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四大操作系统开发者预览版体验

来源 :电脑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cj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惯例,在今年的WWDC上,苹果毫无意外地更新了iOS、iPadOS、watchOS、macOS和tvOS五大平台的操作系统。抛开我们几乎用不上的tvOS不谈,另外四大操作系统都迎来了极大的变化。
  我们自然也在第一时间刷入了这些系统,为大家带来了详尽的评测体验。

iOS 14:这不就是你们想要的?


  在本次iOS 14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桌面插件、后台接听电话等比较直观的功能,看起来似乎缺乏必须升级的动力。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开发者预览版一般是“不敢”刷的,但是我们自然是要一探究竟,进行一番体验的。
  提前剧透一下,即便是开发者预览版,BUG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完全可以在主力机上使用。至于新功能好不好用,我们一起来看看。

桌面小组件玩出花


  UI界面肯定是最直观的变化,苹果在iOS 14中完全重做了负一屏,并且允许用户自行添加“桌面小组件”。目前相冊、日历、地图等大部分原生APP都已经支持自定义布局,支持2×2、2×4、4×4 三种尺寸。但是第三方APP仍然只能占用2*4的尺寸,不能更改,而且提供的功能也比较固定,缺乏自定义选项。



  而且,在iOS 14上,负一屏和桌面是完全统一的,也就是说,这些小组件都是可以直接拖放到桌面上使用,这和Android平台完全割裂是有很大不同的。
  在编辑小组件界面,可以看到一个“智能叠放”功能,添加之后可以在里面“堆叠”多个小组件,不光可以节省空间,还可以根据AI判断到底该显示什么,比如早上出门前,会用地图显示预计多久能到公司;而白天工作时,会显示待办事项。也就是说,在合适的时间,它会自动弹出合适的内容。
  另外就是APP资源库,在这里,会自动将手机里的APP进行分类,包括社交、创意、游戏等。同类APP中,大图标(根据使用频率推荐)可以直接点开,点击小图标可以展开整个文件夹。
  不过,稍显遗憾的就是有少部分应用分类并不是我想要的,比如银行APP和Safari都在“效率”文件夹中,人人影视也在“生活”中,而且不能自行调整,可能部分APP反而不好找了。而列表视图可以快速定位,算是一种弥补吧。

又干掉一个第三方APP


  每次新增系统功能,最开心的就是用户,最害怕的可能是第三方的应用了吧。像是苹果以前更新过很多功能,都是彻底干掉了第三方的APP,比如在日历中加入中国农历、快捷指令、运动监控、iCloud+文件……
  而这次iOS 14更新,被干掉的应该是那些翻译应用了。
  更新之后系统中会内置一个翻译应用,没有任何上手难度,点击顶部的语种可以切换,目前支持中日韩英法德等11个语种,几乎已经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了。而在离线状态下,几乎是秒翻,而且语音识别也很准确,并且可以横屏用大字体展示给别人看,买东西、订酒店、点菜什么的,应该没什么难度了。



  另外就是Siri的翻译也更好用了,可以自动调用这个翻译应用,可以直接问它某个短语用某语种如何说,也可以直接叫它翻译一段话。
  说到Siri,最大的变化就是缩小了反馈显示,这样一来,整个过程变得更连贯,还不会打断当前正在处理的操作,十分顺畅。

最实用的两个功能


  说了一些主要体现在视觉上的变化,再讲两个我认为最实用的功能:后台接听和画中画。
  来电后台接听,这个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一项更新了。在iOS 14之前,遇到不想接听的电话只能静静地等待对方挂断,顶多按下音量键禁音,但是手机完全不能做任何其他操作。升级iOS 14之后,小窗口弹出基本上不会影响你用手机,如果要操作上方区域,也可以轻轻滑动让它消失。



  至于画中画,目前的分屏多任务仅支持视频播放,比如在Safari中打开一个视频(需全屏显示之后)按下浮窗播放,就可以切换到任意应用(包括游戏)一边追剧一边做其他事了。而这个浮窗可以调整位置/大小,也可以隐藏到后台播放。
  不过据我们测试,目前只有哔哩哔哩和Safari浏览器可以使用,优酷和爱奇艺仅在APP内可以实现画中画(APP自有功能,和iOS系统版本无关),而腾讯视频和芒果TV等视频APP并没有提供该功能。
  不过,iOS平台是非常“强势”的,开发者肯定会配合新功能的上线,也许不用等到9月的正式版,在不久后就可以在这些APP中用上了吧。

