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喘息与心肺血管疾病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16456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喘息是儿童常见症状,约1/3的儿童在1岁内至少出现1次喘息。喘息最容易被认为与支气管哮喘(哮喘)相关,但并非所有的喘息均为哮喘,积极寻找引起喘息的病因,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反复喘息、治疗不顺利的患儿,应注意少见、罕见原因,尤其是心肺血管疾病。心肺血管疾病引起患儿反复喘息的主要原因为呼吸道受压,而其中最常见的为血管环畸形。血管环畸形包括3大类:主动脉弓异常,迷走左肺动脉(左肺动脉起源异常/肺动脉吊带)及迷走无名动脉(无名动脉压迫综合征/头臂干压迫综合征)。其中主动脉弓异常主要由双主动脉弓、左右位主动脉弓及异常血管、韧带形成血管环以及颈位主动脉弓。另外其他可引起呼吸道受压的心肺血管疾病包括肺动脉瓣缺如、动脉瘤、心脏病等。对心肺血管疾病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首选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胸部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三维血管重建对血管环畸形有诊断意义。心肺血管畸形易合并呼吸道发育畸形,所以在患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以发现是否合并气管、支气管异常,如气管、支气管软化和狭窄等。支气管镜也是外科手术治疗前病情评估的手段之一。约10%的血管环畸形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创伤性颅脑损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易引起患者残疾和死亡。如何客观、准确地对儿童颅脑创伤伤情程度及预后作出判断,对颅脑创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起重要作用。作为颅脑创伤的物理指标评分系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出现最早、使用最广泛,有学者将儿童昏迷评分专门用于小于4岁的儿童,婴幼儿神经创伤评分针对婴幼儿颅脑损伤评分,故这3个评分法在临床上的使用各具有优势及代表性。现就这3个评分法的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情况予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脑损伤时一氧化氮(NO)、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及S10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周龄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只。感染性休克1组及感染性休克2组:通过尾静脉给予脂多糖(5 mg/kg)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治疗组:造模成功后通过腹腔注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5 mg/kg);正常对照组:在其他组给予药物时给予9 g/L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Nogo髓鞘相关蛋白(Nogo-A)及NF20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假手术组(40只)、HIBD组(40只)和法舒地尔治疗组(40只),假手术组只做颈总动脉分离后不结扎,直接缝合切口不做缺氧处理,HIBD组造模后腹腔注射9 g/L盐水,法舒地尔组腹腔注射法舒地尔(10 mg/kg)。分别于术后6 h、
婴幼儿体积描记法(体描)是评估婴幼儿肺功能的先进技术,能够全面地检测潮气呼吸参数、功能残气量和呼吸道阻力,主要用于肺发育评估和呼吸系统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体描仪在平静自主呼吸状态下测定肺功能,无需主观配合,采集的信号较多,测值精确,重复性好,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应用率差别较大,主要是在德语区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过去20年,婴幼儿体描的临床应用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相关参数的正
目的的特点,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与足月儿肺功能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住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100例无呼吸道疾病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48例和晚期早产儿组52例,同时选取同期入住、无呼吸系统疾病的足月适于胎龄儿40例为对照组,3组均于出生5~7 d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比较各组间肺功能的特点及差异。结果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潮气量、每分钟
目的探讨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湖南省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确诊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72例病例,对其病变累及部位、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分析。结果男43例,女29例;年龄3个月~6岁8个月,平均年龄17个月。病变累及部位:骨组织38例,皮肤28例,外耳道8例,淋巴结32例。病变累及多部位60例(83.3%),累及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汉族中小学生1985年至2010年体格生长发育水平、体质状况及肥胖检出率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85、1991、1995、2000、200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以身高、体质量和胸围反映体格生长发育水平;以肺活量、50 m跑、肺活量指数作为体质状况评价指标。结果1.体质量和胸围的增长速度较快,身高增速相对滞后。城市女童体质量增速高于乡村。2.25年来男女肺活量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时期的危重症,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2/1 000~6/1 000。目前对PPHN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其病因及病理机制仍不明了,PPHN的防治更是新生儿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肺血管的异常收缩、血管床发育不良、肺血管的重塑是PPHN的主要病理类型。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镇静、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血管活性物质、肺血管扩张剂等。目前吸入一氧化氮是扩张肺血管的主要措
目的通过分级治疗,探讨儿童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初始治疗指征。方法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在血液专科诊治的新诊断ITP患儿380例。男214例(56.31%),女166例(43.68 %)。以血小板计数≤ 30×109/L,或伴有中度以上出血现象以及活动性出血者划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仅予每周观测血小板值,治疗组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
紫癜性肾炎(HSPN)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尽管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仍也有少数患者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探讨HSPN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主要分析国内外近年来HSPN的综合治疗进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环孢素/他克莫司、咪唑立宾、雷公藤总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扁桃体切除、血浆置换等措施的临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