庸无奇,若出二手,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对两者进行对读。首先看章法。前者共十八句,可分两段。前段十句,全力咏雪。后段八句,转写送别。刘学锴先生评曰:“雪在诗中是贯穿始终的歌咏的主体,而送别情景则仅于后段中加以抒写,且在抒写过程中始终不离咏雪。”(《唐诗选注评鉴》)后者共十六句,亦可分两段。前段十二句,亦是全力咏雪。后段四句,转写送别。就全诗的意脉而言,上引评语完全可以移用来评说后者,可见它在结构上几乎是前者的翻版,毫无新意可言。其次看写景。雪的形态、色彩都很难描写,故古诗中从正面写雪的佳作寥若晨星,清人沈德潜曰:“古人咏雪多偶然及之。汉人‘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谢康乐‘明月照积雪’,王龙标‘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何天真绝俗也!”(《说诗晬语》卷下)岑参这两首诗都题作“雪歌”,都从正面写雪,体现了知难而上的艺术勇气。前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奇特的美丽雪景:大雪覆盖着千万株树木,竟然像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明媚春光,真是想落天外!清人方东树评曰:“‘忽如’六句,奇才奇氣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昭昧詹言》)的确,前人咏雪,或能以梅花喻之,因为梅花本是在雪中开放的,两者之间容易产生联想。南朝范云《别诗》云:“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虽未明言何花,但多半是指梅花。初唐东方虬《春雪》云:“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比岑参稍早的张说《幽州新岁作》云:“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皆已明言梅花。岑参却能力避陈熟,偏将积雪的玉树琼枝比作一夜春风催开的千万树梨花,真乃化臭腐为神奇。刘学锴先生指出“这就不是单纯的设喻的新颖奇特所能解释的,在它背后有更本质更内在的东西,这就是诗人对塞外军旅生活,对边地奇异风光的热爱……透露出在艰苦环境中豪迈、乐观的精神。”(同上)这个奇特精警的比喻在全诗的雪景描写中画龙点睛,神采顿现。相对而言,后者对雪景的描写而后者中却缺少对雪景的精彩描写。“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只是寻常的叙写。“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二句是对夜里雪光闪耀和风中雪花飞舞的刻画,但尚未达到绘声绘色的程度。第三看字句安排。由于内容的雷同,二诗中有些字句相似度甚高,试看下例。前者有句云:“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后者有句云:“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它们都是用严寒天气在兵器、衣着、地面、天空等方面的体现来形容大雪之效果,句法亦大同小异,不过句序不同。如果把前者的句子标次为一、二、三、四,那么后者的句序刚好是四、三、二,一。前者是首创,后者就显得亦步亦趋,是缺少新意的自我重复。最后看情景交融的程度。前者后段的八句写送别主题,句中“雪”字三见,诚如清人宋宗元所评:“深情无限,到底不脱歌雪故也。”(《网师园唐诗笺》)王寿昌则评曰:“一唱而三叹,慷慨有余音者。”(《小清华园诗谈》卷下)的确,送别的时间是“暮雪下辕门”,地点则是“雪满天山路”,皆不脱雪字。末句写到马蹄在雪地上留下的一道印迹即戛然而止,绵绵情意不绝如缕,已臻情景交融之妙境。相对而言,后者的末尾四句中虽亦两见“雪”字,但折枝送别云云,手法陈熟,意境亦浅。
  陆游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真正的好诗都是诗人在某种独特情境中的妙手偶得,即使奇才如岑参者,他写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后再也写不出第二首奇妙的雪歌,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郑州市民健身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全民健身工程开展过程中的不足,正视全民健身工程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揭示影响全民健身工程快速发展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以正确引导健身工程的健康发展,推动社区体育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郑州市 全民健身工程 调查分析    21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体育活动的需求相应增长。目前,
唐宋词论公认词体别于诗的本色特征是柔婉,由唐末五代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奠定。然而,前代各体诗及词调中本不乏柔婉之作,晚唐诗受时势影响同样趋向纤柔,为何词调仍能凭借柔婉特色兴起,取代诗成为最富生命力的时代文体呢?只因此时词调能顺应流行燕乐的韵律,彰显出别于诗体的柔婉之妙。而要了解这种妙处,最好的范本便是《花间》鼻祖温庭筠词。  温庭筠率先采用的许多词调,将此前文人词调灵变、精致、韵律感丰富等合
[摘要]山东作为沦陷区,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诸多矛盾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全面抗战时期是山东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此时的四大报业力量——中共报业、国民党报业、群众报业、日伪报业之间的斗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缩影。  [关键词]全面抗战时期 山东报业 两大阵营    近代山东出现的第一家报纸是1894年英商纱泰(H·Sietas)在烟台创办的《芝罘差报》(Chefoo Express)。清末新政开
所谓“一题多篇”,就是一个题目下包含数篇各自独立的文章,这个题目仅是其中一篇的篇题。这些文章之间大多数是有明显关系的,也有少部分关系不明确。如何说明这种现象呢?写本的制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文章抄在一起,以其中的一篇篇题作为它们共同的题目呢?  我曾在“写本学漫谈”的第一篇短文中提到敦煌本《新妇文》(P.2633、S.4129、P.2564)还包括《自从塞北起烟尘》《发愤读书十二时》《祝曰》三篇文章,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摊的改革成本,过多地由所谓“弱势群体”承载;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享的经济成果,过多地被所谓“精英团体”瓜分。现在到了下决心调整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贫富差距过大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社会财富大量涌现,但财富分配不均也日益加剧。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贫富差距过大取代了平均主义盛行,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社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地区流向、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应对金融危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赖于政府、社会、高校的共同努力与关注。同时,需要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适时转变就业观念,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就业实习和实践活动,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 大学生 就业 职业准备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苏省大学生的就
【摘要】开展个性化实验项目和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大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情感和爱好,给予大学生广阔的活动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转变教师教育思想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实践教学 大学生 创新个性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个性。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同样的道理,兴趣是培养大学生创
【摘要】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离不开外语人才的大力支持。目前广西外语人才严重不足,素质亟待提高。要解放思想,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及东盟各国外语人才培养经验,改进现有外语培训模式;结合区位优势,打造复合型外语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建设。  【关键词】广西 外语人才 培养机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
文化研究学者傅国涌认为,真正的“五四”首先是一个时代的概念。“五四”绝不仅仅是指1919年一批学生上街游行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它实际上代表了近代中国一次重大的变迁,其起止日期大致从1914年、1915年开始,到1924年、1925年落幕。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大时期。“五四”完全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思潮、不同的主義、不同的主张、不同的理想,都获得了空前的同等表达的机会。从这个意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历史上的战争和迁徙经常会造成民族内部或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常常不能因为其中某一方的胜利或失败而告结束。冲突裂痕不仅会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产生难以治愈的创伤,而且在较长时期内对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要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世族文人的生活言行是这些影响和制约的显示器。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的生活言行来观察三国以来分裂局面对当时南方北方文化的差异和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