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评价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KGJBNLRBKJGWI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提出了“综合性学习”,但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综合性学习依然深陷困境之中,形成了高认可度和低实施度之间的巨大反差。那么,到底哪些因素阻碍了教师实施综合性教学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建立综合性学习这方面有效的评价机制,同时评价方式也没有落实好。由于综合性学习没有专项的考试,导致教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那如何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有效评价方面的看法。
  一、评价原则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关注在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等。教师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发展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评价内容具有发展性,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在,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评价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如何更好地去学习。所以有效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一种能让学生有所提高的评价。
  2.过程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最能体现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而综合性学习评价内容要着眼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参与过程及语文能力养成等。因此,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需要格外关注过程性原则。关注过程性评价,让学生懂得活动不仅仅要关注结果,也要注重在过程中得到实际体验和发展。
  3.多元化原则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才会进行反思,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综合性学习强调全员参与,所以除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教师只有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使评价更加具有科学性、实效性,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二、评价工具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设计了如下的评价表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工具。
  三、评价方式
  1.学生评价教师
  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中,常见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很少见学生对上课教师进行评价。而在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贯串始终,其指导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态度不仅关系到活动是否有效,还影响到学习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因此,设计并实施《综合性学习教师评价表》,旨在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让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2.立体式定性评价
  从《综合性学习学生评价表》中可以看出,对学生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學习进行反思,小组互评——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相互评价,家长评——家长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三方进行评价,教师评——作为活动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教师作出综合性的评价。由上述多元评价主体所作出的评价结果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立体式”的展现。评价的结果采用定性方式,摒弃百分制的量化表示方式,重过程,重表现。
  四、评价结果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任何观点和回答都给予肯定,一味地用“你真棒”之类的话语来评价学生,这样单一而笼统的评价,除了缺乏吸引力和指导促进作用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评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评价的结果既要讲究多样性和丰富性,又要具有针对性和客观性,做到有理有据。
  从《综合性学习学生评价表》中可以看出,评价结果以定性评价为主,也有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的描述性语言评价,而最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小能手”的评选也有量化评价。这样评价结果,内容具体、明确,指向性强。这样的评价结果,学生不仅能够乐于接受,而且还能产生新一轮的思考,实现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价值生成。这样的评价结果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乐趣,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了条件。
  综合性学习有效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有效的评价将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助力。但是,要有效运用好这一评价方式,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断去探索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策略”(课题编号:120155285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一群学生在“大人”的带领下,亲历故事,朗读、演读、讲述、创编,耐心阅读,坚持阅读,无拘无束地徜徉于阅读的大环境中,沐浴着书香的气息,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分享阅读的成功与喜悦,产生阅读的兴趣。设计和开展午间故事阅读活动,让“和大人一起读”的理念,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落地生根。  一、午间故事活动设计缘起  1.课标要求引领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了具体
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能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读书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一种生活内容。早期阅读行为的建立——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是预期孩子未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家庭中,家长在促进孩子阅读能力发展方面承担着很重要的任务。  究竟应如何指导孩子阅读呢?下面以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些亲子阅读的方法。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其教学应当是多元的。在教学中,孤立的机械化的阅读模式应逐渐向着全景式的阅读教学发展,从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应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注重学生阅读的探究性。因此,我们树立全景式阅读教学的观念,构建
摘要: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际,就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意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校企合作;联合办学    近几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视和努力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就笔者所执教的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学校领导仔细研究、精心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新形势,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特点,
小学第二学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统编本教材尤其关注这一学段的学生内在认知思维意识的发展,编选了许多经典优质的范文,设计了多维的认知联结点,在激活学生表达兴趣的同时,关注学生书面表达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内在语言意识的不断发展。  一、链接生活源头,扩展语言表达的整体视域  1.设计驱动任务,积累练笔素材  对于学生来说,任何学习活动和要求都应该有其认可的缘由,否则他们的思维难以得到
在低年级的默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默读意识与默读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并能够结合助学系统中对学生默读训练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默读训练,以使学生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默读训练中能够形成默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关于低年级阅读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由此可见,默读训练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的。那么,对低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本教材也体现了这一点,编排了许多世界名著,但由于篇幅有限,只是节选了其中最经典的部分片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篇”搭建桥梁,引导学生走向“这一本”,尝试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审视目录,把握基本构架  在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就是这本书的目录,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从这一点来看,第三学段对文本的关注已经不再停留在语言内容层面,而需要站立在更高层面上梳理文本语句之间的联系,揣摩其内在的逻辑关联,深入文本意蕴,提升言语实践能力。  《为人民服务》(六年级下册)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文,语段之间的逻辑联系、语段内部语句之间的逻辑联系非常严谨,
统编本语文教材已用了一段时间,在观摩一些公开课后,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些课堂教学,教师对教材虽然能进行反复研究,并设计出最符合心中预期的、最能直达教学目标的那条所谓最佳教学路径,看似行云流水,但不一定是学生的学路,导致阅读教学的乏味、功利与低效。那么,课堂是谁的?课是上给谁看的?课堂上教师的“魅力”和学生的“成长”哪个重要?注重教路,一心想着听课教师的感受,忘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忽视学路的课
2018年我执教了研究性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三年级上册的统编本教材。因为是新版教材,我特别留意它的独特之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三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四单元编排了一种新的课型,要引导学生学会预测。预测,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自身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后面的情节发展、结局等内容进行推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验证自己的推测,在推测与验证中不断推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