更“变态”的隐私管理


  而在隐私方面,苹果将权限设置拆分得越来越细,让用户可以完全自行把控。比如在相册权限中,除了允许访问所有照片,新增了一个“选择照片”的选项,这样一来,APP就只能“看到”你的部分照片了。这个功能用在一些第三方的修图工具中还是比较合适,在修图时可以避免APP“偷窥”自己的全部照片。
  另外,定位权限中还加入了一个“精确位置”的开关,关闭之后APP只能获取你的大致位置,避免对方获取你的准确位置,泄露隐私。像是使用一些美食搜索、交友APP的时候,这个功能还是挺实用的。





  另外就是在iOS 14中,调用摄像头会在顶部显示绿色小点,调用麦克风则会有黄点显示。这同样是基于用户隐私权限的保护所带来的更新,苹果正是要用这些直观的警示,让那些偷窥用户隐私的应用无所遁形。
  而在Android平台,隐私权限一直都非常混乱,不少权威媒体每个月都会曝光不少的违规APP,像是恶意扣费、偷跑流量等等,此前某品牌的升降式摄像头“无故”弹出,还被赋予了“隱私监控神器”的头衔,这也从侧面证明了Android平台的权限乱象。

苹果其实一直在听取用户建议


  和此前的几个iOS版本相比,iOS 14仍然采取了相对保守的升级思路。说它保守,也是因为现在的手机操作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在硬件不变的情况下,比较难有颠覆性的功能改进,比如iPhone 12真如传言中那样加入激光雷达仪,应该会有更多的AR玩法。
  今天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iOS 14没什么创新,像是桌面工具、翻译等功能,此前已经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实现。其实经过实际体验,这样的感觉仍然会有一些,但是就算是桌面组件这样一个简单功能,苹果也加入了智能叠放,让它变得更智能,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桌面展示/入口。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苹果的变化,以前“高冷”的苹果,一直在听取用户的建议。



  这些呼声很高的功能迟迟没有拿出来,也是因为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想要呈现最佳的状态给用户。包括去年在iOS 12上加入的深色模式,并非简单地将配色变成黑色,在集成了包括系统界面、壁纸、应用内等全场景的适配之后才正式上线的。
  而iOS 14同样如此,桌面插件、小窗播放、后台接听、翻译……这些可以说都是刚需,现在,它们来了,不正是我们想要的样子吗?

iPadOS 14:效率更高了,生产力这回真有了?


  与iOS不同的是,最新iPadOS的开发者预览版今年仅仅是第二次大版本更新,但它并不叫iPadOS 2,而是直接与iOS同步版本号到了iPadOS 14。



  其实这很好理解,苹果并不希望用户把iPadOS和iOS看成两个完全分裂的系统,相同的版本号更加明确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普通用户理解起这种关系来也更容易了。

需要的信息一目了然


  其实苹果对于iPadOS的定位一直很清晰,那就是建立在iOS的强大功能之上,同时加入一些独特功能,从而为iPad创造更出色的体验。所以,像桌面小组件这样的功能,其实在去年iPadOS增加负一屏时就已经有了,因此当我升级iPadOS 14之后,在系统外观上的第一眼变化依然还是壁纸啦。



