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炼油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炼油行业转移和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地方炼油企业目前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可以应用SWOT原理分析山东地方炼油企业拥有的优势、自身的劣势、面临的威胁及良好的机遇,在此基础上,确定地方炼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帮助地方炼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或成功转型、或退出,政府应当在政策、财政等方面支持地方炼油企业。
  [关键词]地方炼油;SWOT分析;发展战略;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0)04-0013-05
  
  地方炼油企业,是指游离在国家石油公司之外的,由地方政府或民营资本投资的炼油企业。地方炼油企业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分布在油田周围。地方炼油企业建设之初一般由当地政府投资,其规模较小,生产装置简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1万吨/年-10万吨/年。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炼油企业,大部分改制为民营企业或民营控股企业,同时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8年底,包括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炼油能力合计为1400万吨)在内,全国地方炼油企业总炼油能力达8805万吨/年。2009年除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外,前十大地方炼油企业的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870万吨,占全国地方炼油企业总能力的42.7%,但排在十大地方炼油企业之后的大部分炼厂的实际加工能力都不足100万吨/年。目前地方炼油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37家)、辽宁(15家)、广东(14家),产品主要有汽油、柴油、润滑油、溶剂油、燃料油、沥青、乙烯、丙烯、芳烃、液化石油气、MTBE等。地方炼油企业已经成为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柱、就业大户,为社会稳定和国家财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自1998年以来,随着国家石油公司的重组,国家对地方进行清理整顿,关闭了一批炼油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下的地方炼油企业,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定:到2011年,中国将形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炼厂平均规模将扩大到600万吨/年,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地方炼油企业的去留,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实力看,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居全国首位,为此,本文以山东地方炼油企业为例,研究地方炼油企业发展对策及相应政策,对全国地方炼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从而平稳快速地实现中国炼油行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一、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历史沿革与现状
  
  山东地方炼油企业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投资兴建的国有企业或乡镇企业,起步时生产装置非常简单,仅有原油一次加工装置,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最小的为1万吨/年,最大的为10万吨/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山东国有和集体地方炼油企业基本上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工作。在改制中,一些民营资本进入炼油行业,山东地方炼油企业一部分成为了民营企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山东地方炼油企业数目越来越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越来越大。截止到2008年底,山东省地方炼油企业有37家,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菏泽、青岛、济南、淄博和潍坊等地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上的地方炼油企业有22家,其中,在山东省炼油S,SE协会登记注册的有21家。这些地方炼油企业共拥有职工约3万名,总资产380亿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共计4500万吨/年,催裂化能力1730万吨/年,沥青生产能力800万吨/年,焦化能力1590万吨/年,加氢装置生产能力1270万吨/年,气体分离能力300万吨/年,MTBE装置生产能力57万吨/年,原油罐容339万立方米,成品油罐容257万立方米,此外还拥有芳构化、异构化、铂重整等装置。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沥青、石油焦、丙烯、聚丙烯、纯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油、润滑油、基础油、环氧丙烷、乙烷及油田化学品等几十种产品,此外还有氯碱、热电、医药、农药、轻型建材、微细玻璃棉和木业加工等跨行业多门类产品。其中11家企业2006年进入全国工业企业500强,成为中国化工百强企业。目前,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又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2009年新投产4套装置,在建生产装置10套,拟建和规划的生产装置11套。
  
  二、山东地方炼油企业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山东省经济基础较好
  山东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2008年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72亿元,排在广东之后为全国第二位,人均GDP达到3308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5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山东省对石油产品尤其是成品油需求旺盛;山东省的自然资源丰富,电力、水资源供应充足;山东省拥有成本较低的人力资源,是全国人口大省,2008年底全省共有9417万人,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4.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14%;与地方炼油企业发展相关的配套产业齐全,技术支撑体系较强,齐鲁石化、胜利油田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就坐落在山东省境内;由于地方炼油企业是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和就业安置的重要渠道,得到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也备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
  2.山东省拥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基本建在油田辐射区内或沿海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菏泽、青岛、济南、淄博和潍坊等地。这些地区的公路、铁路、海运、内河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齐全,高速公路网密集度高。山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居全国第二位;铁路通车里程位居全国前列;山东省海岸线较长,港口优势比较明显,青岛港不仅吞吐量居全国前列,而且还拥有几十万吨级原油装卸泊位,国家原油战略贮备库——黄岛油库坐落在山东省境内。
  
