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低头心已倾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inginthe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个穷小子,她是一个大家小姐。他们是杭州之江大学的大学同学,她比他晚三届,他比她小半岁。
  他是之江才子,夏承焘说他的才华只有苏东坡能相比。她是之江校花,施蛰存说她的新诗有“不下冰心之才”。
  他们因诗相识,因诗相知,最后因诗相爱和相离。
  我的野心,是想成为你的好朋友
  1932年,杭州之江大学国文系来了一位衣着平凡、独立不羁的女学生。她的言论让之江的同学大开眼界:“女性穿着华美是自轻自贱”,“认识我的知道是宋清如,不认识我,我还是我”。
  宋清如出生在常熟西乡栏杆桥一个地主家庭,排行第二。这位二小姐天性好学,以“不要嫁妆”为代价,获得了上新式学堂的权利。刚上大学,她的诗才就引人瞩目,《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读了她的诗稿后,竟回了一封长信,称她“一文一诗,真如琼枝照眼……”。
  就在之江大学诗社欢迎新社员的大会上,宋清如第一次看到了朱生豪。宋清如的入社诗作是《宝塔诗》,朱生豪在传阅时,“只笑了笑,既不是嘲笑,也不是捧场”。正是这非同凡响的一笑,种下了知己情缘。
  朱生豪生于嘉兴南门一个没落小商人家庭,10岁丧母,12岁丧父,孤儿三人,由早孀的姑母抚养长大。由于他成绩优秀,经校方推荐,保送入大学。他的才华深得之江诗社社长夏承焘老师赞许:“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其人今年才20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
  瘦弱苍白、寡言内向、很少激动忘情的朱生豪,对宋清如却一见钟情,写了诗和信给她:“楚楚身裁可可名,当年意多亦纵横。同学伴侣呼才子,落笔文华绚不群。招落月,呼停云,秋山朗似女儿身。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竟已倾。”“我的野心,便是想成为你的好朋友;现在我的野心,便是希望这样的友谊能继续到死时。”
  大学的相识相聚只有一年,此后十年,为谋生,两人聚少离多。宋清如送给朱生豪一支钢笔留念。用这支笔,朱生豪翻译了180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集》,给她写了540余封情书。
  飘零成久别,卿似秋风侬似萧萧叶
  1933年7月,刚毕业的朱生豪进了上海书局任职,参与编纂《英汉四周辞典》。他写信给宋清如:“因为昨夜我曾梦着你,梦得那么清楚而分明,虽然仍不免有些傻气……我们并肩漫步着,我知道这是个宝贵而幸福的瞬间,我们好像一句话也不说,又好像说了许多话,更没有别人在旁边。”
  次年春,宋清如写了一首诗寄给朱生豪。前四句是:
  “假如你是一阵过路的西风/我是西风中飘零的败叶/你悄悄来又悄悄的去了/寂寞的路上只留下落叶寂寞的叹息。”
  不久,朱生豪借用她的诗意,填了一首《蝶恋花》:“不道飘零成久别,卿似秋风,侬似萧萧叶。叶落寒阶生暗泣,秋风一去无消息。倘有悲秋寒蝶蝶,飞到天涯,为向那人说。别泪倘随归思绝,他乡梦好休相忆。”
  这一诗一词的唱和,后来竟成了两人一生情缘的写照。他们相恋后,经历了漫长的离别、坎坷的生活奔波,“似乎我每次离了你5分钟,便别了你100年似的。”
  1935年上半年,有感于当时中国没有一个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全译本,朱生豪决意用业余时间翻译一部明白晓畅、忠实原文意趣的散文体莎士比亚全集。
  他写信告诉宋清如,说要把译著作为献给她的礼物。
  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除了被不朽名著所闪耀的人文光辉所打动,也是希望在日本肆意欺凌中国的困境之下,为民族争一口气。当时,莎士比亚全集已有日文译本,却还没有中文译本。
  朱生豪一边翻译,一边上班,除了看电影,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给宋清如写信。花了两年时间,他翻译完了第一部分喜剧九种,准备再花两年,完成全部作品。
  他计划得很周全,但世事难料。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寇炮火炸毁了上海闸北,他已译出的喜剧九种和多年苦心搜集的资料全部毁于炮火。
  1941年日寇占领上海,他再度失业,在经济极度困窘的情况下,在家重译喜剧。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冲进《中美日报》馆,朱生豪夹在排字工人中逃出,再次失去了重译的稿子。
  为了在逃难时行动方便,友人张荃建议这对精神情侣立即结婚。1942年5月1日,宋清如和朱生豪各借了一套新衣,在上海办了个不能再简单的婚礼。
  从此,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集》既成了他的事业,也成了她的事业。
  对你的眷恋,一滴一滴掉在我的灵魂上