  和手机这种频繁拿出点亮,非常碎片化的使用方式不同,很多时候只有在真正需要时才会拿起iPad并长时间使用。所以,负一屏和小组件的意义,对于我来说,就是不用频繁地在屏幕间切来切去,不用打开应用就能直接查看信息。能在一屏内搞定的事就不要牵扯到第二屏,这也是iPad不同于手机的效率之处。
  iPadOS 14上的小组件不能随意移动,只能固定在主屏左侧显示也就可以理解了。新增的智能堆叠小组件的作用也是如此。它是把多个小组件堆叠在同一个位置,可以滑动切换,但我认为它真正的意图是可以主动给我想要的第一眼信息,而不用我自己去APP或小组件中再去寻找。
  而在照片APP中新增了边栏,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对一些新手用户也明显更加友好,如果是初次使用iPadOS,各种工具栏中去寻找需要的功能真有些麻烦,而边栏将所有功能在一处集中呈现,再加上苹果一向优化良好的拖曳式操作方式,实在是太方便了。例如把几张照片添加到一个相簿,这样一拖就行了。
  引入边栏的还有音乐、备忘录等,日历也用一样的方法,控制键和顶部的工具栏都在一个统一的位置。音乐APP可以一页显示封面、控制键、歌词,我本身是Apple Music的忠实用户,尤其喜欢它的歌词显示效果,放在iPad大屏上更是一种享受。

很多功能不只是简化设计


  如果说这种侧边栏设计是让跨层级的操作变得更加方便,那Siri、Spotlight Search的简洁设计便是进一步减少非必要的跨应用操作。别说是在一屏里搞定,就在任何一个应用界面下你都可以同时干另一件事。
  现在唤醒Siri后,她不会再霸占整个iPad屏幕了,而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屏幕右下方,给出需要的答案,“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事实上,这样的思路在iOS 13时期的CarPlay更新上就已经体现,唤醒界面减少了Siri 波谱效果的干扰,全屏效果被弱化。



  而搜索则被苹果称为是一个为iPad重新设计的重要体验,升级为Universal Search全局搜索,虽然介绍中表示全局搜索可以在任何APP中激活,但我试了试,貌似目前只能在主屏幕上才行,其他应用内还无法下滑启用。
  搜索的界面设计的确更简洁了,只占屏幕很小一块,但也显得稍微简陋了一点,不知后期正式推出时还会不会美化一下,而在搜索功能方面,它也确实很“无敌”。
  号称一站式满足一切搜索需求,直接搜索应用,它就是一个APP启动器,而且我还可以搜索想下载的应用,然后就能直接跳转到App Store的相应页面,真的很方便。
  同时它也是支持应用内搜索的,比如搜索通讯录里的联系人、文件APP里存储的资料、邮件等等,但可惜还是不能用来搜索微信里的好友,希望能开放给更多第三方应用吧。
  从iPad搜索界面的改变这一点,其实就可以看出苹果对iPad使用方式的把握真的很准,以前搜索会占据整个页面的时候,相信很少有人会使用这个功能吧?明明屏幕那么大,搜索框却在顶部很小一块,毫无使用欲望。
  但界面改变之后,我却立刻爱上了它,是怎么回事?作为一个各种功能的入口真是好用到飞起,只要你不是把iPad当“爱奇艺”,这绝对也会是一个用了就回不去的功能。

买Apple Pencil的理由更充分了


  当然啦,真正被认为是iPad杀手级应用的还是那支笔——Apple Pencil,但原来我一直在想我不会画画,字又写得丑,为什么要买Apple Pencil?现在iPadOS 14上,这个问题解决了,为了让我买支笔,苹果,你费心了。
  在iPadOS 14上针对Apple Pencil的功能更新应该是最具亮点的了。以前的形容是,你用笔和纸可以做的事,iPad和Apple Pencil都能做,现在就变成,那些笔和纸不能做的事,现在Apple Pencil也能做了!
  比如,升级后我可以很方便的选取手写内容,轻点两下选取一个字,再轻点两下选取一整行。然后可以把它们轻易地挪动位置,也可以在其他应用内以文本粘贴,非常方便地直接在浏览器中搜索,或者粘贴到Notion这类笔记应用中整理,需要加空格或者删空格笔向下一划就行。
  我有时候有选题灵感时,喜欢用笔立刻写下来,列出提纲,然后我就可以把这些提纲直接粘贴到Word里面了。除了文字之外,用Apple Pencil画简单的图形,收笔前稍停留一下,它就会转变成标准形状,关键跟你画的尺寸、角度还都一样。这个就是iPadOS 14新增的涂文字,需要在设置里开启。



