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动员中的中美舆论战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国报刊对“美国之音”关于抗美援朝的虚假报道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深刻揭露了“美国之音”美化侵略战争、颠覆共产党领导的真实面目,厘清了人民群众中一少部分人对“美国之音”的模糊认识,使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下,为抗美援朝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稳定牢固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关键词] 抗美援朝 舆论战 《人民日报》 “美国之音”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掩盖其侵略行径,美化侵朝战争的正义性,加大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妄图从内部分化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凝聚力。“美国之音”作为美国政府实施意识形态进攻的主要工具,掀起了一场针对中国的反对共产主义“宣传真理运动”,由“美国之音”中文部具体负责对华广播事宜,在中国社会一少部分人中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混乱,严重干扰了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社会舆论动员。为此,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国主流报刊对“美国之音”进行了集中连续批判。分析总结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美在舆论战场上的这一角力,对于提升中央国家媒体在社会舆论动员方面具有积极的历史借鉴意义。
  一
  电台广播作为舆论战的重要传播媒体,在美国推行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作为美国“总体宣传”模式主要工具的“美国之音”,可以说是美国进行意识形态侵略的急先锋。
  “美国之音”是美国唯一的一家由联邦政府经营的广播电台。由于美国宪法规定不允许政府对内办广播、电视和报纸,所以,“美国之音”只有对外广播而无对内广播。“美国之音”开办于1942年2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隶属美国战时情报局,主要从事战争鼓动宣传,为盟军的胜利制造舆论。二战结束后为美国国务院接管。1953年,美国新闻署成立,“美国之音”改由该署领导,是美国国务院新闻总署下属五大部分中最大的一个部门。它的台长由美国总统直接任命,几乎所有重要部门的第一把手都由美国外交官担任。它的经费全部由美国政府拨给。“美国之音”最初以英语和德语进行广播,随后又开播了日语广播。美苏冷战开始后,“美国之音”于1947年2月17日迅速开播了对苏联地区,并辐射整个东欧的俄语广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实现美国控制南京国民政府,以保证和扩大美国在华利益的战略企图,美国政府在舆论宣传上也是严密筹划、积极配合。从1944年夏季开始,“美国之音”开始播出中文节目。它设有一个庞大的中文部,专门负责对华广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之音”中文节目就成为美国政府对我国进行舆论战、心理战的主要工具。1950年9月13日,杜鲁门向美国驻世界各地的外交使团发布了一项总统密令,规定“要用更强有力的心理战武器对付日益扩大的共产主义威胁”,支持美国国务院对共产党宣传采取攻势。特别是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25日入朝作战以后,“美国之音”迅速调整对华宣传策略,通过发布不实新闻来迷惑中国军民,扰乱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活动,以此来掩盖美国在朝鲜参战的不义行动。
  “美国之音”成为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舆论动员时,首先要面对的头号对手。
  二
  对于这场无形战场上的中美较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从支持正义战争,反对不义战争的战争动员的道德制高点上,对美国发起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舆论斗争。