  为了躲避日军骚扰,两人婚后即去了宋清如老家。朱生豪经历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刻,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他开始第三次重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翻译是劳累而紧张的,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朱生豪曾对宋清如说:“我很贫穷,但我无所不有。”表达了他对婚后生活的欣喜之情。为了调剂工作和生活节奏,他俩根据爱好,一起选编了《唐宋名家词四百首》作为“课间休息”。
  由于常熟是日军清乡区,1943年1月,两人再次出走,躲到了朱生豪老家。一张榉木桌、一把旧式靠椅、一盏小油灯、一支破旧不堪的钢笔、一套莎剧全集、两本辞典就是全部财产。战争、贫穷和饥饿没能阻挡朱生豪。他发疯一样地翻译,从每天三千字加到八千字。他的稿费也涨了,从每千字2元涨到5元。不幸的是,大米的价格也在涨,从每石400元涨到40万元。宋清如不得不一拿到稿费就把米先买好,其他开销能省的一律省去。例如,刷牙用盐代替牙粉,朱生豪头发长了,就由宋清如亲手修剪。宋清如偶有空闲,便帮工做衣,补贴家用。
  1943年春节,宋清如回娘家过年,住了二十天左右。朱生豪痴痴地等她回来,后园有一株杏梅,花瓣被雨一片片打落,孩子气的诗人把花瓣捡起来,每捡一瓣,就在纸上写一段想念的话。比如:“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夜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夜里失眠,那也是何等的有味。可是这雨好像永远下不住似的,夜好像永远也过不完似的,一滴一滴掉在我的灵魂上……”等宋清如回来,花瓣已集了一大堆。从此,她再也舍不得离开他。   朱生豪在翻译到《亨利四世》时,突然肋间剧痛,出现痉挛。宋清如急寻来医生,确诊为严重肺结核及并发症,这病完全是劳累贫苦所致。他们没钱去买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
  1944年11月底,朱生豪病情加重,日夜躺着,无力看书。他对日夜守护他的宋清如说: “莎翁剧作还有五个半史剧没翻译完,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着命也要把它译完。”这年12月26日中午,朱生豪忽然叫道:“小青青,我去了!”这一年,朱生豪和宋清如都只有32岁。
  写在纸上的深情,如今刻在她一人心上
  朱生豪去世前,对宋清如说,一定要坚强。他还说,去了阴间之后,将承担宋清如的那份炼狱,将来她死时就不会太痛苦。宋清如泪如雨下,偷偷买了药想随他而去。但邻居劝她说:生豪虽死,你们还有一个十三个月大的儿子要养。
  宋清如被惊醒了,她意识到除了儿子朱尚刚,朱生豪还有另一个“儿子”需抚养,就是《莎士比亚全集》还没校对出版。她死不得!
  她开始抚养幼子,校对出版他的遗作,把漫漫一生都无怨无悔地交付他。
  世界书局首先出版了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集》,由宋清如写了译者介绍,承担了全部校对。
  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全集》(31种),一共180万字,有2万元稿费,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宋清如在大学教书,认为不需要这么多钱,把钱退回出版社。出版社拒收,最后宋清如买了1万元公债,5000元捐给市政府,1000元捐给朱生豪的母校,还有4000元给了朱生豪的胞弟。
  朱生豪留下五部半历史剧没有翻译,宋清如决定完成他未竟的事业。1955年至1956年,她请假一年,到四川完成了《亨利五世》半部,《亨利六世》三部,《理查三世》一部的翻译。可惜,这些译稿连同朱生豪给她的一部分书信,在文革期间全部被烧毁。
  俱往矣,那些写在纸上的深情,如今,它们只刻在她一个人的心上。
  每年清明,宋清如都会在嘉兴文昌路走一圈,以祭奠她的丈夫、友人和知音。朱生豪的墓曾在这里,后因旧城改造,这里已成商业区。她最后写下的诗,是为丈夫《招魂》:
  “也许是你驾着月光的年轮
  经过我的窗前探望
  否则今夜的月色
  何以有如此灿烂的光辉。
  回来回来吧
  这里正是你不能忘情的故乡。
  也许是你驾着云气的骏马
  经过我楼头彷徨
  是那么轻轻地
  悄悄地
  不给留一丝印痕
  回来回来吧
  这里正是你倦倦的亲人……”
  1997年6月27日,与朱生豪离别53年后,她的灵魂与他在天上相聚。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其他文献
现如今,拆迁补偿造就的富翁越来越多。拆迁虽然让一些人获得了巨额财富,却也给他们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巨大冲击,有的因为房产之争亲人反目,有的开始吃喝嫖赌甚至吸毒。而受影响更深的是一些“拆二代”们,随着生活的巨变,他们的精神大厦和旧房子一起,一夜之间倒塌了……  拆迁暴富,年少女儿却日益空虚  现年46岁的詹群瑛,原是深圳福田区岗厦村土生土长的渔家女。1989年,她和福田区水围村村民李德胜结婚成家,并于
期刊
命运开了一个玩笑  蔡春猪的父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的愿望只是希望儿子能够安安稳稳,好好过日子。17岁时,蔡春猪就从上了两年的职高退学,跑到广东去打工。这是蔡春猪的“第一次折腾”。  没过多久,他就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折腾”。1992年,18岁的蔡春猪来到北京,去北大做旁听生。  那些年,生活全靠哥哥接济。很久之后,蔡春猪的文章在杂志上偶然发表,他因此获得了800元的“巨额”稿费。他打趣说这是他