  而且它還可以把文字直接划掉,然后就消失(删除)了,真“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啊!我尝试了一下之前已经保存的手写内容,是不能通过这种涂抹的形式删除的,但是可以选取后删除。
  此外,用Apple Pencil还可以在浏览器的文本框上直接手写,它会自动转换成文本,中英文都能在同一行转换,这样就不用一会儿拿起笔一会儿又放下笔来搜索了。这个功能在分屏时也非常好用,比如手写时突然想到什么,可以马上手写新建一个提醒事项。
  更让我佩服的是,我那么潦草的字迹,我自己都不认识,它居然都能准确识别?
  让iPad善于支持“每一种输入端”是苹果的目标,在iPadOS 14之后,Apple Pencil作为其中一种输入端,它的输入体验甚至可以与你的手指平起平坐了。这绝不是夸张,因为我可以一直使用它,用它手写搜索,肯定比在屏幕上打字更方便啊。
  体验完了更新最大的Apple Pencil,这次iPadOS 14的新功能也就差不多了,确实变化并不大,尤其是考虑到支持升级的设备中并不是所有iPad都能用Apple Pencil。
  但即使从不算大的升级来看,iPadOS 14都在让iPad进一步往更好的效率工具上靠,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效率而非生产力,至于iPad到底是不是生产力工具,这完全取决于使用的人。
  至少iPadOS 14再一次展现了苹果用自己擅长的软硬件结合方式,为Apple Pencil + iPad组合的生产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老实说,我依然不会在10英寸左右的iPad上写稿子,但别说设计师、画师这样有专业需求的了,就普通学生党,我也一定会极力推荐iPad+Apple Pencil这样的笔记工具,并强烈建议iPadOS 14正式版出来后就升级。当然,想尝鲜即刻升级也无妨。

watchOS 7:睡觉和洗手是头等大事


  与iOS 14、iPadOS 14一样,watchOS 7也具备多项备受瞩目的新升级。果粉们期待已久的“睡眠追踪”功能正式上线,补足了Apple Watch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一大短板;全新的“表盘共享”功能,让果粉可以轻松向朋友分享自己钟爱的表盘;而新增的“洗手自动检测”功能,在这个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也显得十分应景。


  在详细介绍watchOS 7新增功能之前,给大家提个醒:Apple Watch升级watchOS 7,需要iPhone也升级到最新的iOS 14。而在开发者预览版本存在各种未知bug的情况下,我们并不建议使用自己的主力机进行升级体验,当然像我这种极富敬业精神的除外,为了给大家“探路”,这次我可是将主力设备Apple Watch Series5第一时间进行了升级。

“无感”的睡眠追踪


  先来说说呼声最高的睡眠追踪,为了验证watchOS 7睡眠追踪功能的准确性,我在入睡时分别戴了AppleWatch S5和友商的手环作参考。从下面的睡眠报告来看,二者的结果还是趋于一致的:AppleWatch S5的入睡时间为00:12,对比手环为00:24;而在醒来时间上,AppleWatch S5为10:25,对比手环为10:27。
  至于睡眠状态,我对于报告提供的浅睡、快速眼动、深睡等数据分析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有时候我个人感觉晚上睡得很不错,结果睡眠报告显示我浅睡过多、深睡不足甚至还有清醒,所以这个还是见仁见智。
  尽管watchOS 7睡眠追踪功能与其他可穿戴设备相比并没有过于瞩目的区别,但是苹果一贯的润物细无声的用户使用体验还是值得称赞。比如为了帮助用户建立睡前习惯而推出的“Wind Down(助眠)”。



