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识字教学方法单一且缺乏科学性。现行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单一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师大多没有进行识字前测,不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缺乏教学策略的设计。识字教学脱离了语境,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2. 识字教学重字“形”,轻字“义”。汉字博大精深,字中藏理。识字教学应科学且适度地讲解字的形与义的关系,明晰构字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对于部首的变体以及汉字的字理不甚明了,也就无法引导学生科学识记此类生字。有些教师,违背了汉字部首的正确表意功能,指导学生生硬地编出一些所谓帮助记忆的口诀,易造成误解曲解。
3. 识字教学“学”“用”分离。一个字从会读、会写到会理解、会运用,要在多种语言环境下不断巩固,试图一次性解决是不可能的。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习惯第一课时让学生集中识记生字,第二课时将生字完全置之一边,既不温故强化,也常常忽略结合课文的语境去深入理解、体悟汉字的字义。学生没有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积累词汇相结合,也就无法在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巩固识记。
二、 有效提高识字效率的建议
1. 杜绝生字教学零起点。生活中,学生的识字途径很多,许多字学生可能早就认识。识字教学必须找准学生的起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已经认识了的汉字,和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的地方。如出示生字后,先让学生自己认一认,对于学生已经认识的字,教师就趁势追问:“你是怎么认识的?”并对学生的识字方法予以表扬。学生体验到自主识字的成功感,提高了识字欲望,识字能力自然逐渐提升。
2. 抓住文本语境进行识字。教学中,借助文本语境前后联想,强化汉字的音形义联系,识字效果不言而喻。
案例:《守株待兔》识字教学片段
师: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窜”字的呢?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串”字加上穴宝盖就是“窜”字。
生:我戴着帽子,吃着羊肉串,高兴地在屋里东奔西窜。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记,是个好方法。课文中的那只兔子又是怎样“窜”的呢?(播放课件,演示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情景)
生:野兔是突然间冲出来的。
生:野兔是慌慌张张地跑出来的。
生:野兔是像闪电一样,飞快地跑出来的。
师:对,那突然间、飞快地、慌慌张张地跑就叫——
生:(齐答)窜。
师:可这野兔为什么会飞快、慌张地“窜”出来呢?书上又没说。请大家一起来猜猜,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这只兔子被老虎追,它很害怕,所以就“窜”出来。
生:这只兔子在刚刚结束的“森林采蘑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它急着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所以飞快地从树林里“窜”了出来。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不管什么原因,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速度非常快。谁来试试把“窜”的感觉读出来。
这位教师没有急着把“窜”的意思告诉学生,而是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对“窜”这个动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结合课文语境,引导学生巧妙补白,想象兔子“窜”的原因,从而领会“窜”的字义和用法。
3. 结合字理进行识字。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即汉字的构形之理,演变之理。如果教师能恰当地根据字理去教,让学生理解字的构形、读音、表义的道理,无疑是抓住识字的重要规律,学生识字也就变得活泼、快乐了。
(1) 形象展示法。象形字,是汉字最基本的造字方法,极其适合根据字形进行教学。如,象形字“鹿”笔画较多易错,教学时,教师可展示由“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鹿”字的演变。
教师借助展示形象的画面,在物象和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将笔画结构和其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按照“角——身——腿”的顺序,来记住“鹿”字的笔顺、字形。这样,“鹿”字就不再是个抽象的符号,而成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增加了学生记忆的强度。
(2) 字形解析法。指事字源于记号和图画的有机组合,表示一定的意义;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组合,表示新的语义。将这两类字合理地拆分讲解,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意义识记是比较有效的。比如:“上”为手掌上加一点,表示手掌之上;“下”为手掌翻下加上一点,表示手掌之下。再如:大耳为“耷”;不上不下为“卡”;将贝(子安贝被古人视为贵重的财产)分开谓“贫”;但也有的需要追根溯源,比如:“武”为“戈”与“止”(足迹之形,义示前行)的组合,形示持戈而进、战斗时的步伐。因此,“武”意味着勇敢、英武。
4. 开展课外阅读进行识字。生字的识记,就是要多次重现,跟认人是一样的,多见面,才了解得更多,记得更深刻。随着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做读书笔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许多字。
5. 走向生活进行识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生活场景、语言实践中,合理地运用学到的字词,表达自己的心声,能说会写。譬如,一位老师随文教生字“失”时(《青蛙看海》),把学会并准确运用“失望”说话,作为教学重点。他先让学生通过看图读文,了解到青蛙迫切想看到大海的心情,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唤醒自己类似的心情。学生话匣子打开了:“我想要一本《夏洛的网》,妈妈说要周末才有空去买。总算盼到了星期六,我兴致勃勃地和妈妈一起去买书,结果书店里的阿姨却说这本书昨天才卖完,我心里真是失望,回家后还大哭一场。”此处,学生的生活体验被唤醒,把对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表达融合在一起,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识字能力。
汉字教学不仅是学习字形,更是将形后之神渗透进学生的血液之中,这就需要为学生铺设一条有趣的、丰富多彩的识字坦途,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中华文化的滋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合肥市南门小学)
