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色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来源 :棉纺织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智能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分析了三类智能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和特点,即分子结构变化、晶体结构改变以及胆甾相液晶螺旋结构改变.阐述了通过变色纤维及印染后整理制备智能变色纺织品技术,并对其优劣势进行横向对比;总结了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三类应用,即装饰美化、功能防护、柔性电子器件.认为:未来可从材料的变色机理入手,优化智能变色纺织品的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其他文献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三电领域都取得了关键性的技术优势,电池组热失火的事故仍层出不穷.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隐患诱因主要是电池内短路、化学、物理、机械等因素造成的.结合国内新能源汽车火灾频频发生的现象,找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为解决某装药车间中设备实时故障诊断及分类的问题,对该车间内设备的数据采集与故障诊断技术展开研究.阐述该装药车间内设备的数据特点,针对车间内的生产设备进行建模分析,通过历史数据完成C4.5决策树的模型训练与验证,实现了对车间的设备实时故障诊断与识别.实际系统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完成了对车间各设备的故障实时监测,提高了装药车间的智能运维管控水平.
总结实现织物吸湿速干功能的相关技术.分别梳理了基于纤维材料和基于纺、织、染整技术实现织物吸湿速干功能的技术,包括采用改性化学纤维、特殊的纺纱技术、织物组织、染整技术等.介绍了各相关技术的研发进展和代表产品.结合企业实践,介绍了吸湿速干面料的实际研发案例和功能效果.指出:吸湿速干织物研发需要融合材料创新、技术研发及产品设计多个领域的成果.认为:各项吸湿速干技术应根据市场定位或产品设计要求组合搭配应用.
本文以列车级网络控车技术为设计背景,分析了现行制动功能设计的不足,提出列车级制动系统控制技术对制动功能的优化提升,探讨了司机制动试验、制动力管理、空压机管理和防冻结功能的设计优化和方案实现.
电源是隧道灯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其固定板的设计应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利用HyperMesh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并加以试验验证.首先通过静力分析确定只考虑重力影响时电源固定板的应力分布;然后通过频响分析得到扫频过程中不同频率下的应力幅值分布曲线;最后进行频响条件下的疲劳分析,利用扫频全过程的损伤累积计算电源固定板的疲劳失效情况.结果表明,厚度1mm时零件断裂,不满足设计要求,仿真结果与振动试验结果吻合;将厚度优化为1.5mm,仿真结果无损伤,通过振动试验验证满足设计要求.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方案的有效性
本文以风电旋转轴应变遥测为例,分析了旋转轴应变测量数据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设计了高效、低时延数据压缩方案.设计的压缩方案首先对旋转轴应变遥测数据进行线性预测,然后对预测残差进行霍夫曼编码,实现旋转轴应变遥测数据的实时无损压缩,保证信息传输质量,最后给出了算法的仿真结果.
当前行业内还没有一套加料喷料雾化效果监测标准,为了研究烟丝加料机的雾化效果机理,解决当前人工监测雾化效果过于依赖经验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烟丝加料机雾化效果监测系统.系统采用CCD相机结合光纤内窥镜进行图像采集,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时监测加料机喷嘴雾化角度、喷料位置、喷料距离等数据,并记录相关图像,为提高加料均匀性提供标准支撑.以广州卷烟厂生产的三批“双喜”牌卷烟为对象进行测试,对喷料角度和喷料距离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更好地帮助加料机雾化系统的工艺优化,提高生产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
探讨近几年新疆长绒棉的发展概况及质量变化.以新疆阿克苏地区长绒棉为例,对2017年至2020年长绒棉质量指标统计追踪,根据GB/T 19635—2005《棉花长绒棉》标准,分析了4年来长绒棉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7年至2020年,长绒棉标准长度级36 mm及以上棉花占比均在74.82%以上;长度整齐度及断裂比强度指标优异;马克隆值在A级和B2级占比均在98%以上;长绒棉品级2级比例逐年增大,而1级比例逐年减小.认为:2017年至2020年新疆长绒棉品级有所下降,其他质量指标稳定且优异;应从改善种
两种不同原料、不同号数的纱按照一定比例组合排列,可使布面呈现较明显的泡泡效果及条格效应.本研究以某平纹品种为例介绍生产要点,其经纱纬纱均为C 14. 5 tex 纱和 R 13 tex喷气涡流纱两种,经密 268 根/10 cm ,纬密236根/10 cm,幅宽167 cm.
期刊
针对被安检人员在使用安检机的过程中遇到的可用性问题,选取可用性评价技术对X射线安检仪进行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情境调查法与德尔菲法构建安检机可用性评价指标,有效性、效率、满意度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法与情境调查法得出备选指标,通过德尔菲法确定指标,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系数,建立安检机可用性评价模型.为改进X射线安检机可用性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