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桥”节目分析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505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汉语桥”比赛的开始和进行都象征性的代表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转变和提升,中国在多方面试图传播中国文化并进行了多番尝试,最终“汉语桥”的发展代表着这种传播方式的成功。“汉语桥”以电视为媒介,借助电视的大众性和娱乐性来吸引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对汉语产生兴趣和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之一。并且不仅成功的传播了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而且成功的输出了汉语。“汉语桥”比赛利用电视媒体更加新颖的把汉语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使学习汉语的热潮更加高涨。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 汉语桥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尝试着用各种形式来提升汉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汉语桥”作为学习汉语的国际主流平台,自举办至今已走过18个年头,引起世界各地学生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汉语桥”节目的开展给国际汉语教学提供了借鉴意义,对此将探究“汉语桥”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地位。
   一.汉语桥比赛的发展状况
   汉语桥是由孔子学院举办的中文比赛,是世界各国汉语爱好者施展自己汉语水平和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比赛过程是在汉语爱好者的国家分别进行比赛挑选出入围者获得来中国参加比赛的机会并争取赢得最高的荣誉。“汉语桥”中文比赛已成为汉语爱好者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成为链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重要纽带。比赛内容包含了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多个方面,从侧面来讲解和传播中国文化带动和各国文化的融合。“汉语桥”比赛于2008年开始进入湖南,由湖南卫视和湖南教育台共同承办,已经举办了十八届。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主任许琳在其文章中提出过要加快汉语输出方式的转变,转变观念和工作重点。提出六大转变,例如“工作重心从将国外人‘引进来’加快汉语‘走出去’,推广理念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转变等。”为了迎合这几个转变“汉语桥”自2008年开始由湖南卫视和湖南教育台联合举办,正式成为一档电视节目。成为宣传中国文化的宣传手段,利用其娱乐性和大众性的口味来体现其比赛的宗旨和意义。巧妙的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并弘扬了中国文化。
   王蒙曾经说过:“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没有中国文化的参与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而“汉语桥”正式把汉语与世界语沟通起来的桥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发展变化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变化。汉语的传播提高了文化的影响力。而“汉语桥”就是语言与文化共同发展的平台。正因如此,从2002年首届开始每年的主题都各不相同,包含了中国的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的方面。例如2002年的“心灵之桥”、2006年的“多民族的中国”2008年“激情奥运快乐汉语”以及2013年“我的中国梦”所选主题都是根据当年的国情或时政来确定的。选手们选择其中的一个微观语言点来进行阐述。随着每年主题的不断变化和日新月异,选手们的表现也让人刮目相看。他們慷慨激昂的用着汉语做演讲的同时学习并传播着中国文化。
   “汉语桥”比赛在2008年起开始与湖南卫视合作之后开始成为一档电视节目。节目组都在积极寻求节目形式的创新,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选手和观众去参加和观看比赛,从而更好地传播我们的中国文化。在进一步整合和发展形式的节目“汉语桥”的环节,如比赛环节个人演讲、小组外景人物赛、情景交际赛到2016年增加的汉语听力、中国文化知识问答和情景问答等都体现了时代气息的浓厚,考验了选手的综合语言能力,保证了比赛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希望汉语爱好者都加入队伍的热爱汉语和中国文化体验游,从而推动汉语走向世界。提升汉语在各国语言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文化影响力。
   二.从国际汉语教学角度分析汉语桥比赛
   “汉语桥”的选手来自世界各地同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方式都大相径庭,因此比赛试题从多角度立体性等方面来贯彻实施。分为多个环节,参赛选手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和参考。比赛过程也随机地将整个过程包含语音、词汇、语法、文化以及语用等综合起来富有针对性的考察。①将五颜六色的社会生活与知识大纲结合起来。将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分析。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有层次的结合起来考察,主要以2015年和2012年“汉语桥”比赛为例。
   (一)从语言角度分析
   1.词汇分析
   比赛中来自韩国的申素云选手“感谢‘汉语桥’的辛勤付出……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够欢聚一堂,普天同庆,皆大欢喜。”其中用到了成语欢聚一堂、普天同庆、皆大欢喜。
   选手依兰“中国这个地方也许并不是我白头偕老的丈夫却是我终身难忘的情人。”用到了成语白头偕老和终身难忘。
   比赛当中,各国选手们对于成语意思的理解和运用都很规范,感情色彩运用恰当,有的选手还可以达到成语连用的程度。
   2.句型分析
   选手申素云“让我们在这座桥上携手同肩把友谊带回家。”这句话当中用到了特殊句型“把”字句。
   选手邱傲文“今晚汉语桥即将落下帷幕,被称为英格兰黑马的邱傲文表现出色,成为夺冠热门。”运用了“被”字句。
   选手文斌“亲爱的太后,我今天一定把你画的美若桃花,闭月羞花,水性杨花。”这里用到了排比句。
   比赛过程当中选手对于“把”字句和“被”字句等特殊句型的运用,只是简单操作运但却都很恰当和灵活。
   3.修辞分析
   选手沈丹宁“父亲说,你不仅要做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还要做一只勤勤奋奋的小蜜蜂。”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选手康晓鑫“我们那儿的人非常非常非常的热情,他们会给你们做很多很多的美食。”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比赛过程当中,各国选手运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较为频繁,能够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灵活运用。
   (二)从文化角度分析
   1.从民俗文化角度    2012届的“汉语剧场”仍然跟前几届的表演形式一样不同的是今年将选手分成三组分别在《太后How are you》、《家乡》、《彩云之南》来展示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爆发力。这三个组都与中国的民俗有着联系,从侧面展示中国文化让选手表达出来。
   2.从诗词歌赋角度
   选手康丽“来到中国遇到很多学长让我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
   选手程龑“我最喜欢的诗句就是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
   3.从历史典故角度
   参赛选手董鹏德说“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判断成败的大权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不是你、不是我而是历史、是人类是社会。这正是秦桧为什么会跪在岳飞前面的原因。”这里运用岳飞与秦桧的历史典故。
   三.“汉语桥”比赛对国际汉语教学的借鉴意义