  助眠功能主要是通过尽量减少干扰来帮助你准时上床。比如当我在AppleWatch上选择了“每天睡眠8小时”的选项,将入睡时间选择为23:30,系统会根据我的助眠选择(可提前30-180分钟)先是在Watch上弹出就寝提示,然后我的iPhone将进入锁屏状态,同时勿扰模式也被开启。
  另外,如果你提前完成了捷径设置,这时候手机还会按照你的预设,帮你打开AppleMusic,播放轻音乐,或者打开冥想APP等。而当助眠模式结束进入睡眠时间,AppleWatch也同样会进入睡眠模式,iPhone屏幕亮度会自动调低。
  最后,到了起床时间手表闹钟会以轻柔渐进的形式响铃,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无声仅有触感的起床闹铃,这样你就不会打扰到身边的人。
  显而易见,watchOS 7睡眠追踪这一整套无缝连接且全面的睡眠管理方案,让所有果粉感到熟悉,依然是浓浓的苹果味儿,是其有别于市面上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核心优势。而这种优势也只有像苹果这样拥有系统底层级别的软硬协同能力方能做到。
  至于大家关心的AppleWatch续航问题,从我的使用情况来看,助眠模式开启时显示是拥有61%的电量,而在早上起来则显示还有31%的电量,一晚上睡眠追踪耗费了30%的电量。所以,也只有剩余电量在30%以上才可以开启睡眠追踪功能。
  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喜欢在晚上运动一下,那么我建议你还是利用一些空当,比如做饭、洗澡等給AppleWatch充下电,保证它的续航时间。

随机性较大的洗手检测


  watchOS 7新增了一个十分应景的预防保健功能——洗手自动检测,这应该也是全球第一款能够自动检测用户洗手以及感应用户洗了多长时间的智能手表。根据苹果的介绍,他们是通过使用机器学习模式来测定貌似洗手的动作,然后用音频来确定流水声或者你挤洗手液的声音,从而进入洗手检测模式。



  这个功能没有单独的APP,它只需要你在更新系统之后,在Watch的设置里找到“Handwashing”,再将其启用就可以了。但是它是通过传感器和算法来实现的,就我的测试而言,目前的触发标准还有待加强。比如,当我正儿八经在水龙头下洗手试图激活自动洗手检测功能时,多番尝试后都未能如愿。
  当然,这应该是由于现在尚处于开发者预览版的原因,相信在后续的正式版里自动洗手检测功能会更智能化一点,激发成功率也更高。

再也不愁表盘少了


  其他功能体验方面,比如新增的表盘分享。现在你可以通过WatchAPP直接将表盘分享给其他用户,分享途径包括隔空投送、iMessage、微博、百度网盘等;同时你还可以在AppleWatch上通过长按表盘进行分享,但这种方式就仅支持iMessage渠道。
  而支持表盘分享的意义其实远不止如此。分享则意味着是双向的,除了我们主动分享给他人,其他人也是可以向我们进行分享,大家可一键导入 App Store或者网站链接上的表盘设计。尤其是百度网盘、微博等网站链接的支持,这意味着如果有人做出了优秀的定制表盘,通过链接渠道进行分享,果粉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这些好看的定制表盘。



  也就是说,果粉再也不用因为表盘数量不够多、不够个性化而烦恼;甚至我们不排除还会看到,定制表盘分享会如同手机主题一样实现商业化,开发者可以通过定制精细化的表盘来进行收费分享。
  需要注意的是,iPhone升级到iOS 14系统之后,在watch APP里就正式支持表盘共享功能。但是,如果你的Apple Watch没有升级到watchOS 7,系统将会显示“你目前的watchOS版本无法使用此表盘”。   整个使用下来,watchOS 7的升级还是属于比较稳,幅度并不太激进。不过从watchOS 7的一些升级,我们也可以对下一代的Apple Watch产品进行一番预测。
  本次watchOS 7除了加入自动洗手检测以及表盘分享等功能,同时也砍掉了Force Touch功能,也就是AppleWatch上的“3D Touch”,转而用长按显示的操作方式进行代替。
  这就意味着,苹果可能在下一代的AppleWatch里去掉带来Force Touch功能的重压感应传感器,而这将给AppleWatch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更长的续航。
  我手上这块Apple Watch Series 5已经是目前AppleWatch的续航顶峰,它拥有18个小时的续航时间,但这个续航时长在开启睡眠追踪功能后已经不太够用。
  与此同时,watchOS 7新增的睡眠追踪功能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AppleWatch续航更为吃紧。正如前面说到,原本1.5天/充的AppleWatch,现在要使用睡眠追踪功能,就必须要1天/充。
  因此砍掉Force Touch功能后所腾挪出来的内部空间,有望增强下一代AppleWatch的续航表现;甚至我们不排除苹果会赋予AppleWatch更高的充电效率的可能,毕竟现在iPhone、iPad在快充方面都已经摆脱了5V1A的祖传充电效率。当然,关于下一代AppleWatch的新变化,我们还需等待下半年与硬件相关的新品发布会。
  最后,watchOS 7支持Apple Watch Series 3及之后型号,苹果表示正式版将会在今年秋季进行推送。

