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的维护者和探求者:契柯夫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353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于1860年1月29日出生在俄国南部的塔甘罗格市,父亲是个小商人。1876年他父亲经营的杂货铺几近破产,为了逃债,举家迁居莫斯科,留下契诃夫一个人在家乡完成中学学业。
  契诃夫不喜欢他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是个粗暴的人。但他热爱善良的母亲,他说他的心“是母亲给予的”。
  从1876年到1879年的三年中,契诃夫度过了极其艰难的,举目无亲、寄人篱下的生活。为了贴补食宿费用,他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去当家庭教师。他在困苦与屈辱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这种过早的生活磨练,也使得契诃夫早早地看清了吐态炎凉,早早地产生了维护人的尊严的自觉。
  契诃夫第一次发表作品是在1880年,在他考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后不久。有一个这样的传说:契诃夫第一次投稿是为了赚取稿费给母亲买生日蛋糕。第一篇作品发表之后,契诃夫的写作一发不可收拾,数量十分惊人。光1883年一年,契诃夫就有120篇作品问世,其中85篇发表在由列依金主持的《花絮》杂志上。所以1887年12月27日,契诃夫写信给列依金说:“《花絮》是我的圣水盆,而您是我的教父。”
  契诃夫为什么感激《花絮》杂志的主编列依金呢?因为依金给他提供了一个磨砺自己简洁文风的机会。列依金对契诃夫提出了很具体的约稿要求:作品不要超过一百个句子,而且每篇作品都要有幽默感。所以,契诃夫早期的作品基本上都属于幽默小品。但在这些篇幅不长的短篇小说里,也不乏传世精品,如《变色龙》。
  《变色龙》的主角是警官奥楚蔑洛夫。他刚出场时颇有点威风,走过的地方,“四下里一片沉静”。但就在这个无声的天地里,突然爆发了一个狗咬人的“非常事件”——一条白毛小猎狗咬伤了首饰匠赫留金,警官先是装出捍卫法律尊严的架势,厉声质问“这是谁家的狗”,扬言要惩治狗的主人。但一听说狗“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他立即态度大变,方寸大乱。契诃夫没有让将军直接出场,但这种含蓄的表现更加引人深思:面对将军豢养的小狗尚且奴态可掬,那么在将军本人面前他该会如何摇尾乞怜呢?
  在幽默与讽刺的作品背后,站着一个冷眼观察世界、揭露社会病象的契诃夫。而在抨击礼会病象的同时、作者也热烈地呼唤着没有经过歪曲的人性的张扬。
  1886年是契诃夫创作色彩发生重大转变的一年。这一年《苦恼》问世,标志着契诃走从嘲笑庸俗的社会心理突进到了对普通人的生存环境的深切关注。契诃夫的主要小说不再是从前的幽默小鼎,而是深沉思索人生问题的现实主义力作。
  1888年契诃夫又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草原》。以往契诃夫的小说篇幅都不长,而《草原》是部洋洋洒洒数万言的中篇小说。契诃夫解释《草原》的创作构思时说:“一个艺术家的全部精力应贯注于两种力量:人和自然。”《草原》给契诃夹带来了很大的荣誉,这一年他获得了普希金文学奖,文学创作的成功更加激发了契诃夫的一个心愿:要做一次远游,亲身体验人问疾苦。他决定到远离莫斯科的萨哈林岛去做一次考察,那里集中关押着流放犯人。1890年4月20日,契诃夫告别家人,踏上了奔赴萨哈林岛的漫长旅程。6月27日炙诃夫乘船漂流到了黑龙汀上,并在我国的瑷珲古城稍做逗留。就在这天,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了他对黑龙江的印象——
  “这就是黑龙江。悬崖、峭壁、森林,无数的野鸭以及多种叫不出名来的长喙的精灵。荒无人烟。左岸是俄国,右岸是中国……我在黑龙江上漂流1000多俄里了,欣赏到了如此多的美景,得到了如此多的享受,即使现在死去我也不觉得可怕了。”
  契诃夫于1890年7月11日到达萨哈林岛,在岛上逗留了三个月零两天之后,坐海轮途经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归固,2月8日回到莫斯科。归来之后写出的第一篇小说是《决斗》,小说结尾处,主人公阐述了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寻求真理的时候,人也是进两步,退一步。痛苦啦,错误啦,对生活的厌倦啦会把他们抛同来,可是寻求真理的热望和固执的毅力推动着他们前进。谁知道呢?也许,人终于会达到真正的真理。”
  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契诃夫的戏剧创作进人了高潮期,他先后写出了多幕剧《海鸥》《万尼亚舅舅》和《三姊妹》。在《海鸥》中契诃夫提出了“物质与精神结合在美妙的和谐之中”的理想。《万尼亚舅舅》中有一句广为传诵的名言:“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尤论是面孔还是衣裳还是心灵还是思想。”在《三姊妹》里契诃夫把“对于美好生活的淄望”表现得更加鲜明。
  就在契诃夫的创作进入辉煌期时,他的身体却越来越糟糕,但病鹰并没有影响契诃夫的创作热情。1896年,他写了一篇非常抒情的小说《带阁楼的房子》。1898年契诃夫创作了著名的短篇小说三部曲《套中人》《醋栗》和《关与爱情》,批判庸人的人生观、幸福观,喊出了“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的豪言。
  1903年,契诃夫完成了《未婚妻》。1904年,契诃夫写出了他的绝笔作《樱桃同》。这是一出现在在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被演出的戏剧经典。契诃夫在写作这个剧本的时候,天才地意识到,在这个破旧布新的时代,在迎接新生活与告别旧生活的时刻,人类不得不与一些像是“樱桃园”一样美丽的事物告别。
