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毛笔书法之执笔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v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书写姿势有别,历代执笔姿势呈现多样化。“五字执笔法”是一种传统的执笔姿势,并受到书法大家的推崇,知其姿势要领,而后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无论何种执笔,手笔一体,随心所为,采用顺应生理机能,舒适、合理、灵活的执笔姿势。
  关键词:执笔 姿势 五字执笔法 三指执笔法 执笔无定法
  一、中小学生执笔现状
  当前,中小学对“书法进课堂”备受关注,但苦于专业师资的缺乏,导致很多学校学生在书写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就连执笔方法也层出不穷,十分不规范。不好的执笔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样不仅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制约着书法学习更高层次的追求。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是我们进入书法学习的第一扇大门。
  二、历代执笔法姿势多变
  古人书写多“席地而坐”(跪坐),将简、牍或绢、帛卷成卷,左手握卷右手执笔书写,或以一书童持绢、纸上边,书写者左手持其下边,右手执笔书写。书写时肘、腕完全悬空,没有几案支撑和依托,当时的几案只是用来置放器物和文具。此种书写的姿势延续了几千年,但因为左手持绢纸的高度与角度存在多样性与不稳定性,致使执笔法在历代得到不同的演变与发展。
  根据历代执笔图像(手指执笔姿势)显示:
  1、东汉时期,以握管式执笔为主。(图1)
  2、晋唐至五代,以二指单钩辅以三指单钩与三指双钩执笔为主。(图2)
  3、宋元时期,以二指单钩与三指双钩并行。(图3)
  5、清代以单钩双钩四指五指执笔并存,是执笔多元化的时期。(图5)
  6、民国执笔有三指双钩与四指双钩(图6)
  7、新中国成立以后五指执笔法得到更多书法大家的赞同。(图7)
  三、五字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又称五字执笔法。对五字执笔法极为推崇的当属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沈先生在《书法论-余论》中提到:“拨镫法是晚唐卢肇依托韩吏部所传授而秘守,后来才传给林蕴的。”而唐代林蕴在其《拨镫序》中说到:“吾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妄传。推、拖、捻、拽是也。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南唐后主李煜之《书述》有云:“书有七字法,所谓法者,捩、压、钩、揭、抵、导、送是也,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锺、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传于此日。因恐将来学者无所闻焉,故略记之。”后主李煜所谈七字法,其实“导、送”两字是他所加,或者得詧光(僧名,古辩字)的口授,亦未可知。后由唐朝陆希声对二王“拨蹬法”梳理阐明:擫、押、钩、格、抵五字执笔法,至宋代钱若水才公开于世。这“五字执笔法”自唐至今,由于书写姿势的舒适、合理,逐渐成为主流执笔法。
  五字执笔法,“擫、押、钩、格、抵”具体姿势分析如下:(图8)
  擫,是拇指的作用,擫是按、抵之意,以拇指的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内侧,力量由内向外。
  押,是食指的作用,押通压,有约束、管束之意。是指食指第一节压住笔管的外侧,力量由外向内,位置和拇指内外相当,与拇指相互配合捏住笔管。
  钩,是中指的作用,在拇指和食指将笔管捏住的情况下,再以第一节指肚前端弯曲如钩钩住笔管外侧,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相对拇指更稳固控制笔管。
  格,是无名指的作用,是指无名指用甲肉之际紧顶笔管内侧,将中指钩向内的笔管挡住,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此动作亦称“揭”,有抵挡和往上顶之意。
  抵,是小指的作用,有顶、托之意,是将小指紧靠支顶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依托力。
  四、执笔在“坐姿”(小字)、“站姿”(大字)上有别
  当今社会由于书案的广泛使用,学习书法都有专用的书桌,书写姿势一改古代“席地而坐”而为“坐姿”或 “站姿”。无论何种执笔姿势,就是要解决五个手指如何合理安排各自的作用,就其姿势,书写时,一定要感觉舒适、自然、合理,不牵强、不别扭 、不费劲、能持久。
  1、“坐姿”执笔
  当代书写者拥有高矮适宜的桌椅,坐姿书写是种较科学和合理的一种书写姿势,特别是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坐姿”,对健康成长意义重大。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左手自然平放按纸,右手执笔书写,执笔方法采用“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是一些书法教育大家极力推崇的,是目前最科学最合理的一种执笔方法。
