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实施是为了更好的实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一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论述了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关键词:有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习惯激发兴趣体验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的实施是为了更好的实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有效教学,将使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发展,高尚人格进一步形成。有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实施有效教学,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真正获得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阅读、理解、表达的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不懈的努力。
1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即:创设一个愉悦、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民主、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追求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双丰收。
2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传授方法、激发热情,鼓励创新
课前预习是学习语文的关键环节,是求知过程的良好开端。面对一篇生疏的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学生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不仅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而且有利于培养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巧妙地设计课前预习题,创设问题情境,还要运用课堂活动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根据文体特点筛选出信息,然后带着问题参与课堂活动。预习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将直接影响课堂活动的质量。预习扎实,学生才能踊跃积极的参与活动,通过大胆的质疑、讨论和总结,真切的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的能力。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我先为学生放了碟片《美丽的春天》,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春天的多姿多彩,美丽如画,然后布置学生利用课外和早读熟读课文幷思考:1、朱自清先生用诗一样的语言为我们生动的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通过朗读你能找到几幅画面?能否用精炼的语言给每幅画面取个名字;2、现在正值秋天你能用一段话用至少两种修辞描绘出你看到的秋天景象吗?通过预习,课堂上同学们的热情可高了,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发言,经过激烈的争论和老师的点拨之后,同学们统一了认识。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他们不但能找出修辞列举文句,还能说出作用。这样,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预习和初读,把学生引入了读书的殿堂,开始了读书实践的第一步,培养了学生读书和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顺利完成了初读课文的任务。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有效参与,自主合作,勇于创新
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所学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加深理解,促进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的艺术就表现为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激励学生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因为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创造的开始,这也是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学会读书,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时,课前,观看了碟片《江南水乡图》,要求预习:1、《社戏》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在《社戏》中是如何表现的?2、课文围绕社戏这个中心事件写了哪几件事?你能给每件事起个小标题吗?多媒体课堂上,我展示了精心制作的课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了,我就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这时好多同学都能紧扣课文提出问题:1、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2、赵庄的社戏是不是很好看?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那夜的豆真的不同往日吗?争论非常激烈。我又及时引导到:1、课文不但描写了江南美好的景色,而且还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作者描写这些人物的目的是什么?3、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谁能说说。通过讨论,掌握了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畅所欲言,倾其所有,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激活了学生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缩短了课堂学习课文的时间,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启发、有共鸣,个性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也真正体验了参与创造的快乐。
4 进行迁移练习,展示创新成果,体验创新快乐
有效教学、自主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迁移练习,让学生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把自己经过想象联想构思的短文读出来。如:在学习老舍《济南的冬天》、《春》等写景抒情散文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优美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思维,学生借助画面真切的感受了课文,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课后我及时布置了练笔:《美丽的家乡》、《秋天的田野》课文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维和记忆的大门打开了,奔涌而出,同学们淋漓尽致的描绘着自己心目中的家乡和田野。如:(1)枯黄的玉米,个个抱着个金娃娃,虽然累得面容憔悴,但仍然笑的合不拢嘴。(2)高粱被硕大的果实累弯了腰,但仍坚守着岗位……。我便引导学生欣赏着、品味着。然后就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的杰作,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努力,保护和激励着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使学生常常能体验到参与和收获的快乐,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大胆的说出来,所有的结论都来自学生的探究,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人翁的精神。
总之,有效教学打破了教学参考书的框框和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有效教学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改革,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有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习惯激发兴趣体验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的实施是为了更好的实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有效教学,将使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发展,高尚人格进一步形成。有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实施有效教学,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真正获得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阅读、理解、表达的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不懈的努力。
1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即:创设一个愉悦、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民主、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追求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双丰收。
2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传授方法、激发热情,鼓励创新
课前预习是学习语文的关键环节,是求知过程的良好开端。面对一篇生疏的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学生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不仅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而且有利于培养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巧妙地设计课前预习题,创设问题情境,还要运用课堂活动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根据文体特点筛选出信息,然后带着问题参与课堂活动。预习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将直接影响课堂活动的质量。预习扎实,学生才能踊跃积极的参与活动,通过大胆的质疑、讨论和总结,真切的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的能力。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我先为学生放了碟片《美丽的春天》,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春天的多姿多彩,美丽如画,然后布置学生利用课外和早读熟读课文幷思考:1、朱自清先生用诗一样的语言为我们生动的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通过朗读你能找到几幅画面?能否用精炼的语言给每幅画面取个名字;2、现在正值秋天你能用一段话用至少两种修辞描绘出你看到的秋天景象吗?通过预习,课堂上同学们的热情可高了,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发言,经过激烈的争论和老师的点拨之后,同学们统一了认识。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他们不但能找出修辞列举文句,还能说出作用。这样,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预习和初读,把学生引入了读书的殿堂,开始了读书实践的第一步,培养了学生读书和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顺利完成了初读课文的任务。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有效参与,自主合作,勇于创新
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所学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加深理解,促进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的艺术就表现为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激励学生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因为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创造的开始,这也是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学会读书,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时,课前,观看了碟片《江南水乡图》,要求预习:1、《社戏》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在《社戏》中是如何表现的?2、课文围绕社戏这个中心事件写了哪几件事?你能给每件事起个小标题吗?多媒体课堂上,我展示了精心制作的课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了,我就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这时好多同学都能紧扣课文提出问题:1、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2、赵庄的社戏是不是很好看?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那夜的豆真的不同往日吗?争论非常激烈。我又及时引导到:1、课文不但描写了江南美好的景色,而且还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作者描写这些人物的目的是什么?3、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谁能说说。通过讨论,掌握了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畅所欲言,倾其所有,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激活了学生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缩短了课堂学习课文的时间,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启发、有共鸣,个性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也真正体验了参与创造的快乐。
4 进行迁移练习,展示创新成果,体验创新快乐
有效教学、自主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迁移练习,让学生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把自己经过想象联想构思的短文读出来。如:在学习老舍《济南的冬天》、《春》等写景抒情散文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优美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思维,学生借助画面真切的感受了课文,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课后我及时布置了练笔:《美丽的家乡》、《秋天的田野》课文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维和记忆的大门打开了,奔涌而出,同学们淋漓尽致的描绘着自己心目中的家乡和田野。如:(1)枯黄的玉米,个个抱着个金娃娃,虽然累得面容憔悴,但仍然笑的合不拢嘴。(2)高粱被硕大的果实累弯了腰,但仍坚守着岗位……。我便引导学生欣赏着、品味着。然后就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的杰作,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努力,保护和激励着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使学生常常能体验到参与和收获的快乐,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大胆的说出来,所有的结论都来自学生的探究,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人翁的精神。
总之,有效教学打破了教学参考书的框框和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有效教学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改革,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