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虹影,著名华人女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广受争议的文学作品蜚声于海内外。代表作《孔雀的叫喊》、《阿难》、《饥饿的女儿》、《K》、《女子有行》。1991年移居英国,现居北京。2014年开始涉足儿童文学领域,创作了两部儿童奇幻小说《奥当女孩》、《里娅传奇》。
一种离别
她很瘦,有着南方人特有的小骨架,大眼睛。她在台下数百人的注目之下讲述着一个关于爱和勇气的温柔故事。这是虹影阔别十年之后首次回到家乡四川,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辗转反侧的小说文字纠缠、交叠,构建了一个女人的半生。
“你们看”,虹影在我们面前摊开她的右手,那里有一颗小小的黑痣,“我手心中间有颗黑痣,算命的对它有各种说法,我相信其中一种,我一辈子得靠这只手吃饭。”带着浅笑说起这些“闲话”的虹影,让人很难将她和她那些自传体小说中的主角联系在一起。
那是个非常残酷的世界,太过痛苦的经验,在《亲爱的16岁》里,正是这只右手决然写下——“你是一个私生女,你的母亲爱上了一个比她小10岁的男人,违背所有人的意愿,你倔强地来到这个世界……你出生时正是自然灾害尚未结束的那一年,多少人被饥荒饿死,而你却活了下来,也许从那一刻就已注定:你是要与命运抗争的人。”这是虹影的小说,也是她的人生故事。
上世纪60年代,虹影出生在重庆南岸的一个平民家里。她是家中老六,被唤作六六。然而与其他五个孩子不同,她是一个私生女。“那时候,大家都知道我的背景,邻居、同学,都很少跟我说话。”寂寞的童年时代,文字成了虹影唯一的朋友。在她后来浪迹于川渝地区的青春岁月里,文字再次为她推波助澜,成为她唯一的经济来源。那是20世纪80年代,文艺青年们都爱死了诗歌,虹影也不例外。她拼命写诗以获取稿费维生,因为诗歌,她也收获了一段戏剧性的婚姻。
在朋友止庵的回忆里,那段时间虹影每天都在背单词,但她的口语挺烂,四川味很浓。这是虹影和第一任丈夫,留英学者赵毅衡认识之后的第一年,她正在等签证,要远赴伦敦去结婚。虹影曾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她的蜜月旅行:
是冒险,是艺术,是想象力的原始催化地,像万有引力之虹,射向人生更高境地的灿烂礼花。
女作家虹影与英国著名学者赵毅衡的爱情佳话一时间传遍文坛。这一次婚姻,带着虹影告别了她贫瘠的出生之地,告别了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涯,却也成了她心灵伤痛的起点。
直到让虹影彻底蜚声国际的两部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相继问世,人们方才知道光环之后的虹影并不快乐,甚至一度尝试自杀。《饥饿的女儿》让人们看到了虹影的私生女身份,《好儿女花》则详述了虹影与赵毅衡,两颗残缺心灵相结合所注定的不幸。“我以前错了。我的出身注定了我缺失父亲,而我以为可以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这简直荒唐。我情愿没有,也不愿有一个假的父亲。”长达十多年的婚姻生活终于以悲剧告终,曾经轰轰烈烈的闪电婚姻从美谈变成了遗憾。如今回想起来,虹影就像是在看一部作品,童年经历也好,婚姻不幸也好,她将这些痛苦都转化为创作的财富。
另一种离别
在美丽的意大利,虹影又一次踏上红毯,与英国作家亚当举办了盛大而浪漫的婚礼。市长亲自为他们主婚,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百多位作家、学者、艺术家以及出版人纷纷向他们表示祝贺。这是2009年8月22日。此时,虹影已经有了一个年近两岁的女儿。
亚当是家族中第四代在中国生活的英国人,在一次朋友的生日宴会上,亚当初识了虹影。2007年,虹影在北京生下了与亚当的孩子,一个叫西比尔的女孩儿。亚当守候在这对母女身旁,他们相爱,但并未正式结婚。直到又经历了两年的“家庭生活”,两个人终于相当慎重地走入了婚姻。
《53种离别》是虹影在涉足儿童文学之前创作的最后一部文集。“人生充满别离,无论是我们最先到这世界上,还是我们最后死去,其实都是聚合、聚离的一种。而离别是更经常的,聚是很短暂的,离别是永久的。我一直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包括现在我的所有行为、我的写作,都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可能会让很多人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应,但反而我觉得这就是我。”
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注定了虹影颠沛流离的前半生。她曾离经叛道,随性不羁,永远都是一个流浪者。而迈入盛年后的她,终于拥有了脚踏实地的新生活。若说命运有所垂青,那就是生活给她留下了伤疤,却没让她记取痛苦。“我是带伤疤的向日葵”,虹影如此自比。也许,正是她的达观和韧性支撑她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她骨子里释放出的正能量,足以让所有人佩服。
“我的女儿生下了我。”虹影说,“初生的婴儿让你一下子觉得时候到了,变成对所有过往和未来的一种解释。”女儿像是点开了她人生中的一个穴位,也开启了下一个旅程的前奏。
眼前的虹影,依然保持着瘦削的身段和柔媚的容貌。长得美,写得壮,虹影似乎生来就是个“惹是生非”的作家。写作时的虹影,偏执、锋利、神秘,她在文字里构建出多情而残酷的世界。但在人群里,虹影的笑声永远最无顾忌,最纯粹干净。
“我长大了,在一次又一次缝起那些痛苦和别离的伤疤中,勇敢地转过脸,让你们看。”这是虹影在书中写下的自白。她是如此疯狂,却又如此清醒,看清楚自己,也看清楚爱与恨。这一次,怒放后的虹影,已经挥别过去,收割着另一个虹影。
记者对话虹影
记者:拥有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后还会一直写作吗?