  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即6月27日,《人民日报》以《朝鲜共和国军队转入反攻》为大字标题,整版编发集纳9条消息的一组新闻。同时发表题为《朝鲜人民为击退进犯者而奋斗》的社论和一篇“平壤通讯”,揭露美国扶持南朝鲜李承晚集团挑起战争的经过,指出“朝鲜的全面内战爆发了”。从7月开始,《人民日报》以周刊形式将第五版开辟为《保卫世界和平专刊》,集中报道朝鲜战争。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26日,为了配合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时事宣传的指示》。指示提出:“我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应有一致的认识和立场,坚决消灭亲美的反动思想和恐美的错误心理,普遍养成对美帝国主义的仇视、鄙视、蔑视的态度。”根据这一指示,以仇视、鄙视、蔑视美帝国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抗美援朝宣传教育运动,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全面投入下,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在这场宣传教育运动中,对“美国之音”的批判成为重头戏。从1950年11月中下旬开始,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媒体集中火力,重点打击,掀起了批判“美国之音”的浩大声势。其具体做法是:
  一是在批判的方法上以群众来稿为主要形式,体现出群众的明确指向性和说服的真实性。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国社会舆论的风向标。作为批判“美国之音”的主要舆论阵地,《人民日报》以群众来稿的形式作为批判的主要方法,体现了群众明确的指向性。1950年11月下旬是《人民日报》集中批判“美国之音”的主要时期。据统计,在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群众来稿16篇。来稿群众的成分组成分别为大学教师、学生、工人和其他社会各界群众。多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从这一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是人员组成多为有条件可以收听“美国之音”的群众,比如天津五金工会的于浪在来稿时说自己就是因为工作单位的机关里有一架长短波收音机,刚好可以收听到“美国之音”[1];二是人员分布城市多为沿海较发达城市,经济发展快、民众文化水平普遍较高,美国影响力比较深远,成为“美国之音”中文广播的重点区域。事实上,“美国之音”中文部除用汉语普通话,还分别用广州话、厦门话、上海话、客家话、潮州话和藏语等各种地方语言进行对华宣传,每天播音达十几小时,造成了这一地区部分群众的思想混乱。因此,《人民日报》集中刊登京津沪杭等城市的群众来稿,目的就在于集中火力对上述城市部分群众对“美国之音”存在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批判,引导群众正确认清“美国之音”的真实面目,使人民群众达到不听、不信、不传“美国之音”的目的,体现了《人民日报》舆论引导对象明确的指向性。   另一方面,《人民日报》在采取群众来稿的批判形式时,非常注重运用群众的自身经历、心路转化等具有个体情感体验的表述方式,来揭露“美国之音”造谣弄假、颠倒黑白的虚伪宣传,从而增强了舆论引导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比如,在燕大教员座谈会上,从美国归来的郑林庄教授说:“在路经香港时,听人说燕大的陈芳芝教授已被共产党‘配给’了。”大家听了,连在座的陈芳芝教授也不禁笑起来。蒋荫恩教授说,“他在美国时,看到一期‘生活’画报上登着一张人民解放军在北京举行入城式的照片,上面只有以乐队前导的‘共军’行列在街上孤零零地走着,两旁冷清清地没有一个欢迎的人。会上大家一致认为‘美国之音’毫无疑问是美帝国主义的一个庞大而又恶毒的造谣机构。是美帝国主义及其所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在中国大陆被基本消灭后,美帝国主义除了特务以外用以破坏中国人民政权的一个卑劣的工具。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把‘美国之音’从中国赶出去”[2]。
  二是在批判的内容上以认清本质为突击重点,集中揭露“美国之音”的虚伪性和反动性。
  揭露和认清“美国之音”的真实本质,这是《人民日报》在这场舆论争夺战中的首要选择和主要内容。在揭露“美国之音”虚假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围绕认清4个方面的问题来展开批判。
  通过深入讨论和意见交流,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即:一是关于“美国之音”的性质。“美国之音”是直属于美国国务院的御用宣传机关,是一个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是美帝鼓动战争的喇叭筒。二是关于“美国之音”的作用。“美国之音”是被帝国主义者作为思想武器来配合军事进攻的。其意图在于通过传播谣言,以瓦解中国人民抗美的思想,麻痹中国人民的警觉性。三是关于是否可以用批判的态度收听“美国之音”。“美国之音”是美国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中国进行所谓“心理作战”的重要工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通过宣扬标榜所谓的新闻客观、公正来迷惑中国人,不是一般政治觉悟不高的知识分子和市民有能力去批判它的。因此,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借口用批判的态度收听“美国之音”,就好像你明明知道这是美国人给我们毒药,我们却还要尝尝看。我们禁种鸦片,禁卖鸦片,也要禁吸鸦片。四是关于是否应该禁听“美国之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保护报道真实新闻的自由。禁止利用新闻以进行诽谤,破坏国家人民的利益和煽动世界战争。”禁听“美国之音”就是为了保护新闻自由,保护人民的利益。[2]
