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香水》人物分析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长篇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气味的奇幻小说,也是德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之一。作品以嗅觉天才格雷诺耶为主角描述了一个个离奇恐怖的事件。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对《香水》主人公格雷诺耶的人物塑造进行解读,有利于读者理解主人公格雷诺耶对尊严的渴望及情感的期望,窥探小说背后折射出的现实社会的道德伦理困境。
  关键词:《香水》 需求层次理论 人物分析 现实意义
  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长篇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自1985年出版以来便风靡全球。小说全篇贯穿着魅惑的邪恶之气及血腥腐朽的甜香,充分运用了朴实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及节奏型的叙事语言,首次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嗅觉置于小说描写的核心位置。主人公格雷诺耶(Grenouille)在巴黎社会的最底层降生,他在无爱、冷漠的环境中求生存,但他天赋异禀,天生就对香味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为了收集少女身上散发出的独特的体香来制成独特的香水,他不惜杀害26名少女来制造这种奇异的异香。格雷诺耶在他的香水王国中征服了世界,可是自始自终他都没有得到爱与被爱的寄托,最后他返回自己的出生地,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香水》延续了德国现当代小说思想文化的思辨精神内核与哲学思想。运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更好地剖析主人公格雷诺耶的人物形象。
  一.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认为,人类在各个不同的階段中有着本能的、不同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析理念,人类存在着五种不同的心理需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求了构成三角形模型,按层次逐渐递升,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按照由低级的生理需要到高级德自我实现需要来仿制的,伴随着次序变化的移动,三角模型产生的活动影响也不同。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的金字塔模型,并认为正是这五种需求,构成了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活动动机。
  马斯洛撰(1943)提出,需求层次理论模型基于三个基本假设;一是人有最基本的生存,人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活动动机;二是人的需求会按照层次性和重要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最基本的需要再到复杂的需要,需求层次理论模型中反映的即是从低到高的需求次序;三是当人的某一级最低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由此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内在动力,以此观照格雷诺耶走过了他那短暂却又惊世骇俗的人生历程。聚斯金德是高超的语言的大师,他用“天才般的想象”和“幽默”的语言,刻画出主人公格雷诺耶在追逐气味和制作香水时显示出的艺术家般的感性和激情,可以说,格雷诺耶既有杀手的无情极端和科学家般的理性分析,也有艺术家般的感性激情。感性与理性在他的身上非但没有走向融合,反而将他推向了欲望演变的无尽深渊。本文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研究格雷诺耶人格形象。
  二.《香水》主人公人物分析
  (一)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
  格雷诺耶一出生即被遗弃,他出生在巴黎最臭的鱼市,一生下来他的母亲就想把他当作鱼肚肠一样扔进垃圾堆,他用一声啼哭为自己赢得了活下来的权利。正是由于他天赋异禀的嗅觉,格雷诺耶才得以在巴黎的最低端的社会阶层生存、长大。为了满足自己吃喝拉撒的基本需要,格雷诺耶隐忍地在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格里马制革铺里生活,童年时期,他在育婴所“喝最稀的牛奶”“消化得了变质的蔬菜和腐烂的肉”,他的生命力“有如像病菌一样顽强”,格雷诺耶有这世上最敏锐的鼻子,他六岁时已经收集了世上十万种不同的气味,并能清楚的加以辨别区分。育婴所的主人拉加尔夫人害怕格雷诺耶的这种可怕的本领,在格雷诺耶八岁的时候便将他打发了出去,卖给了制革匠格里马。在拉加尔夫人那里,格雷诺耶没有得到爱,只是活了下来,对于格雷诺耶来讲,童年在八岁的时候便已结束。
  (二)情感归属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当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人自然而然地会对情感和归属感产生依赖。人需要有情感的寄托,一旦这种需要情感无法得到满足,人就会变得偏执极端。因此,格在雷诺耶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必然会产生对情感和爱的依赖。格雷诺耶离开巴黎,前往巴尔迪尼去学习油脂离析法。在嗅觉的指引下,“他的鼻子指引他远离人烟,愈高愈远,愈孤寂荒凉,寂寞有如磁极,引领他前往顶峰”。格雷诺耶在前往巴尔迪尼的路上发现了这个“几乎全无气味,圣洁的”山洞。格雷诺耶在那里可以尽情沐浴在自我之中,不受外界的任何打扰,正是在这个山洞里,格雷诺耶的野心与欲望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他几乎忘记了自己的野心和执念,差点也就全然不顾先前的欲望了”。