  (二)劣势(Weaknesses)
  1.地方炼油企业缺乏稳定、充足的原料供应,原料质量低劣、不稳定
  虽然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大部分地处油田腹地,距离原料产地较近,但由于国家实行原油统一配置,国内生产的原油和进口的原油重点供应国家石油公司所属炼油企业,山东地方炼油企业所获得的国家配额原油非常少。山东地方炼油企业的原料来源主要有:国家计划内的配额油,每年170万吨左右;中海油供应的原油,每年300万吨左右;新疆塔里木和辽河等油田超产的原油,每年大约有几十万吨;胜利油田的落地油;进口的燃料油,每年1000万吨左右,而且这些燃料油绝大多数是中间贸易商供给的,山东地方炼油企业自己进口的很少。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原料来源杂、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从而造成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开工率低,平均不足50%。而炼油厂的效益主要取决于加工原油、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之间的优化程度,只有在蒸馏装置利用率达到 75%以上,才有优化的可能,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原料供应的不稳定导致其经济效益不高。
  2.地方炼油企业规模小
  根据经济学原理,每个行业都有其经济规模,对炼油行业来讲同样如此。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研究者指出,500万吨/年炼油厂与250万吨/年炼油厂相比,加工费用可减少1.64美元/桶;1 000万吨/年炼油厂比500万吨/年炼油厂加工费用减少0.86美元/桶。前苏联研究人员认为,炼油厂规模从600万吨/年提高到1200万吨/年,相同的炼油能力投资可减少23%-25%,生产费用可降低12%-15%,劳动生产率提高25%-27%;由1200万吨/年提高到2400万吨/年,相同炼油能力投资减少12%-13%,生产费用降低7%-8%,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从目前看,山东地方炼油企业仅有一家生产规模达到500万吨/年,规模在100万吨/年以下的企业有15家,规模小导致了地方炼油企业效率的低下。
  3.运输手段单一
  炼油企业与原油产地和成品油市场的距离会影响企业效益,从目前中国的原油、成品油运输情况看,炼油企业靠近成品油市场费用会低一些。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世界主要的油品消费国大力发展油品长输管网,大约80%的油品是通过管道运输。中国地方炼油企业绝大部分原料和成品油依靠汽车运输,而采用铁路、水运和海洋运输等手段运送的原料及成品油比重较低,管道运输基本为零。在运输成本上,汽车运输成本最高,其次是铁路和水运,而管道运输的成本最低,因此与大型炼油企业相比,地方炼油企业的运输成本较高。
  4.资金短缺
  炼油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资本市场;二是银行;三是企业自身的积累。从目前来看,山东地方炼油企业没有一家上市,而且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地方炼油企业的实际情况,未来上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不可能通过资本市场这个渠道获得资金。银行目前是山东地方炼油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这些企业目前的资产负债率已较高,因此通过银行获得资金的数量将大大减少。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来发展,对现代企业来讲是不可能做大的,因此目前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在资金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这阻碍了其发展。
  
  (三)机遇(Opprtunities)
  1.国家政策的改变
  2010年5月7日,在放松成品油流通领域管制的基础上,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第8条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与国有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石油勘探开发、原油及制品等行业管制将会放松,地方炼油企业原料供应问题可望得到解决。
  2.国内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引致国内石油制品需求快速增长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尤其是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国内对石油及其制品的需求急速扩大。中国石油的消耗量从2000年的22439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40837万吨,10年共计增长了181.99%,年均增长18.2%,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与之相适应,汽油、柴油、煤油表观消费量在2009年也达到了历史新高:2.21亿吨。
  3.国际炼油行业的调整给地方炼油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国内外炼油非常看好国内炼油行业,国际及国内的大型石油公司都在对其炼油业务进行调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为延伸企业产业链,实现资源最佳利用,21世纪初就开始了对地方炼油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已将近10家企业收入囊中。国外一些企业,如SK集团,也将业务向中国发展,目前正积极探索与地方炼油企业的合作。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会把业务中心向中国市场转移,而转移的关键是建立自己的炼油企业。从目前来看,如果国家严格控制新的炼油项目的审批,大型石油公司将不得不收购合适的地方炼油企业,这对于地方炼油企业来讲,不失为一个发展的良好机遇。
  
