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享受情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estch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人在生活中获得的教育是最实在和最真实的,尤其是儿童的品德发展,必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思想品德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生活的情趣,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一、亲近自然,享受审美情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美。”在教学《丰收的季节》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可组织学生开展“找秋姐姐”活动,让学生参与搜集秋姐姐光临人间的信息,感受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探究秋天为什么容易感冒;利用儿童爱玩的心理,让学生在“捡叶子”、“玩叶子”、“玩种子”等活动中亲近自然。感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学会观察和记录,体验保护花草树木的意义。参与亲近自然的活动,能让学生感受自然美,享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又能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开发和情操的陶冶。
  
  二、自主探究,享受学习的乐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新教材中有许多内容要儿童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有不少作品由他们自主设计并完成。教材中有不少的课文中都留有一处或两处空白。借助留白,学生既可以在上面画,也可以在上面写。我们要借助这种特定的空间,设计搜集、调查、采访、汇报、表演、展示、倾述等活动,让学生彼此介绍生活经验、通报信息、交换意见、交流收获,相互间实现视界融合,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例如《好看的叶子》、《好玩的种子》这两课,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用叶子、种子做成的得意作品,并与小伙伴相互交流:我在哪里找到叶子、种子,怎样制作,我的作品叫什么名字等等。学生对这种交流一定会兴趣盎然。
  
  三、实践演练,享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应以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学有所获,终身受益。如一年级上册的《看我多精神》要让学生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在室内课堂上和室外体育课上,老师尽管对学生的坐、立、走的姿势都有过要求,但是,由于学生认识不到其危害性,加上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总有一些学生课堂上做不到,更不要说平时了。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强化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行为,这不仅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学过程为:欣赏歌曲、谈话激情——欣赏图片——体验正误——对照标准学姿势——强化体验比姿势——活动延伸固姿势。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学生通过观察、练习、表演、比赛等形式参与活动,主动感受知识,感受生活,养成习惯。
  
  四、引发体验,深切感受爱
  
  现在的儿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娇惯和亲情的包围中成长,做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常常认识不到,自己能做的事常依赖家人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新课标对儿童的要求。我们应注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设计体验性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和谐温暖的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什么是体验?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引导体验,让学生深切感受父母的爱,学会回报父母之爱。如教学《家里的我》一课时,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激励说:“父母为了孩子,的确付出了很多很多。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提示进行表演。老师要看谁最能把父母对子女的无限牵挂和深沉的爱表演出来。”可创设如下情境让学生表演:“我”生病时、刮风下雨时、父母焦急地寻找还没回家的孩子、家里有好吃时……
  学生借助简单的道具,按照情节的提示,充分体验、感悟所扮演角色的思想、情感并进行表演,随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当学生深深感受父母的爱时,老师可让学生说说父母有什么爱好、需要,填写家庭成员小档案。同时,针对父母的需要设计几项“爱心行动”方案。让学生落实在行动中。引导体验的目的就是把爱的种子悄悄移植到生机勃勃的儿童的心田里。
  
  五、耳濡目染,增强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因此,我们要设计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唱国歌”、“升国旗演练”、“国庆诗歌朗诵会”、“听英雄故事”、“讲英雄故事”等,使儿童在耳濡目染中增强爱国情感。例如《祖国在我心中》这一课的第一部分是“这些我知道”、第二部分是“看谁找得多”。针对教材设置的交往情境,教师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表象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参与“夸祖国”、“认识国旗、国徽”、“唱国歌”等活动。运用看实物、读儿歌、唱国歌等多样化手段,进行双向和多向的互动,让学生明白国旗、国徽是祖国的标志,看到国旗、国徽就等于看到祖国,从而受到尊敬国旗、国徽和热爱祖国的教育。
  精心设计教育活动,营造特定的教育情境,使学生“感”在其中,“染”在其,“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享受”在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有关酸味的篇章,归纳总结出酸味药除收敛功能外还有涌泻功能:酸味药过度使用会伤肝、损脾胃;酸味药在《黄帝内经》中被广泛运用于心、肝、脾、肺脏疾
通过整理历代注家及各版教材对《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中“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一句所描述关于虚里诊病情况的注释,发现对此经文的理解诸家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然而,动态生成该“生”在何方?我们对此进行分析、总结,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此项学习中保持积极、乐学的态度,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虽然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学习生字,但可通过加强识字方法的指导和渗透,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灵活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让识字充满情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这项学习任务呢?我们不妨把以往封闭式的识字教学,引向了开放式多元化的识字教学。    一、给生字配画,在想像中识字    低年级
摘要:大豆是中国主要的一种粮食作物,在我国各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种植,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大豆还是食用油的主要原料,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营养学家誉为“豆中之王”。为实现优质高产大豆种植,需要持续对大豆种植条件进行优化,积极引进高产大豆种植技术,完善病害防治技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大豆种植效益。  关键词: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1 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现状  肥沃的土壤,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要方式。如何让学生在一节课时间内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集中注意力,保持始终活跃的思维,按时按质按量地和教师共同完成一节课的授课任务,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要达到以上目的,我认为除了教师课前的认真备课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起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巧妙地运用
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对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握,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盲目地“跟风”,导致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了“时髦”的误区。
把“小蘑菇”做成致富大产业  从2014年开始,常明昌团队在临县开展食用菌科技扶贫,全县香菇产业从零起步,到目前已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位于临县城庄镇的千山菌业有限公司是山西农业大学认定的协同创新基地,同时也是临县香菇种植技术和品种的示范基地。公司总经理高永军开心地说:“是常明昌教授给我们送来了技术,帮我们选准了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食用菌产业,公司走上了绿色
可注射进入病灶部位并能原位给药的体系具有操作简单、局部给药、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减少用药剂量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各国研究者竞相研究可注射原位给药体系,并将其作为亲水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方面明确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阅读期待”,指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存在的一种追求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学生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它包含的期望,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进而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