1. 识字教学方法单一且缺乏科学性。现行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单一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师大多没有进行识字前测,不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缺乏教学策略的设计。识字教学脱离了语境,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2. 识字教学重字“形”,轻字“义”。汉字博大精深,字中藏理。识字教学应科学且适度地讲解字的形与义的关系,明晰构字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对于部首的变体以及汉字的字理不甚明了,也就无法引导学生科学识记此类生字。有些教师,违背了汉字部首的正确表意功能,指导学生生硬地编出一些所谓帮助记忆的口诀,易造成误解曲解。
3. 识字教学“学”“用”分离。一个字从会读、会写到会理解、会运用,要在多种语言环境下不断巩固,试图一次性解决是不可能的。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习惯第一课时让学生集中识记生字,第二课时将生字完全置之一边,既不温故强化,也常常忽略结合课文的语境去深入理解、体悟汉字的字义。学生没有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积累词汇相结合,也就无法在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巩固识记。
二、 有效提高识字效率的建议
1. 杜绝生字教学零起点。生活中,学生的识字途径很多,许多字学生可能早就认识。识字教学必须找准学生的起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已经认识了的汉字,和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的地方。如出示生字后,先让学生自己认一认,对于学生已经认识的字,教师就趁势追问:“你是怎么认识的?”并对学生的识字方法予以表扬。学生体验到自主识字的成功感,提高了识字欲望,识字能力自然逐渐提升。
2. 抓住文本语境进行识字。教学中,借助文本语境前后联想,强化汉字的音形义联系,识字效果不言而喻。
案例:《守株待兔》识字教学片段
师: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窜”字的呢?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串”字加上穴宝盖就是“窜”字。
生:我戴着帽子,吃着羊肉串,高兴地在屋里东奔西窜。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记,是个好方法。课文中的那只兔子又是怎样“窜”的呢?(播放课件,演示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情景)
生:野兔是突然间冲出来的。
生:野兔是慌慌张张地跑出来的。
生:野兔是像闪电一样,飞快地跑出来的。
师:对,那突然间、飞快地、慌慌张张地跑就叫——
生:(齐答)窜。
师:可这野兔为什么会飞快、慌张地“窜”出来呢?书上又没说。请大家一起来猜猜,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这只兔子被老虎追,它很害怕,所以就“窜”出来。
生:这只兔子在刚刚结束的“森林采蘑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它急着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所以飞快地从树林里“窜”了出来。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不管什么原因,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速度非常快。谁来试试把“窜”的感觉读出来。
这位教师没有急着把“窜”的意思告诉学生,而是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对“窜”这个动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结合课文语境,引导学生巧妙补白,想象兔子“窜”的原因,从而领会“窜”的字义和用法。
3. 结合字理进行识字。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即汉字的构形之理,演变之理。如果教师能恰当地根据字理去教,让学生理解字的构形、读音、表义的道理,无疑是抓住识字的重要规律,学生识字也就变得活泼、快乐了。
(1) 形象展示法。象形字,是汉字最基本的造字方法,极其适合根据字形进行教学。如,象形字“鹿”笔画较多易错,教学时,教师可展示由“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鹿”字的演变。
教师借助展示形象的画面,在物象和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将笔画结构和其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按照“角——身——腿”的顺序,来记住“鹿”字的笔顺、字形。这样,“鹿”字就不再是个抽象的符号,而成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增加了学生记忆的强度。
(2) 字形解析法。指事字源于记号和图画的有机组合,表示一定的意义;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组合,表示新的语义。将这两类字合理地拆分讲解,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意义识记是比较有效的。比如:“上”为手掌上加一点,表示手掌之上;“下”为手掌翻下加上一点,表示手掌之下。再如:大耳为“耷”;不上不下为“卡”;将贝(子安贝被古人视为贵重的财产)分开谓“贫”;但也有的需要追根溯源,比如:“武”为“戈”与“止”(足迹之形,义示前行)的组合,形示持戈而进、战斗时的步伐。因此,“武”意味着勇敢、英武。
4. 开展课外阅读进行识字。生字的识记,就是要多次重现,跟认人是一样的,多见面,才了解得更多,记得更深刻。随着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做读书笔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许多字。
5. 走向生活进行识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生活场景、语言实践中,合理地运用学到的字词,表达自己的心声,能说会写。譬如,一位老师随文教生字“失”时(《青蛙看海》),把学会并准确运用“失望”说话,作为教学重点。他先让学生通过看图读文,了解到青蛙迫切想看到大海的心情,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唤醒自己类似的心情。学生话匣子打开了:“我想要一本《夏洛的网》,妈妈说要周末才有空去买。总算盼到了星期六,我兴致勃勃地和妈妈一起去买书,结果书店里的阿姨却说这本书昨天才卖完,我心里真是失望,回家后还大哭一场。”此处,学生的生活体验被唤醒,把对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表达融合在一起,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识字能力。
汉字教学不仅是学习字形,更是将形后之神渗透进学生的血液之中,这就需要为学生铺设一条有趣的、丰富多彩的识字坦途,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中华文化的滋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合肥市南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