  (四)威胁(Threats)
  1.国内炼油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目前,世界炼油工业正在进行快速的结构调整,世界炼油工业重心正向东南亚和中东地区转移,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正在陆续关闭和出售一些炼油企业,因此东南亚和中东国家新一轮的产能扩建将加速进行,亚洲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以中国为例,2009年新增炼油能力4000万吨,在国内外需求没有快速增加的情况下,不久的将来,炼油企业将成为中国第三个产能过剩的行业,地方炼油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局面。
  2.地方炼油企业与大型炼油企业的差距加大
  地方炼油企业与国内大型炼油企业相比,无论是生产规模、工艺、装置,还是成本控制,其差距都在逐渐加大。目前炼油企业规模呈现大型化和园区化发展趋势,炼油装置结构朝着适应加工重质高含硫原油、原油加工深度增加、轻质油收率提高、生产工艺清洁化和炼化一体化趋势发展,中海油已有2个大型炼油项目落户于山东的大型工业园区内,而中石油、中石化的炼油企业已呈现出集群化的趋势。对于装置较为简单、布局分散的地方炼油企业来讲,其竞争手段单一、成本较高,必然在与大型企业的竞争中处于竞争的劣势。
  
  三、地方炼油企业发展策略
  
  (一)地方炼油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炼油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政府产业规制的长期存在,它也是一个高进入壁垒和高退出壁垒的行业。能源行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瓶颈”,导致中国成品油长期供不应求。成品油质量管制低及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导致了中国炼油行业平均利润率较高。特别是地方炼油企业,由于具有加工流程短和“船小好调头”等特点,即使在国家两大石油公司所属的炼化企业亏损的情况下,仍有盈利。因此,贯彻落实《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顺利实现中国炼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就必然导致绝大多数地方炼油企业实施转型或“退出”战略。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战略。
  1.扩大现有生产规模,向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
  炼油行业是能源行业中利润最低的行业,供需不平衡、装置开工率较低,再生能源的竞争将会进一步降低炼油行业盈利能力,独立的炼油企业境况将更糟。炼油行业是一个规模效益明显的行业,即企业规模越大,其规模效益越好,潜在效益越大。炼油化工一体化,有利于原料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以及公用工程的共享,从而降低投资成本,将25%左右的油品转化成价值更高的石化产品,就会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2.依托现有炼制平台向化工或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采取“油头化尾”或“油头化身”战略,即依托现有炼制平台向化工或精细化工方向发展,国内已有一些企业正在实施此战略。如山东东明石化等,根 据市场需求,依托现有炼制平台向精细化工、天然气和煤化工发展,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些成功案例,但是其年加工规模只有300万吨左右。
  3.实施“退出”战略
  实施“退出”战略,即彻底从炼油行业中退出。退出战略是企业的一种战略转移,也是企业资源再分配的一种战略行动,法国达能集团从玻璃制品行业实施退出战略,将资本转移到食品行业,成为世界著名的食品集团。对于中国大多数地方炼油企业来讲,退出战略是为了更好地将资本盘活,是地方炼油企业最终的发展道路。
  
  (二)地方炼油企业战略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地方炼油企业选择的发展战略无论是转型还是“退出”,其实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通过自身积累、滚动发展方式实现;二是企业之间进行联合重组;三是被国内外大型的石油公司收购重组。第一种途径,实现难度较大,约束因素较多,主要是原料油的供应受到限制、资金面临短缺;第二种途径,实现可能性高低主要取决于炼油市场竞争态势和强劲外力推动;第三种途径,目前已有近10家企业采取了这种途径,它实现的可能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国家炼油产业政策及兼并方的战略安排。
  现代经济学认为,在技术条件给定的前提下,交易费用是社会竞争性制度安排的首选。用最小费用提供给定量服务的制度安排,是理想的制度安排。从某种现行制度安排转变到另一种不同制度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费用昂贵的过程,除非转变到新制度安排的个人净收益超过制度变迁的费用,否则就不会发生自发的制度变迁。在地方炼油企业实施转型或“退出”战略过程中,行业的特点、地方政府利益、自然人股东利益以及员工利益等因素,导致地方炼油企业退出成本非常高,很难在短时间内依靠市场竞争实现诱致性制度变迁,即实现中国炼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而且,如果通过市场机制,产生引致性制度变迁,实现中国炼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将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从而产生较大的社会成本。为防止调整过程中造成较大资源浪费和高昂的社会成本,在炼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过程中,就需推行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即国家依靠行政力量,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国家石油公司或外国企业收购等方式,对地方炼油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帮助地方炼油企业成功实现转型或“退出”。
  
