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需求威胁世界?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ong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增加,逐渐被海外部分舆论演绎成“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的能源需求是否真的如此可怕?中国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究竟有多大?本刊特邀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所副所长韩文科解读中国的能源形势和国家战略。他的分析也许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中国所传达出的能源政策信号。
  引文:到2020年将中国社会能源需求控制在28~29亿吨标准煤,被认为是一个可行的目标。其中煤炭消费量23~24亿吨,石油消费量4.5~5.2亿吨,天然气消费量2000~2200亿立方米。那么这些能源中,究竟有多少要依赖国际市场提供?又有多少中国可以自行解决?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也将中国能源供求上的矛盾推向了颠峰。有海外舆论担心,中国对能源的大量进口将威胁世界其他国家的能源供应。他们的一个依据就是:2003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为9740万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38.6%;去年石油进口量则超过1.2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40%。
  不过中国官方和学界同样可以用两个数据反驳上述论调。第一,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是主体,分别占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76%和67%,所以中国能源需求的总自给率去年达到94%;第二,开发利用全球石油资源支撑本国经济发展,是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的普遍做法,这些国家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平均为70%左右,远远高于中国。如果未来中国在能源领域能够实现更广泛的国际合作,预计到2020年有可能将石油进口的对外依存度保持在35%左右。
  因此我们注意到,中国政府的能源发展战略既凸显“立足国内”,又强调“加强国际合作”,以此因应中国所面对的能源形势。针对所谓的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高层一直强调,中国既是能源消耗大国,亦是能源生产大国,进口只占中国能源消耗的一小部分。
  
  能源消费大国亦是生产大国
  
  在近25年的时间里,中国国民经济保持了8%~9%的增长速度,在全球贸易总额中,中国所占比重增长了40多倍,其取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绩举世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最近几年,中国能源供求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能源供求关系全面紧张。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水电3280亿千瓦小时,增长15.6%;核电501亿千瓦小时,增长15.6%。
  为了满足需求的高速增长,国内能源生产也屡创历史新高。2003年,国内一次能源生产量达16.03亿吨标准煤,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58.5%。2004年,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了18.46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其中:煤炭产量达到19.56亿吨,增长17.3%;原油1.75亿吨,增长2.93%。
  在一次能源需求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电力需求也在迅猛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年平均增长连续几年高于10%。从电力供应方面来看,2000年以来电力工业一直在提速发展。2004年,中国的发电量已经达到21870亿千瓦时,比2003年增长14.5%。反映发电设备运行情况的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也在逐年提高,2003年已达5760小时,比2000年上升18.8%。火电厂的发电用煤量2003年已达8.8亿吨,较2000年增加3.4亿吨,增长61.17%。
  
  能源需求可望降低增速
  
  根据近两年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我们进行了所谓“趋势照常(BAU)”的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不做政策、措施的强化努力,到2020年中国经济实现“翻两番”目标时,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36.2亿吨标煤。其中,煤炭在能源需求结构中的比例仍然高达62.8%。届时煤炭消费量将从2000年的14.5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31.8亿吨,年均增长率4.0%。石油消费量将从2000年的2.3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6.5亿吨,年均增长5.4%。天然气消费量将目前240亿立方米增长到2020年的170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达10.3%。2020年中国发电量将达到5.3万亿KWh,2000~2020年期间,电力需求量年均增长6.9%。与之相对应,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将从2000年的3.22亿千瓦增加到2020年11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中仍以煤电为主,到2020年中国燃煤机组的装机容量将从2000年的2.2亿千瓦增长到7.8亿千瓦,年均增长6.5%。
  


  但是,通过政策调整,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体现“节能优先”的战略方针,未来中国能源需求有可能保持较低的增长速度,从减轻能源供应压力和保护环境而言,理想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能源需求总量在24~28亿吨标煤以内;不过为保证今后的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真正实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减轻能源供应压力和由于能源使用造成的环境压力,更可行的目标是将2020年的社会能源需求目标设定在28~29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比例控制在60%左右,届时的煤炭消费量23~24亿吨;石油消费量4.5~5.2亿吨;天然气消费量2000~2200亿立方米;发电量控制在4亿kWh,电源结构中水电装机达到2.4~2.6亿kW,核电装机3600~4000万kW,风电装机1500~2000万kW。
  
