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人格的途径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jie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H1(2016)13-01-02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守卫本土是动物的本能,这成了有思想的人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民族万丈豪情;《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平市镇桥中学 333300)
其他文献
摘要: 高中物理“难学”,不仅学生这样说,老师们常常也有此同感。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稳步地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一、培养坚强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
期刊
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数学阅读理解题、猜想结论、探索规律题、信息迁移题等随处可见,而许多学生由于不能灵活地转换数学语言,捕捉不到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或提示,即使题目中涉及的道理很简单,所用的知识都是基本知识,学生却不能领会,无从下手;或者能找到解题途径,可以得到题目的最后结论,但书写的解题过程却杂乱无章、漏洞百出,不能准确、严密、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思路,表现出一种知识与应用之间的严重脱节。通过长期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小学教学适应学生特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利实现教与学相统一的必由之路。那么,应该怎样去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明确要求,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渠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必须从以教材教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为中心。也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期刊
一、悬念处预留空白,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猜测和期待的目光去探索文章真谛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为此,教师在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悬念,留下一段空白,很容易就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快速集中起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此时整个课堂表面上平
期刊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在我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位学生,上课时目不转睛的看着我,当我提问他时,他却答非所问。课后了解得知,课堂上大段大段的材料分析解读,让他无所适从。我深深的自责,对他们而言历史学习就像是一株高耸直立的大树,让他们感到高不可攀。我意识到分层次走班教学下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一劳永逸解决所有学生的差异问题,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我们为这部分同
期刊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积极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再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改革之路,课堂教学模式也已经初步成型。通过教育实践我们也发现,课改后的课堂在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堂,有着很大的创新和突破。现就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课改后的教材主题更突出,内容也更丰富了,趣味
期刊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
期刊
编号:H1(2016)13-02-02  创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质疑,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学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
期刊
编号:O6(2016)13-01-01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只有一个,千百万年以来,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万物共生。当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已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作为一名
期刊
编号:G40(2016)13-03-02  作者:韩长玲  所谓虚拟情境是指由课程开发者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史实为依据,虚构出来的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认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虚拟情境教学法,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虚拟情境呢?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