  (三)加大政府对地方炼油企业的支持力度
  地方炼油企业实行转型或“退出”战略,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应当制定政策,在财政、技术、人员等方面对地方炼油企业给予支持,以帮助地方炼油企业的成功转型或“退出”。
  1.加强炼油行业管制,停止新建炼油产能项目的审批,实行现有炼油企业原油加工能力资源化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地方炼油企业要么归依大型国有石油公司和外国公司,要么实施“退出”战略。加强炼油行业进入管制,停止一切新建炼油产能项目的审批,实行现有炼油企业原油加工能力资源化,所有新建炼油产能必须与关停产能相等。即采取等量替换方法,促使国有大公司或外国公司在国内新增炼油产能时,只能与地方炼油企业洽谈,购买地方炼油企业资产及资质,这就增加了地方炼油企业的谈判法码,迫使国有石油公司和外国公司适当提高收购价格,降低地方炼油企业退出成本,较大程度地避免简单靠市场法则所产生的资源浪费和社会不稳定等后果。否则,国内外大型石油公司购买地方炼油企业的意愿将会大大降低。因为购买地方炼油企业与新建规模大、效率高的炼油厂相比,将会加大产业调整难度,增加社会成本,进而影响炼油产业调整的速度和效果。加大成品油质量管制,推行产品更高标准,实现产品更新换代,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还可以引导地方炼油企业积极实施“退出”战略,避免在与国有公司和外国公司谈判时,出现“漫天要价”现象。
  2.制定财政转移支付和收入分配政策,对关停的地方炼油企业给予合理补偿
  地方炼油企业已经成为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地方利益是影响地方炼油企业实施退出战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地方炼油企业比较集中、原油加工能力达到一定规模的地区,如山东省东营市、潍坊市,山东省可利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契机,在东营或潍坊临港地区设立一个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开发区,类似于天津滨海新区,新生产厂区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收益,按照原有地区拥有的地方炼油企业加工能力进行分配,新增生产装置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收益,归新厂区所在地政府。
  3.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实现地方炼油企业转型
  无论是实施“油头化身”、“油头化尾”战略的地方炼油企业,还是实施“退出”战略的地方炼油企业,其战略的成功实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然而,目前地方炼油企业的科研能力十分薄弱,国家、地方政府、石油化工行业协会和兼并方,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区域产业发展态势,积极组织、协调国内外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部门,为实施转型和退出战略的地方炼油企业在技术和行业选择方面提供指导、咨询、支持和援助,低价或者无偿提供企业所需的技术,或对一些共性的关键技术组织各企业进行联合开发;对实施“退出”战略的地方炼油企业,在财政、税收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如提供转产所需的设备款,提供转产补贴和税收优惠等。
  4.加强地方炼油企业员工培训,稳妥安置员工
  地方炼油企业一般是地方就业的大户,而兼并重组后,人员的安置成为企业成功过渡的重中之重,因此兼并方应优先安排地方炼油企业员工就业,对于兼并方未能安置的员工,地方政府及兼并方应加强对他们的培训,通过培植新企业等多种形式进行安置。
  
