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粒细胞肉瘤临床特点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粒细胞肉瘤(GS)的起病方式、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为GS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指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确诊的6例GS患儿临床资料,对其起病方式、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疾病转归进行分析。

结果

6例GS患儿中,2例以无痛性肿块起病(1例2岁起病,表现为右腰部肿块,约10 cm×5 cm;1例6岁起病,表现为腋窝肿块,约2 cm×3 cm),手术切除肿块,术后肿块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为原发性GS;1例7岁起病,表现为头皮肿块、约2 cm×3 cm,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1个月后出现血液系统改变,行骨髓检查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例分别于10个月、1岁7个月、13岁3个月起病,表现为头皮肿块(约2 cm×3 cm)、椎管内肿块(约1.0 cm×1.5 cm)、颅内肿块(6.0 cm×4.9 cm),与AML同时发生,经手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骨髓细胞形态、免疫分型、染色体、融合基因确诊。其中病理示4例符合造血系统恶性肿瘤,2例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病理显示5例髓过氧化物酶阳性,3例CD68阳性,3例CD43阳性,3例CD123阳性。所有患儿CD3、CD20阴性。其中4例接受了手术联合化疗,2例手术治疗后放弃治疗,1例3个月后失访,1例3个月后死于原发病引起血小板减少导致的颅内出血;接受治疗的4例患儿随访3~58个月,目前均无病生存。

结论

儿童GS发病率低,无特异性诊断指标,诊断主要依赖免疫病理,治疗主要按照AML方案进行高剂量化疗,系统的化疗有助于延长患儿总生存期,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可能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是指首次发作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事件,病变常累及视神经、脑干或脊髓等部位,30%~70%的CIS可转化为多发性硬化(MS)。目前认为,疾病修正治疗可延缓CIS向MS的转化,然而因其对疾病最终影响的不确定性及治疗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比较局限且指征严格。现对CIS进展为MS的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预测低碳酸血症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界值和调节呼吸机参数的Pet(CO2)目标及其调节范围,以减少早产儿机械通气时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符合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且需要插管进行常频机械通气的新生儿96例,分别在机械通气后1 h、24 h、48 h和72 h从监护仪上读取Pet(CO2)值,同时抽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
目的前瞻性研究出生18月龄晚期早产儿的神经发育情况。方法2009年1月至12月四川省成都市北部地区三家医院出生的7 584例活产新生儿,纳入标准的晚期早产儿89例,以健康足月儿170例为对照,随访18个月,矫正胎龄至40周时应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法,矫正年龄3、6、9、12和18月龄时应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比较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成功随访的晚期早产
目的分析及比较婴幼儿和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的1 015例ITP患儿资料,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和/或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疗效判定依据血小板(PLT)的高低和出血症状的改善分为完全反应、反应和无反应。多数患儿在使用激素治疗前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1 015例ITP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和
期刊
急性肾损伤可导致远隔脏器损伤,这些相互作用的机制仍未明确。现通过文献复习,综述了急性肾损伤后心、肝、肺、脑等远隔脏器损伤的不同特点和机制。
目的对不同类型及年龄肺炎儿童鼻咽抽吸物(NPA)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病原学比较研究。方法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10例肺炎患儿按不同年龄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4组,按不同类型分为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2组,收集NPA及BALF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分析不同类型及年龄肺炎患儿上下呼吸道吸出物病原检出情况。结果支气管肺炎组及大叶性肺炎组BALF中肺炎支原体(MP)检出率[56.8
目的探讨双胎早产儿的临床特点,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593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并发症等,并将593例早产儿分为2组:131例双胎早产儿为研究组,462例单胎早产儿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分娩顺序分为大双组(64例)和小双组(67例)。对各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