虹影:这是必须的,写作对于我绝不是偶遇,而是与生俱来,天长地久存活的必需品。我要以笔为旗,为那些不能发出声音的女人们说话。没有女儿之前,我总是感觉到自己的命运首先就是文学。—个把文学当作生命的作家,恐怕皆是如此。可是现在我有了女儿,一切都改变了。女儿是上帝给我最好的礼物,我首先是一个母亲,然后才是—个作家。
记者:对比两段婚姻,有什么不同?
虹影:以前那是对父亲的感觉,但我现在是像喜欢一个男人一样去喜欢一个人。从心理上,过去我是一个有幽闭或者说创伤的儿童,所以需要一个“父亲”来作为自己的丈夫。但在现在这段婚姻里,我是一个独立的人。
记者:现在你如何看待上一段婚姻?
虹影:如果不是因为前段婚姻的结束,我不会有孩子。一件坏事会成就一件好事,如果你要记一个人的仇,永远都不会快乐。我没有想到,孩子给人带来的快乐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带来的。这是最感恩的。
记者:为什么会涉足儿童文学领域?
虹影:我写童话不仅仅是开拓一种写作题材,主要是为了给我今年才8岁的女儿留一笔精神财富。我45岁才生下我女儿,我比她大很多。在这个世界上,我能陪伴她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就将我自己前半生的人生感悟,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将来等我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她还能从我的作品中获得她妈妈的精神支持。
记者:你会怎么教育你的女儿?
虹影:我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有残忍,有暴力,有流血,可是它有爱,有正压倒邪,有善良,有帮助,也有希望……就像我写童话,我不会写一个非常快快乐乐的世界,因为这不是真实的世界,她必须学习勇敢和面对。
记者:请给同样遭遇婚姻失败的女性一些建议。
虹影:要成为一个能抓住命运的人。必须拼了命去做好每件事,没有你自己的拼命,任何人都帮不了你。
索洁据《花样盛年》整理
一种离别
她很瘦,有着南方人特有的小骨架,大眼睛。她在台下数百人的注目之下讲述着一个关于爱和勇气的温柔故事。这是虹影阔别十年之后首次回到家乡四川,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辗转反侧的小说文字纠缠、交叠,构建了一个女人的半生。
“你们看”,虹影在我们面前摊开她的右手,那里有一颗小小的黑痣,“我手心中间有颗黑痣,算命的对它有各种说法,我相信其中一种,我一辈子得靠这只手吃饭。”带着浅笑说起这些“闲话”的虹影,让人很难将她和她那些自传体小说中的主角联系在一起。
那是个非常残酷的世界,太过痛苦的经验,在《亲爱的16岁》里,正是这只右手决然写下——“你是一个私生女,你的母亲爱上了一个比她小10岁的男人,违背所有人的意愿,你倔强地来到这个世界……你出生时正是自然灾害尚未结束的那一年,多少人被饥荒饿死,而你却活了下来,也许从那一刻就已注定:你是要与命运抗争的人。”这是虹影的小说,也是她的人生故事。
上世纪60年代,虹影出生在重庆南岸的一个平民家里。她是家中老六,被唤作六六。然而与其他五个孩子不同,她是一个私生女。“那时候,大家都知道我的背景,邻居、同学,都很少跟我说话。”寂寞的童年时代,文字成了虹影唯一的朋友。在她后来浪迹于川渝地区的青春岁月里,文字再次为她推波助澜,成为她唯一的经济来源。那是20世纪80年代,文艺青年们都爱死了诗歌,虹影也不例外。她拼命写诗以获取稿费维生,因为诗歌,她也收获了一段戏剧性的婚姻。
在朋友止庵的回忆里,那段时间虹影每天都在背单词,但她的口语挺烂,四川味很浓。这是虹影和第一任丈夫,留英学者赵毅衡认识之后的第一年,她正在等签证,要远赴伦敦去结婚。虹影曾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她的蜜月旅行:
是冒险,是艺术,是想象力的原始催化地,像万有引力之虹,射向人生更高境地的灿烂礼花。
女作家虹影与英国著名学者赵毅衡的爱情佳话一时间传遍文坛。这一次婚姻,带着虹影告别了她贫瘠的出生之地,告别了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涯,却也成了她心灵伤痛的起点。
直到让虹影彻底蜚声国际的两部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相继问世,人们方才知道光环之后的虹影并不快乐,甚至一度尝试自杀。《饥饿的女儿》让人们看到了虹影的私生女身份,《好儿女花》则详述了虹影与赵毅衡,两颗残缺心灵相结合所注定的不幸。“我以前错了。我的出身注定了我缺失父亲,而我以为可以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这简直荒唐。我情愿没有,也不愿有一个假的父亲。”长达十多年的婚姻生活终于以悲剧告终,曾经轰轰烈烈的闪电婚姻从美谈变成了遗憾。如今回想起来,虹影就像是在看一部作品,童年经历也好,婚姻不幸也好,她将这些痛苦都转化为创作的财富。
