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评价标准,但现在作文教学陷入了尴尬境地,一方面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学生面对作文愁眉苦脸。现在学生的作文是“为作文而作文”,一味讲究立意深邃,作文题材重复简单。作文教学领域,真正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写作的做法是生活化作文,让学生自主地写作,以我手写我心,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
关键词: 生活化 作文 新天地
所谓“生活化作文”指的是学生在深入体验生活基础上写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文。生活化作文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题材生活化,也就是学生选择的题材是亲身经历过的真人真事,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二是内容生活化,也就是作文叙述的事件有生活的基础,让人看了以后认为“确有其事”。三是人物言行生活化,也就是无论人物的语言还是动作都要有生活基础,在生活中“可能”会有的,让人看了以后觉得“确有其人”。四是细节描写生活化,也就是说作文中的某些细节是学生生活的真实反映,让人看了以后觉得“确实如此”。如何鼓励学生作文生活化呢?
一、创设情境,让生活化在活动中丰富
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如果说写作是一湾清澈的湖水的话,那么生活便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头;如果说写作是一幅艳丽的油画的话,那么生活便是写作用之不尽的色彩,所以我们应该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念,用生活理念指导学生作文,把作文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探索有效的指导途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处处是可写的景、可叙的事、可抒的情,学生只要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时代气息,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作文才会呈现出丰富的生活化色彩。
指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到大到国家、社会,小到班级、同学,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源泉。教师可根据学生好动好说、表现欲强、形象思维强等特点,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为写作积累素材。在活动中作文,如把时事演讲搬进语文课,把中秋月光诗会搬进语文课,把戏剧节搬进语文课……这些都是习作的好素材。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学习的风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积累,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和说话完全不一样,那么,那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会成为很好的题材。活动作文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广大学生的要求,教学实践中应精心安排活动作文,真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开阔视野,让生活化在阅读中积淀
清代学者赵翼曾说:“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做一文题,各自擅其妙。”阅读是写作的营养,一个从来不阅读的学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一个阅读知识面很窄的学生不可能旁征博引,日常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做到读写生活化、生活读写化,认识到读是写之根,写是读之果。只有读写相结合,让生活化在阅读中积淀,语文才能进步多。
阅读习惯培养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学会思考读什么书的问题;认识到读不大懂的书的训练价值;了解什么叫读懂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在共同的师生阅读生活中,不管阅读教学,还是阅读课程设置都和生活紧密相连,真正做到读写生活化、生活读写化。重构师生的语文生活,让语文走进你我的生命。
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具体文本内容创设具体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补写、续写、扩写和仿写。如诗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意境扩写,如学习李白《送友人》时可让学生扩写,想象离别时的情景。文言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写,如《烛之武退秦师》。
学生作文的语言会在这种作文训练中得到锤炼,变得优美。而学生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等可以得到相应提高。同时,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学生会产生更高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效果会更好。
三、锤炼语言,让生活化在表达中闪光
著名诗人艾青说:“各种各样的花都有它自己的模样。”作文是心灵的释放,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但从大量学生作文中,发现存在说假话,言不由衷;说大话,云山雾罩;说空话,空洞无物;说套话,人云亦云等现象,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首先,要让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我手写我心。当然,要注意采取批判接收态度。其次,要倡导语言生活化,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表达进行创新。
具体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的,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灵活引进作文里;鼓励学生打造新颖独特、富含韵味的个性语言,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的青春、活力和才华。可以开设一些作文欣赏课,在批改上多下工夫,碰到好句子,一定点出来,可能的话,甚至可以当面表扬,鼓励学生自主创作。
每个学生都有着创新潜力和可以个性思维,若我们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在作文教学中带领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引导学生用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鼓励学生个性表达,那么就能让学生学会写作、享受写作,让每个学生的文字都洋溢着生活气息。
关键词: 生活化 作文 新天地
所谓“生活化作文”指的是学生在深入体验生活基础上写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文。生活化作文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题材生活化,也就是学生选择的题材是亲身经历过的真人真事,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二是内容生活化,也就是作文叙述的事件有生活的基础,让人看了以后认为“确有其事”。三是人物言行生活化,也就是无论人物的语言还是动作都要有生活基础,在生活中“可能”会有的,让人看了以后觉得“确有其人”。四是细节描写生活化,也就是说作文中的某些细节是学生生活的真实反映,让人看了以后觉得“确实如此”。如何鼓励学生作文生活化呢?
一、创设情境,让生活化在活动中丰富
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如果说写作是一湾清澈的湖水的话,那么生活便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头;如果说写作是一幅艳丽的油画的话,那么生活便是写作用之不尽的色彩,所以我们应该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念,用生活理念指导学生作文,把作文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探索有效的指导途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处处是可写的景、可叙的事、可抒的情,学生只要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时代气息,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作文才会呈现出丰富的生活化色彩。
指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到大到国家、社会,小到班级、同学,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源泉。教师可根据学生好动好说、表现欲强、形象思维强等特点,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为写作积累素材。在活动中作文,如把时事演讲搬进语文课,把中秋月光诗会搬进语文课,把戏剧节搬进语文课……这些都是习作的好素材。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学习的风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积累,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和说话完全不一样,那么,那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会成为很好的题材。活动作文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广大学生的要求,教学实践中应精心安排活动作文,真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开阔视野,让生活化在阅读中积淀
清代学者赵翼曾说:“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做一文题,各自擅其妙。”阅读是写作的营养,一个从来不阅读的学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一个阅读知识面很窄的学生不可能旁征博引,日常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做到读写生活化、生活读写化,认识到读是写之根,写是读之果。只有读写相结合,让生活化在阅读中积淀,语文才能进步多。
阅读习惯培养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学会思考读什么书的问题;认识到读不大懂的书的训练价值;了解什么叫读懂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在共同的师生阅读生活中,不管阅读教学,还是阅读课程设置都和生活紧密相连,真正做到读写生活化、生活读写化。重构师生的语文生活,让语文走进你我的生命。
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具体文本内容创设具体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补写、续写、扩写和仿写。如诗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意境扩写,如学习李白《送友人》时可让学生扩写,想象离别时的情景。文言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写,如《烛之武退秦师》。
学生作文的语言会在这种作文训练中得到锤炼,变得优美。而学生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等可以得到相应提高。同时,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学生会产生更高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效果会更好。
三、锤炼语言,让生活化在表达中闪光
著名诗人艾青说:“各种各样的花都有它自己的模样。”作文是心灵的释放,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但从大量学生作文中,发现存在说假话,言不由衷;说大话,云山雾罩;说空话,空洞无物;说套话,人云亦云等现象,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首先,要让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我手写我心。当然,要注意采取批判接收态度。其次,要倡导语言生活化,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表达进行创新。
具体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的,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灵活引进作文里;鼓励学生打造新颖独特、富含韵味的个性语言,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的青春、活力和才华。可以开设一些作文欣赏课,在批改上多下工夫,碰到好句子,一定点出来,可能的话,甚至可以当面表扬,鼓励学生自主创作。
每个学生都有着创新潜力和可以个性思维,若我们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在作文教学中带领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引导学生用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鼓励学生个性表达,那么就能让学生学会写作、享受写作,让每个学生的文字都洋溢着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