  2、“站姿”执笔
  书写者书写小字多采用“坐姿”,而书写大字,一般都会采用“站姿”。书写大字时,不仅对指、腕、肘、臂、腰乃至全身力量都有一定要求,执笔时多采用“三指执笔法”。
  “三指执笔法”见图9:
  (1)大拇指按住笔管稍上内侧;
  (2)食指稍稍弯曲,以第一关节指肚压住笔管外侧;
  (3)中指第一关节指甲左侧边缘处抵住笔管,和食指、拇指成三角方向,共同配合稳固笔管;
  (4)无名指和小指自然靠拢,适度给力,以支撑前三指的稳定。
  五、书写小楷、小行草执笔有别
  小楷小行草虽都是小字,都用“坐姿”,都用“五指执笔法”书写,但其具体要求还是有一点差异。书写小楷,执笔宜浅,要求笔笔中锋,而且笔画精到,似乎要求执笔的稳定性更高。
  小楷执笔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图10)
  指实,就是手指执笔力量适宜,要捏住笔管,过于紧张则运化不便;过于松弛则缺乏力度,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内侧,力量由内向外,由此兼五指之力,齐腕而下笔,乃能至“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集管心,笔笔皆灵气而稳重。”
  掌虚,即为执笔之时掌心务必保持虚空,五指断不可弯曲塞掌,要有感觉掌中握有一个鸡蛋即为最妙。如此,运笔便能稳重之中不落下一丝灵气。掌虚之目的即充分地放松手掌之筋骨,手指手腕断不可僵直紧张,否之则会严重影响运笔的效果。
  掌竖,执笔之手尽量垂直而立,掌竖方能笔直,笔直固能峰正,若反其道行之,则会导致笔管歪斜、笔锋侧偏的严重后果,进而导致笔画扁窄的出现。
  腕平,即为腕部尽量与桌面平行,不可倾斜过大角度。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执笔第十二》有言:“学者欲执笔,先求腕平,次求掌竖”。腕平是为了在写字时充分地将腕部的力量传送至笔锋,腕部保持与桌面平行有助于灵活运腕。而腕平与掌竖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的,笔管挺直才能达到笔锋的稳与正,这要归功于运腕和掌竖,做到笔锋、笔管、手掌、手腕四点合一,正、直、竖、平,才能达到灵活有力之妙境。
  管直,执笔的同时要注意笔管与桌面的角度尽量保持垂直,但也应该视具体运笔而定,笔管有时俯仰倾斜。但不论何种情况,都是应该达到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书写小行草,为了笔法丰富,正侧并用,调锋就得方便快捷。可用“五字执笔法”或“三指执笔法”。“五字执笔法”在“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的基础上,“掌竖”“管直”可略改倾斜,这样书写更便于捻管调锋,在使转翻笔时调节空间更大,更有灵活性、自由度,更能使小行草笔法丰富、跌宕多姿。(图11、12)
  六、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初学书法,在了解各种执笔法的内涵和渊源之后,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科学的执笔方法。久而久之,通过手和笔之间的磨合,有对书法更深层次的感悟和认识,自然习惯了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舒适执笔方法。当然姿势是次要,通过执笔把字写好才是重要的。东坡居士有云: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虽无定法,但关键在于“虛而宽”之法。无论何种执笔,手笔一体,随心所为。执笔顺应生理机能,要做到自然、合理、舒适、灵活、宽松、不拘谨、不生硬、不板滞、不别扭、不僵化,如此方得执笔真谛。
  参考文献:
  [1]庄天明.《执笔的流变:中国历代执笔图像汇考》.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版
  [2](清)戈守智.沈培方校证.《汉溪书法通解》.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合肥市第七十二中学 安徽合肥)
其他文献
摘 要:“注重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体验造型活动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之一。笔者在这一学期执教的《给同学画漫画》一课中出现了学生作业雷同,缺乏趣味性,缺乏创新能力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漫画肖像中的趣味性进行了探索,对公开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且归纳了解决缺乏创新能力这一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 漫画肖像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课堂示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媒介,是广大一线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教学方法。