  1904年5月,契诃夫出现了严重的哮喘和心力衰竭的症状。6月3日,契诃夫偕妻子出国,到德国的疗养胜地巴登威勒养病。7月2日凌晨,契诃夫醒来,自知大限已到,让妻子去请医生。医生匆忙赶来,契诃夫用德语冲他说:“我要死了。”医生采取了抢救措施,但已无济于事了,遂吩咐给病人喂点香槟酒。契诃夫呷了口香槟,说:“我好久没有喝香槟了。”他喝完一杯香槟,侧身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他的妻子随即去邮局给家里发了电报:“安东突然死于心力衰竭。死得安详,毫无痛苦。”
其他文献
母亲在中学教政治,爱训人,爱讲大道理,不仅学生怕她念紧箍咒,连家长也怕被她揪住谈心。我们多次说她,她总不改。  是15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住城乡接合部,到晚上四处很荒凉。那天为省下坐车的钱,我们选择走小路。路是碎砖铺成的,坑坑洼洼,没路灯。  我的鞋子是姐姐穿过的,即便塞上鞋垫还是松松垮垮的。过小桥时,右脚的鞋子终于掉了下来。我借穿鞋的工夫看了看四周,天已黑,耳边再次响起亲戚的话:“年根儿治安乱,
期刊
辩论台    【辩论材料】  人都想得到肯定,有人认为他人肯定比自我肯定重要。一个人自认为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但处处碰壁、摔跟头,得不到他人乃至社会的肯定,又有什么用呢?也有人认为自我肯定是自信心的来源。没有自我肯定,一味地追求他人肯定,就会丧失独立的人格,没有自信心。而一个没有个性和自信心的人又何谈实现人生价值?    【典子的话】  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孰轻孰重,因人而异。自卑的人,应对自己多些
期刊
我写作有个毛病,找不到开头第一句就没法写。有时候,文章的内容心里清清楚楚,为了找到第一句能憋很多天。另一些时候,要写什么不太清楚,忽然蹦出个好句子,这篇文章就有了。第一句话像灵感的阀门、写作的突破口,找到一个精彩开头,哗一下,好情绪涌泉一样流出来,文章就出来了。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是鲁迅《秋夜》的开头,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摹仿。这样调侃的怪话,让你
期刊
面对细心的呵护,小树没有心怀感激地快快发芽报答主人,而木桶却牢牢地把握住了这“借光”而来的机遇,用水滴石穿的精神日日积蓄萌发的力量,终于令人刮目相看。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只是迟早罢了。木桶说:“我不抱怨我要向阳光展示我哪怕一丝的绿意,”  这就如贫困山区里的孩子,虽然没有精致的笔袋、崭新的书本、漂亮的笔,甚至还要为生计发愁但是他们珍惜一切受教育的机会,自强不息,笑对生活。我想到了《隐形的翅膀》中
期刊
设在故宫博物院“九卿朝房”内的一家星巴克咖啡馆,成了众矢之的。网上最极端的帖子说:“驱逐星巴克,捍卫故宫,捍卫中华文化。”对此纷争,在做出评论之前,我们最好先弄清楚:故宫是什么?星巴克又是什么?  这座我们称之为“故宫博物院”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在世界上大多数英文版的旅游手册中,被称为“The Forbidden cicy”,即“紫禁城”。对于西方旅游者来说,他们到此,主要不是为了看“故宫博物院”里
期刊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追求不到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几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公卿有党排宗泽,
期刊
有一化爱花的人从花市买回了一株名贵的小树他定叫给它浇水、松土、施肥,悉心照料,只盼它早日土绿,可是直到木花盆都长出叶子了,小数却还不间任何动静还自什么指望呢?于是他忍痛将小树丢弃在垃圾堆上,粗心的他没有想到,其实小树已经长好了发达的根系,吸足了丰富的养料和水,差不多就要吐绿了。因为不肯坚持,养花人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期刊
树被种在花盆里,光秃秃的毫无生机,反而是花盆长出了一片绿叶!有人摇头说:“这不可能!”有人惊叹道:“这真是奇迹!”我说,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倒是有出人意料的奇迹。  就说这树,它不是有水、有阳光、有土壤吗?花盆太小、空间不够大就可以成为它不发芽的理由吗?不!我们无法改变环境,要生存只能改变自己!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日本锦鲤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小鱼缸里,它只长到两三寸:在大鱼缸或小池塘里,它就能长
期刊
[辩论材料]    班干部处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起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桥梁纽带作用。由于地位的特殊,班干部的大小事情、举手投足都可能成为同学们议论的话题一而对于班级中某个职位的任职条件,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既然是班干部,就要品质、学业、组织能力兼优,这样才能让人服气,管理班级时才有底气,也才有可能把班级管理好。也有人说,人无完人,要用人之长,只要一个人在某方面有专长,能为班级服务,就可以当
期刊
同为中唐著名诗人的白居易和刘禹锡,身世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出生于同一年(代宗大历七年,即772年),都是中小官僚家庭的子弟,都在青年时代就由科举入仕,在政治上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又都因此而经受挫败。再有,他们的寿数也相去不远,刘71岁,白75岁。如果要说不同之处,那就是刘禹锡“出道”更早,在政治斗争中卷入更深,其个性也比白居易来得剐强。  刘禹锡是所谓“永贞革新”的核心成员之一。要对“永贞革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