  四、结束语
  
  地方炼油企业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从整体来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大多数企业很难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获胜,退出战略是大多数企业最佳的选择。然而,炼油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如果单纯依靠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地方炼油企业的自生自灭,会导致整个社会成本增大、资源浪费和社会不稳定,不利于中国炼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因此,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炼油行业跨越式发展,国家须依靠行政力量,制定相应的一揽子政策,根据地方炼油企业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地方炼油企业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海子以身体投入诗歌创作中,使其诗歌出现了大量的身体意象。这些身体意象总体可归为两种,一种是带给人稳定亲切感的和谐的身体意象,一种是带给人撕裂苦闷感的分裂的身体意象,这些意象涉及身体与自然、身体与欲望、身体与死亡、身体的有限性、历史的肉身化等多个方面。海子诗歌中身体意象呈现和谐与分裂双重变奏的原因既与海子的诗学观有关,也与海子个人的身心遭际、时代环境以及他对人类命运的思索相联。  [关键
期刊
[摘 要] 慎独与儒家的时代命运有某种微妙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对慎独思想的分析来窥探儒学当代困境的原因。慎独的诠释史告诉人们,儒学思想的当代困境有其思想被误读的原因,但丢失了原始儒学丰富的文化基因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慎独;《五行》;《大学》;朱熹;王阳明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2-0071-05  “慎独”二字,现在人
期刊
[摘要] 工作场所中的技能人才内部学习网络研究,可以某公司的铸造造型技术操作团队为样本,引入“小世界”理论,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构建工作场所中技能人才内部学习的3个网络模型:技能扩散网络模型、技能认同过程及与新同事互动学习网络模型、人际交往网络模型。工作场所中的技能人才内部学习网络的优化对策是:培育技能标兵,丰富技能资源;增强学习氛围,激活学习技术欲望;和谐人际关系,疏通交流网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孟子和柏拉图理想政治的蓝图分别是王道政治与正义城邦,二人的政治思想有颇多相似之处,但是二人思想的逻辑理路、价值诉求、理想政治模式、历史影响却又截然两分。体现在:性善论和“美德即知识”的逻辑起点;仁义与正义——情理两分的价值诉求;王道仁政与正义城邦的政治理想:德治传统与理性主义政治传统。  [关键词]伦理政治观;仁义;正义;德治;理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D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发展形式分析”和“内在联系探寻”是《法兰西内战》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初稿的文本结构中。马克思具体分析了法国社会的政治发展形式,即第一帝国、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议会制共和国、第二帝国、国防政府、巴黎公社。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分析这些发展形式与法国社会有机体的内在联系、发展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各部分和方面与不同性质政权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法兰西内战》;研究方
期刊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生代作家韩东的小说创作试图在对传统话语形态的破坏中探索一条新的文学创作之路,实现文学在本体意义上对政治、社会的彻底叛逃而回归自我本身。阅读韩东你会发现一条回归文学的第三条道路,即叙述策略上的无为而有为。韩东的小说创作坚持边缘化的立场,以对历史呈现的多种可能性、无姿态的私人叙述策略和荒诞中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等三个方面展开对写作的实验性开拓,为新时期文学多样化的发展提
期刊
[摘 要] 情势变更制度的构建需要在判例中进一步实现本土化。情势变更、不可抗力和商业风险三者不能完全割裂开来,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履行困难的情形下可以适用情势变更原则予以变更合同;合同对价关系障碍中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不能客观规则化,而需要保证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政府行为一般情形下不能被认定为不可抗力。另外,在坚持情势变更条款适用须经审查程序的同时,要注意防范情势变更条款的隐性适用。法院在适用情势变更条款
期刊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石油工业面临着国内市场国际化、走出部门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关注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布,分析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控制、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哈佛的战略和竞争力学院(the Institute forStrategy and Competitiveness)、美国竞争力委员会(The Council(JfJ Competitiveness)、中东
期刊
[摘 要]金字塔控制结构在公司治理中普遍存在。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双汇发展为例,结合公司状况和可获取的资料,从利润分配和信息隐匿两个方面对金字塔结构对投资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存在容易造成投资者权益受损。因此,必须重视金字塔结构相关的信息披露和对投资者的保护。  [关键词]金字塔结构;投资者保护;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830.59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针对民族资产阶级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陈云提出了许多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正确主张,形成了独特的统一战线思想。他不仅充分肯定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性,而且强调必须充分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重视和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同时还对一些错误观点和倾向进行批评,主张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团结和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的统战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统战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