   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最后达到汉语的灵活运用。而口语的练成以“听”为基础,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学会语音不仅要学会声母、韵母、声调还要把握好在说话中的语音声调的抑扬顿挫和节奏感,在学习语音的过程中会伴随着洋腔洋调带着自己语言的语调。2016年的比赛当中就增加了听力环节,但是与传统的听力比赛不同,它融入了一些时尚元素,比如歌曲当中说唱等。在欢乐轻松地气氛当中联系汉语听力摆脱以前的压抑的气氛。通过创新学习方法学习语音和语调。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教授学生如何掌握汉语的发音、书写和语法功能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会和运用汉语这种思维能力。我们既需要课堂的基础讲解也需要社会生活当中的强化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当然这种能力不是课堂上的反复机械练习而是回归到真实的言语环境,忘记所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语言体系当中才能更好地练习汉语思维能力。而在“汉语桥”的比赛当中选手们会因为语言环境的刺激和自身要寻求加深特定语境中的深刻的语句在评委脑中的印象。从而突破口语课堂中的语言障碍使得语言和情景有效地联合起来更加牢固坚实。在传统的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师根据自身语言和便于携带的道具以及所拥有的教具等展开情景交际只需根据老师的引导即可,“汉语桥”比赛却不同它要充分发挥选手的想象力和积极热情的态度,通过演讲、情景剧场等环节来考察汉语也能用的能力。通过海姆斯提出的口语交际的得体性、语法性、可行性和现实性(是否是现实常用,换句话说在交际社团中使用频率高不高)②等四个方面来体现。这也是作为评委评分的参照标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汉语桥”比赛的标准自己制定一份语言学习的方案。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③。对外汉语教学是通过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来掌握基础知识简单的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其次是在日常交際中学习跨文化交际的运用,间接地学习汉语所承载的文化,用汉语表达中国文化。 “汉语桥”比赛能够数十年来日益流行证明着中国语言和文化与国际接轨成为必然。国家汉办也在寻求各种不同的推广方式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汉语,“汉语桥”比赛无疑是最好的推广方式,以其娱乐性、大众性、广泛性受到好评和热潮。通过“汉语桥”这种既新颖又大众的形式来使更多的人学习汉语,语言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文化。通过比赛让更多的汉语爱好者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也借助这个节目来与时俱进的创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与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水晓晓.试论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下的“汉语桥”比赛[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5]刘仕霞.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6]王大海.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汉语桥”节目分析[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3.
   [7]喻坤.“汉语桥”比赛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情境体验教学可以化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够为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开辟一个新的环境。情境体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建构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情境体验教学,需要教师认识其价值,探索其实施途径,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反思,进而形成情境服务于学生的体验,体验促进物理知识建构与问题解决的良性循环。情境是服务于学生的体验的,精心创设情境,有效引导体验,是高中物理课堂情境体验教学的关键。
内容摘要:节令绝句虽写狂欢,实则幽怨。传统佳节,既是欢娱之时,也是落寂之时,既是浪漫的所在,也是感伤的由来,既有节日的欢庆,也有欢庆之余的惆怅,属于在无限的狂欢之中生无端的幽怨。   关键词:节令绝句 欢愉 落寂  节令绝句绝句对所表现的时间进行自我约束与限制,不可能鸿篇巨制,只能简笔勾勒。画面时间短暂,恰如快门按下瞬间的一帧照片,注重时间节限,让时间定格在美丽瞬间,却又呈现出一种单纯又丰富画面的
游泳是中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又是全民健身及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实用性强且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初中阶段蛙泳课程的课时安排为12节左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驾驭水的本领,需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科学的教材教法,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蛙泳动作技术,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交往与对话的重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课堂提问在教育领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进行观察,试分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提问存在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设问,需要提纲挈领,才能让学生明晰整首诗词的内容、结构等架构;另外,诗词的赏析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掌握,有了这些知识作为辅助,学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蕴含在诗词中的情感,教师在讲授诗词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这方面进行设问;最后,诗词是一门语言艺术,离不开对语言文字规律的分析与设问。   关键词:设问 诗词教学 启发式  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又因为诗词离我们今
内容摘要:汉语成语是中国古代汉语言文化中最丰富的语言表达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客观理想和一种思维活动方式,而且是我校对外汉语拼音编教课程的一个教学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40个成语的教学内容项目的综合分析、归纳和分类,探讨了它们在教学结构上的主要优势和基本特点,教学方法的意义、实际运用以及相应的教学管理手段。   关键词:成语教学 对外汉语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
课堂活动是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必要环节,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从学习活动观的视角,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小学英语活动教学的指向性、实践性、目的性等方面,探
内容摘要:21世纪谈人的成长与发展往往谈的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接受教育阶段所学习到的学科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出来的实践能力,还是人格塑造方面,精神成长方面,这一切都是一个人探索成长发展的角度。因而,作为一个对一个人身处学生时期影响深远的教师而言,探究其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很有必要,并且我们要从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和平时影响出发。   关键词:教师与学生 闪光点 潜移默化   人的发展具备一个黄金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落实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是对于现代社会的积极建设都非常重要。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结合教育发展规律,探究相应的实践策略,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简要阐述了在初中阶段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采取怎样的教学实践策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有效渗透。
《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科学规律,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新课改以来,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方式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聚焦于基础知识层面,而是转向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活动中,意识到现实生活与科学课程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基于科学视角解决生活问题、理解科学知识。