  然后山顶经历在格雷诺耶的需求追求中却具有转折性意义。一方面,格雷诺耶的情感和归属感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他从来没有得到别人对他真正的爱,育婴所的拉加尔夫人、制革匠格里马、香水店老板巴尔迪尼对他只有恐惧与厌恶。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格雷诺耶的基本需要——情感归属没有得到满足,他萌生了更高一层的心理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五大需求环环相扣,一旦有某层次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却强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需求动力的动态循环发展将会被破坏,由此将会给人的心理等方面带来伤害,即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高层次需要建立在较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有实现的可能性。格格雷诺耶近乎偏执疯狂地寻求满足心理需要,这一悖论性的执念也预示了他最终会在疯狂中走向人生毁灭之路。
  (三)尊重需要
  尊重需要在马斯洛需求理论框架中也占据重要位置,需求往往对人物形象分析起着关键作用。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可以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即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指的是希望自己得到稳定的社会地位,个人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香水》主人公格雷诺耶在后期的尊重需要已经接近变态、疯狂的需要,格雷诺耶自身也被深深的执念及虚假地自我满足感包围。“所有唾弃我的人都必须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为了获得尊重需要的执念在格雷诺耶进入格拉斯城学习了油脂离析法后近乎疯狂与血腥。当他第一次杀害了一名妓女并获得了她的体香之后,格雷诺耶也踏上了一条疯狂杀人的不归路。香水的神奇功效也得到了充分地显现:它可以使妓女的小狗将自己认作主人,它可以使狂怒地旅客对自己彬彬有礼,它可以使原本清醒的人群完全受到格雷诺耶的掌控,它可以使育婴房主人和工匠对格雷诺耶厌恶唾弃之情瞬间消失殆尽,进而对他感激涕零。
其他文献
本文中我简要地介绍了一些地方文献的大概、特征和所具有的价值之后,结合我在图书馆一直以来的工作实践,针对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列出来以下的一些看法,做一
文学的时空观,不光是对文学创作,对于文学研究来讲,也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们知道,文学中,特别是叙事文学中,有两个基本的构成要件,一个当然就是时间,另一个是空间。所谓的时间是指什么呢?任何一部小说,任何一部叙事文学作品,它都必须经历一个时间的长度量。也就是说,它必须有起始、发生、发展、高潮、结尾,要经历一个时间的跨度。然后作家通过时间的变化,来展现人物的命运。通过展现人物的命运,来表达他的某种道德判
期刊
本文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岗位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探讨了慕课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意义,构建了“自主学 习、巩固提高、学以致用”的“三步双层”教学模型,以宁波城市职业
内容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刻画了几个性格各异但具有共同点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悲剧命运备受关注和探讨,小说的开放式结局令人哀婉感叹,这些人物的悲剧因何产生?全然是阴差阳错和有缘无分,抑或上天注定?本文从家庭教育和性格角度探究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原生家庭 性格 悲剧  沈从文认为:“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些!丑的东西虽不会是罪恶,总不能使人愉快,也无从令人由痛苦见出生
运用心理机制保障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具体而言,就是要注意利用心理定势、凸出 心理强化、运用从众效应、激发模仿心理、化解心理障碍等理论,多措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入理论,这一理论对教学法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输入理论为基础探讨提升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新时代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前高职大学生就业 观念不强、就业能力不足、就业行为滞后。辅导员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自强不息、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这离不开各族人们的团结和努力
一   莫言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该作一发表,便好评如潮。评论界惊讶于莫言这篇小说“富有梦幻色彩的超常人的主观感觉”,1将其归入方兴未艾的“探索小说”之列。而莫言本人则如是说:他其实是想写出生活的五光十色,“生活本身就具有神秘美、哲理美和含蓄美”。“生活中原本就有的模糊、含蓄,决定了文艺作品的朦胧美。我觉得朦胧美在我们中国是有传统的,象李商隐的诗,这种朦胧美是不是中国的蓬松潇洒的哲学
期刊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 们的学习热情。尤其对于外语学习而言,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能加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