macOS Big Sur:Mac的一小步,苹果的一大步


  Big Sur(大苏尔)是美国加州一号公路上的著名景点,这里被国家地理杂志称为“一生必去的50个地方”之一。6月23号凌晨的WWDC20大会上,苹果宣布将自己最新的macOS系统命名为“macOS Big Sur”。



  在主题演讲中,Mac是毫无争议的主角。不仅仅是因为整场发布会涉及Mac的部分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更是因为最后压轴登场的自研芯片让无数的开发者和用户,看到了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Mac的更多可能。所以对于macOS Big Sur的解读除了新功能,还有更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最大的改变:UI风格“iOS化”


  macOS Big Sur的发布,意味着macOS正式告别了X时代,迎来了新的macOS 11.0时代。从版本号上看,这次算是一次跨代的大版本更新。
  但其实这次最明显的变化还是体现在UI层面,macOS 11.0整体的设计继续向扁平化方向靠拢。苹果这次重新设计了系统应用的图标,icon调整为统一的圆角矩形,Dock栏也变成了iPadOS类似的圆角卡片设计,这就使得macOS的UI设计风格更加接近iOS和iPadOS。
  这样的改变在老用户和小白两种群体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老用户看来,macOS 11.0这次UI的调整幅度很大,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原本macOS自成体系的设计风格,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而在一些很少用或者是完全没有用过Mac的用户眼中,macOS 11.0似乎更加熟悉,便于上手。



  即便如此,macOS11.0在UI设计上仍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在icon设计中大量采用了阴影的元素,很多类似App Store、偏好设置这样的原生APP中都有相对浓烈的阴影、层次加入。
  阴影元素的引入实际上会降低UI的扁平化视觉语言,一般来说其更加适合去呈现拟物化的设计。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macOS11.0在设计上似乎是追求扁平化和拟物化的结合。不知道苹果是不是出于对Mac用户接受度的考虑,需要在设计上留出足够的过渡周期?还是说在未来苹果的规划中,macOS依然需要维持自成一派的设计风格?
  更加合理、简洁的空间布局,这是macOS 11.0在设计上的第二个主旋律。相较于之前的macOS版本,macOS11.0在一些标签栏、工具栏的设计上更加简洁、宽松。比如Pages、keynote这类软件的下拉菜单栏间距更大,少了一些之前的紧凑感和局促感,便于识别。
  与此同时,在整体的系统UI设计上苹果这次进一步弱化了“边界”的概念,取消了很多地方的分割线,而采用了更多的留白和灰阶色块用以区分不同交互、功能布局之间的层级关系。这样一来就弱化了一些标签和工具栏的视觉概念,让你能够更加专注于整个窗口的主體部分。这也是近些年整个行业在UI设计上的一个大趋势。

小变化背后或许有“大文章”


  功能层面的更新这次macOS11.0似乎没什么值得多说的。反倒是一些小的地方更值得关注。macOS11.0这次直接从iOS和iPadOS搬来了控制中心,而通知中心和桌面小部件整合,也采用了和这次iOS14类似的桌面组件方案。
  我认为在功能性上这两大功能的引入其实对于macOS整体交互体验的提升意义并不明显,在Mac日常的使用过程中,点击呼出控制中心,滑动调节相关选项的操作并没有直接通过实体快捷键盘来得便捷。