  在揭露“美国之音”虚伪性的方法上,则是运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批判:
  1.事实论证法。即通过对“美国之音”所宣扬的所谓“真相”进行客观事实的比较论证,从而戳穿“美国之音”的报道虚假,也教育了部分群众思想上存在的“姑且听听”的模糊认识。比如,清华大学工会会员李广田指出:“‘美帝是我们的死敌!’这是在这一次抗美爱国的热潮中为大家所彻底认识到,并完全肯定了的事实。但一提到‘美国之音’,有些人都认为‘不妨听听’,甚至以为可以和我们的《人民日报》比较参考一下。”但是,“作为敌人的宣传工具的‘美国之音’究竟还有什么可参考呢?疯狂野蛮的美帝用千万吨炸弹烧杀朝鲜人民,说这是为了朝鲜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把被迫自卫的朝鲜人民叫作‘侵略者’;甚至连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西藏,也被叫作‘入侵’。说‘打到三八线,美军不再前进了’,结果是打到了四○线。说‘美军到四○线为止’,结果却打到了鸭绿江边。……”“试问,这样两种不同的报道:一个是真理,是为人民说话,并教育人民的;一个是假理,是为敌人说话,是欺骗并麻痹我们人民的,又将怎样比较,怎样参考呢?”[3]
  2.亲历现身法。通过曾经听过“美国之音”广播的群众的思想变化来表达对“美国之音”欺骗宣传的认识。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盛澄华讲述了他自己在生病期间听过“美国之音”一次时所引起的思想愤慨。他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天晚上,收听到“美国之音”三段华文广播,其中一段是对中国时局的分析,“其中全部是针对党内外的团结合作进行挑拨离间以及对中国人民所热爱的领袖们的污蔑毁谤。敌人对我全国人民一心一德紧紧团结在自己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团结在为创建人民新中国忠贞献身三十年如一日的中国共产党周围是最为忌恨的,因此它不惜用一切手段来施行混淆是非与造谣中伤的伎俩。我们全中国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同胞,是应该用同一个声音回答它说:堵住你‘美国之音’的狗嘴!”[1]
  3.历史记忆法。通过对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特别是美国侵华历史的回忆,在人民群众中间建立起普遍的“集体记忆”,从而在追溯历史的过程中,揭露帝国主义无论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手段,都是为帝国主义利益服务的。为此,《人民日报》先后刊发了多篇诸如《残暴的美国侵略者》《美帝侵华年表(图表)》《美帝控制中国海关时的罪恶》《驳侵略者口中的“中美友谊史实”》《剥落“蒙面强盗”的面具》《从美帝“移民法案”看所谓“中美传统友谊”》《抗战时期美国对华“经济援助”的侵略内容》等文章来唤起人民群众对美国的仇视,从而启发群众认识到“美国之音”的别有用心。盛澄华教授指出:“美帝百年来侵华的历史中自认为最得意的杰作是懂得如何打扮成一个‘白脸’的角色,这个‘白脸’至今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间是被揭露得不够的。说来也许是不可置信的事情:在北京解放一年以后,洛氏基金还通过在中国的‘美国朋友’要来‘帮助’清华,当然人民清华是会坚决地回答说:‘谢谢,我们不需要!’但是也不是没有人这样想过:认为洛氏基金又不是美国政府的钱,而是私人捐助的基金。这好像是说用了‘洛氏基金’的名称以后就不再是洛克菲勒的钱,好像是说洛克菲勒就不是华尔街的大亨之一,好像是说美国政府所代表的就不是这些华尔街的主子们!”但是,“今天中国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已经觉醒过来,他们知道了这张‘白脸’是有限度的,这张‘白脸’并非对每个中国人民都如此。请读一读报纸上全中国人民血泪深仇的控诉!这里对你扮‘白脸’的人在那里就出现了‘红脸’”[1]。
  三是在批判的效果上以主动停听为目标导向,引导群众自发主动地停止收听“美国之音”。   批判“美国之音”的根本目的在于粉碎美国对华的意识形态侵略,号召群众自觉主动地停听“美国之音”,在思想意识上牢牢树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为此,《人民日报》在刊发群众来往的稿件中,采取了以下3种方法:
  1.说服教育。在燕京大学新闻系全系座谈会上,学生马清健说,我们主张禁听“美国之音”,但禁听只不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说服教育。譬如我们要禁止小孩子玩火,但主要是要告诉他玩火是要闯祸的。因此,法令应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