“范画”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从精挑细选,充分发挥范画的作用;合理运用课堂范画,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两个大方面阐述范画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之再认识。  关键词:课堂示范 精挑细选 合理运用 释疑解惑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范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媒介,
期刊
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创办于1995年,参赛学生累计超过一千多万人次,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29项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今年举办第25届。本届比赛,浙江省和安徽省将强强联合,加强省际交流,共同书写“翰墨皖浙”。  六一儿童节前夕,皖浙赛区启动了赛前筹备工作,招募大赛“集体组织单位”,开展基地校联合体共建,共同推动大赛。皖浙赛区组委会还聘请了安徽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期刊
编者按:为进一步完善美术书法考级程序,简化流程,辅助各考级点做好考级工作,有效提高各考级点的考级管理和辅导工作,扩大各考级点的考生人数,全国艺术等级考试教材编辑委员会开发了学生考级培训教材,以方便各考级点学生参加考级。本期推荐课程为漫画6级课程。根据文旅部六级考纲的要求,制定了六级的教学目标:一是进一步学习根据多个规定造型进行组合联想的方法。二是学习根据主题合理添加人物动态和背景的方法。三是继续学
期刊
鲁大东  名齐,号启明、夷窠,蓬莱人,生于山东烟台。  被称为七零后书法家,七零后这个事,当初由不得自己选择。  曾经在中国美院读书,书法博士,导师王冬龄、朱青生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学生时代参加过一些大赛,得过不疼不痒的奖,觉今是而昨非。  最早学画,现在也参与当代艺术。喜欢艺术史,不搞假国学。  一九九五年组乐队,现在是”与人“乐队主唱,出过两张专辑,定期不活动。 
期刊
摘 要:美术教学追求动态化、生成性,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学要求从图像识读入手,每一维度活动目标都指向学科本体价值,学生在深度理解并感悟的基础上将新知识内化,转化成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能力。以美术语言表达和物化为策略的活动设置,通过“以画说话:画显生活本身”、“融技成画:画蕴技法神”和“时代入画:画通时代脉搏”三条途径,链接文化与时代,开启心灵表达的图象化密码。让学生感受那些为社会默默奉献的精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工程的逐步推进,美术教师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在美术教学中,应开展以体验性、探究性和综合性为主的美术活动,这不仅顺应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也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空间限制。本文从《三原色与三间色》一课谈起,分别从“铺设渗透,初见色彩;激活求证,认识色彩;拓展延伸,探寻色彩和融会创新,活用色彩”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培
期刊
摘 要:“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通过一定目的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联想无疑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经过启发,进行创新的思考。本文以浙教版四年级上册《正负图形》一课为例,提出以“图像识读”为教学手段,经过 “研读、赏读、趣读”三个阶段,使学生在“模仿联想”中举一反三,在“自由联想”中融会贯通,在“对比联想”中触类旁通,
期刊
摘 要:根据现有教材,面对人物画水平薄弱的九年级学生,如果按照书本单元教学内容,直接让学生进入人物动态绘画,难度有点大。笔者采用各种媒体手段,将动态人物教学更加形象化,以动态人物画创作教学为切入点,不局限于速写技能培养,打开眼界与思路,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首先笔者对动态人物画的定义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动态人物画初中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发掘动态人物画对于初中生美术教学的价值
期刊
释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