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生物是理科内容,但是又具备文科学系的特点,知识的理论性较强,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在生活中的應用较多。但就学生学习来说这些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就我从教的人教版教材来说分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本必修教材,再高三一轮复习的时候,将这三本教材的知识融合起来就可以分为分子层次,细胞层次,个体层次,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层次,各个层次间的知识又有独立性,但是每个层次之间联系密切,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学生需要兼顾局部知识和各局部的关系,从而整合应用。
我在暑期回到母校进行教育硕士学习的时候,课堂上刘老师要求我们自行设计思维导图,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这种方式可以应用在学生日常学习和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这是是一种将某一点思维发散图形思维工具,这种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例如文字、数字食物、线条、颜色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人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
因此在生物学习中,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些各自独立又有联系的点在学完某一个阶段后做一个总结。思维导图将思维活动用文字或者图画呈现出来,以活泼流畅的各种形式的曲线代替各知识之间的联系。避免了枯燥的回顾,并且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整理出知识的脉络,突出重点知识。在用思维导图整理完知识以后,学生又会发现新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索。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创新
下面以“基因”一词为例,探究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复习过程中的应用。“基因”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这本教材中提到的最多的词,在这本教材中大部分重点知识也都与“基因有关,因此以“基因这一词为中心,开展对必修二的全面复习,教师和学生学完必修二这本教材后进行,也可以在高三一轮复习时进行。
必修二第一章标题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其实这里提到的遗传因子就是以后学生将要常常接触到的基因。因此在提到基因的时候,这一词曾经被称为遗传因子,是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后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时提到的,学生很容易由基因想到这些重点知识。
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受环境的限制无法使用这个软件,但是学生可以手绘,就《遗传与进化》的基因工程部分来说,学生手绘的思维导图更加精彩多样,体现了不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以下是具体的学生绘制的这部分图。
3.效果对比与反思
(1)创新效果
笔者对使用思维导图复习必修二的班级进行了访谈,学生普遍能够接受这种轻松愉快最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复习模式,将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班级范围内展示分享,学生在整理知识的同时表示这是对学过的知识的有效复习,还可以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在合作制图的过程中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同学的合作精神。在展示的过程中,又能锻炼学生展现自我的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数据显示,运用思维导图复习的班级学生明显活泼开朗多了,提出的问题多了,与老师交流的多了,但是作业的错误率少了,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将这种方式引入其他学科学习。
(2)创新反思
针对这次将思维导图引入必修二的复习备考中,我认为今后可以将这种形式推广,不只是推广到复习课,可惜在预习和学习中用,也可以用来代替以往枯燥的文字堆砌起来的笔记。可以在生物教学中深入开展,也可以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加强交叉学科的联系。
但是,这种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必须能够放得开,这样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散,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另外也受授课时间的限制,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对所做内容充分展示。
总之,任何一项改革创新总会有利有弊,这种方式使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散和展示,是一种教师辅助教学和学生辅助学习的手段,其中的局限性是可以以主流的教学方式弥补的。
高中生物是理科内容,但是又具备文科学系的特点,知识的理论性较强,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在生活中的應用较多。但就学生学习来说这些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就我从教的人教版教材来说分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本必修教材,再高三一轮复习的时候,将这三本教材的知识融合起来就可以分为分子层次,细胞层次,个体层次,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层次,各个层次间的知识又有独立性,但是每个层次之间联系密切,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学生需要兼顾局部知识和各局部的关系,从而整合应用。
我在暑期回到母校进行教育硕士学习的时候,课堂上刘老师要求我们自行设计思维导图,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这种方式可以应用在学生日常学习和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这是是一种将某一点思维发散图形思维工具,这种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例如文字、数字食物、线条、颜色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人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
因此在生物学习中,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些各自独立又有联系的点在学完某一个阶段后做一个总结。思维导图将思维活动用文字或者图画呈现出来,以活泼流畅的各种形式的曲线代替各知识之间的联系。避免了枯燥的回顾,并且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整理出知识的脉络,突出重点知识。在用思维导图整理完知识以后,学生又会发现新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索。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创新
下面以“基因”一词为例,探究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复习过程中的应用。“基因”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这本教材中提到的最多的词,在这本教材中大部分重点知识也都与“基因有关,因此以“基因这一词为中心,开展对必修二的全面复习,教师和学生学完必修二这本教材后进行,也可以在高三一轮复习时进行。
必修二第一章标题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其实这里提到的遗传因子就是以后学生将要常常接触到的基因。因此在提到基因的时候,这一词曾经被称为遗传因子,是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后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时提到的,学生很容易由基因想到这些重点知识。
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受环境的限制无法使用这个软件,但是学生可以手绘,就《遗传与进化》的基因工程部分来说,学生手绘的思维导图更加精彩多样,体现了不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以下是具体的学生绘制的这部分图。
3.效果对比与反思
(1)创新效果
笔者对使用思维导图复习必修二的班级进行了访谈,学生普遍能够接受这种轻松愉快最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复习模式,将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班级范围内展示分享,学生在整理知识的同时表示这是对学过的知识的有效复习,还可以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在合作制图的过程中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同学的合作精神。在展示的过程中,又能锻炼学生展现自我的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数据显示,运用思维导图复习的班级学生明显活泼开朗多了,提出的问题多了,与老师交流的多了,但是作业的错误率少了,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将这种方式引入其他学科学习。
(2)创新反思
针对这次将思维导图引入必修二的复习备考中,我认为今后可以将这种形式推广,不只是推广到复习课,可惜在预习和学习中用,也可以用来代替以往枯燥的文字堆砌起来的笔记。可以在生物教学中深入开展,也可以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加强交叉学科的联系。
但是,这种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必须能够放得开,这样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散,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另外也受授课时间的限制,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对所做内容充分展示。
总之,任何一项改革创新总会有利有弊,这种方式使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散和展示,是一种教师辅助教学和学生辅助学习的手段,其中的局限性是可以以主流的教学方式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