  国内能源将提供主要动力
  
  在中国能源消费品种的构成中,煤炭占了主体地位。5万多亿吨的煤炭地质理论资源量,1万多亿吨的保有储量,已经探明的可采储量达到1145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提出能源消费立足国内的底气所在。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中国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由于其开发受到诸如赋存条件、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安全因素等方面的限制,能被有效开发利用的煤炭资源量打了不少折扣。
  但在石油方面,中国不仅资源严重不足,而且增储上产难度也很大。中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约为130~150亿吨,仅占世界石油资源可采储量3%左右。到2002年底,中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4亿吨,仅占世界剩余可采储量的1.8%。与世界石油资源量相比,中国具有技术和经济意义石油资源量相对不足。综合国内有关机构的研究结果,预计中国原油产量的高峰期在2015年前后,最大产量可能达到2亿吨左右,2010年,原油产量在1.7~1.9亿吨,2020年在1.8~2.0亿吨。
  中国现有的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虽然也比较低,但是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常规天然气资源最终可采储量可能达到1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可采储量3.5%。截止2002年底,中国天然气资源累计探明储量约为4.49万亿立方米,资源探明率为11%,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6万亿立方米。总的来看,中国天然气资源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未来20年中国将经历一个天然气工业较快发展的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国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将达到4.7~5.1万亿立方米,2020年将达到6~7万亿立方米。乐观的估计,在特别努力的前提下,中国天然气产量在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有可能达到800~1000亿立方米和1300~1500亿立方米。
  
