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许多有识之士呼吁“拯救地球”“敬畏生命”“全球伦理”等口号,揭示了人类文化的最新走向——由文学文化转向生态文化。进入21世纪人们的教育理念更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自身、关注生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时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必将成为幼儿教育中关注的新视角,也将是幼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研究的重要领地。
一、正确理解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内涵与儿童利益优先原则
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奠定幼儿正确的世界观、自然观的最初基础。从幼儿来讲,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虽然受到他们生活经验的制约,但他们的情感却很容易受到周围情境的感染,行为习惯也很容易养成。那么,在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积极的成份。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提炼产生活动内容,并利用“兴趣’这一情感动力让幼儿自主选择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引发幼儿新的兴趣,让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同时发挥教育功效。因此,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应结合周围的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教育,并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去实现自己每一个美好的愿望,这样才更为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的规律,考虑幼儿的最大利益,对于他们终身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尤为重要。
二、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生活化、游戏化、整合性与保证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原则
v在《公约》中称儿童是脆弱群体,而幼儿更是脆弱群体中的弱者。《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怎样的,才能更好地体现这一点呢?
1、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生活化.
首先,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必须以幼儿生活为特征。杜威曾说:“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这就指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生活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幼儿时期是一个更多地依赖于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的时期,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其经验的局限,而周围生活的各种事件又很容易使幼儿的情感受到感染,所以,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应以幼儿生活为源泉,既要帮助幼儿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又要引导幼儿建立一种健康友善的自然观。它关注的是幼儿的责任感和自主精神的培养,显然“情感”教育是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核心。幼儿因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他们的心理、生理、认知、情感等的发展水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决定了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的教育必须寻求一种更为有效、更为顺然、更能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方法、形式。这就必须使我们去倡导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在生活中通过自身不断的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幼儿的生长与发展。
其次,对幼儿实施生态环境教育必须与幼儿生活融为一体。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在知识方面使幼儿了解生态环境中粗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依赖性;自然、人与社会三者的平衡;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在态度方面让幼儿学习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具有自信品质、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萌发幼儿尊重自然的美好情愿。
2、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游戏化
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更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总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和游戏共同生存,没有游戏幼儿就无法得到发展。游戏不仅仅只是为幼儿提供了“玩”,更重要的是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处处可见,而生态环境教育内容又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角落。把生态环境教育内容游戏化,既符合幼儿的天性,又使幼儿通过游戏对现实生活得以模拟和再现,有利于激发幼儿内心情感的自发表现。
3、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整合性
一是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目标有机地渗透在各领域之中。通过各个领域有机整合,保证了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幼儿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获得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使幼儿的情感体验与知觉现象融为一体,激发幼儿对生态环境教育内容的兴趣,引起幼儿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感受和理解。使幼儿不是被动地,而是主动地在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快乐和谐并富有情趣的氛围之中,通过与自然、社会共生与互生的对话中生成新事物,产生新经验。
二是对幼儿生态环境教育内容进行科学地整合。周围生活中处处都蕴涵着生态教育的契机。如:爱护幼儿园的每一块天地;爱护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尊重为我们成长提供服务的每一位成人;如何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通过把这些教育内容的科学整合,为幼儿提供了从认识到行为,再从行为到认识的空间,这样构建的生态理念才是完美的、坚定的。必然使他们在将来能分化出丰富而又深刻的生态思想与行为。
在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中还应提高教师对生态环境教育的认识,克服片面性与极端性,全面把握生态环境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便更好地履行《公约》的宗旨和贯彻《纲要》的精神。
一、正确理解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内涵与儿童利益优先原则
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奠定幼儿正确的世界观、自然观的最初基础。从幼儿来讲,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虽然受到他们生活经验的制约,但他们的情感却很容易受到周围情境的感染,行为习惯也很容易养成。那么,在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积极的成份。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提炼产生活动内容,并利用“兴趣’这一情感动力让幼儿自主选择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引发幼儿新的兴趣,让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同时发挥教育功效。因此,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应结合周围的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教育,并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去实现自己每一个美好的愿望,这样才更为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的规律,考虑幼儿的最大利益,对于他们终身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尤为重要。
二、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生活化、游戏化、整合性与保证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原则
v在《公约》中称儿童是脆弱群体,而幼儿更是脆弱群体中的弱者。《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怎样的,才能更好地体现这一点呢?
1、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生活化.
首先,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必须以幼儿生活为特征。杜威曾说:“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这就指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生活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幼儿时期是一个更多地依赖于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的时期,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其经验的局限,而周围生活的各种事件又很容易使幼儿的情感受到感染,所以,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应以幼儿生活为源泉,既要帮助幼儿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又要引导幼儿建立一种健康友善的自然观。它关注的是幼儿的责任感和自主精神的培养,显然“情感”教育是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核心。幼儿因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他们的心理、生理、认知、情感等的发展水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决定了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的教育必须寻求一种更为有效、更为顺然、更能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方法、形式。这就必须使我们去倡导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在生活中通过自身不断的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幼儿的生长与发展。
其次,对幼儿实施生态环境教育必须与幼儿生活融为一体。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在知识方面使幼儿了解生态环境中粗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依赖性;自然、人与社会三者的平衡;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在态度方面让幼儿学习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具有自信品质、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萌发幼儿尊重自然的美好情愿。
2、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游戏化
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更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总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和游戏共同生存,没有游戏幼儿就无法得到发展。游戏不仅仅只是为幼儿提供了“玩”,更重要的是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处处可见,而生态环境教育内容又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角落。把生态环境教育内容游戏化,既符合幼儿的天性,又使幼儿通过游戏对现实生活得以模拟和再现,有利于激发幼儿内心情感的自发表现。
3、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整合性
一是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目标有机地渗透在各领域之中。通过各个领域有机整合,保证了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幼儿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获得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使幼儿的情感体验与知觉现象融为一体,激发幼儿对生态环境教育内容的兴趣,引起幼儿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感受和理解。使幼儿不是被动地,而是主动地在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快乐和谐并富有情趣的氛围之中,通过与自然、社会共生与互生的对话中生成新事物,产生新经验。
二是对幼儿生态环境教育内容进行科学地整合。周围生活中处处都蕴涵着生态教育的契机。如:爱护幼儿园的每一块天地;爱护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尊重为我们成长提供服务的每一位成人;如何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通过把这些教育内容的科学整合,为幼儿提供了从认识到行为,再从行为到认识的空间,这样构建的生态理念才是完美的、坚定的。必然使他们在将来能分化出丰富而又深刻的生态思想与行为。
在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中还应提高教师对生态环境教育的认识,克服片面性与极端性,全面把握生态环境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便更好地履行《公约》的宗旨和贯彻《纲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