  那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主要还是出于系统设计语言的统一以及空间布局的考虑。控制中心的引入让顶部的通知栏更为简洁,一些类似于隔空投送这样的功能按钮不再需要常驻顶栏,占用顶部有限的空间;其次控制中心从交互逻辑上和iOS、iPadOS同宗同源,右上角呼出的方式在交互上让很多从iOS和iPadOS过来的新用户倍感熟悉。
  无论是前面我们提到的采用更加宽松的空间布局,还是后面类似于控制中心这样功能模块的引入,从交互效率上看,在桌面设备依靠“键鼠外设、触摸板+指针”这套成熟、精准的桌面交互逻辑面前显得并没有多少明显的优势。但如果放在触摸设备“触控点按”这样的交互下就是顺理成章了。毕竟如果你的设备操作需要手指来点按,其对于功能按钮的空间布局要求天然就比指针要高。
  什么样的设备具备这样的使用场景呢?你可能想到了:iPad+Mac。
  这并非我们的凭空想象,实际上iPad和Mac设备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淡化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iPad近些年越来越强调“生产力”,在iPadOS 13.4中,iPad还加入了完整的鼠标与触控板操作支持。另一方面,Mac尤其是MacBook产品线,一直都寻求更轻薄、更便携。
  其实苹果生态的新格局已经在这里初现端倪。iPhone、iPad、Mac三者在功能和应用场景上有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递进关系。从这次macOS在UI和交互设计上的趋势来看,未来苹果的Mac产品线会不会出现iPad+Mac,甚至是iPhone+Mac这样的两种设备形态的融合?