  2.严肃法纪。共同纲领规定:“保护报道真实新闻的自由。禁止利用新闻以进行诽谤,破坏国家人民的利益和煽动世界战争。”为此,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根据群众检举,复经周密侦查,将潜伏本市的“美国之音”情报员周祚伟逮捕,抄获用化名“岑”送递香港“美国总领事馆”转交“美国之音”的情报底稿3件,及其用以配合犯罪活动的十二灯短波收音机一只。严厉打击了谣言的源头之一——“美国之音”。[4]
  3.爱国启发。《人民日报》在批判“美国之音”时,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批判而批判,而是注重引导人民群众在批判的过程中,在自我思想的检讨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无产阶级新型国家观念。“在今天,全中国知识分子必须站稳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的立场,这立场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一边倒’的立场。在实施人民民主专政的现阶段来说,我们必须把敌我的界线划清。对自己是民主,对敌人是专政。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早已说过,我们不许敌人‘乱说乱动’。他要‘乱说’,我们就要封住他的嘴!”[1]
  4.群众公约。《人民日报》批判“美国之音”的目的是为了引导人民自觉停听“美国之音”。为此,在说服、批判的同时,《人民日报》集中报道了各地群众自觉掀起停听“美国之音”的运动,并对这一运动进行了高度赞扬,称之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具体表现之一”[4],从而通过在报纸上进行适当的揭发性宣传和肯定性宣传的结合,形成一种不收听“美国之音”的道义压力,使群众自发形成的停听“美国之音”的运动成为群众的内在规范和道德约束。
  三
  应该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爆发的这场中美舆论战,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宣告了新中国在舆论斗争中的胜利。仔细分析《人民日报》对“美国之音”的取胜之道,突出表现为以下3个特点:
  一是真实性。“美国之音”在这场舆论斗争中最终败北的原因就在于它违背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特征。虽然说舆论斗争中“以假乱真”是常用的斗争策略,但是,电台报纸所做的宣传报道如果完全违背客观事实,不仅不能收到“以假乱真”的宣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人民日报》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针对“美国之音”所报道出来的虚假新闻,一一罗列出客观事实,让事实说话,从而使群众认识到“美国之音”报道的虚假性,从根本上打垮了“美国之音”的根基。也正是因为“美国之音”在报道中经常违背客观事实,凭主观意愿进行宣传,导致了它现在的没落和消亡。
  二是系统性。抗美援朝战争动员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在思想战线上,中共中央制定了完备的宣传教育提纲,从一开始就把全国的舆论斗争力量拧成一股绳。在农村,由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农民积极热烈地拥护人民政权。在城市,民主改革运动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城市居民感受到了新的精神风貌。在军事上,志愿军的不断胜利,强化了人民对抗美援朝的战争决心。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民日报》在对“美国之音”的舆论斗争上取得了最终胜利。因此,这场舆论战只是抗美援朝战争动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脱离了这一整体,那么,这场斗争的胜利不可能取得如此迅速、彻底。
  三是群众性。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认为:要想领导群体,领导者必须去寻找能让群体动心的事情、能够诱惑他们的东西,由此让他们对领导者感恩戴德,从而接受其领导。事实上,正是在农村的土地改革和城市的民主改革运动,使全体中国人民爆发出了翻身做主人的强烈主人翁精神,从而使这场舆论战具备了深厚的社会基础,使一部分受到“美国之音”影响的民众开始反思和划清与“美国之音”的界限。
  总之,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初期,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国主流报刊紧密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事行动,在思想舆论战场上同以“美国之音”为代表的美国宣传工具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启发教育群众的过程中,揭穿了“美国之音”的虚假面目,表明“美国在宣传战线上也仍然是一只纸老虎,一刺就破的”[5]。○
  参考文献:
  [1]听反动造谣的“美国之音”是可耻的[N].人民日报,1950-11-20(2).