  进口量不足以影响世界
  
  从中国的能源资源结构不难发现,中国对国外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依存度将越来越大。不过由于中国的能源消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煤炭为主”的格局,加之国际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供大于求,因此中国在解决能源问题立足国内的同时,也在积极扩大与世界能源国的合作,适度利用国外资源作为国内能源供应的必要补充。但中国的进口量显然并不足以“威胁”世界。
  世界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常规石油最终可采储量为4563亿吨,非常规石油资源约为6000~9795亿吨。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由1971年底的739.4亿吨增至2000年底的1402.8亿吨,增幅达89.8%,与此同时,石油产量由24.1亿吨增至33.4亿吨,增幅为38.9%。剩余探明储量的增长幅度是产量增长幅度的2.3倍。由此可见,30多年来,世界石油工业一直处于资源保证程度稳步提升的良性循环中,石油储量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未来20年世界能源的消耗量将稳步增长,到2010年世界石油总需求量将达47.9亿吨,2020年将达57.35亿吨,但世界剩余可采储量仍可长期满足供需平衡的要求。2001年国际能源论坛也认为,未来石油的供应数量主要取决于环境保护的压力,而不是石油资源问题。
  据国际天然气信息中心(Cedigaz,2000)估算,全球天然气最终可采储量为520~595万亿立方米。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58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原油1450亿吨,超过世界原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427亿吨),还未探明的天然气可采储量294~369万亿立方米。按照2002年全世界天然气产量(25276亿立方米),可供气60多年。如果再考虑未探明的可采储量,世界天然气可稳定供应120年以上。因此,从全球看,天然气的供应有充足的保障。距中国较近的俄罗斯、中亚地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中东等国家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有相当规模的天然气出口能力。
  因此,引进利用国际天然气资源是中国21世纪一个重大的能源战略。初步设想的蓝图是:长江以南沿海地区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长江以北地区进口俄罗斯和中亚的天然气。在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战略选取上,近期将把重点放在澳洲和亚洲(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中亚上;同时,将逐步开拓中东,特别是伊朗和卡塔尔天然气资源供应。
  同时,中国天然气工业在未来20年内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形成以国产天然气和进口天然气为主,进口LNG为辅的全国供气格局。形成六条管道和六个区域性输气管网:涩北-西宁-兰州管道,覆盖青海甘肃的输气管网;重庆忠县-武汉管道,覆盖湖北湖南的输气管网;新疆轮南-上海管道,覆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输气管网;陕北-北京复线,覆盖京津冀鲁的输气管网;俄罗斯-东北-华北-华东的管道,形成纵贯北南的输气管网;引进LNG和利用海上油气资源的管道,形成覆盖东南沿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输气管网。在资源和市场落实之时,将这六个区域性管网连接起来,形成产、运、储、配、销五位一体的横穿西东、纵贯北南的天然气输送网络。
其他文献
编者按:中国吸收外商投资已走过了26年的历程,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8941家,按IMF界定的方式测算,累计实际吸收外资存量总值为2132.88亿美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范围扩大,层次加深,领域拓宽,吸收外资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将如何承接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新一轮增长的机遇,中国的政策将随
期刊
西洽会引领四大区域全方位互动  云集10万客商的第九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日前在西安落幕。与往年不同的是,来自中部省区的客商一改过去“不东不西”的尴尬身份,主动出击,将这个东西部企业的“联姻”场所变成了更大范围区域合作的平台。与他们活跃的身影对应的是,东西部企业在互相携手的同时,纷纷与这些“第三者”寻求合作。  作为中国东西部合作的一个大舞台,西洽会始终围绕东部和西部省区合
期刊
动向    中国政府稳股遏楼政策成形  目前,中国政府调控股市、楼市的政策已经悄然成形,即“一扬一抑,有保有压”。稳住跌入谷底的股市,降温已现泡沫的楼市,缓解当前存在的通胀压力,避免社会经济动荡,这已成为近一阶段乃至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种种迹象表示,今年既是楼市的“转折之年”,又是股市的“转折之年”。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公开表达了政府对不断攀升的房地产价格的深切忧虑,明
期刊
搜索引擎    外地人购房比例排行榜  一般情况下,各个城市的房产90%以上都是销售给本地市民。但随着“异地投资”概念的兴起、炒房族的四处出击,这个比例在许多城市已经被大大降低了。一些城市也因蜂拥而至的外地炒房者而房价上涨,泡沫激增。  时下,中国的房产市场正面临着继1993年海南、北海房产泡沫破灭之后的最大变局。2005年1月,太原商品房价格掉头直下,降幅高达25.63%。2004年,青岛市内四
期刊
中国6月1日起提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   据财政部新闻办公室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05年6月1日起对纺织品出口关税作出调整,对包括衬衫、棉布长裤等出口额增幅巨大的74种纺织品提高出口关税税率 。  近一段时间以来,欧美频频出台政策对中国进行设限。迫于这种压力中国终于正式部分提高纺织品出口关税,虽然中国的纺织企业对此表示极力反对。据悉,在这次调整中,除了对148项纺
期刊
日前,权威咨询机构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根据各上市公司年报,得出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排行榜。从总体平均值上看,2004年上市公司高管最高年薪平均值在持续3年的高涨之后已突破20万元人民币大关,达到23.6万元,比去年的19.9万元增加近4万元,上市公司高管的日子似乎越来越好过了。从政策面上分析,2003年底及2004年初,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正式出台,使经历了多年激
期刊
房地产近年来是个热门产业,开发出来的房子往往还在建设中就已经卖出去了,楼盘都是不愁嫁的皇帝女儿。但是,为了“女儿”嫁得更风光,房地产商们依然使出浑身解数来促销。  日前,亚洲首架豪华私人观房专机在北京启用,财富公馆携手金鹿航空公司最先进的豪客800XP喷气式公务机专属接送贵宾看房。从陆地御驾升级到空中交通,财富公馆继联姻世界顶级轿车宾利后又推出了中国首例看房空中客车,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地产界私人包机
期刊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型外资项目布局九江?九江在中国中部的比较优势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集名山(庐山)、名江(长江)、名湖(鄱阳湖)于一体的九江,是长江黄金水道十大港口之一和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九江希望发挥其在区位、旅游、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借助外资,实现在中部的率先崛起。  1998年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的那场震惊中外的特大洪水,冲垮了位于江西省九江段的长
期刊
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顺利访问大陆,在海内外及两岸引起了极大反响,也改变了两岸的政经形势及岛内主流民意。其实,此次连宋大陆之旅,最可能带来实质性推进的,无疑还是“经贸合作”;北京方面也正是巧妙地打好了“经贸牌”,而暂避“统一”这个敏感话题。专家指出,两岸未来关系的改善,将会突出地表现在两岸当局在经贸层面上的真诚合作,而此为台商及台湾经济带来的根本性变化,将为两岸政治关系的实质性改善,
期刊
搜索引擎    中国政府网站排名 商务部居榜首  作为独立的调查机构,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受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连续3年对中国各级政府网站进行评估。不久前,他们发布了2004年度中国各级政府网站开展的绩效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显示,93.4%的部委拥有部门网站,72.9%的地方政府拥有门户网站。中国部委网站绩效平均得分为40.7,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平均得分为43.4,地级政府门户网站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