另一种离别
在美丽的意大利,虹影又一次踏上红毯,与英国作家亚当举办了盛大而浪漫的婚礼。市长亲自为他们主婚,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百多位作家、学者、艺术家以及出版人纷纷向他们表示祝贺。这是2009年8月22日。此时,虹影已经有了一个年近两岁的女儿。
亚当是家族中第四代在中国生活的英国人,在一次朋友的生日宴会上,亚当初识了虹影。2007年,虹影在北京生下了与亚当的孩子,一个叫西比尔的女孩儿。亚当守候在这对母女身旁,他们相爱,但并未正式结婚。直到又经历了两年的“家庭生活”,两个人终于相当慎重地走入了婚姻。
《53种离别》是虹影在涉足儿童文学之前创作的最后一部文集。“人生充满别离,无论是我们最先到这世界上,还是我们最后死去,其实都是聚合、聚离的一种。而离别是更经常的,聚是很短暂的,离别是永久的。我一直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包括现在我的所有行为、我的写作,都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可能会让很多人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应,但反而我觉得这就是我。”
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注定了虹影颠沛流离的前半生。她曾离经叛道,随性不羁,永远都是一个流浪者。而迈入盛年后的她,终于拥有了脚踏实地的新生活。若说命运有所垂青,那就是生活给她留下了伤疤,却没让她记取痛苦。“我是带伤疤的向日葵”,虹影如此自比。也许,正是她的达观和韧性支撑她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她骨子里释放出的正能量,足以让所有人佩服。
“我的女儿生下了我。”虹影说,“初生的婴儿让你一下子觉得时候到了,变成对所有过往和未来的一种解释。”女儿像是点开了她人生中的一个穴位,也开启了下一个旅程的前奏。
眼前的虹影,依然保持着瘦削的身段和柔媚的容貌。长得美,写得壮,虹影似乎生来就是个“惹是生非”的作家。写作时的虹影,偏执、锋利、神秘,她在文字里构建出多情而残酷的世界。但在人群里,虹影的笑声永远最无顾忌,最纯粹干净。
“我长大了,在一次又一次缝起那些痛苦和别离的伤疤中,勇敢地转过脸,让你们看。”这是虹影在书中写下的自白。她是如此疯狂,却又如此清醒,看清楚自己,也看清楚爱与恨。这一次,怒放后的虹影,已经挥别过去,收割着另一个虹影。
记者对话虹影
记者:拥有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后还会一直写作吗?
虹影:这是必须的,写作对于我绝不是偶遇,而是与生俱来,天长地久存活的必需品。我要以笔为旗,为那些不能发出声音的女人们说话。没有女儿之前,我总是感觉到自己的命运首先就是文学。—个把文学当作生命的作家,恐怕皆是如此。可是现在我有了女儿,一切都改变了。女儿是上帝给我最好的礼物,我首先是一个母亲,然后才是—个作家。
记者:对比两段婚姻,有什么不同?
虹影:以前那是对父亲的感觉,但我现在是像喜欢一个男人一样去喜欢一个人。从心理上,过去我是一个有幽闭或者说创伤的儿童,所以需要一个“父亲”来作为自己的丈夫。但在现在这段婚姻里,我是一个独立的人。
记者:现在你如何看待上一段婚姻?
虹影:如果不是因为前段婚姻的结束,我不会有孩子。一件坏事会成就一件好事,如果你要记一个人的仇,永远都不会快乐。我没有想到,孩子给人带来的快乐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带来的。这是最感恩的。
记者:为什么会涉足儿童文学领域?
虹影:我写童话不仅仅是开拓一种写作题材,主要是为了给我今年才8岁的女儿留一笔精神财富。我45岁才生下我女儿,我比她大很多。在这个世界上,我能陪伴她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就将我自己前半生的人生感悟,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将来等我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她还能从我的作品中获得她妈妈的精神支持。
记者:你会怎么教育你的女儿?
虹影:我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有残忍,有暴力,有流血,可是它有爱,有正压倒邪,有善良,有帮助,也有希望……就像我写童话,我不会写一个非常快快乐乐的世界,因为这不是真实的世界,她必须学习勇敢和面对。
记者:请给同样遭遇婚姻失败的女性一些建议。
虹影:要成为一个能抓住命运的人。必须拼了命去做好每件事,没有你自己的拼命,任何人都帮不了你。
索洁据《花样盛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