  [2]燕大教员两次座谈对美国认识 美帝利用司徒雷登进行侵略活动“美国之音”造谣欺骗必须禁止收听[N].人民日报,1950-11-19(2).
  [3]清华大学工会会员掀起反对收听“美国之音”运动签名发表宣言,号召自觉不听“美国之音”,要求政府严格取缔收听[N].人民日报,1950-11-21(2).
  [4]上海公安局根据群众检举 逮捕“美国之音”情报员 周祚伟供认散布谣言刺探军情罪行将被送法院严惩[N].人民日报,1950-11-17(2).
  [5]粉碎“美国之音”[N].人民日报,1950-11-8(5).
  责任编辑 马永义
其他文献
[摘 要]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是巩固基层政权、夯实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越来越成为党的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农村基层组织 成效 问题 建议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党的建设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要解决农村问题,最
期刊
[摘 要] 在源远流长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古代中国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四大著名盛世,这四大盛世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主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史学家所称道。形成辉煌盛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具体政策层面上的原因,也有政治层面的原因,还有盛世统治者生活品质、能力素质方面的原因。在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这些
期刊
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早创建的红四军是朱德、毛泽东于1928年5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月25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支“红四军”,也是第一支打出“红军”旗帜的部队。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1930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与红三军、红十二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
期刊
[摘 要] 为了应对和解决土地革命中的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做了大量的农村调查,特别是对赣南、闽西的集中调查,如《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而正是这些贴近实际的调查研究初步奠定了我党实事求是的路线形成的基础。  [关键词] 毛泽东 实事求是 农村调查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伴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根据地内外迎来了许多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和解决土地革命中的这
期刊
“省委”“市委”“县委”的称谓最早是在中共五大以后开始使用。确切地说,应在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公布之后。  中共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第3条规定:“中央应该强毅地实行集体的领导,从中央、省委以至支部。”大会闭幕(1927年5月10日)以后,中央政治局根据决议案的精神对党章作了修改,于6月1日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其中第17条
期刊
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
期刊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我们党的坚定战士、我们十分尊敬的革命妈妈邓六金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她的光辉一生和崇高风范。参加今天的座谈会,观看《老红军邓六金》专题片,心灵受到洗礼,感情受到震撼,党性受到检验,信念更加坚定,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  邓六金同志是我们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新四军和新中国杰出的妇女儿童工作者,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坚强的革命者,是一位
期刊
1961年小说《红岩》一经出版,就成为当时最为畅销的书,书中人物双枪老太婆,叛徒蒲志高,坚贞不屈的江姐,开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当时,阎肃是空政歌剧团年轻有为的编剧,1962年他写了剧本《刘四姐》,大获成功,得了一大笔稿费。请大伙到北京东来顺饭庄吃涮羊肉,“涮”得大伙都挺高兴的,酒酣耳热之际,有人就说了:“今天咱们吃了《刘四姐》,明天吃什么?”“是啊,不搞创作也对不起放羊的呀!”“对,再搞个刘四姐之
期刊
辛亥革命为近代中国的历史进步开启了大门。辛亥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纪念辛亥革命,不仅要铭记这个历史大事变,缅怀我们的先烈、先人,更重要的是从这个大事变中,清醒地认识100多年来我们所走过的道路,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  只要历史不断地发展,社会不断地变革,每一代人对前人的历史都要做出自己的诠释,都要说出自己对历史的再认识。人类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上前进的!  要有自己的历史观  辛亥革命这段历史
期刊
“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井冈山,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领导军民进行过一场场惊心动魄和波澜壮阔的战争。于是,井冈山成为了一个群英汇聚、群雄共襄的革命圣地。井冈山斗争在成就众多英豪诸多业绩的同时,也赋予了英豪们诸多的传奇色彩。其中,革命英烈邓允庭就以革命早、职务高、年龄大、起落多、资历久、冤屈深、人生经历曲折而独特,在井冈山千万个英豪中铸就了自己的惊世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