Mac on ARM


  要实现这样的硬件生态目前存在哪些限制呢?这其实就涉及我们谈到的第三个问题:Mac on ARM。
  WWDC20的发布会现场,苹果高级副总裁 Craig Federighi 使用了原本是在iPad Pro2020上搭载的A12Z平台来运行最新的macOS Big Sur,流畅演示Office全家桶、Photoshop 以及Final Cut Pro 这些大型软件。可以看出,在实现OS“大一统”的问题上,苹果可以说是“蓄谋已久”。
  完善、成熟的软硬件生态是苹果公司的护城河。但长期以来,基于X86的Mac和基于ARM的iPhone、iPad,虽然可以在UI设计、交互逻辑上尽可能接近,但两套架构下的软件运行机制和开发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在过去,苹果通过Universal Binary、Rosetta这样的开发系统让ARM和X86的软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兼容(去年的WWDC2019,苹果就宣布了代号为“Marzipan”的计划,将iPad应用移植至macOS )。但从长远来看,这也只是“缓兵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基于ARM架构的A系列移动处理器大获成功,让苹果尝到了自研芯片的甜头。加之Intel自身的问题,一次次打乱苹果Mac的产品更新节奏和上市规划。苹果在规划Mac产品的时候,总是会受到来自Intel的限制。芯片问题其实已经成为了关乎Mac产品线未来发展的关键,按照苹果的一贯性格这是决不能容忍的事情。
  作为苹果硬件生态“三驾马车”之一,最年长的Mac产品线在当前的苹果硬件产品体系中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营收表现都已经排在了自家iPhone、穿戴设备,甚至是服务之后。要想振兴Mac产品線,就必然要求苹果在产品形态、综合体验层面与对手拉开核心差距,去赢得更多的新市场和新用户。
  所以,自研芯片是苹果不得不选择的一条道路。
  不光是全新的macOS Big Sur,在过去几年间,苹果对macOS做出的一系列“iOS化”的调整和改进,都可以看作是苹果针对未来的Mac生态所做的准备工作,它们和自研芯片几乎都是同步进行的。而类似的调整和改进,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还会不断进行。
其他文献
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关于智能电视开机广告整改情况的最新通报。经过4轮整改,除乐视外6家企业整改均取得显著成效。6家企业履行售前告知义务落地情况良好,且提示页面不存在“开机广告不可更改、删除、关闭”等明显剥夺消费者选择权字样,“一键关闭”取得重大进展。  智能电视逐渐普及之后,开机广告已经成了被吐槽千百遍的问题。对消费者来说,看电视之前,必须得看一段长达15秒或者30秒的广告,无法跳
期刊
华硕飞行堡垒8  ●i7 10750H/16/512/1660Ti/15.6英寸144Hz  该机的GTX 1660Ti款有三个出风口(显卡低配款是两个),两个散热风扇带有“绝尘设计”,利用高转速扇叶的离心力,在风扇内部的最外侧设置了单独的灰尘撒出口来避免散热槽被灰尘堵塞。该机采用了双M.2+2.5英寸三盘位设计,用户可自行选择是扩容M.2 SSD还是2.5英寸硬盘(HDD和SSD皆可),或者干脆
期刊
当前Android手机内存早已突破两位数,高端旗舰最高达到了16GB内存,像三星Galaxy S20 Ultra、努比亚红魔5G等等。但是在广大的入门机市场,1GB等小内存手机仍然盛行,谷歌为这些设备打造了Android Go。  Android Go是谷歌針对小内存设备推出的系统,它对当前的Android进行简化,使其在1GB甚至更小内存的手机上流畅运行。  7月22日据XDA(全球拥有500万
期刊
近日,教育部及人社部发布新规,将电商主播、带货网红、电竞选手等自由职业定义为就业,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伴随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行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少人赖以谋生的主要手段。在得到官方正名之后,它们将迎来怎样的变化?打电竞:社会认可让入行的隐形门槛降低  “天赋与努力缺一不可。”在不少电竞从业者的专业认知里,电子竞技和传统的体育竞技其实拥有很多相同点。今年刚满21岁的石越,在入行三年后更
期刊
在面向桌面端推出 Chrome 84 穩定版一周后,本周Chrome OS 84 稳定版本开始推出,引入了一系列新的功能。新功能包括增强了 Overview 模式的分屏使用,改善了虚拟键盘,以及增加了 ChromeVox 无障碍功能。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对“Overview”模式的重大改进,该模式可以让用户看到所有打开的窗口。现在,用户界面允许用户将应用程序拖动并放置在屏幕两侧,以实现分屏查看。
期刊
摘要:目的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其操作相对简单、外套管柔韧性大,不易损伤血管壁且渗漏率低、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而不易穿破血管壁,进而减少患者血管穿刺次数,降低血管损伤,有效保护血管,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和对血管的破坏。这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也对手术、危重抢救病人保留静脉通道随时静脉补液提供保障等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应掌握留置针的穿刺操作法、封管液的配制、正确
期刊
视频之战是当前全球科技公司的共同热点,在选择最佳的视频剪辑从网络上进行推广时,谷歌现在仿佛也不怎么遮遮掩掩了,具体地说,其搜索流量都指向了子公司——在线视频服务YouTube。  一般来说,创作者如果不是签约型的,会在多个平台上传作品,Facebook和其他竞争者都托管相同的视频,但是近期谷歌工程师进行了更改,有效地取代了其他视频源,优先使用谷歌搜索指向YouTube。有网友日记测试显示,YouT
期刊
LG电子近日召回在韩国销售的6万台OLED电视,原因是电视存在过热问题。LG官方表示,一些组件出现了性能下降,导致电源板的电流增加,有可能导致过热,LG将为这些OLED电视更换电源板。此次召回的OLED电视是从2016年2月到2019年9月销售的18 种不同型号的OLED 电视。  对此,产业分析师认为,这表明OLED电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在技术成熟性上还有待完善。OLED电视已问世6年,但销
期刊
Q:牛哥,我最近下血本买了台17.3英寸商用本,漂亮,设计也精美,配置是酷睿H+GTX显卡。可我一跑双考,不仅温度高,而且酷睿H才30W(标准TDP都45W啊),显卡也降了10W!这完全是垃圾性能,算不算质量问题啊?  A:我觉得你的测试方式有一些问题。双考机是针对游戏本典型负载的:玩游戏时,既需要处理器高频率(高性能释放),独立显卡也处于高负载。但高性能商用本的用途不是玩游戏,而是各种专业应用,
期刊
牛大叔购机经验谈  最近联想的三款AMD平台轻薄本非常受关注,小新Pro 13、小新Air 14、YOGA 14s,都是市场中的“紧俏商品”,经常缺货,一机难求,需要预订是常态。但问题来了:这三款产品选谁更好呢——这反而成了不少消费者头疼的问题。  其实,这三款产品虽然性能释放都比较强,但在性能之外,其实各自的特色和定位是清晰而鲜明的,选择起来并不复杂。  如果只是普通用户,对易用性和外观没有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