期刊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已经90岁了。这是个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年龄,似乎无论多风起云涌的恩怨纠缠纷纭过往,都可看到极淡。  1971年,美国大兵还在越南战场上被北越的地雷和人海战术搞得焦头烂额分身乏术,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密使踏上了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随后的若干年里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都有过深入的交往。“我欣赏中国人,中国人的耐性、敏锐、家庭责任感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最悠久的古老东方文化都成为全世界的
期刊
女人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了我的青春,孩子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了我的归途。  ——吴秀波  戴上黑超就型男,换成黑框就雅痞,穿上休闲就帅气,换成西装就绅士,来条围巾就文艺……吴秀波的出现,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女性的诉求。面对忽然间的红火,吴秀波在他的写真散文集《上天赐予的一场戏》中说:“我是戏子,戏的孩子”。  在生活中比Frank还好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热映,让吴秀波饰演的好男人Frank深入人心。
期刊
从儿时起,杨冬梅就对军人这个职业充满了无限的崇拜与敬仰。在她心中,军人坚强伟岸,他们用铁一样的身躯捍卫着祖国,护佑着人民。长大后,她嫁给了军人,走进了军人的内心,才明白军人的情感是最隐忍的:他们爱家却不能常回家,他们有情却不能随时表达感情。于是,她和许多军嫂一样,为了军人的这份隐忍,为了他们肩负的巨大责任,在最好的年纪,摒弃了浪漫的相守,选择了忍受孤独与默默付出……  来自山西大同的杨冬梅与丈夫田
期刊
凡熟知郑晓龙的人,在跟他聊天之前,都要准备一把瓜子。嗑着瓜子,他才能聊得畅快。这是他戒烟之后的新习惯。  “要更多的人好,这是我的基本心态”  有人评价说:1990年《渴望》播出后,犯罪率下降;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后,出国率下降;2007年《金婚》播出后,离婚率下降……郑晓龙的电视剧能带动一种风潮。  是的,郑晓龙一个人可以讲述中国电视剧发展史:29岁入职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1990年策
期刊
1928年元旦之夜,上海滩最大的戏院正在上演京剧大戏《徐策跑城》,主演是艺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在最靠近戏台的包厢内,一个漂亮时尚的女孩看得如痴如醉。她叫裘丽琳,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私人银行天宝银楼老板裘夫人的三女儿。在兄长的安排下,她第一次看戏,没想到,竟被舞台上的他深深吸引了。演出结束后,她拉着哥哥奔向后台。  当时,京剧界有“北看梅兰芳,南听麒麟童”的说法。作为与梅兰芳齐名的周信芳,脱下戏服,一
期刊
她坐在我对面,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为什么男人都那么猥琐?”  如果我们需要别无选择地去爱一个男人,却又觉得天下男人都是那么猥琐,世上还有比这更悲惨的事吗?  这样的女子似乎越来越多。她们通常独立、能干,社交能力强,身边有无数的姐妹淘。表面上十分开放,骨子里却向往着一个“不吸烟、不喝酒、不花心”的男人。因为频繁出入社交场合,对于男人的猥琐有刻骨铭心的感受,最让她崩溃的是那些众人眼里的顾家好男人,也会
期刊
Q:男朋友让我做主装修婚房,可是他妈老是掺和,我很生气,和他妈吵了起来。男友不但不站我这边,还非让我跟他妈道歉。我不想道歉,怎么办?  A:你不是和他妈吵,你吵的是植根在他血液里的孝亲文化。很多女孩子总是弄不明白,跟婆婆或者准婆婆发生矛盾,明明不是我的错,他为什么总是要我去道歉?这里面其实有两个隐藏的含义:一是男人对血脉亲情的崇拜,让父母过得体面几乎是所有男人的梦想之一;二是源于对自己女人的爱,通
期刊
天目湖一箭之遥,有丘陵绵延,翠竹茶垅之间,蓦然见“蓓茗山庄”几个字。蓓,肯定有花木佳果。茗,此处有香茶润喉。停下匆匆行履,且去探个究竟吧。  道不宽,有茂林修竹夹迎,田畦鱼塘的乡村场景,让人心一下静了下来。青山不高,因茶垅装扮而显妩媚;池塘不深,有游鱼嬉鸭而现情趣。见多了摩天高楼,闻惯了汽车尾气,眼前的“最初记忆”,使人自然倍觉亲切。  在茶山林园之间,忽见青砖黛瓦的建筑一片,古色古香之中,与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